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疑云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元十周年,没有开门红。
   始于爱尔兰的主权债务危机迅速在欧洲各国蔓延,葡萄牙、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相继“中招”。“笨猪四国”、“笨猪五国”、“笨猪六国”的戏谑名单不断加长。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主权债务危机”像一个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欧洲的一切势力,总统和总理、银行家和政客、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然而,欧洲多年积压下来的老问题——产业空心化、寅吃卯粮超前消费、过于优厚的社会福利政策、公众闲适懒散的生活方式等等还是不可遏制地集中爆发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降低福利、增加税负,不是政府想做就能做的。民意强烈反弹,民众的抗议示威不绝于耳也就在所难免。伦敦骚乱、占领欧洲央行、包围伦敦证交所……失落的年轻一代是否会像日本一样经历“失去的十年”?
   对于如何走出欧债危机,各类专家众说纷纭。有的建议加速建设欧洲联邦,成立经济联合政府;有的则偷偷摸摸开始为退出欧元区做应急准备。无论开出何种药方,他们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今天欧元区最大的矛盾,是欧洲公民从最初支持欧盟建设迅速走向反对欧盟建设本身。
   旧债未偿,又添新债,欧元区的生死存亡,恰似一部2012悬疑片。(陈冰)
其他文献
2011年12月29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出台《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其中明确提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将结合国内实际,采取预留采购份额、降低门槛、价格扣除、鼓励联合体投标和分包等具体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并将通过政府采购计划管理、合同管理、报告和公开制度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保证该项政策落实。  首个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这一细化政策于2012年1月1
最近几个月,穆迪、惠誉和标准普尔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先后上调了韩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它们给出上调韩国主权信用级别的原因大同小异,可概括为:健康的财政状况。在财政健全性方面,韩国保持了稳固的财政政策、较低的国家债务、良好的财政收支。然而,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蒙上阴影,近几年韩国的负债情况并不像三大评极公司评价的那么乐观。  家庭、企业和政府的债务负担占GDP的比率,可以说明一个经济体各经济支柱的实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