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鲁迅的多篇杂文中撷取关于儿童教育方面的经典语录,分别从解放儿童、尊重儿童、相信儿童、关心儿童、了解儿童等各个角度,分析其所具有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
【关键词】
儿童 教育 思想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1—0006—02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有关教育问题的革新主张和许多精辟的见解,直到今天,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鲁迅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到许多领域。其中,作为鲁迅教育思想绝大部分的儿童教育思想,其精髓我们可以从鲁迅的著作中有所探知。
一、“从我们起,解放了后来的人。”——《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认为,要重视儿童的家庭教育。父母要懂得教育子女的重要性,用健康的思想去教育子女。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改革家庭关系,改革过去传统的父与子关系。正像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所说的“总括大意,便只是从我们起,解放了后来的人。”
1.“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这体现了鲁迅的进化论思想。一切“生命何以必需继续呢?就是因为要发展,要进化。”“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要保存生命,就要摄取食品;要延续生命,就要生儿育女;要发展生命,就要教育好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
2.“‘父子间没有什么恩’……”——《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根据进化论思想,一语道破父母本位思想和利己思想的实质。他说,为了保存生命,就要摄取食品,为了继续生命,就要养儿育女。所以“饮食的结果,养活了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恩;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父母应少一点恩威的思想,多一点义务的观念,树立子女本位的思想,多一点牺牲精神。
3.“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认为,生物都有爱的天性。任何动物“总是挚爱他的幼子,不但绝无利益的心情,甚或至于牺牲了自己,让他的将来的生命,去上那发展的长途。”对于人类来讲,“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
二、“这种爸爸,什么爸爸?!”——《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尊重儿童,相信儿童,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是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儿童应有自己的发言权,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人”来存在。鲁迅指出,“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绝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可见,鲁迅的教育思想是民主的,平等的。
1.“为儿孙作马牛”与“任儿孙作马牛”——《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在《上海的儿童》一文中,鲁迅认为中国中流的家庭教育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在家是暴主,也是霸主,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一种是终日给予冷遇或呵斥,甚至打扑,成了奴才、傀儡。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篱的小禽,既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可见,这两种教育的后果都不可取,这不得不使今天的我们深思。
2.“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鲁迅指出中国传统儿童教育观下所教育出的孩子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为此,鲁迅深刻剖析道,“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由此可见,鲁迅“拿来主义”完整的教育观就是要求把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东西“拿它回来”,同时,彻底恢复中国人的精神本质。只有这样,下一代人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懂得“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当然,“拿”的同时,“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三、“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
鲁迅认为,注意教育儿童的方法,就要了解儿童的思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所以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做起来也十分烦难。”
1.“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的边疆去……”——《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
孩子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小孩子的想象力也是最丰富多彩的,他们总是有数不完的奇妙的想法。成年人要想真正理解儿童,就必须避免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看待儿童的言行。要真正了解儿童,照顾儿童的特点,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切忌用成年人的一套成法去要求儿童。
2.“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野草·风筝》
鲁迅精辟地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因为游戏可以活跃儿童的身心,玩具则可以增进儿童的思维能力,游戏和玩具都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手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中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叫人迷恋;还有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等等,使孩子产生“无限趣味”。在《玩具》一文中,那“两个长短不同的竹筒,染成红绿,连作一排,筒内藏一个弹簧,旁边有一个把手,摇起来就格格地响”的机关枪,也算是“惟一的创作”,显示出江北人“坚强的自信和质朴的才能”。 四、“这才是人的战士的任务”——(《准风月谈·新秋杂识》)
鲁迅认为,真正关心儿童,就要为他们创作出大量的优秀儿童读物。他在译文集《<表>译者的话》中写道:“《金时计》上有一篇译者的序言,虽然说的是针对着日本,但也很可以供中国读者参考的。……”我想,为了新的孩子们,是一定要给他新作品,使他向着变化不停的新世界,不断的发荣滋长的。“译成中文时,自然也想到中国。”他想到中国,自然是希望中国的作家能够多给孩子创作出优美的出色的作品。
1.“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
对那些毒害儿童和愚弄孩子的读物,鲁迅十分愤慨。在《看图识字》一文中,他写到儿童图书色彩恶浊,图画死板,并且常常和实物有些不同。可设想,这种粗制滥造的书给孩子们去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准风月谈·新秋杂识》中,他说对于儿童图书“似乎已经不大有人注意将来了”。这确实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2.“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鲁迅认为,儿童读物要注意儿童语言,要用“孩子的话”来写。不要用什么难字、生僻的字。作者还要向儿童来学习语言。同时,他大力提倡白话文,对那些“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加以诅咒”。“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着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鲁迅的思想博大精深,作为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教育思想,是我国现代教育思想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鲁迅所提出的重视儿童教育,尊重儿童,相信儿童,注意教育儿童的方法,以及为儿童创作优秀读物等思想,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俞芳,金锵,李恺.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 钟敬文.寻找鲁迅 鲁迅印象[M].北京出版社,2002.
[3] 钱理群.心灵的探寻[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4] 陈瑞琳.论鲁迅的家庭教育思想[J].鲁迅研究,1992(2).
[5] 潘颂德.鲁迅与家庭教育[J].鲁迅研究,1979(2).
[6] 陈根生.封建儿童教育的悲剧——关于鲁迅《风筝》主题的不同意见[J].鲁迅研究,1986(1).
[7] 莲子.谈鲁迅的儿童教育关于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共同性[J].鲁迅研究,1989(1).
