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环境、健康等诸多因素的迫切要求,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在建筑领域里,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
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环境;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概述
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另一大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有的还将恢复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状况、绿化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安藤忠雄无疑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 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建筑在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前提下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基本且对人们的健康无害,并且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二、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
1、温度:热舒适度明显影响工作效率。传统的空调系统能维持室内温度,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室内达到绝对舒适容易引发“空调病”且消耗大量能源,增加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绿色建筑要求除保证人体总体热平衡外,应注意身体个别部位如头部和足部对温度的特殊要求,并善于应用自然能源。现在常采用的极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可能发生温室效应,而在冬季发生来自冷玻璃面的低温辐射效应。因此,除冬夏空调设计条件外,要分析当地气候及建筑内部负荷变化对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影响。
2、日光照明、声音:不同的室内光环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室内气氛。绿色建筑中引进无污染、光色好的日光作为光源是绿色光环境的一部分。舒适健康的光环境同时应包括易于观看,安全美观的亮度分布,眩光控制和照度均匀控制等。另外,健康舒适的声环境利于人体身心健康。绿色声环境要求不损伤听力并尽量减少噪声源。设计时通常将产生噪音的设备单独不只在远离使用房间部位,并控制室外噪声级。
3、室内空气质量(IAQ):通常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包括空气流动和空气洁净度等。如果空气流动不够,人会感到不舒服,流动过快则影响温度以及洁净度。应根据不同环境调节适当的新风量,控制空气洁净度、流速使得空气质量达到较优状态。关于新风量的调查研究西方国家开展得比较早,2O世纪9o年代初,从对加拿大、美国、西欧、南美8S栋IAQ(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的建筑的调查结果看,在导致LAQ较差的所有原因中,通风不足排在第一位,占57%,其次是室内污染源增多。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的调查也表明,影响IAQ的因素很多,在室内空气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几大因素中,通风不良占到48%,室内空气污染占到18%,建筑物构件占3.5%。国际室内空气协会成员、‘室内空气)期刊主编Sundell教授对瑞典160幢建筑进行研究,发现新风量越大,发生建筑病综合症的风险就越小。
三、绿色建筑与室外环境
绿色建筑要考虑如何与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条件、文化传统观念互相配合,从而成为周围社区不可分离的整体部分。绿色建筑不能脱离生物环境的地域性而独立存在。绿色建筑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域的独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现存人类建筑、社会水平及文化环境有关。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确保人的健康
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任务是确保使用者的健康,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因素对人的影响。设计中尽可能地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如墙和吊顶使用无毒或低毒性涂料,建材无甲醛或Voc含量最少,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装修地面等;选择材料、建筑系統和机械系统时尽量减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引风入室。改善室内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辐射温度和气流等,提高人体舒适性。提高水质量,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直饮水。合理进行自然采光,即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满足视觉美学的需要,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改进细部设计和建造方法,以及采用吸声材料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2、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1)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钢材、铝材这些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可持续。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应尽可能的选用地方性的材料。
2)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建成后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耗,所以应重点从建筑本身来做好节能设计,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都与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很大关系。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
3、合理利用资源
1)清洁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可将强太阳能的利用,如设计并建造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本身需要的电能和热能。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开发利用较为方更的一种清洁能源,除了建筑的自然通风外,还可以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建筑内可直接使用的能源。
2)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
加大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质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这是绿色建筑体系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可将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如木地板、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铁器、钢材、砖石、保温材料等,经过加工和改造,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利用到新建筑中。
3)可再生材料的利用
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较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4、降低环境负荷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环境污染,使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固体、污水与气体等污染物带来最小的环境负荷。选择环境负荷小的建筑材料,建筑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带来较高的环境污染。建筑师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具备生态和经济的意识,选择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小的材料,如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家居舒适化和保健化建材等。可使用预制模数构件来减少建筑垃圾。
【结语】
随着经济,环境,健康等诸多因素的迫切要求,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在建筑领域里, 我们呼吁更多的设计师投入到绿色建筑设计中,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 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我国是人口大国,能源消耗大国 ,因此加大绿色建筑的研究,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还是能源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编委会.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A].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环境;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概述
