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6年10月21日晚,在丹麦阿胡斯举办的2006年体操世锦赛落下帷幕。小将程菲继女子团体、女子跳马之后又赢得了女子自由操比赛的冠军,成为中国队在本次世锦赛上的又一位三冠王。
程菲的父亲是个月薪500元的普通工人,母亲是位下岗女工。如此平凡的家庭是如何培育出一个“体操皇后”的呢?
浪花作掌声
45岁的程立高是湖北省黄石港口的一名普通调度员。1987年,他与东风轮胎厂黄石分厂的女工徐春香结为夫妻,次年5月生下女儿程菲。程菲出生后不久就因营养严重不良,时常生病住院,令程立高夫妇操心不已。
程菲好不容易长到2岁时,仍然面黄肌瘦,身材也比同龄的孩子矮一大截。程立高不得不为女儿的身体担扰了。程菲4岁上幼儿园时,程立高就把女儿送到体操队学习。没想到,程菲竟然一学就上瘾了。教练看了非常高兴,对程立高说:“小程菲是块练体操的料!”
听说女儿有体操天赋,程立高心里不由乐开了花。耳濡目染,程立高对体操知识的了解渐渐多了起来,竟然能对程菲的动作指点一二。买不起体操器械,他就因陋就简,在家中的屋梁上吊上杠子,一根杠子代表单杠;两根杠子,就是双杠;用粉笔在地上画上两条线,就成了程菲的平衡木。
一天早晨,程立高在上班途中看见江滩上有一位老人在练剑。老人的一招一式都恰到好处,略懂武术的他不由得看呆了,想为老人鼓掌。这时,江中的浪花发出“哗哗”的响声,老人收式兀立,面对浪花微笑。他突然灵感大发,这浪花的“哗哗”声多么像长江送给老人的掌声啊!老人不是正在接受长江的喝彩么……由此,他想到了女儿,若能启发女儿的想象力,以浪花作掌声,不断地给她以鼓励,她不就会对训练感兴趣了吗?
第二天早上,程立高把程菲哄到江滩边上,为她自制了单双杠和平衡木,让她抓紧练习。小程菲发现来晨练的人很多,便拉开架式练起来。晨练的人见这孩子练得好,纷纷给她掌声鼓励,她的积极性高涨起来。程立高又抓住机会,问女儿江水的“哗哗”声像不像刚才的掌声。程菲说像,程立高又及时用拟人的手法启动她的想象力,要她以后把长江当观众、浪花作掌声,每练完一段后就听一听这浪花拍打的声响。小程菲感觉很好玩,训练的劲头更足了。
经过一段时间“浪花作掌声”的奇特训练方法,小程菲进步很快。1996年,程菲在武汉举办的湖北省少儿体操丙级女子四项全能比赛中获得了冠军。程立高兴奋的同时,又观察到武汉体育学院的学生在甲级组比赛中的整体水平不错,他决心把女儿也送到这所学校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糯米团子当奖励
然而,当程立高夫妇到武汉体育学院打听各种学习费用时,才得知每月学费就得700多元,加上各种生活开销,一个月要1000多元,而他们夫妻俩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不吃不喝也只有几百元。为了给女儿攒足学费,程立高夫妇时常一整夜坐在编织机旁为一家私营手套厂赶货。一个星期后,当他们把织好的成品交到厂里时,却因质量不过关要求全部返工。夫妇俩只得又强打精神把织好的手套一只只拆了重织。他们住的那套不足40平方米的旧房里,既没空调也没暖气,一到冬天,整个房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晚上编织手套时,他们如同坐在冰窖里,双手、双腿冻得麻木僵直。
由于干这种活需要人长期弯腰,用手臂不停地来回推拉机器,程立高夫妇都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和腰肌劳损,他们每天晚上要工作到十一二点钟,才强迫自己上床休息。躺在被窝里,腰痛得伸不直,只好蜷缩着打一会儿盹,第二天一早就起床去上班。
即便生活如此辛苦,但他们仍然舍不得花一分钱为自己改善伙食。惟有女儿回家时,他们才会弄点好吃的。每到周末,程立高都会从黄石乘长途汽车去武汉看望女儿,为了节约费用,他总是自备干粮,外面的天气再热,他也舍不得在车上买一瓶矿泉水喝,但对女儿却十分大方,他知道女儿喜欢吃水果,每次去时都不忘提一大袋苹果。女儿学校的伙食差,他每次去时都会到外面的餐馆买一碗鸡汤给她喝。
无论程立高将女儿照顾得多么的无微不至,但每天接受如此枯燥、单调的训练,小小年纪的程菲还是有些受不了。专业训练的强度不断加大,程菲经常是一身伤。特别是训练高低杠,她手掌磨起了血泡,手臂、膝盖等处都摔得乌青,这让程立高夫妻十分心痛,而他们给孩子最高的奖励,就是到街上买几串程菲最爱吃的一元三串的糯米团子。
