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自创企业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市场法律规范尚不健全,政府和社会对自主创业者的利益保护和风险弱化、投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需求市场和竞争市场还处在转型时期,很不规范,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作为自创企业经理人,创业伊始就必须对企业生存的预期风险作充分的估计,在外部环境尚难控制的情况下,通过对企业内部实施有效调控,弱化创业风险,优化企业管理,不断强化企业的生存力和竞争力,保障企业安全运营。
一、经理人自觉维护自身职业道德底线,就是维护企业生命和生存的底线
从理论上说,优秀经理人作为人最高的道德标准是“富于献身精神”。最基本的外在表现是“正直”和“诚实”。一个正直诚实富有道德修养的经理人,会把自己创办的企业视为事业起步的基石而不仅仅是“赚钱的机器”,他总是在有意无意间以企业团队为载体,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典范,搭建一个“道德文化平台”,注重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注重培养在员工、家人和客户中间的道德形象。从而影响和感染员工自觉形成一种和谐互信的企业文化氛围,进而通过口碑影响到客户。在客户层面上经理人及其团队的道德形象更是重中之重。以正直换取信任,以诚实赢得尊敬,已成为许多成功经理人的“座右铭”。实际上,自创企业一经开业,经理人个人品行及其团队“道德文化”影响力的积聚,已经成为企业商业信誉和产品品牌无形资产积累的一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民营企业经理人不可能是道德方面的完人,但是正直诚实却是经理人应当持守的道德底线。香港商界超人李嘉诚先生,父亲早逝,年仅14岁就承担起家庭重担,他牢记父亲“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一系列做人的道德理念,从做茶楼小二起家,连小学学历都没有,居然能在香港那个竞争场上,建立起一个世人瞩目的财富帝国,成为香港历史上首位“千亿富翁”,取得非凡的商业成就。至今他仍然在外界保持着自己“朴实厚道”的个人形象,这是多么难能可贵。所以,商业道德对于企业经理人来说决不是自欺欺人的人造光环,也不是商业行销的外包装,而是一个事关企业成败、长远发展的生命内核和灵魂所在,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远见、道德素养好的经理人,一定会在种种不当经营利益和个人道德考验面前作出明智的选择。把对自身的道德品行修炼同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并通过管理行为和个人影响力、在企业团队的行为总和中体现出来。千万不要以舍弃商业道德为代价,贪图眼前利益,急于求成,为自己设下那种最终没有胜率的愚蠢“赌局”。
二、经理人要提升自我控制能力,营造企业员工、客户和外环境的平和状态
经理人自主创业开始,必须作好应对各种情况,包括意料之外的种种事态的冷静处置和合理控制,因此创业之初企业经理人的着眼点首先应定位在运营正常安全。而这一点更需要企业内外环境的安全平稳,这就要求经理人具有超常的自我控制力。实际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经常处于未可料知的情形,人和人之间、人和事之间总是充满了各种外显或隐蔽的“冲突”矛盾,企业经理人必须遇烦不燥,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勇敢面对,培养自己对各种危机和挫折的高度承受力和处置力,才有资格引领企业参与残酷无情的市场搏杀。
从企业管理对经理人自身控制能力要求来看,自制力包括欲望控制和情绪控制,表现在行为上往往就是“忍耐”和“冷静”。一个成功的人其自制力的“独特”之处是对大家都做而情理上不能做的事他自制而不为,对大家都不做但情理上应做的事,强迫自己去努力做好。在管理实践中,经理人也许会为自己的某种行为和态度做出千百种解释,但是其对企业负面或正面的影响,都毫无遮掩地会在企业反映出来。大凡成功的经理人智商未必都高,但情商一定很高,情绪自控能力一定很强。自创企业经理人承担投资成败与管理优劣的双重责任,对其自制力的要求更高。
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和经理人自控力发生关联的对象主要有三种:即员工、顾客和外环境三种。应区别不同情况,有所侧重,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对员工应注重心理调适和激励。对客户方面则应注重忍耐维“和”。在企业外环境方面,企业经理人应当依“理”、以礼而行,努力营造和谐的交际环境。
三、经理人应加强企业的现金流监控,确保资金流动安全的持续性
一般来说,民营自创企业现金流规模较小,但其现金流的安全问题决不可小视,许多具有很好市场潜力的项目,常常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不得不终止运营,因为资金问题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的案例在中小企业也屡见不鲜。加强企业现金流监控,确保企业物流、信息流的正常运行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预以特别注意:第一,稳步开源,防止投资项目过多,过于分散。第二,常节流,防微杜渐,对企业的各种浪费现象管理者必须要和市场与利润一样去重视各行环节和细节资金“跑冒滴漏”,保障主营项目的运行资金需求。第三,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对应收未收,应付未付,新支出款项监控追求资金投放的最大效能,新开项目的收支状况等等,确保资多的供应。建立新项目,资金需求不足情况下,可考虑借贷融资,但必须控制在适当比例范围,同时作好资金风险的补偿机制,尽量减少资金流动风险。
