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ni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被普遍应用于教育中,主要是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在信息技术下,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下主要对高中的生物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探讨,从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应用的作用、措施等进行分析,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在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社会性等都较强的学科,对于这门学科,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教学要求,所以,就需要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教学创新。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由于生物学科与其它的学科不同,在生物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就显得更加重要。在生物中的一些生物微观性、运动性、多样性等生物课的特点,还有生物课堂上的一些生命现象、生命反应等。教师仅仅凭借语言的表述是很难理解的,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就是应用挂图和生物模型等进行讲述。在课程中缺少动态教学,使学生很难理解课程。在多媒体技术下,把这些特性可以用多媒体中的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进行讲述,把生物课堂中的静态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而且还生动形象,不仅满足学生的感官要求,还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所以,在生物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1、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内容加工,使抽象的微观生物转化成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眼睛看到的动画过程来模拟生物课程中难以看到的现象,给学生营造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氛围,并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人类遗传病》的课程时,对于遗传病的症状和危害的资料,学生都了解的十分少,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观看,使学生感受到遗传病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当学生看到患者痛苦的样子时,不自觉的就会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从而自觉关注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方法。通过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不断产生学习兴趣,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教学效率提高。
  2、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难点教育
  高中生物课程的每个概念、原理之间都存着逻辑性,而且都比较抽象,所以,仅凭教师的讲述,很难让学生理解,从而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但是,应用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内容设计成动态的画面,并配上一些简要的文字,动静结合,便可以把难点转化简单直观的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讲述受精作用的课程时,教师可以把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过程用动画的形态表现出来,把受精的过程像讲生理卫生科普片一样将给学生听,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的了解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加深难点的理解。
  3、利用网络资源,扩大教学内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资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动植物的图片和课件等进行学习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生物发展动态,及时的进行讲解,使学生的知识与时代同步。通过下载一些有趣的、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图片让学生进行阅读,并设计出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性。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弥补学校的生物实验条件不足,增加学生的能动性,提高生物学习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所以在课堂的教育中,应该根据具体要求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多媒体的辅助中,通过声音、图像的表达,使学生进入了画面情境,然后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形象思维的培养就是根据情境等,让学生多动手、多体会、多观察。然后才能拓展思维。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增殖》一课时,在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变化情况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显微照片,再播放动态过程模拟动画,并进行思考。然后再引导学生注意分析核膜核仁的变化,特别是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并自己试着进行总结。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回答,答错了就再进行思考,答对了就进行鼓励。这样既促进了学习氛围,也使学生真正的掌握了知识点。
  四、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和一些必须使用实物进行讲解的课程,最好是用实物进行讲解,不用课件,例如:在生物学中的讲解微量元素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直接进行讲述。再就是对细胞的结构学习时,应该让学生进行实验,自己发现细胞的结构,从显微镜下观察,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如果一味的使用课件进行讲解,那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对于一些抽象的课程内容,可以进行课件讲述,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实验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是不能被信息技术所替代的,在实验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实验进行了解,但是不能取消实验。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应该把实验做得更加完整。
  总 结:
  总之,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引发了教学的改革,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晶.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整合[J].卫生职业教育,2008,(03).
  [2]刘金娟.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教育,2008,(05).
  [3]高飞.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0,(29).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对采用银浆和250℃、130℃度高、低温锡膏作为芯片键合材料的1w白光LED结温、热阻和光衰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银浆作为芯片键合材料的LED相比,采用锡膏作为芯片
文章在实验室模拟岩溶地下水系统泉流量衰减过程的基础上,针对建模过程中存在的有色噪声问题,提出利用Cochrane-Orcutt迭代法与自相关相容协方差识别和消减建模过程中有色噪
As重掺杂Si片的电阻率可低到10^-3Ω.cm,可用作外延片的衬底材料,对于正向压降低的半导体器件来说,用这类外延片制作器件是最恰当的选择。As重掺杂Si片在外延时容易产生气相
对文物建筑与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特点和欣赏保存价值及社会地位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发达地区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上比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英语水平好一些。笔者自从师范毕业,一直在苏北乡镇初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对于一个苏北乡镇初中的英语老师来说,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比较了解: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上课就想睡觉,单词几乎一个都不背。因此整体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面对这种现状,作为一个多年在苏北乡镇初中
应用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设计了渡涌沟灌条件下水分入渗的室内试验,针对不同供水时间、循环率及周期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测定土壤水分运动有关参数。
根据地形、地质、水力、施工、经济、运行管理等条件,对山西省赵庄坑口电厂中村水库3个取水口的位置进行了比较,初选水库内取水位置为坝上游左岸200m的凹弯处,从技术经济和运行
政治选择题在高考政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分量。本文笔者针对高考政治选择题复习的思维训练进行了论述。
介绍了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沿革与服务方式,分析了地方院校图书馆开展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