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庸之:临摹永乐宫壁画第一人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年,他独身一人面壁永乐宫临摹壁画,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17年后,他临摹的永乐宫2000多个人物,展开后可铺满一个足球场,被誉为“移动的永乐宫”。
  他就是独自完成临摹永乐宫壁画的第一人——湖北襄阳画家刘庸之。
  1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近代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壁画之一。
  刘庸之第一次看到《永乐宫壁画》画册时就被深深吸引了,觉得有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他。
  1996年4月,刘庸之在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学习时,曾专程赶到永乐宫。“太震撼了!”他当时便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将壁画全部临摹下来,把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传承下去!
  1997年12月,已是不惑之年的刘庸之背起画夹,开始了绘画苦旅。
  当时,中国画西化现象比较突出,国内很多绘画艺术家都把视线转移到国外。
  刘庸之认为:“艺术不能脱离国家和民族独立存在。永乐宫壁画是中国人物画中最传统、最正宗的,我要在这里找到传统绘画艺术的根。”
  2
  每天天一亮,刘庸之便到永乐宫大殿里去临摹,直到晚上关门时才回往住处。
  永樂宫壁画形制高大,临摹时,上面的部分看不清晰,刘庸之便借来一张人字梯。人字梯顶端只有一尺见方,他在上面一坐就是半天,多次因两腿发麻而被困在上面下不来。
  说好3个月就回来,可是快3年了都没有音讯。妻子着急了,带着女儿第一次去看他。
  当妻子抱起丈夫发潮发霉的铺盖准备到太阳下晾晒时,突然从被罩里窜出一只大老鼠,女儿吓得大叫起来,妻子操起一把火钳便去追打。刘庸之连忙拦住说:“莫打莫打,它是我的一个伴儿。”
  原来,为了全身心投入创作,刘庸之隔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一只鼠、几只雀、一条狗成了他最好的朋友。
  “其实,我一点也不孤独。”他在《自叙》里写道,“常伫立壁前,瞻仰仙姿,是时,恍恍然若神游广宇,融入画境……”
  3
  17年,只干一件事。
  心无旁骛,境界自高。刘庸之在潜心临摹壁画的过程中,既坚守传统,采用“重彩勾填法”,所用颜料大部分是矿物质,可以长期保存;又积极创新,把元代绘画笔法与现代的染色方法有机结合,从而使临摹出来的色调既不陈旧灰暗,也不金碧辉煌,看起来十分柔美和谐。
  刘庸之的临摹,不仅还原了永乐宫壁画的本原,还让这一国宝从此变成了流动展出的艺术珍品。
  对纷至沓来的赞誉,刘庸之很平静,“我做的这个事情,做完了也就结束了。我现在61岁,要从现在开始再起步,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作品。也许要三五年,也许还要一个17年……”
  (责任编辑:王锦慧)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结构正逐步向服务贸易倾斜,国际服务贸易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前发展,其速度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韩国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加政府税收,推动技术创新,健全市场经济功能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中小企业作为“双创
  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为了促进河北省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充分认识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积极行动,早日布局,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以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