1997年寒假,程立高接女儿回家时,程菲一进家门就伸出满是血泡的手对母亲央求道:“妈妈,我再也不想练习体操了,我还是学习文化课吧。”看着女儿小小年纪就受这么多苦,做父母的也感到于心不忍,但如果就此放弃,就意味着以前的付出将前功尽弃。
程立高想,女儿10岁了,主攻体操已有5年,如果半途而废,再去学习文化课,很难在同龄的孩子中出类拔萃,况且,练习体操跟学文化课一样,如果她学到一半厌学了还是半途而废怎么办?看来必须让女儿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经受磨炼和挫折,只有努力奋斗,将来才能获得成功。
晚饭后,程立高故意躺在沙发上,让女儿替自己按摩。程菲很快发现父亲的后背贴满了膏药,还有大大小小的做针灸时留下的伤痕,不由惊奇地问父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程立高长长叹了口气,说:“我和你母亲为了不使你中途辍学,每日每夜编织手套,早就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还有腰肌劳损等毛病,为了省下看病的钱,我们只得把火罐用酒精烧热,自己做针灸。我们从不把这些苦诉给你听,就是想让你能安心地在那里学习。没想到,你受了点皮肉之苦就要回家,不肯再练习了,你身上的皮外伤与我们内心的疼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听完父亲说的话,程菲不由得泪下滂沱,父母为了她成才,付出了这么多艰辛,自己怎么可以轻言放弃呢……
机会终于垂青这个苦孩子。 1999年8月,程菲作为黄石队的代表参加湖北省十运会,在五项体操比赛中获得四项冠军。时任国家队领队的钱奎教练恰巧在现场观摩,看到她出色的表现后,当即问省体工队的领导:“这么好的体操苗子,你们为什么不吸收为队员,为国家培养人才?”正是这句话,引起了省体工队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久,程菲就被破格录取为湖北省队的队员。进入省体工队后,程菲更加刻苦,在多次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001年国家队冬训时,她又顺利地进入国家队。
短信传亲情
程菲成了国家队体操运动员,做父母的自然高兴,但父母与女儿之间的距离却拉得更远了,相互间的思念也更深长。程菲在国家队有一定的工资,但程立高夫妇还是每月给女儿寄去300元钱,作为她在训练之后的营养补给和电话通信方面的费用。
然而,2002年,程菲的母亲徐春香所在单位停产了,她那仅有的300多元工资也泡汤了,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全靠程立高500元的工资。
程立高傍徨了:妻子下岗的事要不要告诉女儿?每月300元营养费电话费还给不给呢?如果给,仅剩的200元钱还够他们夫妻俩生活吗?程立高夫妇含泪商讨了一晚上,最后还是决定不将徐春香失业的事告诉女儿,每月照常汇寄给女儿300元钱,因为他们怕女儿知道妈妈下岗的事后会着急、分心,影响她的训练。
2004年,程菲在全国锦标赛夺得自由体操和平衡木两块金牌,一时间全国哗然,都认定她将会成为中国女子体操队的一匹黑马。
得知女儿屡屡获胜的消息,程立高担心女儿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就时常在电话中告诫女儿,父女俩长期在电话里一聊就是几十分钟,这无形中增加了好几倍的电话费,怎么办?这时从未使用过手机的程立高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亲情手机的广告:买一送一,且不收月租费,发送短信每条仅0.1元。
发送短信每条0.1元,每天发送一条,一个月也才3元,发送100条也才10元,这不比电话费便宜多了吗?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发,不影响女儿的正常训练和工作。程立高与妻子商量后当日便借钱买回了手机,并同时拆掉了要交月租费的家庭固定电话。拿到两部手机之后,程立高当即将其中的一部手机寄给了北京的女儿。当程菲收到父亲从千里之外寄来的崭新手机时,还收到了父亲发来的第一句短信祝福:“菲菲,好好努力,无论成败,你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是最棒的!”
