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由于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为语文内容太多,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每一个教学班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几名学困生,而这几名学困生往往是影响教学班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如何有效地转化小学学困生,使其尽快脱“困”,一直是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该如何帮助学困生学好语文呢?
一、树立理念,相信每一位学困生都会学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教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背景,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是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意识到这些差异性给教学带来严重的后果,才促使我们进行公平教育,在教学上一视同仁。如果我们“偏心眼”,经常关注的赞扬的仅仅是几位学习好的“得意门生”,这样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学习成绩又不好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这就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也许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爱迪生小的时候,老师对他妈妈说:“你孩子是弱智儿,我们没办法教他。”他妈妈不信,把他带回家亲自教导。结果,这个被老师认为智力低的人,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由此可见,面对学困生,我们不要忽略和放弃,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呵护,给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力。因此,树立成功的教学理念,相信每一位学困生都会学好,是积极工作的动力。
二、寻找原因,帮助每一位学困生摆脱困境
“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維、兴趣、爱好、能力、习气,就没有教育。”诚然,要帮助每一位学困生摆脱困境,就必须先对学生进行观察,深入了解,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例如,我的学困生顿珠同学,经常不交作业,即使交了也是很马虎,每次进行单元学习检测都在及格的边缘上徘徊。而数学老师又告诉我说,这位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好,是数学科的领头人。这就使我想到他一定有偏科思想。有一堂作文训练课,同学们经过一番构思后都埋头写起来,而顿珠同学却一字未写,我走到他身边问他:“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怎么还不动笔呢?”他却面带微笑,很温和地告诉我说:“我不想写。”从他的神态上我得知他的秉性很好,从他的语言上我得知他的智力不低,只是厌学。由此,帮助他的办法就要从激发兴趣开始。几天后,他又不交作业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顿珠同学,你的作业呢?为什么不交?”他立即把手伸进胸前的衣服里掏出作业本交给我,我很纳闷,问他:“交上作业本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藏起来呢?”他的回答却是:“把它放在这里比较安全。”他的话使在场的老师都笑了起来,我趁热打铁,摸着他的头说:“你很幽默,把在场的老师都逗笑了。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学问的学科,如果你能把它学好,幽默的水平就会更高,喜欢你的人就会更多了,你会把它学好吗?”他点了点头。从此以后,他对语文科有了兴趣,态度有了改变,学习也有了进步,小学毕业检测中取得高分,这是他小学阶段取得的最好的成绩。
三、抓住机遇,给予每一位学困生成功机会
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尽管学困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着被赏识、被鼓励的欲望,一旦这种欲望得到满足,平时难以被察觉的种种潜能就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激起他们上进的心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善于观察,挖掘学困生潜在的闪光点,对于微小的进步,也要视微如著及时给予表扬,让每位学困生都能“摘到果子”,品尝成功的喜悦,体会自身的价值。例如,在一次题为《小明的生日》的作文训练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写小明过生日那天的高兴热闹场面,而我的学困生顿珠同学却写了小明在生日那天,父母都不在家,他发现母亲最喜爱的花瓶不知为何被打碎了,于是他买来了万能胶把这个花瓶粘起来,以此来感激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这篇作文虽然写得语无伦次,几百个字中只有两三句话点出这样的意思,但它的题材却与全班同学不一样,这就是闪光点。于是,我帮他一句一句地修改,使这篇作文变得重点突出,语句通顺,然后在班上宣读,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这篇习作是顿珠同学写的,虽然老师帮他改了很多地方,但他的选材是与众不同的,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全班学生都向顿珠同学投去羡慕的目光,而他却变得目瞪口呆,认为这是个奇迹。于是我又补充说:“只要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在任何一位同学的身上都会发生奇迹。”从这次被我承认开始,顿珠同学就已经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并为这个目标的实现付出艰辛的劳动,取得了硕果。在小学毕业检测中,他挤到了成绩优秀的行列之中。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学困生并非都是“渣滓”,只要我们重视并伸出援助之手,朽木也就可以雕了。
