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我的全世界路过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国内有部叫《我们的少女时代》的片子火得一塌糊涂,远在圣彼得堡的我没看上电影,却也应景地想起了我的高三时代,以及一个人。
  我的高三,举个最简单的“栗子”,考试排名,我的同学在年段前一百,我在年段后一百。因为成绩,我永远比同学矮一截,就好像背上了一个乌龟壳,压得我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对周围环境的抵触和极度缺乏安全感在高三达到顶峰,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靠着陌生人给的温暖过活。
  从2014年7月开始高三生涯起,各种周考月考总复习年级大排名接踵而至,长期的成绩下滑直接造成了我的厌学,每天上课画画听歌,下课借着同学的手机发动态,只为让别人点个赞,说句你好棒,画饼充饥地自己骗自己。
  和Y相熟是因为我的一幅速写,画的是深夜台灯下的作业本,本子上却只有“晚安”二字。底下评论的人有说好看的,有说加油的,只有Y评论了一句:“这都几点了,复习完就早点儿睡,晚安。”太特别,太扎眼。
  其实我和Y是认识的,相识于2011年北京新东方夏令营。他高我一届,已经上大学了。因为那句评论,我在长长的列表里找到他开始搭话,说月考说成绩说同学说我因为什么又被老师骂,也说大学说未来说梦想……Y一直扮演着一个领路人的角色,走在前面告诉我道理和远方。因为时间太久我已经忘了他的模样,只知道我们曾经相遇过,说白了和陌生人一样,隔着网络,屏幕成了我最有利的保护壳,我可以把自己最直白的心声袒露在他面前,不用怕他觉得我无用或者差劲儿。谁的话都不听的我,只听Y的,他说我就听。像着魔了一样报告成绩报告行踪每晚坚持说晚安。他说他要去上课,我就拿着笔安分地咬牙刷理综;他说中午要休息我就不看小说去睡午觉;他说就算每次多考两分也是进步我就觉得两分好像真的那么重要……他的名字他的大学他的城市,被我写在课桌上用透明胶贴住,不怕任何人知道这是谁,问我我也说不清,像一个人保守了一个惊天大秘密那么刺激。
  与Y相熟的两个月,我只看了一本小说,一本叫《很想很想你》的声控小说,被故事迷得七荤八素。我和Y偶尔互道晚安会用语音,他说我声音好听。我找时间翻看了有名的睡前故事,最后选了张嘉佳的《从我的全世界路过》,一篇一篇地看,一篇一篇地筛选整理,最后录音,十三条平均十分钟的音频,结尾都是一句,晚安。做这些,我用了三天,这是我整个高三做过的最累最用心最不着调儿的事儿,代价是嗓子哑了两个星期,但我傻乐了两个月。
  Y的存在,支撑了我整个不美好的高三,相遇太久远,相识太离奇,相知太珍贵,所以进不得退不得,堵得我有时候直骂自己没出息,可是到头来还是缩回龟壳感谢遇见。高考之后,我和Y渐行渐远,我真的无能为力,因为再找不到任何理由去麻烦他,虽然一直有个分组只有他。毕业之后我用的那套桌椅因为太旧被清理了,桌板上的字也永远陷入黑暗。突然有一天觉得自己念的故事那么烂俗那么冗长于是再也没有点开。我手机里有几百张和他的聊天记录截图,可是前几天手机丢了……
  我曾经和他说过一句话:“我好怕一个重要的人突然消失,就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做了一个长长的梦。”直到现在我想起高三,还是一定会想起他,因为我知道他不是梦,他曾路过我的世界,然后渐行渐远,但他在我最难的日子出现过。
  足够。
  小纸条: 现在的成绩和高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只要你把努力做实了,高三就是颠覆旁人三观的时刻。
其他文献
2016年第一届中学生校园小小说大赛在万众瞩目中落下了帷幕。本次大赛历时一年,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中学生的参赛作品,经过资深评委的严格评选,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一等奖3名:  2016年3A的《礼物》,作者冯瑜;  2016年8A的《那句喜欢你,遗失在流年里》,作者晛沐;  2016年10A的《小巷幽兰》,作者邹艾彤;  二等奖5名:  2016年2A的《阿爸》,作者蛋神;  2016年4A
