加沙战火何以重铸和平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3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恶化的程度超出了想象”,这无疑会削弱以方的谈判地位,并为下一次更残酷的冲突埋下伏笔。以色列要正当化其战争行径,绝对不能绕开人道主义问题。
  
  以色列与哈马斯加沙激进政权的战争,经过以方连续10天的定点轰炸和1月5日晚双方大规模的地面交火,在哈马斯接连损失尼扎尔·拉扬等3名高级指挥官以及加沙3所联合国学校被以战机击中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后,开始朝着停火谈判的方向发展。
  此前,哈马斯为了打破以色列封锁,在半年停火协议到期后高调宣布“停火协议不再延长”,并大肆向以南部发射数百枚火箭弹,引来了这一场它始料未及的战争。迄今为止,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并没有给予哈马斯实质性的军事援助;而在以军1月4日发动地面战事前,阿拉伯世界对哈马斯的同情也极其有限。哈马斯在国际上孤立无援,而其内部强硬派也受到重挫,温和派趁机推动和谈路线,派出使节前往开罗谈判停火。
  
  哈马斯三大失策
  
  哈马斯这次军事上惨遭不对称打击,源于两年来它对一系列形势的误判,其中首推2007年明与法塔赫公开翻脸,并大打出手。这次被称作“加沙政变”的事件使哈马斯错失了藉由与法塔赫的联合政府将自身“合法化”的机会。政变后哈马斯将加沙地带的约7万名法塔赫拥护者解除武装,并逮捕和处决了其中的一些人,从而使得两派的调和变得不太可能。哈马斯在加沙的全权控制还造成一个后果:以色列在打击哈马斯目标时无须顾虑殃及法塔赫设施和人员,只要是加沙的政府目标、警察目标都可以炸,打起来相当痛快。
  哈马斯第二大失策是误信了埃及的情报。由于与法塔赫绝交,一年多来,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停火谈判都是通过埃及政府这个中间人进行的,本质上是埃及反对党“穆斯林兄弟会”在加沙分支机构的哈马斯对埃及有关方面寄予了不切实际的期望和信任。一名哈马斯官员称:“袭击发生之前的几个小时,埃及向我们的代表做出保证,以色列不会在周六发动袭击。我们现在相信,这是埃及人在故意欺骗我们,给以色列的突袭开绿灯。”由于放松了警惕,哈马斯成员刚走出地堡,便被以战机轻松锁定;哈马斯的警察学校,甚至还在游行场地上举行毕业典礼,结果被密集杀伤,死亡七八十^人。更糟的是,事后埃及也没有开放加沙边境,使得哈马斯无法获得必要的军事补给,若不想被动挨打,就只能谈判停火。
  第三大失策是仍把巴民族权力机构领导人阿巴斯当作比以色列更阴险的敌人,害怕法塔赫趁乱接管加沙甚过担心以军入侵,结果错失了民族和解的最后一线良机。大难临头的哈马斯不是如有法塔赫官员所呼吁的“把当初从法塔赫成员处没收的武器返还给他们”,让他们并肩抗击以军入侵,而是在以军发动进攻后逮捕了75名法塔赫武装成员,射伤他们的腿部以及手掌,还对外宣称已有35名“同以色列合作”的巴勒斯坦人“伏法”。
  作为报复,阿巴斯的确延续了之前数月的软压制政策,派出警察镇压了约旦河西岸亲哈马斯的民众游行和抗议。阿巴斯此举,被认为是玷污了“巴民族统一象征”阿拉法特衣钵传人的名号。但之后,为了摆脱被认为是以色列同谋的嫌疑,阿巴斯宣称将会全力阻止以军的空袭,并指责以方是在利用加沙巴勒斯坦人的鲜血为大选造势。1月4日,他又谴责以色列的地面进攻是“野蛮侵略”,并表示他向哈马斯领导人提出的对话邀请仍然有效。两天后,阿巴斯更罕有地澄清说,他绝不会利用以军对哈马斯的打击重新接管加沙。
  