2004年8月,程菲在雅典奥运会的体操比赛中不慎落败,仅获第4名,她当晚痛哭了一场,给父亲发短信:“就差一步,我就能拿到奥运奖牌了。哪怕只是一枚铜牌也行啊!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第4名,就差一步……”
程立高知道女儿此时很失落,他在短信中鼓励道:“你今年才16岁,是你们体操队中最年轻的一个。在你离开北京去雅典时我就对你说过了,过程最重要,不管结果如何,爸爸妈妈都会欣然接受的,只要你继续努力,相信获奖的机会还会有很多!”
程菲收到父亲的短信后,信心大增。2005年初,在冬训期间,由于程菲腿部爆发力强,教练专为她编排了两个高难动作,其中“程菲跳”突破传统的毽子反落地惯性,难度很大,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完成过。赛前,中国队向国际体联申报这个独门绝技,只要她在比赛中做成功就能够正式命名。
在教练的指导下,程菲在秘密的情况下苦练着两个10分起评的跳马动作。为了攻克这两个高难度动作,程菲的手磨出了血泡,教练将血泡用针刺破后,又继续要求她上杠练习。有时手掌皮与杠子练得黏在一起,钻心地痛,但程菲记着父亲的短信,忍受着坚持着……
2005年11月26日,在墨尔本举行的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决赛中,程菲成功地完成了“毽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这一新的高难度跳马动作。
程菲的这一跳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女子体操。在这巨大的成功和荣誉面前,程菲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冷静和低调,直到12月1日她随队回到北京,才给父母打来电话,没有提任何成绩的话题,而是要他们来北京,说自己非常想念爸妈。
2006年春节过后,程菲回到湖北黄石接受家乡的奖励。黄石市体育局奖励给程菲1万元,华夏置业有限公司赠送给程菲一套30万元的新房。女儿的成功为贫寒的家里带来如此大的改变,程立高夫妇不由热泪盈眶。程菲知道父母为培养自己学习体操经历了千辛万苦,她决定把那1万元的奖励给父母拿去为新家买些家具和电器,但她的父母却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说:“这1万元还是你拿去存着吧,以后的训练会更加艰苦,你多买点营养品补一下身体。爸妈苦了一辈子,早就习惯了,家里的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
程菲推脱不过,只好以父母的名字拿到银行存起来,然后交给父母。休假快要结束了,她又赶紧帮父母将老家的旧家具搬到新家来,并帮妈妈把家里打扫干净,还挤时间和父母一起包了顿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
第二天,程菲又回到北京开始了更艰苦的训练,而程立高夫妇每天从报刊上收集一些名人成才的小故事,通过短信送给女儿,让她时刻感受到父母的涓涓深情和鼓励!
2006年7月的一个周末,程菲打电话回来向父母诉苦,说她现在的训练强度在不断加大,手上不仅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厚茧,身上也经常摔得遍体鳞伤,她总担心有一天会坚持不下去。程立高接听电话后赶紧通过短信告诫女儿:“女儿呀,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有一个强烈的信念,这种信念的力量将是无穷的。你要知道,父母当初为什么要那么艰难地培养你学习体操呢?就是因为爸妈心中永远都有一个坚强的信念,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体操健将,能多次站在世界体操的领奖台上领奖!”
程菲重新振作起来,她再次给父母打电话时,就少了一些稚嫩和叹息,多了一份坚韧和执着。2006年10月21日,在丹麦阿胡斯举办的体操世锦赛上,小将程菲再次以惊人的毅力,继女子团体、女子跳马之后又赢得了女子自由操比赛的冠军,成为中国队在本次世锦赛上的又一位三冠王。
女儿再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令程立高夫妇欣慰不已。10月24日,他们连夜赶到北京与女儿团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程立高夫妇无比自豪地说:“程菲前面的路还长,她不是一朵花,而是一盆花,今年开放一朵,明年还要开放一朵,年年都要开放。”眼下,全家人的目标一致:2008年北京奥运会。
我们期待着程菲这匹“黑马”能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勇夺金牌。
栏目管理/李贤平编辑/曾丽清
E-mail:nclxp1111@163.com
程菲的父亲是个月薪500元的普通工人,母亲是位下岗女工。如此平凡的家庭是如何培育出一个“体操皇后”的呢?
