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离不开语言与文化。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是汉语言的传播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中国文化与文化翻译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高校都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视。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教学可以从外语教学与文化二者的联系出发,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应用词汇语义学理论培养学生的“文化翻译”技能,增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专业文化翻译技能英语翻译课教学
[作者简介]杜彬(1975- ),男,吉林靖宇人,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吉林通化13400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1-0164-02
英语翻译课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所修的多门英语专业课之一,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借助翻译教学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还应该为学生将要从事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服务。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将来不仅是汉语言的传播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为了满足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翻译知识的特殊需求,我们研究了中国文化翻译技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在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文化翻译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一、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底发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是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描述。其中共包含五个模块,而“文化与交际”被单列为一个模块。陶黎铭主编的《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科目考试指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用书)一书内容包含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人员至少应该掌握的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中国历史、中国姓氏文化、中国古代哲学、宗教信仰、中国古代教育和科举制度,以及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民俗等。
从各高校校园网页上关于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这些目标都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做出了重点要求。如北京语言大学在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中指出:“培养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具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专门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提出“学生应具有用母语和英语进行通畅交流的能力以及将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能力、具有跨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能力以及跨文化思考的能力”,吉林大学提出“学生应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南京大学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英汉双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翻译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翻译技能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
1.文化翻译技能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着大部分留学生前来学习汉语,而对外汉语教师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为了调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游戏、绘画、唱歌、表演、小组活动等愉快的教育方式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古文明、传统服装、传统建筑形式、传统绘画、传统戏剧等。而文化翻译方面的知识会帮助教师借助地道的英语,依据西方人的文化思维方式向汉语水平不高的留学生准确地表达这些信息。
2.文化翻译可以直接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当中。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们在运用语言交际时总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留学生想准确地掌握汉语,就需要了解中国文化。吕必松认为: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理解语言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邵卫兰认为: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一,对汉语中基本词语的理解要靠体验感悟中国文化的内涵;其二,汉语词语派生义的释义要靠中国文化背景的衬托;其三,对汉语词语修辞意义的理解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积淀。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需用正确的文化翻译知识对这些汉语知识进行准确的释义。
(二)文化翻译知识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
根据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在情感领域方面主要是指通过学习汉语所体会到的中国历史、文化等具有价值观念的东西,它形成学生本人对中国整体的态度和价值观。如果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相应的翻译技能,那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不能很好地呈现中国文化,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在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对学生文化翻译技能的培养,将有助于他们在将来通过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用地道的英语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三、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文化翻译技能的培养策略
(一)在英语翻译课教学中融入跨文化翻译内容,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首先,东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差异,我们在英语翻译课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渗透这一点。因为价值观念是民族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价值观念依附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反映在语言上,某些词的词义在一种民族文化中是褒义,在另一种却是贬义。其次,审美心理具有差异。汉民族历来有求偶对称的审美心理,崇尚对称工整所造成的形式美。汉语为了追求句子的结构平衡、气势或音韵节奏,常使用四字结构,讲究对称美。再次,思维方式上有差异。一个民族有它特有的思维方式,如:东方的具象思维、主体思维、顺向思维与西方的抽象思维、客体思维和逆向思维之分。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文化翻译技能的培养,同时比较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在辩证观念方面的差异、价值方面的差异、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民族心理方面的差异以及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比如:“心理文化与翻译”中的自谦心理与翻译,如“贱内(my wife)”“小女(my daughter)”不能用英语的humble来译;价值观念与翻译,如英国的保守党(conservative)在汉语中不能译出贬义的色彩;审美心理与翻译,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描述鲁小姐的“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在英语中只译出her beauty would put the flowers to shame 这半句即可。再比如:“思维方式与翻译”中的称谓文化翻译、专名文化翻译(人名、书名、地名)、色彩文化与翻译、习语文化与翻译、委婉语文化与翻译,以及旅游、数字文化、典故文化与动植物的文化翻译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翻译知识的教学内容。