四、经理人要扮演好企业团队中的自由人,强化培育创新增值因子
一般说来,自创企业内部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管理制度和运作秩序,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规模的增加以及企业生存外环境各种变量的影响,这种运行秩序总是不时地被干扰,企业的秩序也总是不断地适应和调整,自创企业决策执行机制简单灵活的特点,使企业的灵活多变成为大企业难以企及的优势。但是,由于多变性也使企业常常处于应变状态,导致内部运行机制出现异化甚至演变为危害企业安全的裂变因子。经理人应凭借自身控制企业的特殊身份,适时灵活地调度整合现有资源,对企业信息流、物流、现金流给予疏导防止流通不畅和体外循环对企业秩序的破坏干扰,对企业发展的凸现的创新元素予以放大,使企业的肌体经常保持健康与活力。
所谓裂变因子,实际是指游离于企业有效管理之外,对企业有影响力的“特殊员工群”。在企业的发展初期,自创企业往往招亲聘友组成原始的工作团队,这些亲友确实也在企业初始阶段默默奉献不计报酬,为企业立下汗马功劳,经理人与他们也形成了长期默契的合作关系,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加强约束和控制时,这些人容易产生不适应不合作的意识和行为,它们和企业普通员工之间形成了某种天然的隔阂,这种隔阂如果不及时调适,必然会造成沟通障碍,进而演变成超越公司运行秩序以外的“特殊员工”,这些“特殊员工”会对企业的秩序产生一定的破坏力,影响团队建设,成为不利于企业团队建设的负面因素。企业经理人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企业安全运行为重,按照“尊重人、信任人、培养人”的原则,制定公平的晋升和薪酬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对那些无法自我调适,无法融入企业团队的员工,要适时予以调整,以确保团队的凝聚力和发展活力。
培育企业创新增值因子和维护企业安全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寻找企业安全与创新平衡点的问题,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虽然频繁的盲目扩张和创社会分散企业资源分布,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但过度的稳定也会导致僵化、引发新的生存危机。企业失去了创新,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安全自然无从谈起。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创造新增值赢利点,是提升企业生存力和企业运行安全的长期保障。但创新是有成本,有风险的,对于自创企业而言,由于可控资源总量有限,经理人必须在维持现有增值点运行正常的同时,经常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寻找和企业现实能力相适应的对接点,通过内部资源的适度整合,培养和生成新的增值点。作为经理人在决策企业创新项目时,应当避免陷入以下误区:和企业现有业务技术脱节,造成多头资源分配投入,降低资源利用效率,干扰主营业务;必须尽量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切忌贪“大”求“洋”,最终舍本求末,陷入被动。
在经营实践中,每一个企业的业务设计都有不同的覆盖区域,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这些变量往往很难确定。探索和建立新的增值点,经理人一方面要经常激活内部员工技术改进和业务设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有意识把自己置身于企业之“外”,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扩大交际圈,广泛收集市场需求动态和相关相同企业的创新信息,为建立和主营业务关联性强的增值点创造条件。这种稳妥的创新方式也许没有获取暴利的可能,但却能不断让企业在安全运行中借助现有的资源平台,以较低的风险和资源投入获得新的增值机会,而新的增值点往往与主营业务互补互助,相得益彰,从而促进企业总赢利水平的稳步提高,是积“小胜”为“大胜”。
在当今残酷无情的市场竞争中,许多貌似强大的业界巨头的突然死亡,许多曾经辉煌的企业一蹶不振,给自创企业经理人时时敲响警钟,决不要被理论家们推崇的种种强势企业理念和管理模式所迷惑,必须清楚自身企业结构、资源、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潜心研究市场需求,改善管理水平,结合自身条件,有选择地吸收中外商业文化精髓,平衡内部冲突,消除内部障碍,保持内部活力,保障企业信息流、物流、现金流的正常运转,形成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真正练好企业“内功”,积累发展实力,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夯实资源基础。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在今天和明天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西安市奶业科学研究所)