浪花作掌声
45岁的程立高是湖北省黄石港口的一名普通调度员。1987年,他与东风轮胎厂黄石分厂的女工徐春香结为夫妻,次年5月生下女儿程菲。程菲出生后不久就因营养严重不良,时常生病住院,令程立高夫妇操心不已。
程菲好不容易长到2岁时,仍然面黄肌瘦,身材也比同龄的孩子矮一大截。程立高不得不为女儿的身体担扰了。程菲4岁上幼儿园时,程立高就把女儿送到体操队学习。没想到,程菲竟然一学就上瘾了。教练看了非常高兴,对程立高说:“小程菲是块练体操的料!”
听说女儿有体操天赋,程立高心里不由乐开了花。耳濡目染,程立高对体操知识的了解渐渐多了起来,竟然能对程菲的动作指点一二。买不起体操器械,他就因陋就简,在家中的屋梁上吊上杠子,一根杠子代表单杠;两根杠子,就是双杠;用粉笔在地上画上两条线,就成了程菲的平衡木。
一天早晨,程立高在上班途中看见江滩上有一位老人在练剑。老人的一招一式都恰到好处,略懂武术的他不由得看呆了,想为老人鼓掌。这时,江中的浪花发出“哗哗”的响声,老人收式兀立,面对浪花微笑。他突然灵感大发,这浪花的“哗哗”声多么像长江送给老人的掌声啊!老人不是正在接受长江的喝彩么……由此,他想到了女儿,若能启发女儿的想象力,以浪花作掌声,不断地给她以鼓励,她不就会对训练感兴趣了吗?
第二天早上,程立高把程菲哄到江滩边上,为她自制了单双杠和平衡木,让她抓紧练习。小程菲发现来晨练的人很多,便拉开架式练起来。晨练的人见这孩子练得好,纷纷给她掌声鼓励,她的积极性高涨起来。程立高又抓住机会,问女儿江水的“哗哗”声像不像刚才的掌声。程菲说像,程立高又及时用拟人的手法启动她的想象力,要她以后把长江当观众、浪花作掌声,每练完一段后就听一听这浪花拍打的声响。小程菲感觉很好玩,训练的劲头更足了。
经过一段时间“浪花作掌声”的奇特训练方法,小程菲进步很快。1996年,程菲在武汉举办的湖北省少儿体操丙级女子四项全能比赛中获得了冠军。程立高兴奋的同时,又观察到武汉体育学院的学生在甲级组比赛中的整体水平不错,他决心把女儿也送到这所学校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糯米团子当奖励
然而,当程立高夫妇到武汉体育学院打听各种学习费用时,才得知每月学费就得700多元,加上各种生活开销,一个月要1000多元,而他们夫妻俩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不吃不喝也只有几百元。为了给女儿攒足学费,程立高夫妇时常一整夜坐在编织机旁为一家私营手套厂赶货。一个星期后,当他们把织好的成品交到厂里时,却因质量不过关要求全部返工。夫妇俩只得又强打精神把织好的手套一只只拆了重织。他们住的那套不足40平方米的旧房里,既没空调也没暖气,一到冬天,整个房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晚上编织手套时,他们如同坐在冰窖里,双手、双腿冻得麻木僵直。
由于干这种活需要人长期弯腰,用手臂不停地来回推拉机器,程立高夫妇都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和腰肌劳损,他们每天晚上要工作到十一二点钟,才强迫自己上床休息。躺在被窝里,腰痛得伸不直,只好蜷缩着打一会儿盹,第二天一早就起床去上班。
即便生活如此辛苦,但他们仍然舍不得花一分钱为自己改善伙食。惟有女儿回家时,他们才会弄点好吃的。每到周末,程立高都会从黄石乘长途汽车去武汉看望女儿,为了节约费用,他总是自备干粮,外面的天气再热,他也舍不得在车上买一瓶矿泉水喝,但对女儿却十分大方,他知道女儿喜欢吃水果,每次去时都不忘提一大袋苹果。女儿学校的伙食差,他每次去时都会到外面的餐馆买一碗鸡汤给她喝。
无论程立高将女儿照顾得多么的无微不至,但每天接受如此枯燥、单调的训练,小小年纪的程菲还是有些受不了。专业训练的强度不断加大,程菲经常是一身伤。特别是训练高低杠,她手掌磨起了血泡,手臂、膝盖等处都摔得乌青,这让程立高夫妻十分心痛,而他们给孩子最高的奖励,就是到街上买几串程菲最爱吃的一元三串的糯米团子。
1997年寒假,程立高接女儿回家时,程菲一进家门就伸出满是血泡的手对母亲央求道:“妈妈,我再也不想练习体操了,我还是学习文化课吧。”看着女儿小小年纪就受这么多苦,做父母的也感到于心不忍,但如果就此放弃,就意味着以前的付出将前功尽弃。