(二)在英语翻译课教学中筛选各教材内容,注重文化翻译知识
一般来说,对于一门翻译课,我们总会去选一本翻译教程,但是想找到一本针对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文化翻译素质的教材却很难。就各翻译教材内容来看,有的是从英汉翻译的词语处理、结构处理、表达处理、文体处理等几个方面归纳,具体阐述词语和词义的译法,语序和句子的切分,语句的肯定与否定,主动与被动,以及各种文体的译法;有的是在翻译知识总论之后直接进入各种文体的翻译。无论是张培基的《英汉翻译教程》还是范仲英的《实用翻译教程》都是非常不错的教材,但都针对的是广泛的英语翻译爱好者和学习者。
针对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我们可以博采众长,取各教材之相关内容,完善我们的翻译教学。比如:除了以上教材,我们还可以从专业翻译性较强的《文化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学比较研究与翻译》(孙萍,綦天柱主编)、《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卢红梅主编)、《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包惠南,包昂主编)、《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程尽能,吕和发主编)等许多教材中摘取一些章节或例句来作为中国文化翻译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内容的补充。
(三)依据文化教学理论和词汇语义学理论培养学生文化翻译技能
综合现有的语言文化研究成果,文化教学的内容可能包括的五个内容分别是: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取其中之一的“语言交际”为例,它包含词汇、习语、语法和语篇。
1.依据文化教学理论,可以把我们的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分解为词汇翻译教学、习语翻译教学、语法翻译教学和语篇翻译教学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词汇文化内涵的三种情况分别是:在外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大于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例如:英语中的modern包括汉语中的“近代”和“现代”;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大于在外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例如:dragon在汉语中象征“吉祥”或“王权”,而在英语中指“守护宝藏的巨兽”;在本族文化环境中和在外国文化环境中的文化内涵不同,例如:intellectual 在中国文化中指“知识分子(某种职业)”,而在外国文化中指“具有某种气质的人”。第二部分,习语的不同文化特色包含:形式相似,意义相似,例如: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意义相似,形式不同,例如:Killing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形式相似,意义不同,例如:To fish in muddy waters(浑水摸鱼);形式不同,意义不同,例如: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第三部分,语法方面包括:汉语的“意合”与英语的“形合”之分,例如:下雨了(It is raining);汉语的“时间顺序”与英语的“空间顺序”之分,汉语组织句子时借助多个动词突出时间顺序,而英语以谓语动词为核心借助短语或从句来排列句子。第四方面,语篇方面包括:英语的“直接表达”与汉语的“间接表达”之分,英语的表达多采用“直线形”,汉语表达多是“螺旋形”;英语的“实”与汉语的“华”之分。英语的“实”指英语的明了简洁,汉语的“华”指文章过于华丽,有过多修饰;英语的“抄袭(plagerism)”与汉语的“旁征博引(quotation)”之分,如中国学生使用汉语中常使用“据调查”“某某人说过”等,而在英语里面却非常讲究标记详细的材料出处。在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中,应该让学生学到这种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所带来的不同表达习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翻译知识。
2.根据利奇(Leech)词汇语义学理论,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翻译技能,需要把常见的“语义”分成七种类型:概念义、联想义、社会义、感情义、反映义、搭配义和主题义。取其中三种“语义”应用于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中为例:第一,感情义,反映说话人感情和态度的一种附加意义,应用到东西方文化翻译方面,就是“价值观念与翻译”。比如:汉语的“干部”和“当官的”两个词,概念意义一样,但翻译的时候后者明显带有贬义,再如:“她是个有老公公的人”在汉语中表达的是“她是有背景的,她的老公公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如果直接译出来she has a father in law,留学生就不懂了。第二,搭配义,因某种词常常与某些词搭配,所形成的联想,它也是一种附加意义。比如:中国学生写作的时候总会用到英语的“cause”来表示原因,但英语中的“cause”却不是被随便使用的。第三,主题义,说话者通过对信息的组织方式,如词序、焦点和强调等多传达的意义。如:汉语中的“校长坐在中间”和“中间坐着校长”,前句是强调“校长”,后句是强调“中间”,再如:“英语句子的主动和被动语态”分别用来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和承受者。这一点同上文中的语篇翻译教学是一致的。
3.在各个教学阶段选一些跟中国文化有关的例句来作为翻译实践。比如:对于词汇翻译例句,可以选旅游翻译中对中国菜谱的英文翻译(孔子学院网站):Steamed chicken with saltedsauce(香妃鸡),spring rolls(春卷),sweet soup balls(汤圆),stuffed dumplings(饺子),Chicken in sweet and sour sauce(糖醋鸡块), Chinese Lunch(中式午餐),Chinese ham(中国火腿),Chinese sausage(腊肠),1000 year old egg(皮蛋)。习语翻译例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even though miles apart),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A lonely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I am cast,I miss my family all the more on every festive day),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The gentleman helps others to achieve their moral perfection but not their evil conduct),等等。
综上所述,文化翻译技能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需的一项外语技能,重视对学生文化翻译技能的培养就是重视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学习好文化翻译知识会有助于学生在将来更顺利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5]孙萍,綦天柱.文化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学比较研究[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6]邵卫兰.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J].教育与职业,2007(9).
[7]杨金成.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分类[J].汉语学习,2006(1).
[8]陈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现代语文,2006(2).
[9]林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J].开封大学学报,2007(3).
