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识字教学的巩固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811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学生每天平均认识15个字,识字任务的繁重。但是,第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很小,刚入学,不仅知识积累少、面窄,而且对事物的兴趣和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学习目的性不强,使得很多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些因素影响了识字教学的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巩固识字教学效果,强化学生识记。
  一、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巩固识字成果
  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授新知的主阵地,也应该是巩固识字成果的主阵地。可以是授新后的再现,也可以是授新前的复习导入,也可以是每日早读的内容,还可以是课后的复习巩固。只要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都能达到巩固识记的作用。
  1.采用游戏的方法巩固
  此法最受学生欢迎,效果也最佳。比如,我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在学习课文,随文识字后巩固生字时,我借用希沃电子互动平台,设计了“拍南瓜”“识字赛跑”“魔幻岛送字词回家”等游戏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好的巩固了所学生字。当然,像“优学派”中的打地鼠、射靶标也是很好的识字游戏,还有我们常用的摘苹果、开火车、青蛙过河等游戏都可以巩固识字。
  2.朗读巩固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识字教学更不是单方面的孤立的教学。识字离不开词语,词语离不开句子,学生认识生字后,引导学生认读词语和句子特别有助于巩固识字。所以,课堂上,识字教学环节后,教师一定留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这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识用结合,有助学生及时巩固识字教学成果。
  3.写话训练,巩固识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识字教学要识用结合,学过的字要经常用,才能加深记忆。所以,课堂上可以适时加进写话训练,如用上某个刚认识的字词仿写句子,或者将刚认识的几个字词排列顺序,串成一句话写下来。当然,语文园地中的写话训练更应该很好的把握。
  4.听写巩固
  听写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反馈、复习手段,简便易操作,而且能及时检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所以,我们要重视听写,经常有意识地听写,让生字再现,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同事,也能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倾听能力,一举多得。
  二、开拓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巩固识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所以,利用课外资源正是学生熟识的重要的语言因素。
  1.利用“识字加油站”巩固识记
  身边的事物是我们熟识的,每一次“识字加油站”的安排,都是识字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身边事物引导学生识字的活动。如引导学生利用班级宣传栏目识字,门牌识字,书本名称识字,同学名称识字,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校园内文化栏目,公共设施名称,还有像自家门口的对联、店铺招牌、食品包装袋、广告牌、商品盒、说明书等随处可见的识字等等,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2.充分利用“语文园地展示台”,鼓励学生巩固识记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生活中识字、自主识字就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我们要保护,要鼓励。那么,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間和充分展示的舞台,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又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阶段性利用语文园地中“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本单元认识的生字,会写的字,读了几本书,会用哪些识字方法,甚至积累的好词佳句,都非常有必要,都能促进生字识记的巩固。
  3.家校携手,促进学生巩固识记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精彩纷呈,到处都有文字。生活中,我们可以家校联合,要求家长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的认识生字,长期坚持,也能有效巩固识记。
  三、查字典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内容之一就是“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子,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查字典,经常查字典,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巩固识字。
  四、阅读识字也是巩固识记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识字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帮助学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课余博览群书。这样阅读中会不断有生字出现,学生就可以不间断的认识、复习生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日常我们可以有选择的推荐儿童读物,特别是带拼音的书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小学生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有能力的孩子还可联系上下文猜字音,猜字意。这样潜移默化,长久坚持,也能很好地巩固识字。
  利用多种方法有效巩固识字,既是教师识字教学的理念,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生字的能力。
其他文献
疫情的突然到来,对社会各个层面都是一个考验,包括教育,教育系统通过多种渠道为不同学段的孩子提供了各种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也为作为初中物理教师的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反思的机会。  之前总有孩子围着我说:老师讲得好,老师讲得清楚……,在这样的赞美和鼓励中便忽略了自我反思,忽略了这赞美背后掩盖的不足。直到有一天我和女儿出去打水,我提着水桶回来的路上,女儿突然说了一句很美的话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倍”的知识及其计算,进一步掌握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運用倍的知识和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和解决有关倍的问题。  教学准备:
期刊
春节前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对即将开学的我们来说,不知所措。当我们看到了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的文件后,让我们有了教学的头绪。开始了两个多月的网上学习。有几点教学尝试总结如下:  一、制定科学周密的学科教学计划  从2月10号前开始,有序做好每周的教学计划,每课时导学案、微课视频、录播课、实验视频、课件及练习作业设计。同时还要设计防空疫情知识。  二、为保证学生有所获得,
期刊
从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都做班主任,讓我深深感到工作非常的繁琐,做好班主任真的不容易,但当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孩子时,领导的信任,家长的好评,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从远方发来学生感恩的一张张浓情贺卡时,我心里非常的激动和欣慰,班主任工作苦中有乐,让我获得了幸福感!也正因为班主任对学生是最为贴心,学生最难忘记的也是班主任。二十多年的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班主任德育工作有以下几点策略:  一、把握小学生的心
期刊
或许有人不解,双面是什么?是冷与热、阴与晴还是好与坏,其实我就是这样一个复合体;去年从毕业班回来再接触一年级的孩子,让我真的哭笑不得,孩子们的天真幼稚加上过分的无拘无束,简直把我从教师变成了保姆,他们的滑稽懵懂加上过多的野蛮任性,简直把我从教师变成了灰太狼,看到年级组的姐妹跟我一样疲惫不堪,心力交瘁。我陷入了沉思,作为年级组长,如果摆脱这样境况,让大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开好头、起好步,不要让孩子输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内容将化学平衡理论和微粒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分子、离子等微粒的形式存在的;这些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有强弱、主次之分;当微粒间的这些相互作用过程可逆时会达到平衡状态,这时微粒的数目保持不变;基于此,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期刊
时光荏苒,转眼,我们这一批与第一小学共同成长的师生团队携手走到了毕业季。今天,我坐在这里,和众多高效课堂的示范教师相比,我还很稚嫩,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方面。所以在这只是同大家共同交流切磋,希望大家在会后的交流中多提宝贵意见。现在,我代表我们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谈一下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在我校“快乐体验,目标导学”的教学思想路上,我们始终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点滴变化,因为我们最清
期刊
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理念  自从2014年上海启动新高考改革方案以来,上海化学高考试题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所蕴含的化学原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深度思考、表述能力的考查。近年来上海化学新高考题型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开始重视简答题,这个特征从近几年高考简答题分值变化可窥一斑(见表1[1])。  简答题一般包含:①描述现象和结论、过程变化、装置和药品的作用等;②解释原因或说
期刊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页例3、第97页例4,第97页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从而将其牢固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學重难点:  
期刊
我们的学生长在农村,长期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但很多学生长期处在留守状态,因此很少和家长一起参与生产劳动,有不爱劳动倾向,更是不能把知识用于实践。针对这点我们学校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了劳动实践课,让很多学科教学搬入了大自然,给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培养爱劳动习惯,让知识学以自用。  一、本节实践课的教学目的  1.实践出真知印证一些容易忽略的生物知识  2.认识生物知识是如何在实践基地被充分利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