  强硬派开始失势
  
  12月27日晚以军对加沙发动第一波空袭后,流亡叙利亚的哈马斯政治部主任哈立德·马沙尔曾不识时务地呼吁西岸居民发起针对以色列的起义,但当他见到以军来势汹汹、周边地区无人响应之后,就摇身~变成了“主和派”。马沙尔不但建议立即与以色列协议停火,还称为实现巴勒斯坦的和解,准备派人参加巴各派对话会。几天后,他又透过法国犹太裔著名作家Marek Halter表示,准备在以军撤退到1967年边界的基础上展开和谈。
  
  与此同时,在加沙走廊负隅顽抗的哈马斯强硬派领导人仍在不断放话激励士气。曾任哈马斯驻巴解代表的穆罕默德·扎哈尔甚至扬言要在全球屠杀犹太儿童。不过,强硬派“5人指导委员会”中,原精神领袖亚辛、原加沙地带领导人兰提西、原“卡桑旅”最高领导人谢哈德已在数年前被以军定点清除,仅留下扎哈尔和总理哈尼亚二人。而哈尼亚在12月31日也曾到电视上露面,称如果以方停火并结束封锁,可与之谈判所有问题。
  在以军本次“铸铅行动”的战果当中,1月1日空袭炸死“亚辛接班人”尼扎尔·拉扬可以说是对哈马斯强硬派最沉重的打击。49岁的拉扬是卡桑旅的宗教领导人,曾指导多名自杀人弹。2007年,正是拉扬调动哈马斯武装将法塔赫驱逐出加沙。据悉,拉扬这次是死于以军对藏匿武器可疑目标的例行轰炸。轰炸前以军照例发出了“敲屋顶”的警告,但拉扬最终选择与家人在屋内留守,而不肯从大楼地下逃生通道撤离,以致遇难。
  据《耶路撒冷邮报》1月6日报道,因为加沙走廊所有的管理机构都被摧毁了,目前哈马斯本土派和流亡派指挥混乱,常住大马士革的马沙尔趁机掌握了局面,甚至可以直接指挥在加沙地带不同地方的卡桑火箭旅的行动,推行其“以战迫和”的方针。这对以色列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既然做不到全歼哈马斯领导层,至少可让其内部相互牵制。
  在哈马斯从单纯武装斗争到参与政治的转变上,马沙尔功不可没。尽管他曾被以色列特工追杀,而且有传闻说叙利亚迫于压力正准备将他驱逐到苏丹去,但他目前的温和立场对改善巴以关系至关重要。众所周知,2004年病故的法塔赫创始人阿拉法特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时就投身反抗以色列占领的军事斗争,后来又长期流亡约旦、黎巴嫩、突尼斯等国,但他晚年回到加沙却成了巴以和平进程的象征。马沙尔难保不是又一个阿拉法特。
  
  停火的关键条件
  
  目前来看,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经初告成功——哈马斯大部分火箭发射基地已被夷平,部分强硬派领导人被定点清除,而其火箭弹报复并没能给以方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想象中的人弹袭击和绑架以军士兵暂时也没能变为现实。剩下的关键问题是,哈马斯今后还有没有恢复的能力和复仇的意愿,而这两点都体现在以方1月6日的谈判要价中:
  以总理奥尔默特表示,哈马斯要停火必须答应两条:一是终止埃及和加沙地带之间的武器走私,二是约束所有巴武装终止针对以色列的所有形式的攻击行为。他还说,以色列发动此次攻势并不是为了占领加沙地带或者消灭每一个武装人员,而是为了改善以南部地区的安全环境。这一目标,已经比奥尔默特两天前所提的四项前提条件大为缩减,也比美国三条件中设定的“可持久地解除哈马斯武装”要宽松许多,难怪得到布莱 尔称赞。
  与此同时,哈马斯也委托土耳其政府将己方的停火条件转告给联合国安理会,估计主要要求是以方结束对加沙口岸的封锁。然而,以色列对加沙物资封锁的理由就建立在哈马斯政权的极端色彩上,虽然眼下以色列同意建立人道走廊,承诺从1月7日起每天停火3小时,以便让加沙地带居民置备必需物品,但归根到底,没有阿巴斯当局的参与施压,以色列政府是不可能作出长久妥协的。阿巴斯虽不是阿拉法特,其目前影响也仅覆盖约旦河西岸,但他作为“奥斯陆协议”的巴方设计师,至少还在全巴选举中赢得过60%的民意支持。哈马斯与其相信伊朗和叙利亚的援助承诺,还不如首先恢复与法塔赫的联合政府。
  
