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学体系中,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境教学作为教学法的一种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英语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2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状况、情感状态等得到优化与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运用和创设情境得到了美国教育学家杜维的认可,他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开始阶段。”他从实验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对教学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主张“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这便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活动联系起来。在几年来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对情境教学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
一、注重“情感”的情境教学
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学生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驱动力,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传统的英语教育往往注重理性,学习单词记忆、语法与课文理解,忽略情感,因而造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与隔膜。而这种“距离感”就会让学生难以形成热烈的情绪,难以主动的投入教学过程。没有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所以教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
(一)师生情感交流
一个真正的教师,首先必须懂得珍爱学生纯真的感情。其次,要以爱学生为天职,为促进学生获得充分发展而倾注真情,细心的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可以信赖、充满自信、无拘无束的情境。师生真情的交融形式会形成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使学生投入学习中。
(二)学生之间通力合作
由于情景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情景中相互切磋,学会互补,学会肯定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而学生的合作、交往又丰富了人际情境。
(三)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共鸣
情境教学通过再现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尝试、发现,缩短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强化了感受,使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则是学生与教材之间情感的桥梁。教材蕴含的情感靠教师传递、强化,使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而入情。
二、注重“思维发展”的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确定“思维发展”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学应始终围绕学生思维发展这一核心设计组织教学过程,努力把“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不懈追求的教育境界。
(一)鼓励学生进入最佳心理状态
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他们心里感到有负担、受到压抑时,便会处于抑制状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不是挖掘学生潜在的智慧。如果教师以兴奋的情绪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坚信他们一定会成功。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而这种信念往往会转化成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学生也会情不自禁的从储存大脑里的信息中进行检索,并加以沟通组合、叠加,进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每到此时,教师再给予热情的称赞,就会让学生体验自信、感受动脑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的内心就会形成激发自我潜在智慧的心理倾向。
(二)加强学生悟性,开放大脑
情境教学还要竭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创造必然要展开想象,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大脑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常常运用图画的形象、音乐的形象、角色扮演的形象、生活的场景等再现教材描绘的形象,就会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
教师语言的描绘以及带着学生产生共鸣的真切情意,都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地把学生的任职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幻想、联想、想象的翅膀悄然张开。形象越是鲜明丰富,感觉越是敏锐,而情境教学又十分注重符号操作,这就很自然的促使大脑两球交替兴奋、协同作用,发挥全脑功能。
(三)开展“情”“趣”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1.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当学生学习形成热烈情绪时,大脑的优势便在兴奋中形成,此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兴奋点,让学生带着情绪思考问题,即从形成兴奋到利用兴奋,学生往往会因兴致所至产生超越障碍的力量。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可见,问题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学习本身就是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运用问题情境教学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与发展的过程。问题情境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在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中启发学生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只有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2.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以“趣”为形式,做到“趣”中见“实”,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在学科活动中得到持久而经常的训练。
“趣”是指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有“趣”的生活情境容易造成学生良好的心理态势和思维环境,使学生趣味十足的积极开动脑筋去思索、去探究。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法能缩短学生与学习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加强其学习的自主性。生活化情境教学强调教师将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接轨,尽量把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游戏、语言描绘、实物演示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浓重的生活氛围中得到熏陶,体验和理解知识的价值与意义。 如在英语职业模块商务谈判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发现新问题,探究解决办法,体会了商务往来的情境,锻炼了英语口语会话能力;教师创造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气氛和谐有序。
三、开展学生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活动。人的发展是在各种相互关系的活动中进行的,情境教学也遵循了这条原则。
(一)将活动融入课程
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活动起来,显示自己的力量,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充分和谐协同,又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沉浸其中。在通过自身的感悟后,学生将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活动,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恰恰相反,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才能活动的更好。
(二)将能力训练融入活动
在教学中学生活动并不是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教师应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外,且要突出教学重点,针对内容特点,突破教学难点,有能力训练结合,从而充实学生的活动内涵。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对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针对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比较简单的故事。对于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改编故事、创编故事。这样的活动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更好地进行语言的内化输出。例如在英语课中向学生呈现一个新句型,以往教师通常会直白的进行教学,有些直接翻译成中文来解释。这样简单的教学,自然很难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也不会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多大的兴趣。如果把新句型放到故事情境中进行教学,就会很容易突破这一难点,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知新句型所要表达的含义,同时还可以通过故事情境了解新句型应用的语境。
以上几点便是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体会。情境教学是古今中外优秀的、进步的教育理论。情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今后的我们应继续扎根实践,从实践中提升理论,将先进的理念运用于实践,不断的钻研、开拓、创新,收获情境教育的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金跃芳.英语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杭州出版社》,2005,7