一、经理人自觉维护自身职业道德底线,就是维护企业生命和生存的底线
从理论上说,优秀经理人作为人最高的道德标准是“富于献身精神”。最基本的外在表现是“正直”和“诚实”。一个正直诚实富有道德修养的经理人,会把自己创办的企业视为事业起步的基石而不仅仅是“赚钱的机器”,他总是在有意无意间以企业团队为载体,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典范,搭建一个“道德文化平台”,注重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注重培养在员工、家人和客户中间的道德形象。从而影响和感染员工自觉形成一种和谐互信的企业文化氛围,进而通过口碑影响到客户。在客户层面上经理人及其团队的道德形象更是重中之重。以正直换取信任,以诚实赢得尊敬,已成为许多成功经理人的“座右铭”。实际上,自创企业一经开业,经理人个人品行及其团队“道德文化”影响力的积聚,已经成为企业商业信誉和产品品牌无形资产积累的一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民营企业经理人不可能是道德方面的完人,但是正直诚实却是经理人应当持守的道德底线。香港商界超人李嘉诚先生,父亲早逝,年仅14岁就承担起家庭重担,他牢记父亲“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一系列做人的道德理念,从做茶楼小二起家,连小学学历都没有,居然能在香港那个竞争场上,建立起一个世人瞩目的财富帝国,成为香港历史上首位“千亿富翁”,取得非凡的商业成就。至今他仍然在外界保持着自己“朴实厚道”的个人形象,这是多么难能可贵。所以,商业道德对于企业经理人来说决不是自欺欺人的人造光环,也不是商业行销的外包装,而是一个事关企业成败、长远发展的生命内核和灵魂所在,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远见、道德素养好的经理人,一定会在种种不当经营利益和个人道德考验面前作出明智的选择。把对自身的道德品行修炼同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并通过管理行为和个人影响力、在企业团队的行为总和中体现出来。千万不要以舍弃商业道德为代价,贪图眼前利益,急于求成,为自己设下那种最终没有胜率的愚蠢“赌局”。
二、经理人要提升自我控制能力,营造企业员工、客户和外环境的平和状态
经理人自主创业开始,必须作好应对各种情况,包括意料之外的种种事态的冷静处置和合理控制,因此创业之初企业经理人的着眼点首先应定位在运营正常安全。而这一点更需要企业内外环境的安全平稳,这就要求经理人具有超常的自我控制力。实际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经常处于未可料知的情形,人和人之间、人和事之间总是充满了各种外显或隐蔽的“冲突”矛盾,企业经理人必须遇烦不燥,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勇敢面对,培养自己对各种危机和挫折的高度承受力和处置力,才有资格引领企业参与残酷无情的市场搏杀。
从企业管理对经理人自身控制能力要求来看,自制力包括欲望控制和情绪控制,表现在行为上往往就是“忍耐”和“冷静”。一个成功的人其自制力的“独特”之处是对大家都做而情理上不能做的事他自制而不为,对大家都不做但情理上应做的事,强迫自己去努力做好。在管理实践中,经理人也许会为自己的某种行为和态度做出千百种解释,但是其对企业负面或正面的影响,都毫无遮掩地会在企业反映出来。大凡成功的经理人智商未必都高,但情商一定很高,情绪自控能力一定很强。自创企业经理人承担投资成败与管理优劣的双重责任,对其自制力的要求更高。
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和经理人自控力发生关联的对象主要有三种:即员工、顾客和外环境三种。应区别不同情况,有所侧重,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对员工应注重心理调适和激励。对客户方面则应注重忍耐维“和”。在企业外环境方面,企业经理人应当依“理”、以礼而行,努力营造和谐的交际环境。
三、经理人应加强企业的现金流监控,确保资金流动安全的持续性
一般来说,民营自创企业现金流规模较小,但其现金流的安全问题决不可小视,许多具有很好市场潜力的项目,常常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不得不终止运营,因为资金问题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的案例在中小企业也屡见不鲜。加强企业现金流监控,确保企业物流、信息流的正常运行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预以特别注意:第一,稳步开源,防止投资项目过多,过于分散。第二,常节流,防微杜渐,对企业的各种浪费现象管理者必须要和市场与利润一样去重视各行环节和细节资金“跑冒滴漏”,保障主营项目的运行资金需求。第三,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对应收未收,应付未付,新支出款项监控追求资金投放的最大效能,新开项目的收支状况等等,确保资多的供应。建立新项目,资金需求不足情况下,可考虑借贷融资,但必须控制在适当比例范围,同时作好资金风险的补偿机制,尽量减少资金流动风险。