  以色列久战不利
  
  尽管有美国庇护和合理借口,发动战争仍然会遭到全世界反战人士的谴责,更何况当事方是2006年刚与黎巴嫩真主党大战34天的以色列。进入1月以来,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法国总统萨科奇、俄总统特使萨尔塔诺夫、中东问题有关四方特使布莱尔和欧盟代表团相继出访中东,阿巴斯则飞临美国告急,并留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游说相关国家。1月7日,美国白宫女发言人出面呼吁以哈停火;特拉维夫也表态称,将派特使前往埃及讨论穆巴拉克6日代表埃及和法国提出的停火方案。战争转眼间到了必须政治解决的时刻。
  鉴于以色列2月份即将举行大选,此战也被一些人视为旨在挽救前进党和工党岌岌可危的执政地位。随着战事顺利推进,国防部长巴拉克的支持率大幅攀升,工党和前进党的票源也在可喜地增加,这引起了利库德集团的担心。随着战线的拉长,后者对战事吹毛求疵的批评将不可避免。而从纯军事角度看,由于加沙平民的家里和清真寺底下都有复杂的地道网络,哈马斯可以包抄以军,近距离肉搏,人口密集区的地面行动将急剧升高以兵伤亡的风险。正如以色列议员、前以军少将本·以色列所说,以方的技术优势是在空中,在地面并不占据很大优势。不想重蹈黎以战争覆辙的奥尔默特看守政府,最好是能趁胜收兵。
  截至1月9日凌晨,以军袭击加沙已致774人死亡3200人受伤,这其中包括大量的无辜平民。以军自2005年全面撤出加沙之后,已先后3次攻入加沙境内,而数这一次的附带损害最为严重。一旦以色列黩武的恶果超过哈马斯恐袭的危害程度,必然陷自身于不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已在3天内连发三道声明,谴责以色列过分使用武力。法国外长库什内说,以色列封锁加沙边境线,导致国际救援物资迟迟送不到加沙居民手中,“人道主义灾难恶化的程度超出了想象”。这样的人文景观,无疑会削弱以方的谈判地位,并为下一次更残酷的冲突埋下伏笔。以色列要正当化其战争行径,绝对不能绕开人道主义问题。
其他文献
针对监狱和看守所里屡禁不止的牢头狱霸现象,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全国看守所监管执法专项检查活动方案》一方面,各地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在监狱、看守所打击严惩“牢头狱霸”,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的行动;但另一方面,当刚刚出狱两个月的刑释人员温流生向法院出示了多年在狱中收集的证据,试图向狱方索偿时,却碰到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      温流生说:“我可能是全国刑释人员状告监狱超时劳动的第一
以面积论,23平方公里的澳门在中国版图上毫不起眼,在世界地图上甚至无法注记。但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在过去10年问,因为赌权的开放,创造了年均GDP增速14%、人均GDP由113739元增至315825元、成为甄洲最富裕地区之一的奇迹。  澳门赌业已有140多年历史。1847年已有赌博合法化的法令,目前澳门共有23家赌场,1800多张赌台,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不得不承认,澳门博彩业早已渗透到了澳门
当气候法案在美国参议院已步履艰难的情况下,一份需要让美国的减排接受国际核查和监督的气候协议即便能够在参议院得以通过,也可能耗时良久。鉴于此,任何过于倚重美国之强制承诺的国际协议都会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当4月11日深夜的会谈结束时,聚首德国波恩的180多个国家的气候谈判代表们确认,到今年底的墨西哥坎昆峰会之前,联合国还需要再举行两轮各超过一周的会谈以推进“后京都协议”的谈判。然而,日程之外,一些
从电、煤气、成品油、粮食等大宗商品,到猪肉、食用油等日常消费品,国家发改委几乎要重新竖起计划委的牌子。2008年5月份,氧化钾及复混肥等商品再上发改委价格管制的名单。表面上看,这是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背后却折射出价格机制改革滞后与行政手段回潮之间的恶性循环:货币发行失控导致的通胀形势持续恶化,使企业有上调价格的要求,而政府为了追求让通货膨胀数据一定时期内不超出政府计划的目标,一再拖延商品价格的市场
