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学得主动、愉快,对学习充满兴趣。作者总结近几年来在教学中的经验,查阅相关资料,从导课、教学过程及结课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乐学情绪 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感觉到头疼,原因是这门学科不参加中考,是“豆芽科”,学生不爱学,更谈不上重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成绩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乐学情绪的培养。这样,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进入学习,并发挥主动精神。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呢?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内容的导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总是想办法以新颖、生动、活泼的例子导入新课。如在学习合理膳食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食图片。食物种类丰富,因为我们的选择不同,所以我们所得到的营养也各不相同,那么你想知道当今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如何吗?怎样才能使自己吃得更好,身体更棒呢?在学习遗传学时提问:生男生女责任全在女方吗?激起他们对生物学的极大兴趣。在讲遗传病——色盲内容时,先引入故事介绍色盲是如何被发现的,然后告诉学生这种病只传男不传女。此言一出,顿时班里议论纷纷:真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望着学生们充满期盼的目光,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导入新课,效果可想而知。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一开始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2.教学过程灵活多变,保持学生的乐学情绪
  2.1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的方法叫直观教学法。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直观教学能让形象由静变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各种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学习显微镜使用时,让学生自己安装、对光、观察切片,此时学生对实验本身的兴趣就会迁移到有关的知识上,激起他们探索知识的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获得有关知识。在学习心脏时,直接出示心脏模型或挂图,如具备条件可让学生自己解剖观察猪心脏,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使学生乐于学习,能较长时间保持乐学情绪。
  2.2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运用知识。
  生物学知识很多都是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并不陌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材中的“血管的种类”、“各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各种血管的血流速度”等知识点,只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与学生的需要没有直接的联系,学生一般对此不感兴趣[1]。教师可把相关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随时有生命危险。你认为是哪种血管破裂了呢?如何止血呢?这样就会转化为学生关心的内容,从而产生乐学的情绪。
  2.3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反馈,尤其是对他们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错了受到冷落,或者问题答对了老师不予及时肯定,都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学生的回答得到及时表扬、肯定,他们就踊跃发言。学生的学习质量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決于良好的班级学风。对于后进生,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老师的关心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得出正确答案。
  3.课后不断探索,持续学生的乐学情绪
  3.1设置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火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仔细分析上下两节课间的联系,在某些课之结尾,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能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将乐学情绪持续到下一节课。
  3.2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实验,让学生在玩乐中学知识。
  初中学生天性爱玩,不愿总被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教师不妨投其所好,利用带学生出去“玩”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生物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学好生物学知识。学生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又可称为非正规学习,其间学生所进行的活动类型和活动频率会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能力和社会上的生存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生物科学不管是搞研究还是学知识都离不开实验与考察,只有深入实践,深入生活,研究成果才最具实践性,学到的知识也才最具记忆强化性。“百闻不如一见”,当学生见到了真的生物,观察到了活生生的生命现象,此时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冲击是最强的,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是最有效的。所以生物课不妨多开设野外活动课,比如进行环境检测、标本采集等,也可有组织地去参观一些水族馆、动植物园等,让学生在玩乐中学知识。学习的乐趣莫过于此。
  总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绪,应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我想学”。课堂激活,学生乐学,对生物学的学习情有独钟,在快乐的情绪之下,好奇多思,好学多问,为生物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成绩自然就会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庆东,杨文清.活化教材 升华情感.生物学教学[J].2007.06.
  [2]舒建红.教师情感: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07).
  [3]李宗谊.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新收获——中学生物新课改教学实践探讨.贵州教育(半月刊),2006,(10).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探讨了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问题。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意义 方法与途径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思想品德的教育,
摘 要: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专业都开设了电子CAD课程。但有些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觉得有些难度,其原因并不是因为这门功课难学,而是电子专业学生基础知识不足。要熟练运用电子CAD软件设计出一块高品质的印制电路板不是容易的事,除了学好电子CAD教材上的内容外,还有一些电子基础知识是必须掌握的,这些在教学中要引起充分重视。  关键词: 电子基础 教学方法 电子CAD    一、引言  计算机辅助设
摘 要: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在计算机教学中,为让学生从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把学习变成充满乐趣的过程,变压力学习为兴趣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要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入主题,开放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导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計算机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计算
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讲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那么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呢?我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精讲多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它要求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教师在课前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和重新组织,以便将教材内容转变成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在课堂上要进行系统的讲授,力求做到“精讲”
摘 要: 作者于2010年8月以调研小组成员的身份参观了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并与株洲南车集团的员工进行座谈,共同进行调研,分析了现代企业对中职数控专业用人方面。  关键词: 中职数控专业 企业用人 现状 建议    一、调研目的  通过对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中职毕业生在厂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收集数控车操作工这个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任务;了解企业当中零件的加
摘 要: 在中师及中学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陋习。这种错误的思想和做法不仅无能低效,而且误人误教。要从根本上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文章认为,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牢牢树立两种观念:一是突出学生主体,二是强化问题意识。  关键词: 中师历史教学 学生主体 问题意识 教师主导    我多年从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工作,近年兼任历史教学,通过多次听课评课,对于师范学校历史教
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学习之间的影响有促进和干扰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逆向迁移或负迁移。教师应遵循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尽量引导正迁移,减少或杜绝逆向迁移,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一、知识逆向迁移的现象和原因  知识逆向迁移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课程改革的思考逐渐趋于理性,越来越关注课堂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要有良好的课堂效果,关键在于对课堂的设计,在明确了教学重难点之后,要梳理和构建课堂教学线索,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整体,实现课堂教学从“点、线、面”到“立体”的跨越,因此设计好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一些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与同行分享。  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