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国情学视角下探析俄罗斯民族酒文化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tudier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俄罗斯是世界上著名的酒国,酒文化在其民族身上有着不可磨灭的烙印。本文主要从语言国情学视角下,探析俄罗斯酒文化分别在民族性格、民俗礼仪、语言文学三方面的体现,解读俄罗斯民族酒文化的来源、发展和影响。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酒文化;民族性格;民俗礼仪;语言文学
  一、引文
  “酒”与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饭可以不吃,酒不能不喝”,是俄罗斯人的日常表现之一。高尔基曾说:“我们高兴也喝,悲伤也喝。”由此可见,酒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则是在俄罗斯文化国情学框架下,从语言国情角度出发,探析俄罗斯民族酒文化对民族性格、民俗礼仪、语言文学三方面的表现和影响。
  二、俄罗斯民族酒文化在民族性格上的体现:矛盾性
  首先,从自然地理角度来看,俄罗斯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暂。传统的俄罗斯农耕者则习惯于夏忙冬藏,即:在夏季有限的耕种时间里抢种,在秋冬严寒的季度时节里农休。农忙时节饮酒可帮助人保持旺盛精力,消除疲劳,提高干劲;农闲时节饮酒可帮助人消遣时光,摆脱无聊,舒缓身心。酒促使了勤奋与慵懒差距的形成,最终导致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矛盾性。
  其次,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俄罗斯在历史上曾受到蒙古鞑靼入侵,蒙古本民族中生吃豪饮的习俗,与俄罗斯民族豪迈大方的风格不谋而合。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当时的苏联政府成立了为酒鬼提供暂时庇护的“醒酒所”[]。1991年,戈尔巴乔夫曾颁布了一项《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的法令,该法令中对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地点饮酒的行为制订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可最终由于该项禁酒措施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假酒泛滥、食糖短缺的恶果。最后政府不得不放弃了这项法令的继续实施。由此观之,崇尚酒文化已深入俄罗斯民族的骨髓之中,也养成了俄罗斯人热爱生活,却也消极避世;集体主义,却也享受孤独;乐善好施,却也自私自利。
  综上为酒文化在俄罗斯性格矛盾的第二重体现。
  三、俄罗斯民族酒文化在民俗礼仪上的体现
  从饮酒类型来看,不同于中国人多以喝白酒、啤酒为主,俄罗斯人多喜好烈性酒,例如:伏特加、威士忌等;从饮酒文化来讲,不同于中国人以劝酒为荣的传统,俄罗斯人不勉强,不喜劝酒,而是祝酒。这方面,从大量的祝酒词(Тост)中有所体现,例如:
  1、以 За <кого или что-л.>! 句型为开头的祝酒词:
  为来宾干杯!(За гостей!)、为健康干杯!(За здоровье!)、
  2、以 Выпъем за <кого или что-л.>! 句型为开头的祝酒词:
  Выпъем за друзей и любимых!(让我们为朋友和友谊干杯!)
  另一方面,从俄罗斯人的饮酒礼节上也可对其管中窥豹,略知一二:
  1、从节日饮酒习俗上来看。俄罗斯人出于对各种节日的重视,因此每逢佳节都会以喝酒的方式隆重庆祝。喝酒时的祝酒方式多种多样,主人通常设宴与客人一醉方休。当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现当代俄罗斯人酗酒情况愈发减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喝醉酒是失仪的表现,认为类似情形多出现在社会层次较低的人群之中。
  2、从婚娶饮酒习俗上来看。订婚前,男方通常多在与女方父母喝酒时求婚。订婚后,男女双方将结婚戒指放入酒杯,交杯互换,一饮而尽,而后互带对方戒指。婚礼中,神父边唱圣歌边向新婚夫妇敬酒,两人需三次同饮一杯酒。以上无一例外表明,酒在婚娶习俗上的重要性。有趣的是,与中国婚礼上交杯酒所代表含义不同的是,俄罗斯的酒文化中,交杯酒(пить на брудершафт)則表示友好,喝完之后互相可以“你”(ты)相称,可用(пить на ты)表示。
  纵观酒文化在俄罗斯民俗礼仪上表现可得知:酒对于俄罗斯人而言是调節气氛、增进感情的助推器,相比中国完备、丰富和规范的酒礼,俄罗斯酒礼删繁就简,相对单一,更注重在对饮过程中以祝酒方式表达美好祝愿。
  四、俄罗斯民族酒文化在语言文学上的体现
  首先,俄语里有大量与酒相关的谚语。俗话说:《Хлеб-соль кушай, а умные речи слушай!》(吃美味佳肴,听锐言智语!)[]。它们或引人深思,或警醒世人,例如:
  1、Вино входит—ум проходт.(酒来智慧走。)
  2、Вино веселит, да от вина же и голова болит.(酒能让人快活也能让人头痛。)
  其次,酒在俄语诗歌中也是数见不鲜。例如,卫国战争前,女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在以酒送别战士征战疆场的诗篇里这样写道:
  《Последний тост》 《最后的祝酒词》
  Я пью за разоренный дом, 我喝了这杯酒,为了那被拆毁的家园;
  За злую жизнь мою, 为了我困厄的生活;
  За одиночество вдвоем, 为了两个人的孤独;
  И за тебя я пью,– 我也要为你和这杯酒,—
  За ложь меня предавших губ, 为了出卖我的双唇的谎言;
  За мертвый холод глаз, 为了眼睛死亡的冰冷;
  За то, что мир жесток и груб, 为了,世界上没有残酷与粗暴;
  За то, что Бог не спас. 为了,上帝没有来拯救。
  全诗直接真切地描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无私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战士饮酒,继而上阵杀敌的诗作描述而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总结
  综上所诉,“酒”在俄罗斯文化中不仅是消遣、娱乐的产物,更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探析俄罗斯酒文化在民族性格、民俗礼仪、语言文学方面的表现,有助于学习者更深层次地从语言国情角度更深层次地了解俄罗斯文化。
  参考文献:
  [1]董光.俄罗斯国酒史话[J].价值工程,2010,29(20):254.