程立高想,女儿10岁了,主攻体操已有5年,如果半途而废,再去学习文化课,很难在同龄的孩子中出类拔萃,况且,练习体操跟学文化课一样,如果她学到一半厌学了还是半途而废怎么办?看来必须让女儿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经受磨炼和挫折,只有努力奋斗,将来才能获得成功。
晚饭后,程立高故意躺在沙发上,让女儿替自己按摩。程菲很快发现父亲的后背贴满了膏药,还有大大小小的做针灸时留下的伤痕,不由惊奇地问父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程立高长长叹了口气,说:“我和你母亲为了不使你中途辍学,每日每夜编织手套,早就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还有腰肌劳损等毛病,为了省下看病的钱,我们只得把火罐用酒精烧热,自己做针灸。我们从不把这些苦诉给你听,就是想让你能安心地在那里学习。没想到,你受了点皮肉之苦就要回家,不肯再练习了,你身上的皮外伤与我们内心的疼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听完父亲说的话,程菲不由得泪下滂沱,父母为了她成才,付出了这么多艰辛,自己怎么可以轻言放弃呢……
机会终于垂青这个苦孩子。 1999年8月,程菲作为黄石队的代表参加湖北省十运会,在五项体操比赛中获得四项冠军。时任国家队领队的钱奎教练恰巧在现场观摩,看到她出色的表现后,当即问省体工队的领导:“这么好的体操苗子,你们为什么不吸收为队员,为国家培养人才?”正是这句话,引起了省体工队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久,程菲就被破格录取为湖北省队的队员。进入省体工队后,程菲更加刻苦,在多次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001年国家队冬训时,她又顺利地进入国家队。
短信传亲情
程菲成了国家队体操运动员,做父母的自然高兴,但父母与女儿之间的距离却拉得更远了,相互间的思念也更深长。程菲在国家队有一定的工资,但程立高夫妇还是每月给女儿寄去300元钱,作为她在训练之后的营养补给和电话通信方面的费用。
然而,2002年,程菲的母亲徐春香所在单位停产了,她那仅有的300多元工资也泡汤了,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全靠程立高500元的工资。
程立高傍徨了:妻子下岗的事要不要告诉女儿?每月300元营养费电话费还给不给呢?如果给,仅剩的200元钱还够他们夫妻俩生活吗?程立高夫妇含泪商讨了一晚上,最后还是决定不将徐春香失业的事告诉女儿,每月照常汇寄给女儿300元钱,因为他们怕女儿知道妈妈下岗的事后会着急、分心,影响她的训练。
2004年,程菲在全国锦标赛夺得自由体操和平衡木两块金牌,一时间全国哗然,都认定她将会成为中国女子体操队的一匹黑马。
得知女儿屡屡获胜的消息,程立高担心女儿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就时常在电话中告诫女儿,父女俩长期在电话里一聊就是几十分钟,这无形中增加了好几倍的电话费,怎么办?这时从未使用过手机的程立高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亲情手机的广告:买一送一,且不收月租费,发送短信每条仅0.1元。
发送短信每条0.1元,每天发送一条,一个月也才3元,发送100条也才10元,这不比电话费便宜多了吗?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发,不影响女儿的正常训练和工作。程立高与妻子商量后当日便借钱买回了手机,并同时拆掉了要交月租费的家庭固定电话。拿到两部手机之后,程立高当即将其中的一部手机寄给了北京的女儿。当程菲收到父亲从千里之外寄来的崭新手机时,还收到了父亲发来的第一句短信祝福:“菲菲,好好努力,无论成败,你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是最棒的!”