四、经理人要扮演好企业团队中的自由人,强化培育创新增值因子
一般说来,自创企业内部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管理制度和运作秩序,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企业规模的增加以及企业生存外环境各种变量的影响,这种运行秩序总是不时地被干扰,企业的秩序也总是不断地适应和调整,自创企业决策执行机制简单灵活的特点,使企业的灵活多变成为大企业难以企及的优势。但是,由于多变性也使企业常常处于应变状态,导致内部运行机制出现异化甚至演变为危害企业安全的裂变因子。经理人应凭借自身控制企业的特殊身份,适时灵活地调度整合现有资源,对企业信息流、物流、现金流给予疏导防止流通不畅和体外循环对企业秩序的破坏干扰,对企业发展的凸现的创新元素予以放大,使企业的肌体经常保持健康与活力。
所谓裂变因子,实际是指游离于企业有效管理之外,对企业有影响力的“特殊员工群”。在企业的发展初期,自创企业往往招亲聘友组成原始的工作团队,这些亲友确实也在企业初始阶段默默奉献不计报酬,为企业立下汗马功劳,经理人与他们也形成了长期默契的合作关系,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加强约束和控制时,这些人容易产生不适应不合作的意识和行为,它们和企业普通员工之间形成了某种天然的隔阂,这种隔阂如果不及时调适,必然会造成沟通障碍,进而演变成超越公司运行秩序以外的“特殊员工”,这些“特殊员工”会对企业的秩序产生一定的破坏力,影响团队建设,成为不利于企业团队建设的负面因素。企业经理人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企业安全运行为重,按照“尊重人、信任人、培养人”的原则,制定公平的晋升和薪酬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对那些无法自我调适,无法融入企业团队的员工,要适时予以调整,以确保团队的凝聚力和发展活力。
培育企业创新增值因子和维护企业安全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寻找企业安全与创新平衡点的问题,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虽然频繁的盲目扩张和创社会分散企业资源分布,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但过度的稳定也会导致僵化、引发新的生存危机。企业失去了创新,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安全自然无从谈起。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创造新增值赢利点,是提升企业生存力和企业运行安全的长期保障。但创新是有成本,有风险的,对于自创企业而言,由于可控资源总量有限,经理人必须在维持现有增值点运行正常的同时,经常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寻找和企业现实能力相适应的对接点,通过内部资源的适度整合,培养和生成新的增值点。作为经理人在决策企业创新项目时,应当避免陷入以下误区:和企业现有业务技术脱节,造成多头资源分配投入,降低资源利用效率,干扰主营业务;必须尽量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切忌贪“大”求“洋”,最终舍本求末,陷入被动。
在经营实践中,每一个企业的业务设计都有不同的覆盖区域,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这些变量往往很难确定。探索和建立新的增值点,经理人一方面要经常激活内部员工技术改进和业务设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有意识把自己置身于企业之“外”,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扩大交际圈,广泛收集市场需求动态和相关相同企业的创新信息,为建立和主营业务关联性强的增值点创造条件。这种稳妥的创新方式也许没有获取暴利的可能,但却能不断让企业在安全运行中借助现有的资源平台,以较低的风险和资源投入获得新的增值机会,而新的增值点往往与主营业务互补互助,相得益彰,从而促进企业总赢利水平的稳步提高,是积“小胜”为“大胜”。
在当今残酷无情的市场竞争中,许多貌似强大的业界巨头的突然死亡,许多曾经辉煌的企业一蹶不振,给自创企业经理人时时敲响警钟,决不要被理论家们推崇的种种强势企业理念和管理模式所迷惑,必须清楚自身企业结构、资源、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潜心研究市场需求,改善管理水平,结合自身条件,有选择地吸收中外商业文化精髓,平衡内部冲突,消除内部障碍,保持内部活力,保障企业信息流、物流、现金流的正常运转,形成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真正练好企业“内功”,积累发展实力,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夯实资源基础。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在今天和明天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西安市奶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