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一对一”学习帮扶机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nm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学困生“一对一”学习帮扶机制是高校学风建设和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高校出现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对针对学困生成绩提高的“一对一“帮扶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学困生 一对一 学习帮扶
  “学困生”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因学习积极主动性差导致出现多门课程挂科,从而出现留级甚至不能按照学校的要求正常毕业的学习困难群体。为帮助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并顺利完成学业,高校构建“学困生”学习帮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历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开展学风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一切工作围绕学风建设,通过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学习;学习方法交流会教学生学习;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激励学生学习;公正公开的奖助学金评选体系保障学生学习;完善的课堂考勤管理制度强化学生学习;考前动员签订考试诚信书规范学生的考试行为,在学院逐渐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良好学风。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院还精心组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毕业生就业考研经验交流会、对学困生的“一对一“学习帮扶等活动。其中学习帮扶活动的开展取得明显效果,帮扶活动中帮扶者是班级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被帮扶者是班级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帮扶者与被帮扶者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
  一、全面分析学困生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
  各班级班委负责调查本班级所有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出班级成绩后五名同学的名单,把他们列为被帮扶对象,并列出这些学生的平时表现,然后与班级中学习优秀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另外通过分析总结得出某些学生成绩较差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生源质量不同,来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补考人数较多,甚至三四门课;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存在茫然心理;③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松懈、学习积极性不高。晚自习有不少同学以参加学校及院里的活动借口,经常迟到早退。课余时间主动看书学习的学生少,大部分学生被动地上晚自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几乎没和任课老师交流过;④自我管理不够、不良行为突出。少部分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不能自拔,导致期末考试有多门课程挂科;⑤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主要精力放在谈恋爱上,在恋爱过程中患得患失,把学习抛在一边;⑥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贫困,经常在外打工挣钱影响学习;⑦以发展个人的特长为主,不能正确处理专业课学习与个人特长发展的关系,把专业学习丢到一边。
  二、“一对一”学习帮扶活动的开展
  1.组织形式多样的“一对一”学习帮扶活动。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学院组织全体被帮扶对象开会,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学习的自信心,然后各班结合本班级实际开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帮扶活动。学院2011级水文与水资源规划系及环境工程系5个班级学习帮扶活动采取的是集中的帮扶形式,通过以下方式开展活动,一是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帮扶小组。帮扶小组由班级指定学习成绩优异的帮扶者与被帮扶者组成,在小组内部帮扶者与被帮扶者采取个人自愿的方式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二是制订帮扶计划。依据学期课程安排确定帮扶的内容和时间,帮扶者利用课余时间或晚自习帮助被帮扶者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解决弱势学科中存在的学习问题,并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三是制定帮扶纪律。规定学习小组成员每周必须至少三次一起学习,由组长做好考勤;每个成员应按时参加活动,要做到不迟到、早退或缺席,如遇特殊情况,小组成员须事先向帮扶组长请假;帮扶者与被帮扶者每月上交一份学习心得,以便及时总结经验。每个小组在学期末交一份较详尽的帮扶活动总结材料。四是加强监督考核。每个帮扶小组选举产生一位组长,负责组织监督本小组的学习。各个班委成员也要督促各帮扶小组活动的开展,对帮扶效果显著的小组及小组中成绩进步快的同学,在每学年的评先评优时优先考虑;对帮扶效果不明显的小组,小组成员要一起查找原因,共同商讨更好的学习帮扶方案,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五是对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各帮扶小组组长定期收集并及时向任课老师请教,或者是请任课老师在课余时间为他们进行集中讲授。
  2011级地质资源与工程专业5个班级采取分散的帮扶形式,让被帮扶者从班级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中自由选择帮扶者,结成“一对一”的对子,签订帮扶协议,协议规定了帮扶者与被帮扶者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帮扶对子采取自由灵活的帮扶方式,每个帮扶对子制订帮扶计划,自己选择帮扶时间,并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由各班级的学习委员负责管理和监督这各个班级的帮扶对子。被帮扶者与帮扶者自由选择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和方式,除了对帮扶者进行相应的课程指导外,也帮助其寻找学习较差的原因。从根本上改变被帮扶者的不良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目的。
  2.及时总结并相互交流经验。辅导员每两周组织各班级的学习委员或帮扶小组组长开一次交流会,由各班级学习委员汇报本班近期“一对一”学习活动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对于帮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先进经验,学习部组织各班级相互交流学习,对于帮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并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经验交流,了解各班级帮扶活动的信息,及时解决帮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各班级之间构建你帮我带的竞争机制,促使帮扶活动更顺利地开展。每学期考试结束后,认真分析被帮扶同学的成绩,对取得明显进步的同学,学院会在每学期召开的学风表彰大会上对帮扶者及被帮扶者给予表彰。