圣托里尼的驴和狗都很懒,那里不仅有Oia可以看日落,还有黑白红沙滩,费拉市中心还有最边缘的灯塔。  -1-  23:57,趁临睡前我登录了公众号后台,以往并没有这个习惯。一条私信躺在后台里:“这世界上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深夜突然收到一句如此柔软的问候,我愣了几秒,回复了四个字:“圣托里尼。”怕对方不知道,我又追加了一句:“希腊一个蓝白相间的小岛。”  我关掉了台灯躺在黑暗里,刚刚袭来的睡意消失
格子的话痨时间  我家楼下有户人家的小孩,每次和他妈妈吵架or被教训的时候,总喜欢用特别大特别声嘶力竭的吼叫模式来回应,以至于整栋楼甚至他家方圆一百米(保守估计)的所有楼层都能听到。  有天晚上在家吃饭时,那小孩的嘶吼声又响起来了:你能不能不要老是催我!都说了看完这个动画片我就会去写作业!还有10分钟!为什么你总爱催我!什么时候要写作业我都安排好了!你为什么总是催!  虽然每次听到那小孩撕心裂肺的
郑六岁,资深“手机控”,十八线透明小作者,唯手机与文字不能割舍,失去哪个都等同于失去全世界。  “小时候,我以为自己是不会老去的彼得·潘。”  所以我虚度光阴,潦草度日,直到我发现光阴似箭,一晃19年,才觉生命诚可贵,时间价更高。  第一句话,是APP开发者的初衷;第二句話,是我在应用商店给它的评价。  今天我要介绍的手机APP叫作“生辰”。文献中对于“生辰”二字的介绍是这样的:“生辰既促,幽路未
十三年前,我五岁,简直是个小疯子。  我大呼小叫惊飞一树栖息的倦鸟,你却教我哼唱古老的歌谣;我上房揭瓦撵得满院鸡飞狗跳,你却拉着我守在门槛上看西沉的太阳;我挥舞着树枝一连捣毁几个蚁窝,你却在地上画出房子和流云。我唯恐天下不乱,整天跟猴儿似的上蹿下跳,大院里能爬的树都被我爬了个遍,王阿姨家的金毛也能被我撵得嗷嗷叫。  我没心没肺地调皮捣蛋,没完没了地惹是生非。你说我不像个姑娘,蛮横又霸道。  在幼儿
不知道有没有人有我这种感觉,上大学都上完一个学期了,回来人家问起我关于大学的感觉,我整个人还是懵的。大学怎么样?还行啊。大学食堂好吃吗?还行啊。大学生活清楚吗?还行啊。有没有特别有意思的?额,这个时候我在回忆里搜寻了一番,然后尴尬地回答:“目前还没有。”而未来呢?要是按照我在大一上学期的活法,估计一辈子都没有了。  我在上大学之前我爸就反复地叮嘱我:“不要出去做兼职!要是被我知道我就打断你的腿。”
在我8岁那年,二宝从天而降……啊不,是从我妈肚子里而降。  于是我从一个养尊处优的独生仙女变成了一个养尊处优的不独生仙女……从开始的好奇到后来的疼爱,是二宝让我懂得了如何承担责任、如何照顾他人。  但是,我的弟弟是个怪咖怎么办!  【有一个脑回路清奇的弟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和二宝一起看第N 1遍的《百万巨鳄》,最后鳄鱼被枪击,临死前看着她的主人流下了一滴泪。  二宝:“姐,你说鳄鱼为什么最后
心理诊疗所:  A. 你的心理舒适区是怎样的?  B. 如何使自己突破心理舒适区?  相飞光:选A。很多时候我都是“想”,而不是“要”,是个典型的“积极废人”。比如:想深夜大醉一场,恐颜面尽失,也怕为他人造成麻烦;想占便宜偷东西,恐他人发现,也怕良心不安;想逃课去泡网吧,恐老师抓包,也惶惶不安;想随兄长骑行青藏线,恐身体hold不住……我从来都是想想而已,没有跨出过这一步。外表萝莉,内心暴力,心中
时隔两年,我再次翻开了当时想全文抄写的书。  “他活到了四十七岁(到了这个年纪大多数人早已掉进舒适的生活沟槽里了)动身到天涯海角去寻找一个新世界;大海在凛冽的北风中一片灰蒙蒙,白沫四溅,他迷茫地注视着逐渐消失、再也无法重见的法国海岸。”  至此彻底离开法国,到达塔希提,点燃起自己丰富的想象,在陌生的荒岛上,燃烧余生。  提起最喜爱的书,到目前为止我说不出《月亮与六便士》之外的其他回答,这个回答持续
-1-  贾樟柯的电影《我们的十年》里说,朋友是自己选择的亲人。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却始终不是我和玲子友情的结局,从此以后我就真的缺少一个把我名字当成口头禅的人了。  -2-  “初晨,我一直都把你当闺蜜呢。”某天晚上玲子附在我耳边轻轻地说。知了不停歇地鸣叫着,为这晴朗、闷热的夏夜奏响一首又一首的欢歌乐曲,小公园里路灯的光线照印在她肉嘟嘟的脸上。  我愣了几秒,敷衍地回了她一句“哦”。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