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光纤传输技术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luyundongP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光电效应原理的解析,阐述了光纤传输的特点与传输光介质的构成,对光信号的调整与放大的各种方式与设备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关键词】谐振条件;强度调制;光纤放大;分路
  当光照射到金属或半导体上产生光电流的现象。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成正比;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红限频率时,不会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频率太高,半导体材料对光的吸收系数将变大。光纤传输技术正是将此项物理现象应用到通讯中。
  一、光纤传输特点与光构成
  (一)光纤传输的特点。光纤对光信号的衰减极小。每km光纤对信号的衰减为0.2分贝,调幅光纤不加中继可传输40 km左右,数字光纤可传输100 km以上。光纤不易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很好。光纤的容量极大。每一根光缆中包含4根至几千根光纤,每根光纤可复用几十个波长,每个波可传输几千套电视节目。
  (二)激光。英文为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即莱塞、镭射),受激辐射引起的光放大。辐射过程有三种: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受激吸收。产生激光的三个条件:实现粒子数反转、满足阈值条件(受激辐射放大的增益大于激光器内的各种损耗)和谐振条件(直射光与反射光位相相同)。工作物质(激活物质)、泵浦系统和谐振腔构成激光器的基本组成结构。
  (三)与激光有关的基本概念。粒子数反转(高能态的粒子数大于低能态的粒子数);激活物质(具有能实现粒子数反转能级结构的物质); 泵浦过程(激励过程,即通过外界不断供给能量,促使低能态粒子尽快跃迁的过程); 谐振腔(使受激辐射光在两个反射镜之间来回反射,不断引起新的受激辐射,使其不断被放大)。
  二、光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一)光信号的副载波强度调制。AM-IM的特点是传输节目更多,但对激光器的要求较高,光接收机的灵敏度较低,传输距离较近,1.31 μm激光,无中继距离不超过35 km。FM-IM的特点是对激光器线性的要求不高,传输距离较大。图像质量高交调互调产物表现为接收调频波的背景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小。但所占频道较宽(每个频道35 MHz~40 MHz),一根光纤只能传输16~18套电视节目,光接收机输出的信号需经过FM/AM转换器才能送入用户。可组成一个卫星电视传输系统。PCM-IM方式:失真小,无噪声积累,多级传输后载噪比仍可达60 dB,C/CTB和C/CSO可达70 dB。无中继放大可传输100 km以上,利用光纤放大器,可传输数千公里。但价格贵;无压缩时,一根光纤只能传输16套节目。经过压缩,可传输数百套节目,但成本较高。
  (二)光调制器原理。直接调制的技术简单,损耗小,易于实现。但易出现附加频率调制或啁秋效应(chirping)。出现组合二次互调失真(CSO)。内调制和外调制需要通过专门的调制器。外调制效率较低,但无啁秋效应。光接收机的任务是把光信号恢复成电信号。硅波长响应范围为0.5μm~1.0μm,锗和InGaAs为1.1μm~1.6μm。
  三、光缆
  光缆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光纤、导电线芯、加强筋、护套。光缆的接续分固定连接(粘接和熔接)与活动连接(光连接器和机械连接子)两类。
  (一)模拟光纤干线的基本原理。光发射机将电视信号调制到光信号上,光分路器把光信号分成不同比例,分别送入各光节点,光纤放大器将光纤中的光信号放大,使之传输更远的距离,光接收机从光信号中解调出电信号。光发射机有直接调制光发射机、YAG外调制光发射机、DFB外调制光发射机。光接收机(optical receiver)应用在通信的光纤传输与接入,负责接收光信号的设备。通常由光检测器、光放大器和均衡器以及其他信号处理设备组成。光接收机的任务是以最小的附加噪声及失真,恢复出光纤传输后由光载波所携带的信息,因此光接收机的输出特性综合反映了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光信号经由光发射机发射与传输后,脉冲的波形被展宽,幅度得到了衰减。此时光接收机检测经过传输的衰减过的光信号,将其放大和整形,从而复生原信号。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有直接放大与间接放大,有后置放大器(光增强器);前置放大器(预放器)以及光中继器。
  (二)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双掺杂EDFA同时掺入钇和铒两种元素,泵浦光功率达3 W,波长为1.047 μm,信号光输出功率达2×500mW(27+3dBm)。包层泵浦EDFA的光纖有两个包层。纤芯的直径为5 μm,第一包层的直径为90 μm,第二包层的直径为125 μm。泵浦光(波长为910 nm~990 nm)从第一包层输入。可放大1537 nm~1574 nm或1560 nm~1600 nm的光,输出功率达3000 mW以上。三种泵浦方式进行比较:输出光功率方面,双向泵浦>后向泵浦>前向泵浦;噪声方面前向泵浦<双向泵浦<后向泵浦。掺镨光纤放大器(PDFA)的高增益区在1.3 μm附近,最高可达42 dB,最大输出功率达280 mW,在30 nm带宽内,可以得到大于100 mW的输出功率。PDFA与1.48 μm泵浦的EDFA的噪声性能差不多。
  四、光纤通信技术的特征和发展方向
  (一)光纤通信的特征。光纤通信的可靠性很高、抗外力干扰的能力也很优秀而且传输速率也很快、信号质量强度高稳定等等。这些优点正是在国家电力系统信息传递中所遇到的难题。电力信号的传输要适应全天候的天气变化,光纤传输不受自然环境和物理环境影响,具有良好的抵御信号干扰的能力和自我修复力。比较目前的几种通信技术光纤是最经济实惠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和其他网络的融合拓展,减少电力系统的资金浪费。