建筑与环境设计思想的另一大发展在于,建筑已经成为改造环境的一个契机。建筑师对建筑基地的原生环境日益重视,并将之列入建筑设计的内容之中;有的还将恢复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状况、绿化环境作为建筑的目的之一。安藤忠雄无疑是这方面的先行者。
人、建筑、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 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因此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建筑在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前提下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基本且对人们的健康无害,并且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二、绿色建筑的室内环境
1、温度:热舒适度明显影响工作效率。传统的空调系统能维持室内温度,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室内达到绝对舒适容易引发“空调病”且消耗大量能源,增加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绿色建筑要求除保证人体总体热平衡外,应注意身体个别部位如头部和足部对温度的特殊要求,并善于应用自然能源。现在常采用的极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可能发生温室效应,而在冬季发生来自冷玻璃面的低温辐射效应。因此,除冬夏空调设计条件外,要分析当地气候及建筑内部负荷变化对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影响。
2、日光照明、声音:不同的室内光环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室内气氛。绿色建筑中引进无污染、光色好的日光作为光源是绿色光环境的一部分。舒适健康的光环境同时应包括易于观看,安全美观的亮度分布,眩光控制和照度均匀控制等。另外,健康舒适的声环境利于人体身心健康。绿色声环境要求不损伤听力并尽量减少噪声源。设计时通常将产生噪音的设备单独不只在远离使用房间部位,并控制室外噪声级。
3、室内空气质量(IAQ):通常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包括空气流动和空气洁净度等。如果空气流动不够,人会感到不舒服,流动过快则影响温度以及洁净度。应根据不同环境调节适当的新风量,控制空气洁净度、流速使得空气质量达到较优状态。关于新风量的调查研究西方国家开展得比较早,2O世纪9o年代初,从对加拿大、美国、西欧、南美8S栋IAQ(室内空气质量)较差的建筑的调查结果看,在导致LAQ较差的所有原因中,通风不足排在第一位,占57%,其次是室内污染源增多。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的调查也表明,影响IAQ的因素很多,在室内空气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几大因素中,通风不良占到48%,室内空气污染占到18%,建筑物构件占3.5%。国际室内空气协会成员、‘室内空气)期刊主编Sundell教授对瑞典160幢建筑进行研究,发现新风量越大,发生建筑病综合症的风险就越小。
三、绿色建筑与室外环境
绿色建筑要考虑如何与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条件、文化传统观念互相配合,从而成为周围社区不可分离的整体部分。绿色建筑不能脱离生物环境的地域性而独立存在。绿色建筑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域的独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现存人类建筑、社会水平及文化环境有关。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1、确保人的健康
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任务是确保使用者的健康,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因素对人的影响。设计中尽可能地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如墙和吊顶使用无毒或低毒性涂料,建材无甲醛或Voc含量最少,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装修地面等;选择材料、建筑系統和机械系统时尽量减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引风入室。改善室内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辐射温度和气流等,提高人体舒适性。提高水质量,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直饮水。合理进行自然采光,即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满足视觉美学的需要,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改进细部设计和建造方法,以及采用吸声材料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2、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1)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钢材、铝材这些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可持续。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应尽可能的选用地方性的材料。
2)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建成后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耗,所以应重点从建筑本身来做好节能设计,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都与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很大关系。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
3、合理利用资源
1)清洁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可将强太阳能的利用,如设计并建造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本身需要的电能和热能。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开发利用较为方更的一种清洁能源,除了建筑的自然通风外,还可以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建筑内可直接使用的能源。
2)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
加大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质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这是绿色建筑体系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可将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如木地板、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铁器、钢材、砖石、保温材料等,经过加工和改造,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利用到新建筑中。
3)可再生材料的利用
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较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4、降低环境负荷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环境污染,使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固体、污水与气体等污染物带来最小的环境负荷。选择环境负荷小的建筑材料,建筑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带来较高的环境污染。建筑师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具备生态和经济的意识,选择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小的材料,如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家居舒适化和保健化建材等。可使用预制模数构件来减少建筑垃圾。
【结语】
随着经济,环境,健康等诸多因素的迫切要求,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在建筑领域里, 我们呼吁更多的设计师投入到绿色建筑设计中,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 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我国是人口大国,能源消耗大国 ,因此加大绿色建筑的研究,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还是能源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编委会.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A].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