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苦的”、“中国的家长是世界上最累的”……每当这些话在我的耳畔响起的时候,作为一名在中学任教的家长,我更感到有一种特殊的责任与使命。如何帮助孩子从各种作业与考试的“围堵”中冲出一条道路,让孩子轻装上阵,健康成长成才,始终是我关注的焦点。
有人觉得“减负”仅仅是学校与老师的事情,其实,家庭也可以并且必须帮助孩子“减负”。
首先,和谐、民主和宽松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减轻孩子学习的压力和负担。
调查显示,孩子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和“高压政策”。鉴于此,家长要努力打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学习减轻外在压力。家庭环境的构建,重在和谐,这里的和谐包括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夫妻、子女与家庭生活中的其他成员之间的和谐。和谐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每天的家庭生活中,并无时不刻不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成长,它需要全体家庭成员的相互支持与共同努力。
为此,我和爱人约法三章:一是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二是坚决不能为孩子的问题在孩子面前吵架;三是绝不允许任何一方把孩子拉进来一起吵架。
和孩子交往的“艺术”也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我们家崇尚“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提倡民主解决问题。孩子虽然小,但是并不是完全不懂道理。当然孩子的知识与经验有限,有些道理确实不是非常懂,那么越是不懂的道理,我们就越要通过和他讲道理来帮助他较快地明白事理。就算孩子的道理有问题,我们也会给他机会表白,这是对孩子的尊重,让孩子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他有表达意愿和通过合理手段争取权益的权利。这就让孩子有一种被接纳的感觉,为家庭的和谐奠定了基础,也为孩子学习减轻了来自家庭环境方面的压力,避免了不必要的分心、走神以及情绪问题。孩子的内心有了安全感与支撑力,承受外界挫折的能力就增强了,挑战压力的能力就提升了,这是一种“积极抗压法”。
其次,注重孩子的情商发展,提高孩子的情绪力,从心理上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感与厌倦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情商与情绪力的核心就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这源于我们对人才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错误认识,是教育功利主义的具体体现。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孩子计算、写字等,并把孩子取得的一点“进步”作为炫耀的资本和安慰自己的依据。这样就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很多心理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会严重打击孩子的学习信心。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有“揠苗助长”的嫌疑。
我的女儿上小学后,我们家围绕着是“加重孩子负担,力促孩子学习领先”,还是“减轻孩子负担,培养孩子兴趣和信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天放学后是让孩子先在户外玩耍一段时间后回家写作业,还是先写作业再玩耍的问题;二是周六、周日要不要补课,补什么课的问题。经过协商,我们达成了如下协议:一方面,每天下午,孩子先在户外玩耍一段时间,五点之前回家写作业。这样满足了孩子喜欢玩耍和游戏的天性,孩子回家后写作业就很专心、很愉快,即使作业很多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另一方面,周末坚决不参加学科类、知识类的培训班,而是有选择地参加一些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兴趣班,如画画、跳舞、乒乓球等。这些兴趣班不仅没有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反而提高了孩子的社会阅历与综合素质,对孩子情商的提高大有裨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孩子的学业负担。
经过我们多年的家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尚在读四年级的女儿已经基本上走上了一条自主发展、健康发展的道路。很多老师和熟悉她的家长都说,这孩子很开朗、自信,作为班长与大队委,在协助老师进行班级与学校管理的同时还锻炼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了兴趣和信心。有了这些优良的学习品质和心理素质,负担在她眼里也许只不过是一片“浮云”!
有人觉得“减负”仅仅是学校与老师的事情,其实,家庭也可以并且必须帮助孩子“减负”。
首先,和谐、民主和宽松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减轻孩子学习的压力和负担。
调查显示,孩子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和“高压政策”。鉴于此,家长要努力打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学习减轻外在压力。家庭环境的构建,重在和谐,这里的和谐包括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夫妻、子女与家庭生活中的其他成员之间的和谐。和谐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体现在每天的家庭生活中,并无时不刻不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成长,它需要全体家庭成员的相互支持与共同努力。
为此,我和爱人约法三章:一是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二是坚决不能为孩子的问题在孩子面前吵架;三是绝不允许任何一方把孩子拉进来一起吵架。
和孩子交往的“艺术”也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我们家崇尚“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提倡民主解决问题。孩子虽然小,但是并不是完全不懂道理。当然孩子的知识与经验有限,有些道理确实不是非常懂,那么越是不懂的道理,我们就越要通过和他讲道理来帮助他较快地明白事理。就算孩子的道理有问题,我们也会给他机会表白,这是对孩子的尊重,让孩子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他有表达意愿和通过合理手段争取权益的权利。这就让孩子有一种被接纳的感觉,为家庭的和谐奠定了基础,也为孩子学习减轻了来自家庭环境方面的压力,避免了不必要的分心、走神以及情绪问题。孩子的内心有了安全感与支撑力,承受外界挫折的能力就增强了,挑战压力的能力就提升了,这是一种“积极抗压法”。
其次,注重孩子的情商发展,提高孩子的情绪力,从心理上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感与厌倦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情商与情绪力的核心就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信心。
中国的教育一直都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这源于我们对人才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错误认识,是教育功利主义的具体体现。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孩子计算、写字等,并把孩子取得的一点“进步”作为炫耀的资本和安慰自己的依据。这样就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很多心理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会严重打击孩子的学习信心。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有“揠苗助长”的嫌疑。
我的女儿上小学后,我们家围绕着是“加重孩子负担,力促孩子学习领先”,还是“减轻孩子负担,培养孩子兴趣和信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每天放学后是让孩子先在户外玩耍一段时间后回家写作业,还是先写作业再玩耍的问题;二是周六、周日要不要补课,补什么课的问题。经过协商,我们达成了如下协议:一方面,每天下午,孩子先在户外玩耍一段时间,五点之前回家写作业。这样满足了孩子喜欢玩耍和游戏的天性,孩子回家后写作业就很专心、很愉快,即使作业很多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另一方面,周末坚决不参加学科类、知识类的培训班,而是有选择地参加一些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兴趣班,如画画、跳舞、乒乓球等。这些兴趣班不仅没有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反而提高了孩子的社会阅历与综合素质,对孩子情商的提高大有裨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孩子的学业负担。
经过我们多年的家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尚在读四年级的女儿已经基本上走上了一条自主发展、健康发展的道路。很多老师和熟悉她的家长都说,这孩子很开朗、自信,作为班长与大队委,在协助老师进行班级与学校管理的同时还锻炼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对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了兴趣和信心。有了这些优良的学习品质和心理素质,负担在她眼里也许只不过是一片“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