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创造性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t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下面谈谈以发展创造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一.丰富表象与发展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等来获得,而视觉表象最具有鲜明、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象是可以储存的,它是想象的材料。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其思维,尤其是形象思维的发展。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儿童的观察活动,其目的就是为积累表象,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在方法上多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孩子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会获得大量的表象。如春天到了,引导儿童观察花草树木。要求把看到的说出来或写下来。有的老师引导孩子认识柳树:柳条长长的,是绿色的,在风中摇摆着。他就可以说一句话:“绿色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摆。”或“柳树的长长的绿色柳条,在风中飘摇。”又如,儿童看见桃花,数数五个花瓣儿,一串串的,粉红色的,有香味。这时在语言调节下,就会说出“桃花开了,粉红色的,每朵有五个花瓣,一串串的,太美了,我还闻到阵阵的香味呢。”这些观察结果的表述,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发展想象与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最初一般具有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成分会日益增多。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呢?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靠生动如画的语言。口头语言通过声音传导意义,由听觉接受;书面语言通过文字传导意义由视觉接受。不论是由听觉还是由视觉接受的信息,对语言所体现的景物、事物、人物,要能实现其具体效果,是需要通过学生的想象才能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的一般做法是:
  1.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例如《林海》的第2—5段,写岭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写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种的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写落叶松的海洋和俏丽的白桦的句子等。凡是这样生动具体的语言,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边读边想象画面。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会发展想象力。
  2.提示关键词句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
  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提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全神贯注》一课,第二节中,两个“好象”的句子,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在启发学生的想象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
  3.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准确,才能唤起学生的想象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现再现出来,要善于把学生一些联想的条件,善于给学生描绘、设计出一些情境,使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使学生听教师读、讲,如身临其境。如果教师的语言干巴巴,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会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想象与情感分不开,只有情感充沛,想象才会丰富。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
  三.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1.鼓励质疑,激发求异思维和创造意识
  有人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话是千真万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并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发问,诚恳地欢迎学生提出问题。
  2.教师要善于设计多形式、多层次、多答案的练习
  鼓励学生动脑筋说自己的话,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说了,你就不要重复。日久天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发展。
  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创造性,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
其他文献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课实施中,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调情境的创设,重视在每节课中都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教师如能将体育教学活动置于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产生贴近生活的感受,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而且能使学生的体
期刊
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接触的不仅是教学内容,还包括学生情况。学生有了不良表现,教师就要给予批评教育,这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现实中,情况却并非那样简单、顺利,有时反而让老师陷入尴尬境地。  情景一:老师回家时与学生顺路,便一路攀谈。老师从学生最近上课的表现,完成的作业,检测的情况谈起,指出学生的不足,应该注意的问题。老师谈得滔滔不绝。在一个岔路口,学生突然说:我要分路了。这一下弄得老师哑
期刊
我们班徐沛杰是个非常爱玩玩具的孩子,平常下课铃声一响,他就拿出来各式各样的玩具玩,在上课的时候,也经常拿在课桌洞里摆弄玩具。这个现象我和同学们都发现了,我单独说过他几次,可是他从来就没有改过。  有一次上数学课,我刚用废旧的纸盒等物体引出课题《认识物体图形》后,他就拿出机器人玩具玩开了,他的机器人会用人声说“打、打”,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都转向了他,被他的机器人逗得哈哈大笑,我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
期刊
学生学习英语,“说”的环境要自己创造,在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老师讲,跟同学说。除此之外,最好的补足措施就是朗读。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  一.朗读的作用  1.朗读是记忆的基础  朗读可以巩固、记忆已学的知识。因为课文是由词、短语、句子等组成,涉及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要想较好地朗读一篇短文,必须对它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知识充分地理
期刊
语言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教学艺术水平的具体表现。离开语言,就无法进行教学,更谈不上完美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就体育教学的语言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语言是组织体育教学的工具   在体育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连贯性是相辅相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例如:在体育教学中亲切洪亮的问候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生动形象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问题;循循善诱的引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注重阅读指导,强化阅读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比较变通、发散思维、反馈思考的方式形成阅读期待、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的品质。  【关键词】阅读 培养 能力 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
期刊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即让课堂活起来。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只有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亲身实践,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式
期刊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课堂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1、新课程切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
期刊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小学生而言,创新主要是指创造性的学习,即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产生新设想、新方法、新成果的学习。因为这是一种可贵的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发要求教育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创造潜能开发出来。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就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那么,如何去发展学生的创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知识并创新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先学后教”的核心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就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先学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