[2]张玉民.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培养与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3](美)恰瑞罗特.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英语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2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状况、情感状态等得到优化与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运用和创设情境得到了美国教育学家杜维的认可,他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开始阶段。”他从实验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对教学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主张“从做中学”、“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这便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活动联系起来。在几年来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对情境教学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
一、注重“情感”的情境教学
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学生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驱动力,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传统的英语教育往往注重理性,学习单词记忆、语法与课文理解,忽略情感,因而造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与隔膜。而这种“距离感”就会让学生难以形成热烈的情绪,难以主动的投入教学过程。没有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所以教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
(一)师生情感交流
一个真正的教师,首先必须懂得珍爱学生纯真的感情。其次,要以爱学生为天职,为促进学生获得充分发展而倾注真情,细心的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可以信赖、充满自信、无拘无束的情境。师生真情的交融形式会形成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使学生投入学习中。
(二)学生之间通力合作
由于情景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情景中相互切磋,学会互补,学会肯定别人,学会与他人合作。而学生的合作、交往又丰富了人际情境。
(三)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共鸣
情境教学通过再现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尝试、发现,缩短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强化了感受,使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则是学生与教材之间情感的桥梁。教材蕴含的情感靠教师传递、强化,使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而入情。
二、注重“思维发展”的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确定“思维发展”的核心地位,教师的教学应始终围绕学生思维发展这一核心设计组织教学过程,努力把“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不懈追求的教育境界。
(一)鼓励学生进入最佳心理状态
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当他们心里感到有负担、受到压抑时,便会处于抑制状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知识,而不是挖掘学生潜在的智慧。如果教师以兴奋的情绪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坚信他们一定会成功。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而这种信念往往会转化成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学生也会情不自禁的从储存大脑里的信息中进行检索,并加以沟通组合、叠加,进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每到此时,教师再给予热情的称赞,就会让学生体验自信、感受动脑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的内心就会形成激发自我潜在智慧的心理倾向。
(二)加强学生悟性,开放大脑
情境教学还要竭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创造必然要展开想象,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大脑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常常运用图画的形象、音乐的形象、角色扮演的形象、生活的场景等再现教材描绘的形象,就会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
教师语言的描绘以及带着学生产生共鸣的真切情意,都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地把学生的任职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幻想、联想、想象的翅膀悄然张开。形象越是鲜明丰富,感觉越是敏锐,而情境教学又十分注重符号操作,这就很自然的促使大脑两球交替兴奋、协同作用,发挥全脑功能。
(三)开展“情”“趣”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1.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当学生学习形成热烈情绪时,大脑的优势便在兴奋中形成,此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兴奋点,让学生带着情绪思考问题,即从形成兴奋到利用兴奋,学生往往会因兴致所至产生超越障碍的力量。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可见,问题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学习本身就是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运用问题情境教学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与发展的过程。问题情境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在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中启发学生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只有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2.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以“趣”为形式,做到“趣”中见“实”,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在学科活动中得到持久而经常的训练。
“趣”是指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有“趣”的生活情境容易造成学生良好的心理态势和思维环境,使学生趣味十足的积极开动脑筋去思索、去探究。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法能缩短学生与学习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加强其学习的自主性。生活化情境教学强调教师将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接轨,尽量把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游戏、语言描绘、实物演示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浓重的生活氛围中得到熏陶,体验和理解知识的价值与意义。 如在英语职业模块商务谈判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发现新问题,探究解决办法,体会了商务往来的情境,锻炼了英语口语会话能力;教师创造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气氛和谐有序。
三、开展学生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活动。人的发展是在各种相互关系的活动中进行的,情境教学也遵循了这条原则。
(一)将活动融入课程
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活动起来,显示自己的力量,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充分和谐协同,又使得学生全身心的沉浸其中。在通过自身的感悟后,学生将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活动,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恰恰相反,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才能活动的更好。
(二)将能力训练融入活动
在教学中学生活动并不是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教师应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外,且要突出教学重点,针对内容特点,突破教学难点,有能力训练结合,从而充实学生的活动内涵。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对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能力,针对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比较简单的故事。对于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应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改编故事、创编故事。这样的活动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更好地进行语言的内化输出。例如在英语课中向学生呈现一个新句型,以往教师通常会直白的进行教学,有些直接翻译成中文来解释。这样简单的教学,自然很难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也不会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多大的兴趣。如果把新句型放到故事情境中进行教学,就会很容易突破这一难点,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感知新句型所要表达的含义,同时还可以通过故事情境了解新句型应用的语境。
以上几点便是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体会。情境教学是古今中外优秀的、进步的教育理论。情景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重要手段。今后的我们应继续扎根实践,从实践中提升理论,将先进的理念运用于实践,不断的钻研、开拓、创新,收获情境教育的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金跃芳.英语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杭州出版社》,2005,7
[2]张玉民.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培养与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3](美)恰瑞罗特.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