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会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244732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仅满足于学会,教师教学也满足于教会,对怎样使学生会学很少思考,在教学中更缺乏具体的指导措施。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后深受启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不必说会学,就是学会都是十分困难的。要使学生会学,教师首先应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学生才肯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数学,认真刻苦地钻研数学,学习才有动力,并在逐步的探索学习中从学会转化为会学。
  比如,数学应用题的解法,可以让学生看到题目后先讲述然后再列出算式,这就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我觉得这样长期训练,对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会起到极大的作用。想让学生喜欢数学应用题,从应用题的讲述训练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应用题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
  二、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读物
  会学就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数学知识口阅读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是一种学习过程,而且是眼、口、脑等器官协同参与的认识过程。
  开始阅读教师要领读,指导学生哪些该了解,哪些该理解记忆,哪些该深入研究。这些都要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阅读数学课本要眼、口、脑、手并用,关键词语要字斟句酌,阅读与思维要同步,促进智能同化。其他文章在阅读中就能领会其中大意,但数学不是如此。读而不思是学不好数学的,尤其对重点内容更要反复推敲,耐心复渎研读,沉思默想,咀嚼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观察、比较、分析数式、图形之间的结构特征和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探索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某些问题建立起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并尽力让自己解决疑问。
  数学阅读要动手参与,这与读一般的读物不同,有些操作性材料要自己动手做一做,细心观察体验,获得表象,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动笔圈、点、记、画也是数学阅读的常用方法,定义、定理可以用波浪线标明,关键词语叮以用着重点标记,有疑难处可用问号标记以示提醒。数学课本有些地方省左一些必要的解答步骤,阅读时要动手算—算,亲自体验某一步的得来,切实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
  数学阅读要讲究反复串读,读中演练,尝试演算、验证和推理,应用巩固,形成技能技巧,演练中读,练中遇到困难之后回去读正文,这样读能查缺补漏,澄清是非、后思失误,读中练,练中读,反反复复,学生认识水平在反复中得到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就会逐渐加深,从而使学生能完整地掌握知识,提高阅读自学能力,逐步从学会到学会,学生会阅读之后,要引导学生阅读—定量的数学课外物,阅读课外读物不但能培养学生兴趣,而且能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提高能力。
  三、让学生学会听课
  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耍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使学生学会听课,不会听课或听课质量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怎么样才能听好课呢?
  跟着教师讲课的思路听课,学习好的同学都很注意听课,他们精力集中,全神贯注,思路跟着教师走。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应该听到哪里,个别问题思路跟不上的;不要死钻牛角尖,要学会跳着走,暂时弄不清楚的问题课后及时请教师或懂的同学,这样才能够保证听课思维与教师同步,拔高听课质量。
  带着问题听课,课前作好预习,有什么问题心中有数,带着疑问听课,质量是最高的,将自己急需解决的疑团化解在教师的讲解之中,问题解决了不能说就不听课了,要继续跟着教师恩考新的问题,要从教师的讲解中产生新的问题,形成带着问题进课堂,旧的问题解决了,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常,达到这种境界才能说真正学会了听课。
  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使学生会学就要培养学生的习题意识,怎样才能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呢?
  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质疑口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对错要多表扬不批评,更不能嘲笑与讽刺。让学生敢提问,创造一种人人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发现并提出问颢需要时间作保证,必须给学生提供观察、比较、分析的场所和思考问题的余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路、新设想和新途径;第三要创问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不是新的研究成果,而是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这个再发现过程卞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思维窨、创没必须做到科学、适度,也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应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使学生通过跳一跳而摘到桃子;第四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颢的思考方法、学生不善提问和有会提问是很正常的、但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研读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概念、定义、定理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这样叙述,换种说法是否可行,研读课本例(习)题提出问题,解答此问题用到什么知识,是否还有其它解注,此题条件变一变又怎样,是否可借此题再编一个新的问题等,观察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学习数学在于应用,鼓励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自己身边的现象,然后概括成数学问题,如根据储蓄利息怎样选择存款方式,商品定价与销售量及获得问题的确定,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等。
  总之,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学生才能自己学会看书,学会探索,学会分析,学会提问,学会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课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只教管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而不思。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
期刊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所以对于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注意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思维能力。而学生思维的深化,障碍的克服,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师引导下探索出
期刊
【摘要】 数学素质的培养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内容之一,在数学素质教育中应加强数学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坚强的意志。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数学课程标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认识上,应该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思想?在理论上,应该如何来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在实践上又应该
期刊
一、说课的内容分析    说课的主要内容:一是说教材——说出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的)、重点、难点、编者的意图及其教学联系;二是说教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说出本节课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三是说学法——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激发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四是说程序——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堂教学结构、练习提问设想、教具及板书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
期刊
教过高中文科和理科数学的教师都会感觉到,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不同。大致来讲,理科的学生思考问题比较理性,喜欢刨根问底,而文科生不善推理,喜欢想象、记忆,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再加上文科生整体水平偏低,因此文科数学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我教了多年的理科,最近改教文科。对文科数学的教学做了一下小结,或者说是思考和探索。我想考虑到的东西肯定还不全面,以后还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一、激励信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的形势下,在21世纪“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感召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数学——这门充满挑战的学科,我们怎样去看待学生——未来的世纪之才,我们怎样去对待课堂——师生焕发生命力的所在地,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学习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生活处处现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份子,离开了生活这个源泉,数学将是一片死海,也将失去魅力。作为21世纪的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也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立足点,从小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有深远的意义。    一、开发习题    充分开发书上的例题与习题的功能。教师要自编开放式习题,经常以一些条件不充分,过程不确定,结论不唯一的习题来训练学生。可以在课末时出现开放题,让合作讨论。也可以每天出示一题开放题让学生回家去思考讨论,去社会调查。  例如: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强调,在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把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予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己内在的思维发现规律,并能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正所谓“授之以渔养其终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