  (二)光纤通信的发展方向。从过去的几十年的电子通讯技术发展的过程来看,传输信息量和传输效率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通常情况下,效率提升和成本的增加成文的正比,这个系数大约是10:1。二十年里,传输速度从10Mbps跃升到10Gbps,效率提升了数量级别。未来的发展仍旧是大容量和高速度。一根光纤的宽带利用率不到1%,还有99%的空间有待利用和开发。其实我们已经开始使用波长分开重复使用的方法来开发光纤的宽带资源,这种方法简称WDM。
  宽带和光纤都是信息的传输渠道,如果采用WDM技术可以实现传输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但是这种传输仍然是点到点的线性传输,不利于信息的互动交流。如果将光缆连接开发出信息交流平台,电力系统传输实现容量的再次提升,为电网节省开支提高效率。
  五、结束语
  光工作平台的输入输出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其性能综合受制于输入光功率与输出电平,需要在较低的接受输入功率与较高的输出电平间掌握平衡。
  参考文献:
  [1]李鉴增.光纤传输与网络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2]纪越峰.光缆通信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
  [3]朱洪波,傅海阳,吴志忠,等.无线接入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采用CVD、碳纳米管模板法等方法已经制成了纳米线、纳米管等多种结构;同时研制成功多种一维纳米结构的阵列.用CVD方法合成的AlN纳米线直径为几十纳米、纳米线长度可以达到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态网站开发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ASP.NET动态网站开发技术以其简单、高效、实用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程序员所使用.但是ASP的安全问题也是困扰着技术人员
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对高清视频以及大容量文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54M的无线速度已经有些捉襟见肘,用户开始追求更高的无线传输速度,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拥有300M无线速度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人群腰背痛疾病负担并对比与1990年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GBD 2013)数据,分析2013年中国人群不同年龄、性别、省份(不包括中国台湾)腰背痛所致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YLD率和YLD构成比;使用2000—202
分段制3+2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中存在从中职教育升入高职教育的选拔环节。本文探讨设计了考试选拔网络系统,解决升段选拔过程中的考生报名、考场安排、成绩管理、选拔淘汰等问题,确保了数据安全准确,大大减少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 要】软件无线电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其特点是用现代化软件来操控传统的纯硬件电路。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了传统硬件无线通信设备所不能实现的通信功能。软件无线电技术新兴于九十年代,目前已经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相结合。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软件无线电技术相互作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进步。本文将研究分析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自适应可视化系统运行机制,研究用户行为监测、用户行为数据库以及数据挖掘等方面的内容,并探讨了Apriori算法在ACVi S中用户行为监测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摘 要】HFC网络是在当今的经济技术环境下,能够为有线电视用户提供更好传输质量和更高可靠性的传输手段。光缆网起到高速连接的作用,电缆网起到方便和价格低廉的高速连接的作用,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有线电视网的基础。本文将主要分析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  【关键词】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AN)过去被称为用户线,是用来连接用户终端设备(CPE)和本地交换局(LE或CD)的线路。
目的 研究E-cadherin在白血病细胞膜表面的表达并确定与其下游信号分子β-catenin细胞膜定位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46例白血病患者和17名正常人骨髓细胞膜表面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β-catenin在细胞内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白血病患者E-cadherin表达水平(中位平均荧光强度16.78)显著低于正常人(26.03);进一步随机选取14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电商业务、企业信息化等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终端和各种检测、感应设备的普及和建设,全球逐渐信息化、网络化,由此产生了爆炸式的数据增长,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环境下使人类可以在众多领域更加深入地获得和分析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的机会,深入探索各行各业的规律,获取以往难于获取的知识,开辟新的商机。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面临的安全问题,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