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思想教学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思想在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思想;渗透;数形结合
一、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作为重要的思想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提高了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使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可以说是我国未来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从某种意义说,对我国数学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了关键作用,加快了小学数学教学向素质教育的步伐,推动了我国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的死板硬记上,而是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学有所用,这就要加强对数学学习思想方法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小学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便于他们易于接受,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把所有的数学思想对渗透给小学生有点不切合实际[1].因此,必须有选择的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才能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符号化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符号成为数学的一个重要象征性的标志,给人类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挑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无不体现这一特征,使符号化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用“X”、“Y”、“Z”表示未知量,而现行的教材体现了符号化思想用“()”或“□”来表示未知量,使教学的内容有意识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2+()=4,3+0=□,还有小明有5个苹果,小丽又给他3个,一共几个苹果?要学生进行填空:()+()=□.这说明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必须充分理解其所包含的意思,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进而通过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其思想跟一般的转化、转换具有加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不可逆转单向性.总的来说,化归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已学的知识去认识新的知识,实现创新的平台,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变为自己的知识过程,这就是“化归”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年龄还小,但利用化归思想来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渗透“化归”思想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例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中首先让孩子认识10以内的数字及10以内的加减法,其次是学习20以内的进位法,通过对20以内数字的认识,使学生运用“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来解决问题,其实这就是化归思想的灵活运用.
3.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运用数学思想优化解题过程比较重要的一种方法,其运用得当不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数”和“形”的完美结合,使数学思想完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这种思想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形象,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为进行更高一级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有效渗透
备课是教师传授知识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前备课可提高教学的质量,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数学思想精髓,创新性的运用新课改教材,明确应该在教学渗透那些数学思想,并在教学中得到落实[2].例如,教材上有一题:求9.43-(8.65+0.40),按照一般的算法就是先算括号内的和就运用减法求解,通过对问题的挖掘可得新的解法如,9.43-8.65-0.40,此运用了假设的思想,8.65-8.55=0.10,0.88-0.40=0.48,0.48-0.10=0.38,则采用了对于的思想, 8.65-8.55=0.10,就从0.88-0.10=0.78,再0.78-0.40=0.38,应用了等量变换的思想,采用了移多补少的方法?
授课过程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正确的数学思想的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对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进行了解,更深一步探究数学形成过程,揭示数学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灵活掌握数学思想的方法,如,在进行“三角形分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实际的三角形让学生自己认识,对其进行分类,进而寻找它们之间特征及共性,将具有相同特征的归为一类,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渗透了分类、集合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思想的有限渗透,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使数学知识得到升华和提高,通过对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对比可知,可对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特性有更详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王永.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化[J].福建教育.2006(12).
[江苏省张家港实验小学 (215600)]
关键词:数学思想;渗透;数形结合
一、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作为重要的思想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提高了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使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可以说是我国未来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从某种意义说,对我国数学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了关键作用,加快了小学数学教学向素质教育的步伐,推动了我国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的死板硬记上,而是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学有所用,这就要加强对数学学习思想方法的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小学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制定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便于他们易于接受,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把所有的数学思想对渗透给小学生有点不切合实际[1].因此,必须有选择的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才能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符号化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符号成为数学的一个重要象征性的标志,给人类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挑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思想,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无不体现这一特征,使符号化思想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用“X”、“Y”、“Z”表示未知量,而现行的教材体现了符号化思想用“()”或“□”来表示未知量,使教学的内容有意识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2+()=4,3+0=□,还有小明有5个苹果,小丽又给他3个,一共几个苹果?要学生进行填空:()+()=□.这说明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必须充分理解其所包含的意思,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进而通过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其思想跟一般的转化、转换具有加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不可逆转单向性.总的来说,化归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已学的知识去认识新的知识,实现创新的平台,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变为自己的知识过程,这就是“化归”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年龄还小,但利用化归思想来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渗透“化归”思想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例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中首先让孩子认识10以内的数字及10以内的加减法,其次是学习20以内的进位法,通过对20以内数字的认识,使学生运用“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来解决问题,其实这就是化归思想的灵活运用.
3.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运用数学思想优化解题过程比较重要的一种方法,其运用得当不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数”和“形”的完美结合,使数学思想完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这种思想既有利于学生接受形象,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为进行更高一级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有效渗透
备课是教师传授知识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前备课可提高教学的质量,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数学思想精髓,创新性的运用新课改教材,明确应该在教学渗透那些数学思想,并在教学中得到落实[2].例如,教材上有一题:求9.43-(8.65+0.40),按照一般的算法就是先算括号内的和就运用减法求解,通过对问题的挖掘可得新的解法如,9.43-8.65-0.40,此运用了假设的思想,8.65-8.55=0.10,0.88-0.40=0.48,0.48-0.10=0.38,则采用了对于的思想, 8.65-8.55=0.10,就从0.88-0.10=0.78,再0.78-0.40=0.38,应用了等量变换的思想,采用了移多补少的方法?
授课过程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正确的数学思想的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对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进行了解,更深一步探究数学形成过程,揭示数学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灵活掌握数学思想的方法,如,在进行“三角形分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实际的三角形让学生自己认识,对其进行分类,进而寻找它们之间特征及共性,将具有相同特征的归为一类,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渗透了分类、集合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思想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思想的有限渗透,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使数学知识得到升华和提高,通过对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对比可知,可对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特性有更详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王永.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化[J].福建教育.2006(12).
[江苏省张家港实验小学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