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玉米、大豆、棉花、花生为例,介绍了淮北地区秋季农作物灾后的田间管理措施,为秋季农作物正常生长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秋季;农作物;田间管理;淮北地区
进入梅雨季节,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连续的不断降雨,易使农田发生涝灾,使植株根系发育不良,生理失调,杂草旺长,病虫害加重,影响产量。加强灾后田间管理是保证秋季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保障。
1及时排除积水
雨停后,要抓紧时间疏通“三沟”,突击清理排水口、出水沟;使沟沟通流,雨后田面无积水。水系不健全的,要架设机泵 排水,最大限度地使农作物摆脱涝渍。
2加强田间管理
2.1玉米
①移稠补稀,及时扶苗。灾后及时去除弱苗、病苗、劣苗、白苗,有缺苗断垄的地块及时移稠补稀。对水泡倒伏玉米,及时扶苗;②中耕除草。水灾后易形成草荒,必须及时中耕,破除板结,促进土壤散湿通气,增强根系活力,一般要浅中耕2~3次;③早追提苗肥。要在玉米五至六叶期追施尿素75~150kg/hm2,大喇叭口期后,根据苗情长势追施尿素225~300kg/hm2,并适当叶喷0.2%的硫酸锌溶液进行叶面补肥;④防治病虫害。要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敌菌灵、代森锌、多菌灵防治,10d喷药1次,连喷2~3次药。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或氧化乐果乳油,防治玉米螟可选用40%水胺硫磷于大喇叭口期施药。
2.2大豆
①查苗补缺,疏密补稀。对缺苗断垄田块要乘雨隙尽快进行移苗补栽,移栽时要带土,确保成活率;②中耕除草。要在天晴土表泛白时及时中耕,除去杂草,散湿保墒,促进根系发育。对草害严重的田块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盖草能450~525mL/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防治,以叶菜类为主的田块用北极星450g/hm2对水450~600kg/hm2喷雾;③及早追肥。出现缺肥的地块追施尿素75~ 120kg/hm2。也可在大豆初花期,根外喷施硫酸二氢钾,用450g/hm2对水600kg/hm2喷施;④防病治虫。大豆生长期内的高温髙湿易导致病虫害。主要有锈病、叶斑病及蚜虫、食心虫等。用粉锈宁45g/hm2对水1 500kg/hm2防治大豆锈病;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叶斑病;用10%吡虫啉1 500g/hm2对水450~525kg/hm2喷雾防治蚜虫;结荚盛期用2.5%功夫乳油150~30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治食心虫;⑤中后期叶面喷肥。可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亚硫酸氢钠、硼肥等,减少落花落荚。花荚期用20~30mg/kg的增产灵溶液750 kg/hm2,每隔7d喷1次,连续2次,增产效果明显。
2.3棉花
①培土壅根。及时中耕松土,培土壅根,可以散发土壤水分,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根系活力,使棉株尽快恢复生长;②及时追肥。可采取根外施肥和叶面喷肥相结合的办法。一般追施尿素120kg/hm2左右,叶面喷肥可用2%尿素溶液加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及喷施宝等营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促进棉花迅速恢复生长;③适时推迟打顶时间。棉花受涝后,蕾铃脱落严重,生育高峰相对推迟。因此,打顶时间可比常年推迟5d左右;④重视化控。由于雨水多,易造成棉花徒长,可根据棉花长势情况,用缩节胺进行化控,用量和次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⑤注意防治病虫害。涝灾后,淮北地区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主要有棉花枯黄萎病、红叶茎枯病、角斑病等。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可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500~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灌根;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可增施钾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并结合药剂防治。防治棉花角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棉花黑斑病、角斑病等可在棉花发病时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棉花虫害主要有棉蚜、蓟马、红蜘蛛、棉铃虫,要及时发现,采取相应措施。
