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工作是县级党校全部工作的核心,党校教育培训是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养、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县级党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改进。本文结合县级党校教学现状及工作实际,就县级党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作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工作 党校教学 基层党员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48-01
一、县级党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急功近利,对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认识不清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由此可见,党校教育的核心和重点都在于使学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指导工作。然而,县级干部教育的主管机構和部门对党校教学的总体要求认识不清,表现为急功近利,浮躁急躁。把干部培训当成纯粹的政治任务,认为教学内容、教学专题的设置应针对具体的工作事务,基层干部在党校应该学习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等。因而在主体班培训班次上,随机性、突击性明显,干部培训的计划指导性不强;在培训时间上,短期性、浓缩性突出;在培训内容上,实用性、操作性显著,强调直接的学以致用。这些现象违背了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背离了党校教学的核心,脱离了党校教育对学员五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总体要求。
(二)教学针对性不强
县级党校教师虽然知道教学要加强针对性,也要联系实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员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仍然是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国际国内的热点、难点问题多,而联系本地的热点、难点问题少;举例说明的二手材料多,而调查研究本地材料少;理论到理论多,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少;用理论来说明大局的重要性多,说明局部、个人的重要性少。因此,使不少本来就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的学员,增加了对理论学习的厌烦情绪。因为县级党校有不少教师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没有多少实践感受,他们的思想在书本上,讲起课来干巴巴,枯燥无味,他们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不了解教学对象的思想状况,不知道如何提高干部的能力。
(三)师资力量有限,教研、科研水平不高
县级党校教学人员少,基本上没有相同学科的教师,并且县级党校教师属一专多能,不可能单一讲授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因而,教研活动一般流于形式,有的根本没有开展教研活动,甚至教研室连工作计划也没有。有的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学科建设无从谈起。另外,科研活动更是县级党校的薄弱环节,有些领导和教师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有科研,也是为了应付职称评审的需要。有的党校对促进教师科研没有形成制度,凭教师的兴趣自由进行。由于基层党校教师科研没有跟上,导致在教学中不能做到因才施教,出现空洞无味的理论说教。
(四)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施严重滞后
目前,县级党校培训经费投入比较单一,主要是政府投入,虽然本级党委、政府都很重视党校工作,但政府投入只能保工资,而对于办公经费,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则是杯水车薪,教学设施严重滞后,甚至经常用办其它班次来赚钱以弥补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党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改进县级党校教学的基本对策
(一)提高认识,坚持党校阵地熔炉的科学定位
要坚持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精神,相关职能部门在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要减少对党校培训具体事务的干预,在培训内容上切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使基层党校真正成为基层干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和阵地。
(二)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着眼于各类班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设置切合学员需求的教学课程和专题。使党校教学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是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要着重在推行研究式教学上下功夫,根据不同班次逐步完善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并用的研究性教学,把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结合起来,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三)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科研工作力度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是党校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县级党校要坚持壮大队伍、优化结构、创新机制,提高素质的方针,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整体素质;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敬业精神、政治素质、理论功底、知识储备、实践经验、讲课艺术等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事业心强、教学经验丰富、富于创造活力的教师群体。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科研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科研工作是开展研究式教学的前提,也是党校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加大党校科研工作力度。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战略问题、前瞻性问题搞科研;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搞科研,实现科研与教师素质提高的良性发展,达到教学科研双促进的效果。
(四)增加培训经费,夯实办学基础
要加大对培训经费的投入,适当解决经费问题。要提高培训效益,必要的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是基础。必须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改变政府单一投入的机制,变为政府投入为主,增加党校培训经费的来源渠道,把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还可以用社会捐资助学的形式来改善办学条件,为大规模培训干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教学工作 党校教学 基层党员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48-01
一、县级党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急功近利,对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认识不清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由此可见,党校教育的核心和重点都在于使学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指导工作。然而,县级干部教育的主管机構和部门对党校教学的总体要求认识不清,表现为急功近利,浮躁急躁。把干部培训当成纯粹的政治任务,认为教学内容、教学专题的设置应针对具体的工作事务,基层干部在党校应该学习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等。因而在主体班培训班次上,随机性、突击性明显,干部培训的计划指导性不强;在培训时间上,短期性、浓缩性突出;在培训内容上,实用性、操作性显著,强调直接的学以致用。这些现象违背了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背离了党校教学的核心,脱离了党校教育对学员五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总体要求。
(二)教学针对性不强
县级党校教师虽然知道教学要加强针对性,也要联系实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员反映较为普遍的问题,仍然是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国际国内的热点、难点问题多,而联系本地的热点、难点问题少;举例说明的二手材料多,而调查研究本地材料少;理论到理论多,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少;用理论来说明大局的重要性多,说明局部、个人的重要性少。因此,使不少本来就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的学员,增加了对理论学习的厌烦情绪。因为县级党校有不少教师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没有多少实践感受,他们的思想在书本上,讲起课来干巴巴,枯燥无味,他们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不了解教学对象的思想状况,不知道如何提高干部的能力。
(三)师资力量有限,教研、科研水平不高
县级党校教学人员少,基本上没有相同学科的教师,并且县级党校教师属一专多能,不可能单一讲授自己所学专业的课程。因而,教研活动一般流于形式,有的根本没有开展教研活动,甚至教研室连工作计划也没有。有的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学科建设无从谈起。另外,科研活动更是县级党校的薄弱环节,有些领导和教师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有科研,也是为了应付职称评审的需要。有的党校对促进教师科研没有形成制度,凭教师的兴趣自由进行。由于基层党校教师科研没有跟上,导致在教学中不能做到因才施教,出现空洞无味的理论说教。
(四)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施严重滞后
目前,县级党校培训经费投入比较单一,主要是政府投入,虽然本级党委、政府都很重视党校工作,但政府投入只能保工资,而对于办公经费,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则是杯水车薪,教学设施严重滞后,甚至经常用办其它班次来赚钱以弥补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党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改进县级党校教学的基本对策
(一)提高认识,坚持党校阵地熔炉的科学定位
要坚持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精神,相关职能部门在县级党校的干部教育要减少对党校培训具体事务的干预,在培训内容上切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使基层党校真正成为基层干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和阵地。
(二)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着眼于各类班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设置切合学员需求的教学课程和专题。使党校教学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二是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要着重在推行研究式教学上下功夫,根据不同班次逐步完善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并用的研究性教学,把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结合起来,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三)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科研工作力度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是党校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县级党校要坚持壮大队伍、优化结构、创新机制,提高素质的方针,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整体素质;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敬业精神、政治素质、理论功底、知识储备、实践经验、讲课艺术等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事业心强、教学经验丰富、富于创造活力的教师群体。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科研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科研工作是开展研究式教学的前提,也是党校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途径,所以必须加大党校科研工作力度。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战略问题、前瞻性问题搞科研;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搞科研,实现科研与教师素质提高的良性发展,达到教学科研双促进的效果。
(四)增加培训经费,夯实办学基础
要加大对培训经费的投入,适当解决经费问题。要提高培训效益,必要的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是基础。必须建立经费投入机制。改变政府单一投入的机制,变为政府投入为主,增加党校培训经费的来源渠道,把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还可以用社会捐资助学的形式来改善办学条件,为大规模培训干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