一、树立理念,相信每一位学困生都会学好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教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背景,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是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有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意识到这些差异性给教学带来严重的后果,才促使我们进行公平教育,在教学上一视同仁。如果我们“偏心眼”,经常关注的赞扬的仅仅是几位学习好的“得意门生”,这样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学习成绩又不好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这就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也许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爱迪生小的时候,老师对他妈妈说:“你孩子是弱智儿,我们没办法教他。”他妈妈不信,把他带回家亲自教导。结果,这个被老师认为智力低的人,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由此可见,面对学困生,我们不要忽略和放弃,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呵护,给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力。因此,树立成功的教学理念,相信每一位学困生都会学好,是积极工作的动力。
二、寻找原因,帮助每一位学困生摆脱困境
“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維、兴趣、爱好、能力、习气,就没有教育。”诚然,要帮助每一位学困生摆脱困境,就必须先对学生进行观察,深入了解,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例如,我的学困生顿珠同学,经常不交作业,即使交了也是很马虎,每次进行单元学习检测都在及格的边缘上徘徊。而数学老师又告诉我说,这位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好,是数学科的领头人。这就使我想到他一定有偏科思想。有一堂作文训练课,同学们经过一番构思后都埋头写起来,而顿珠同学却一字未写,我走到他身边问他:“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怎么还不动笔呢?”他却面带微笑,很温和地告诉我说:“我不想写。”从他的神态上我得知他的秉性很好,从他的语言上我得知他的智力不低,只是厌学。由此,帮助他的办法就要从激发兴趣开始。几天后,他又不交作业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顿珠同学,你的作业呢?为什么不交?”他立即把手伸进胸前的衣服里掏出作业本交给我,我很纳闷,问他:“交上作业本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藏起来呢?”他的回答却是:“把它放在这里比较安全。”他的话使在场的老师都笑了起来,我趁热打铁,摸着他的头说:“你很幽默,把在场的老师都逗笑了。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学问的学科,如果你能把它学好,幽默的水平就会更高,喜欢你的人就会更多了,你会把它学好吗?”他点了点头。从此以后,他对语文科有了兴趣,态度有了改变,学习也有了进步,小学毕业检测中取得高分,这是他小学阶段取得的最好的成绩。
三、抓住机遇,给予每一位学困生成功机会
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尽管学困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着被赏识、被鼓励的欲望,一旦这种欲望得到满足,平时难以被察觉的种种潜能就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激起他们上进的心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善于观察,挖掘学困生潜在的闪光点,对于微小的进步,也要视微如著及时给予表扬,让每位学困生都能“摘到果子”,品尝成功的喜悦,体会自身的价值。例如,在一次题为《小明的生日》的作文训练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写小明过生日那天的高兴热闹场面,而我的学困生顿珠同学却写了小明在生日那天,父母都不在家,他发现母亲最喜爱的花瓶不知为何被打碎了,于是他买来了万能胶把这个花瓶粘起来,以此来感激母亲对他的养育之恩。这篇作文虽然写得语无伦次,几百个字中只有两三句话点出这样的意思,但它的题材却与全班同学不一样,这就是闪光点。于是,我帮他一句一句地修改,使这篇作文变得重点突出,语句通顺,然后在班上宣读,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这篇习作是顿珠同学写的,虽然老师帮他改了很多地方,但他的选材是与众不同的,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全班学生都向顿珠同学投去羡慕的目光,而他却变得目瞪口呆,认为这是个奇迹。于是我又补充说:“只要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在任何一位同学的身上都会发生奇迹。”从这次被我承认开始,顿珠同学就已经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并为这个目标的实现付出艰辛的劳动,取得了硕果。在小学毕业检测中,他挤到了成绩优秀的行列之中。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学困生并非都是“渣滓”,只要我们重视并伸出援助之手,朽木也就可以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