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第一学段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应用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41507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语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读口生。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一学段朗读能力也提出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也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
  农村小学第一学段的孩子受地理和经济条件的局限,缺乏正规有序的学前教育,朗读习惯的良莠不齐,存在着一字一顿的“断读”,拖腔拉调的“唱读”,随意加字、漏字的“乱读”等现象。
  农村小学第一学段学生在朗读上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因为在上一年级之前,他们没有真正受过朗读训练,不知道该如何朗读。但是如果在第一学段时还不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就会严重阻碍孩子朗读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去,我逐步探索出培养第一学段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应用策略。
  言传身教的示范策略
  西汉学者扬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对于农村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交往关系的单一,启蒙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和发展的标杆,教师的语言习惯对他们的朗读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感染、熏陶作用。狼孩之所以成为狼孩,是因为他一直跟狼生活在一起,接受的是狼发出的嗥叫。为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注重自身语言在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在课外,坚持用普通话与学生交谈,并做到语速适中,语言规范。在课堂上,对词语、句子、段落、课文采用“范读——教读——领读——试读”的步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辅助开设“练耳”课程,通过播放音频播放“儿歌”、“童谣”、“古诗”、“课文范读”等,让学生用听觉感受朗读的韵律美。久而久之,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就能感受到朗读中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自然改变了以往断读、唱读、乱读等朗读习惯。
  中规中矩的高标策略
  正确、规范的朗读姿势,不仅制约着孩子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养成,还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在学习中,我非常注重正确朗读姿势的培养。我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带领学生观看专题教育片——《正确的朗读姿势》,用形象直观的视频资料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姿势,并使学生认识到不正确朗读姿势对身体发育的不利影响。然后将正确朗读姿势做成彩色图片张贴在教室内的墙壁上,随时给学生做着示范。并严格要求学生学会在朗读时正确地摆放书本,眼睛与书本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学生逐步养成“腰伸直、背不弯,胸稍挺、坐得端”的正确朗读坐姿。
  培养正确的朗读态度,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提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做到眼到——看清字词,避免乱读;口到——声音响亮、抑扬顿挫,避免唱读;心到——边读边记文中的美词佳句,避免断读。
  只有高标准、严要求,学生才能养成正确的朗读姿势和朗读态度,为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养成打下牢固的基础。
  入情入境的板演策略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舵手”的作用,而音乐则起到了“帆”的作用。例如,在朗读《报春鸟》时配上舒伯特的《小夜曲》;在示范朗读《操场上》一文时配上儿歌伴奏《咱们从小讲礼貌》,在还快的节拍中,老师一边范读,学生一边想象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跳高、拔河、拍皮球的热闹场面。在朗诵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语言文字配上合适的音乐,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朗读的状态,找到朗读的节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针对第一学段孩子想象力丰富、喜欢表演的年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课堂情境,表演文中角色。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在学生熟读课文基础上,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壁虎”、“老牛”、“小鱼”、“燕子”,在轻音乐的伴奏中,我配合他们扮演课堂情境剧,促使孩子们手、眼、脑并用,认真揣度它们的神态,尽力模仿他们的语气。其余孩子认真观察、倾听,对他们的表演作出自己的评价。在演中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又巩固了孩子良好的朗读习惯。
  除此以外,我还结合农村小学的教学实际和第一学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课堂读书”和“课前诵读”等时间,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小组齐读、分组赛读、自由享读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孩子良好的朗读习惯,坚持为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人说:“如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首动听的歌曲,那么阅读中的朗读就是歌曲中美妙的曲调;如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雨后天空中那美丽的彩虹,那么阅读中的朗读教学就是折射出彩虹的那一缕缕阳光。”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要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朗读习惯上花大功夫、下大力气。要让孩子正确地读,充分地读,极具美感地读,实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要求:通過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其他文献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许多优秀教师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穿新鞋,走老路”。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语文
期刊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平台上,乡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怎样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