本文从鲁迅的多篇杂文中撷取关于儿童教育方面的经典语录,分别从解放儿童、尊重儿童、相信儿童、关心儿童、了解儿童等各个角度,分析其所具有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
【关键词】
儿童 教育 思想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1—0006—02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有关教育问题的革新主张和许多精辟的见解,直到今天,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鲁迅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涉及到许多领域。其中,作为鲁迅教育思想绝大部分的儿童教育思想,其精髓我们可以从鲁迅的著作中有所探知。
一、“从我们起,解放了后来的人。”——《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认为,要重视儿童的家庭教育。父母要懂得教育子女的重要性,用健康的思想去教育子女。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改革家庭关系,改革过去传统的父与子关系。正像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所说的“总括大意,便只是从我们起,解放了后来的人。”
1.“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这体现了鲁迅的进化论思想。一切“生命何以必需继续呢?就是因为要发展,要进化。”“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要保存生命,就要摄取食品;要延续生命,就要生儿育女;要发展生命,就要教育好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
2.“‘父子间没有什么恩’……”——《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根据进化论思想,一语道破父母本位思想和利己思想的实质。他说,为了保存生命,就要摄取食品,为了继续生命,就要养儿育女。所以“饮食的结果,养活了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恩;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父母应少一点恩威的思想,多一点义务的观念,树立子女本位的思想,多一点牺牲精神。
3.“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鲁迅认为,生物都有爱的天性。任何动物“总是挚爱他的幼子,不但绝无利益的心情,甚或至于牺牲了自己,让他的将来的生命,去上那发展的长途。”对于人类来讲,“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
二、“这种爸爸,什么爸爸?!”——《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尊重儿童,相信儿童,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是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儿童应有自己的发言权,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人”来存在。鲁迅指出,“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绝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可见,鲁迅的教育思想是民主的,平等的。
1.“为儿孙作马牛”与“任儿孙作马牛”——《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在《上海的儿童》一文中,鲁迅认为中国中流的家庭教育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在家是暴主,也是霸主,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一种是终日给予冷遇或呵斥,甚至打扑,成了奴才、傀儡。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篱的小禽,既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可见,这两种教育的后果都不可取,这不得不使今天的我们深思。
2.“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鲁迅指出中国传统儿童教育观下所教育出的孩子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为此,鲁迅深刻剖析道,“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由此可见,鲁迅“拿来主义”完整的教育观就是要求把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东西“拿它回来”,同时,彻底恢复中国人的精神本质。只有这样,下一代人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懂得“人”的真正价值所在。当然,“拿”的同时,“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三、“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
鲁迅认为,注意教育儿童的方法,就要了解儿童的思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所以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做起来也十分烦难。”
1.“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的边疆去……”——《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
孩子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小孩子的想象力也是最丰富多彩的,他们总是有数不完的奇妙的想法。成年人要想真正理解儿童,就必须避免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看待儿童的言行。要真正了解儿童,照顾儿童的特点,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切忌用成年人的一套成法去要求儿童。
2.“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野草·风筝》
鲁迅精辟地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因为游戏可以活跃儿童的身心,玩具则可以增进儿童的思维能力,游戏和玩具都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手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中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叫人迷恋;还有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等等,使孩子产生“无限趣味”。在《玩具》一文中,那“两个长短不同的竹筒,染成红绿,连作一排,筒内藏一个弹簧,旁边有一个把手,摇起来就格格地响”的机关枪,也算是“惟一的创作”,显示出江北人“坚强的自信和质朴的才能”。 四、“这才是人的战士的任务”——(《准风月谈·新秋杂识》)
鲁迅认为,真正关心儿童,就要为他们创作出大量的优秀儿童读物。他在译文集《<表>译者的话》中写道:“《金时计》上有一篇译者的序言,虽然说的是针对着日本,但也很可以供中国读者参考的。……”我想,为了新的孩子们,是一定要给他新作品,使他向着变化不停的新世界,不断的发荣滋长的。“译成中文时,自然也想到中国。”他想到中国,自然是希望中国的作家能够多给孩子创作出优美的出色的作品。
1.“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
对那些毒害儿童和愚弄孩子的读物,鲁迅十分愤慨。在《看图识字》一文中,他写到儿童图书色彩恶浊,图画死板,并且常常和实物有些不同。可设想,这种粗制滥造的书给孩子们去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准风月谈·新秋杂识》中,他说对于儿童图书“似乎已经不大有人注意将来了”。这确实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2.“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鲁迅认为,儿童读物要注意儿童语言,要用“孩子的话”来写。不要用什么难字、生僻的字。作者还要向儿童来学习语言。同时,他大力提倡白话文,对那些“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加以诅咒”。“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着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鲁迅的思想博大精深,作为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教育思想,是我国现代教育思想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鲁迅所提出的重视儿童教育,尊重儿童,相信儿童,注意教育儿童的方法,以及为儿童创作优秀读物等思想,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俞芳,金锵,李恺.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 钟敬文.寻找鲁迅 鲁迅印象[M].北京出版社,2002.
[3] 钱理群.心灵的探寻[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4] 陈瑞琳.论鲁迅的家庭教育思想[J].鲁迅研究,1992(2).
[5] 潘颂德.鲁迅与家庭教育[J].鲁迅研究,1979(2).
[6] 陈根生.封建儿童教育的悲剧——关于鲁迅《风筝》主题的不同意见[J].鲁迅研究,1986(1).
[7] 莲子.谈鲁迅的儿童教育关于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共同性[J].鲁迅研究,1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