[10]王明树.英汉习语文化内涵之对比[A].杨自俭.英汉比较与翻译[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对外汉语专业文化翻译技能英语翻译课教学
[作者简介]杜彬(1975- ),男,吉林靖宇人,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吉林通化13400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1-0164-02
英语翻译课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所修的多门英语专业课之一,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借助翻译教学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还应该为学生将要从事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服务。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将来不仅是汉语言的传播者,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为了满足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翻译知识的特殊需求,我们研究了中国文化翻译技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在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文化翻译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一、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人员的文化素质要求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底发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是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描述。其中共包含五个模块,而“文化与交际”被单列为一个模块。陶黎铭主编的《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科目考试指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用书)一书内容包含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人员至少应该掌握的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中国历史、中国姓氏文化、中国古代哲学、宗教信仰、中国古代教育和科举制度,以及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民俗等。
从各高校校园网页上关于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这些目标都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做出了重点要求。如北京语言大学在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中指出:“培养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具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专门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提出“学生应具有用母语和英语进行通畅交流的能力以及将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能力、具有跨文化交流和交融的能力以及跨文化思考的能力”,吉林大学提出“学生应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南京大学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英汉双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翻译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文化翻译技能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
1.文化翻译技能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着大部分留学生前来学习汉语,而对外汉语教师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为了调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游戏、绘画、唱歌、表演、小组活动等愉快的教育方式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古文明、传统服装、传统建筑形式、传统绘画、传统戏剧等。而文化翻译方面的知识会帮助教师借助地道的英语,依据西方人的文化思维方式向汉语水平不高的留学生准确地表达这些信息。
2.文化翻译可以直接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当中。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们在运用语言交际时总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留学生想准确地掌握汉语,就需要了解中国文化。吕必松认为: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理解语言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邵卫兰认为:中国文化在汉语释义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一,对汉语中基本词语的理解要靠体验感悟中国文化的内涵;其二,汉语词语派生义的释义要靠中国文化背景的衬托;其三,对汉语词语修辞意义的理解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积淀。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需用正确的文化翻译知识对这些汉语知识进行准确的释义。
(二)文化翻译知识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
根据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在情感领域方面主要是指通过学习汉语所体会到的中国历史、文化等具有价值观念的东西,它形成学生本人对中国整体的态度和价值观。如果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相应的翻译技能,那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不能很好地呈现中国文化,难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在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教学中,如果我们重视对学生文化翻译技能的培养,将有助于他们在将来通过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用地道的英语让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三、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文化翻译技能的培养策略
(一)在英语翻译课教学中融入跨文化翻译内容,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首先,东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差异,我们在英语翻译课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渗透这一点。因为价值观念是民族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价值观念依附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反映在语言上,某些词的词义在一种民族文化中是褒义,在另一种却是贬义。其次,审美心理具有差异。汉民族历来有求偶对称的审美心理,崇尚对称工整所造成的形式美。汉语为了追求句子的结构平衡、气势或音韵节奏,常使用四字结构,讲究对称美。再次,思维方式上有差异。一个民族有它特有的思维方式,如:东方的具象思维、主体思维、顺向思维与西方的抽象思维、客体思维和逆向思维之分。所以,我们在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文化翻译技能的培养,同时比较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在辩证观念方面的差异、价值方面的差异、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民族心理方面的差异以及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比如:“心理文化与翻译”中的自谦心理与翻译,如“贱内(my wife)”“小女(my daughter)”不能用英语的humble来译;价值观念与翻译,如英国的保守党(conservative)在汉语中不能译出贬义的色彩;审美心理与翻译,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描述鲁小姐的“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在英语中只译出her beauty would put the flowers to shame 这半句即可。再比如:“思维方式与翻译”中的称谓文化翻译、专名文化翻译(人名、书名、地名)、色彩文化与翻译、习语文化与翻译、委婉语文化与翻译,以及旅游、数字文化、典故文化与动植物的文化翻译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翻译知识的教学内容。