  [2][3]吴淑华,黄怡红.俄罗斯醒酒所从的浮沉[J].世纪桥,2013,(5):21,25.
  [4][6]孙飞燕.俄罗斯祝酒礼仪和俄语祝酒词[J].俄语学习,2009,000(006):30-37.
  [5]关茹方.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看中俄酒文化特点[J].四川外语学院.2011(12).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所具备的基本性质就是让人们得到幸福,对学生加以赏识才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幸福的感受。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当中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不仅要重视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他们情感态度的逐步发展。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初中阶段思想品德学科的赏识教育。  【关键词】: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赏识教育  一、赏识的意识  想要将赏识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育当中得到真正的实施,
期刊
謝軍
期刊
【摘要】:保险作为分散风险的经济补偿制度,不仅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力不发达,规避风险能力不足的古代也起着安定国计民生的作用。现代保险业起源于西方,但在古代中国,很早就产生了基于补偿和分摊损失的传统保险思想,并在历朝历代付诸于制度实践,却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并没能演化成现代化的保险制度。  【关键词】:经济史;保险史;古代保险制度  一、中国古代保险思想渊源  中国自古
期刊
【摘要】:清代是中国古琴艺术集大成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为古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沃土和雨露。并且,这一时期的琴学理论对现当代古琴艺术产生了直接影响并有更多的借鉴价值。这一时期大量的琴学谱集、琴学理论专著及优秀古琴音乐作品不断涌现并流传至今成为永世经典。同时,大批的古琴艺术家也在这一时期的有利形势下孕育而生。广陵派及川派古琴艺术的传承也正是在这一沃土和雨露的滋润下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当代极
期刊
【摘要】: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他一生秉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因其卓越的才能与高尚的品格,被人们认为是忠诚与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为后世留下诸多“文化遗产”,《诫子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用质朴简洁的语言,凝练严谨的文笔,表达了一个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同时也是诸葛亮对自身学习、修养的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鲜活的时代意义。本文拟对《诫子书》中
期刊
【摘要】:吴雅琳师生的雕塑作品,既能守住现实主义语言,又能把精力放在中国古典雕塑的深度研究和对新技术的探索。为此,笔者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注解吴雅琳师生雕塑艺术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吴雅琳;雕塑艺术;精神内涵  从2015年开始,吴雅琳带着学生开始了“敢问路在何方——吴雅琳师生雕塑作品展”的巡展之旅,他们的创作以“中国传统”为出发点,在中国当代艺术多元发展的背景下,为中国雕塑的发展道路
期刊
【摘要】:艺术插画是将艺术思维转化成视觉元素的产物,是平面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插画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递大量信息的同时,更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然而,艺术插画在大量应用的同时,也丢掉了最基本的绘画元素,線条,这使得艺术插画变得失去了活力,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本篇论文就是以此为立足点,探讨线条在艺术插画中的应用,发掘线条在艺术插画中的潜力。
期刊
【摘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使消费不再只局限于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生存需求,而是成为一种具有文化色彩和生活情调的现代享受。消费者文化水平、价值观念的变化,消费能力的提高,使人们的消费心理也日趋成熟。消费者有了独立的消费意识,他们对市场不再盲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发生多样性和多变性的消费需求。如何设计出既能符合包装基本功能又能满足现代消费心理的包装,成为现代包装设计师值得关注的新焦
期刊
《中国狂想曲》是黄安伦先生为萨克斯乐器创作的第一首乐曲作品,黄安伦先生的用意是赠予挚友“古典萨克斯之王”的加拿大籍古典萨克斯音乐家波尔·博柔迪老师的。  作者黃安伦先生,生于1949年中国首都北京的音乐世家,五岁便开始学习钢琴,于1989年黄安伦前往北美学习深造,先后进入多伦多大学、匹兹堡大学及耶鲁大学深造,在校期间黄安伦先生以优异的成绩每年都拿到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并且在1986年毕业时以“优秀毕
期刊
【摘要】:自古以来,民族问题就与边防问题密不可分,正确的民族策略的实施是实现边疆安全和发展的前提。纵观范仲淹四年戍边西北,其壮大军事力量,增加经济实力,从而使北宋屹立在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持和可靠的经济保障之上,扭转了宋军在宋夏战争中的被动局面,使北宋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其经略西北的民族策略在当代我们处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时也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范仲淹;经略西北;民族策略;实践效果  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