人由于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和世俗价值观所困,心智难免局限。也因为这样,那些真实性受到怀疑的事情,常引起我的兴趣,比如怪力乱神。我喜欢读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现代的科幻小说。它们挑战人类的想象力,也突破某些思维束缚。这些故事读起来不着边际,但让人意识宇宙的浩瀚,理解生命的无限,蔑视渺小而狭隘的社会规则和世俗价值。  然而很多时候,虚无缥缈的小说还好理解,无法理喻的是真人真事——当它超出人的日常经验的时候
我们一直对“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政治理想抱有好感,但经历过无休止的政治革命之后,才发现错了,我们每个人恰恰被“人民”的概念抽象掉了,真正当家作主的是一小撮政治野心家。要找回被骗走的权利,就得落实于一人一票的自由选举。虽然现实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心中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向往如大河般滔滔不绝。  然而,王绍光的《民主四讲》,又给我们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这位在美国住了近20年的政治学博士以他厚实的专业学识试图告诉
西藏的3月总是格外引人注目。1959年的3月10日是西藏上层统治集团的一些人发动武装叛乱的日子,其后每年的“3·10”他们总要做出一些动作以示“纪念”,将其称为“起义日”、“抗暴日”。他们以反抗正义的行动让人们记住了这个日子。同是1959年的3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自当日起,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改组后的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地方政府的职权。这标志着西藏社会大变革的开始和旧时
台湾的“总统”马英九执政上台,岛内批评不绝,觉得小马哥缺乏领袖底气、强人风范。马“总统”政绩不彰,只有从“文化”着手,忽然提出台湾要跟大陆一样,中国文字“书繁识简”,先与大陆实现文字的“纸上统一”。  堂堂“总统”,日理万机,管到文字该怎样识,如何写,可真巨细无遗。  英文在大西洋两岸,也有很大分歧。美式英语跟英国本土的英语,也大有繁简之分。美国英语重简洁,但感性夸张,好像“朋侣”一词,在英国,传
资本论  以互联网的名义  杨 军    随着第三方部委的介入,360和QQ的纷争似乎正渐入尾声,也许360并不是赢家,但腾讯却绝对是输家。在腾讯做出让网民二选一的“艰难决定”之前,关注此事件的网民并不多,这个决定成了一道分水岭,其后是汹涌而至的网民。决定发布的当晚,天涯上一个关注二选一纷争的帖子,以一分钟翻4页的速度引爆网民的口水战。和以往口水战不太一样的是,这次其实算不上“战”,因为观点几乎是
2011年11月10日,中国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纪念日。在入世10年以后的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并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口国。然而,相比于所取得的经济和贸易成就,我国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动力和能力明显不足,入世对于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和市场法制体系建设的推进作用似乎也正在弱化。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正在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将使一国在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