(二)在英语翻译课教学中筛选各教材内容,注重文化翻译知识
一般来说,对于一门翻译课,我们总会去选一本翻译教程,但是想找到一本针对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文化翻译素质的教材却很难。就各翻译教材内容来看,有的是从英汉翻译的词语处理、结构处理、表达处理、文体处理等几个方面归纳,具体阐述词语和词义的译法,语序和句子的切分,语句的肯定与否定,主动与被动,以及各种文体的译法;有的是在翻译知识总论之后直接进入各种文体的翻译。无论是张培基的《英汉翻译教程》还是范仲英的《实用翻译教程》都是非常不错的教材,但都针对的是广泛的英语翻译爱好者和学习者。
针对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我们可以博采众长,取各教材之相关内容,完善我们的翻译教学。比如:除了以上教材,我们还可以从专业翻译性较强的《文化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学比较研究与翻译》(孙萍,綦天柱主编)、《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卢红梅主编)、《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包惠南,包昂主编)、《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程尽能,吕和发主编)等许多教材中摘取一些章节或例句来作为中国文化翻译理论和实践技能教学内容的补充。
(三)依据文化教学理论和词汇语义学理论培养学生文化翻译技能
综合现有的语言文化研究成果,文化教学的内容可能包括的五个内容分别是: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取其中之一的“语言交际”为例,它包含词汇、习语、语法和语篇。
1.依据文化教学理论,可以把我们的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分解为词汇翻译教学、习语翻译教学、语法翻译教学和语篇翻译教学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词汇文化内涵的三种情况分别是:在外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大于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例如:英语中的modern包括汉语中的“近代”和“现代”;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大于在外国文化环境中的内涵,例如:dragon在汉语中象征“吉祥”或“王权”,而在英语中指“守护宝藏的巨兽”;在本族文化环境中和在外国文化环境中的文化内涵不同,例如:intellectual 在中国文化中指“知识分子(某种职业)”,而在外国文化中指“具有某种气质的人”。第二部分,习语的不同文化特色包含:形式相似,意义相似,例如: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意义相似,形式不同,例如:Killing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形式相似,意义不同,例如:To fish in muddy waters(浑水摸鱼);形式不同,意义不同,例如:Out of sight,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第三部分,语法方面包括:汉语的“意合”与英语的“形合”之分,例如:下雨了(It is raining);汉语的“时间顺序”与英语的“空间顺序”之分,汉语组织句子时借助多个动词突出时间顺序,而英语以谓语动词为核心借助短语或从句来排列句子。第四方面,语篇方面包括:英语的“直接表达”与汉语的“间接表达”之分,英语的表达多采用“直线形”,汉语表达多是“螺旋形”;英语的“实”与汉语的“华”之分。英语的“实”指英语的明了简洁,汉语的“华”指文章过于华丽,有过多修饰;英语的“抄袭(plagerism)”与汉语的“旁征博引(quotation)”之分,如中国学生使用汉语中常使用“据调查”“某某人说过”等,而在英语里面却非常讲究标记详细的材料出处。在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中,应该让学生学到这种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所带来的不同表达习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翻译知识。
2.根据利奇(Leech)词汇语义学理论,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翻译技能,需要把常见的“语义”分成七种类型:概念义、联想义、社会义、感情义、反映义、搭配义和主题义。取其中三种“语义”应用于对外汉语专业英语翻译课中为例:第一,感情义,反映说话人感情和态度的一种附加意义,应用到东西方文化翻译方面,就是“价值观念与翻译”。比如:汉语的“干部”和“当官的”两个词,概念意义一样,但翻译的时候后者明显带有贬义,再如:“她是个有老公公的人”在汉语中表达的是“她是有背景的,她的老公公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如果直接译出来she has a father in law,留学生就不懂了。第二,搭配义,因某种词常常与某些词搭配,所形成的联想,它也是一种附加意义。比如:中国学生写作的时候总会用到英语的“cause”来表示原因,但英语中的“cause”却不是被随便使用的。第三,主题义,说话者通过对信息的组织方式,如词序、焦点和强调等多传达的意义。如:汉语中的“校长坐在中间”和“中间坐着校长”,前句是强调“校长”,后句是强调“中间”,再如:“英语句子的主动和被动语态”分别用来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和承受者。这一点同上文中的语篇翻译教学是一致的。
3.在各个教学阶段选一些跟中国文化有关的例句来作为翻译实践。比如:对于词汇翻译例句,可以选旅游翻译中对中国菜谱的英文翻译(孔子学院网站):Steamed chicken with saltedsauce(香妃鸡),spring rolls(春卷),sweet soup balls(汤圆),stuffed dumplings(饺子),Chicken in sweet and sour sauce(糖醋鸡块), Chinese Lunch(中式午餐),Chinese ham(中国火腿),Chinese sausage(腊肠),1000 year old egg(皮蛋)。习语翻译例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even though miles apart),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A lonely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I am cast,I miss my family all the more on every festive day),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The gentleman helps others to achieve their moral perfection but not their evil conduct),等等。
综上所述,文化翻译技能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需的一项外语技能,重视对学生文化翻译技能的培养就是重视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学习好文化翻译知识会有助于学生在将来更顺利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束定芳.现代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5]孙萍,綦天柱.文化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学比较研究[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6]邵卫兰.谈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J].教育与职业,2007(9).
[7]杨金成.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目标分类[J].汉语学习,2006(1).
[8]陈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现代语文,2006(2).
[9]林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J].开封大学学报,2007(3).
[10]王明树.英汉习语文化内涵之对比[A].杨自俭.英汉比较与翻译[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