2004年8月,程菲在雅典奥运会的体操比赛中不慎落败,仅获第4名,她当晚痛哭了一场,给父亲发短信:“就差一步,我就能拿到奥运奖牌了。哪怕只是一枚铜牌也行啊!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第4名,就差一步……”
程立高知道女儿此时很失落,他在短信中鼓励道:“你今年才16岁,是你们体操队中最年轻的一个。在你离开北京去雅典时我就对你说过了,过程最重要,不管结果如何,爸爸妈妈都会欣然接受的,只要你继续努力,相信获奖的机会还会有很多!”
程菲收到父亲的短信后,信心大增。2005年初,在冬训期间,由于程菲腿部爆发力强,教练专为她编排了两个高难动作,其中“程菲跳”突破传统的毽子反落地惯性,难度很大,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完成过。赛前,中国队向国际体联申报这个独门绝技,只要她在比赛中做成功就能够正式命名。
在教练的指导下,程菲在秘密的情况下苦练着两个10分起评的跳马动作。为了攻克这两个高难度动作,程菲的手磨出了血泡,教练将血泡用针刺破后,又继续要求她上杠练习。有时手掌皮与杠子练得黏在一起,钻心地痛,但程菲记着父亲的短信,忍受着坚持着……
2005年11月26日,在墨尔本举行的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决赛中,程菲成功地完成了“毽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这一新的高难度跳马动作。
程菲的这一跳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女子体操。在这巨大的成功和荣誉面前,程菲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冷静和低调,直到12月1日她随队回到北京,才给父母打来电话,没有提任何成绩的话题,而是要他们来北京,说自己非常想念爸妈。
2006年春节过后,程菲回到湖北黄石接受家乡的奖励。黄石市体育局奖励给程菲1万元,华夏置业有限公司赠送给程菲一套30万元的新房。女儿的成功为贫寒的家里带来如此大的改变,程立高夫妇不由热泪盈眶。程菲知道父母为培养自己学习体操经历了千辛万苦,她决定把那1万元的奖励给父母拿去为新家买些家具和电器,但她的父母却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说:“这1万元还是你拿去存着吧,以后的训练会更加艰苦,你多买点营养品补一下身体。爸妈苦了一辈子,早就习惯了,家里的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
程菲推脱不过,只好以父母的名字拿到银行存起来,然后交给父母。休假快要结束了,她又赶紧帮父母将老家的旧家具搬到新家来,并帮妈妈把家里打扫干净,还挤时间和父母一起包了顿饺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
第二天,程菲又回到北京开始了更艰苦的训练,而程立高夫妇每天从报刊上收集一些名人成才的小故事,通过短信送给女儿,让她时刻感受到父母的涓涓深情和鼓励!
2006年7月的一个周末,程菲打电话回来向父母诉苦,说她现在的训练强度在不断加大,手上不仅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厚茧,身上也经常摔得遍体鳞伤,她总担心有一天会坚持不下去。程立高接听电话后赶紧通过短信告诫女儿:“女儿呀,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有一个强烈的信念,这种信念的力量将是无穷的。你要知道,父母当初为什么要那么艰难地培养你学习体操呢?就是因为爸妈心中永远都有一个坚强的信念,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体操健将,能多次站在世界体操的领奖台上领奖!”
程菲重新振作起来,她再次给父母打电话时,就少了一些稚嫩和叹息,多了一份坚韧和执着。2006年10月21日,在丹麦阿胡斯举办的体操世锦赛上,小将程菲再次以惊人的毅力,继女子团体、女子跳马之后又赢得了女子自由操比赛的冠军,成为中国队在本次世锦赛上的又一位三冠王。
女儿再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令程立高夫妇欣慰不已。10月24日,他们连夜赶到北京与女儿团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程立高夫妇无比自豪地说:“程菲前面的路还长,她不是一朵花,而是一盆花,今年开放一朵,明年还要开放一朵,年年都要开放。”眼下,全家人的目标一致:2008年北京奥运会。
我们期待着程菲这匹“黑马”能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勇夺金牌。
栏目管理/李贤平编辑/曾丽清
E-mail:nclxp11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