  3.认真总结帮扶活动取得的效果。2012—2013学年学院2012级、2011级、2010级、2009级四个年级共签订210对帮扶协议,经过一年的帮扶以后,有181个被帮扶对象成绩取得了进步,进步率达到86.2%。其中成绩进步5名以内的共72对,成绩进步5至10名的共84对,进步达到10名次以上的共25对。通过参与“一对一”帮扶学习活动,不但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更端正、学习方法更科学、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而且拉动整个班级甚至整个专业的学习成绩。通过参与“一对一”帮扶学习活动,不仅使被帮扶学生成绩得到了提高,而且帮扶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同时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老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学生课堂出勤、课堂纪律也有了明显改善,营造了良好学习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我系学风建设。2011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11-1班某同学进校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方法不正确,期末考试挂科较多,很少参加团组织生活。自从参加班上组织的学习帮扶活动后,在优秀学生的帮扶下,他的学习态度逐渐端正,学习方法得到改进,而且养成了自觉上晚自习的好习惯。
  三、“一对一”学习帮扶活动的局限性
  帮扶活动营造出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个别帮扶者的积极主动性较差,不能及时督促被帮扶的同学学习。二是各班级帮扶小组制定的帮扶纪律,经常由于帮扶小组中个别不良因素的影响而难以持续执行。三是个别被帮扶者不能积极响应帮扶小组的安排,习惯于独自学习,不习惯集体学习。另外到了大三下学期学生由于经常到校外实习、复习考研;大四学生忙于找工作、毕业设计等任务繁重,基本无暇顾及帮扶活动,大一学生又处在大学生活适应期,学习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在班级内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的最佳时间是大一下学期、大二及大三上半学期。
  参考文献:
  [1]王子鸣.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3,(01):97-98.
  [2]周树军.高校贫困生帮扶体系的建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
其他文献
摘 要: 提到西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另一则是“生平胯下能受辱,只是羞于哙等肩”的韩信。项羽未能成就其帝业,与其自身性格不无关系,“匹夫之勇”、“妇人之仁”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②,而韩信到底因何而死?谋反?亦或是说,诬以谋反?  关键词: 谋反 诬以谋反 非艺术性考虑 悲剧性  自古天下初定或新帝上位,除了改国号以求天佑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横空
摘 要: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能否利用网路阵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是极大的挑战。辅导员利用人人网这一载体,通过与学生进行网上各类形式的互动交流,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如何维护好、利用好这一平台,也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网络教育 人人网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及
摘 要: 艺术设计中的各种图形符号是一种意向载体,它们的存在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传达特殊含义。“留白”作为设计中一个负空间的存在符号,在艺术设计中表达着独有的特殊意义。如今,艺术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顺应潮流、时尚的设计作品已成为一种消费文化,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美好追求。而这些五彩斑斓的设计作品让人们觉得过于浮夸,无暇审视。反而是设计作品中的偶
摘 要: 王小波是90年代颇具争议的一个人物,他讨厌生活的设置和安排,喜欢自由,追求乐趣。他承认自己是个自由派,他的文字里也充满了自由主义思想。本文尝试用叙事学的知识,对其小说《万寿寺》的叙述线索、叙述层次、元小说特征以及狂欢化语言进行分析,来探讨作者是如何在小说中表达其自由思想的。  关键词: 王小波 万寿寺 叙事学 自由思想  《万寿寺》是王小波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篇幅最长,迄今
摘 要: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方式得到广泛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必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策略都能有效帮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形成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移。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自主学习 知识本位 能力本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
摘 要: 教师权威代表的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以及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服从,其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重要影响。在规则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教师通常要用权威约束和引导幼儿,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则,以保证幼儿的安全,维持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规范秩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幼儿自律能力的发展。但是幼儿教师对权威有矛盾心态,对法定权威
摘 要: 小说《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成功、最伟大的硬汉式形象。小说刻画了老人的孤寂无助和凄惨命运,彰显了人类智慧和超凡勇气,同时引发了我们对人类悲剧性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示出人类对自身存在困境的精神超越。  关键词: 小说《老人与海》 桑提亚哥 孤寂无助 一无所获 精神超越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后期的巅峰之作。在众多硬汉式人物形象中,看似平淡无奇的桑
摘 要: 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品中常常涉及到对男女两性关系问题的探讨。通过分析《林中之死》这一文本,联系作家的生平、创作思想等,对小说中存在的两性关系进行梳理,指出,作家通过叙述者“我”的成长与格兰姆斯夫人的死亡这一对照,表达了在男女两性关系上“天才”与“缪斯”的定位。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 《林中之死》 两性 天才 缪斯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在美国文学史上享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提问、思考能力,将使他们受用终生。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从学生的问题中来,到学生的问题中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它具有一定的价值。实践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选择问题,做好问题的梳理,学会思考,真正让小学课堂精彩、有效。  关键词: “学生中来,学生中去” 质疑能力 文本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
摘 要: 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客观性问题与主观性问题、知识型问题与能力型问题、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较难问题与容易问题等多种类型。提问乃是一种艺术,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须综合运用各种类型问题,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题类型 提问实践  目前,一线教师的问题意识都很强,课堂问题数量不可谓不少,提问题的频率也不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