2.4花生
①及时清沟排水;②中耕培土;③及时追肥,花荚期可叶面喷施浓度为0.3%~0.5%的磷酸二氢钾或1%的尿素溶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④注意防治病虫害。对叶斑病、锈病等混发田块,可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当百株有蚜虫800~1 000头或有棉铃虫30头以上时,可用20%高渗灭多威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浇施灌根;⑤进行化学调控。当花生有旺长趋势时,可于结荚初期,用450~750g/hm2多效唑对水600~750kg/hm2喷施。
3严重受灾田块的管理
由于排水不畅,作物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基本绝收,这类地块应立即补种,在7月20日之前可以补种生育期较短的玉米或大豆品种,如鲁单981号、郑单958号、农单5号及徐豆9号、皖豆15号等。如果播种时间迟于7月20日,可改种其他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如绿豆、荞麦、蔬菜等作物。
关键词 秋季;农作物;田间管理;淮北地区
进入梅雨季节,受强对流天气影响,连续的不断降雨,易使农田发生涝灾,使植株根系发育不良,生理失调,杂草旺长,病虫害加重,影响产量。加强灾后田间管理是保证秋季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保障。
1及时排除积水
雨停后,要抓紧时间疏通“三沟”,突击清理排水口、出水沟;使沟沟通流,雨后田面无积水。水系不健全的,要架设机泵 排水,最大限度地使农作物摆脱涝渍。
2加强田间管理
2.1玉米
①移稠补稀,及时扶苗。灾后及时去除弱苗、病苗、劣苗、白苗,有缺苗断垄的地块及时移稠补稀。对水泡倒伏玉米,及时扶苗;②中耕除草。水灾后易形成草荒,必须及时中耕,破除板结,促进土壤散湿通气,增强根系活力,一般要浅中耕2~3次;③早追提苗肥。要在玉米五至六叶期追施尿素75~150kg/hm2,大喇叭口期后,根据苗情长势追施尿素225~300kg/hm2,并适当叶喷0.2%的硫酸锌溶液进行叶面补肥;④防治病虫害。要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敌菌灵、代森锌、多菌灵防治,10d喷药1次,连喷2~3次药。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或氧化乐果乳油,防治玉米螟可选用40%水胺硫磷于大喇叭口期施药。
2.2大豆
①查苗补缺,疏密补稀。对缺苗断垄田块要乘雨隙尽快进行移苗补栽,移栽时要带土,确保成活率;②中耕除草。要在天晴土表泛白时及时中耕,除去杂草,散湿保墒,促进根系发育。对草害严重的田块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用盖草能450~525mL/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防治,以叶菜类为主的田块用北极星450g/hm2对水450~600kg/hm2喷雾;③及早追肥。出现缺肥的地块追施尿素75~ 120kg/hm2。也可在大豆初花期,根外喷施硫酸二氢钾,用450g/hm2对水600kg/hm2喷施;④防病治虫。大豆生长期内的高温髙湿易导致病虫害。主要有锈病、叶斑病及蚜虫、食心虫等。用粉锈宁45g/hm2对水1 500kg/hm2防治大豆锈病;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叶斑病;用10%吡虫啉1 500g/hm2对水450~525kg/hm2喷雾防治蚜虫;结荚盛期用2.5%功夫乳油150~30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治食心虫;⑤中后期叶面喷肥。可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亚硫酸氢钠、硼肥等,减少落花落荚。花荚期用20~30mg/kg的增产灵溶液750 kg/hm2,每隔7d喷1次,连续2次,增产效果明显。
2.3棉花
①培土壅根。及时中耕松土,培土壅根,可以散发土壤水分,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根系活力,使棉株尽快恢复生长;②及时追肥。可采取根外施肥和叶面喷肥相结合的办法。一般追施尿素120kg/hm2左右,叶面喷肥可用2%尿素溶液加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及喷施宝等营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促进棉花迅速恢复生长;③适时推迟打顶时间。棉花受涝后,蕾铃脱落严重,生育高峰相对推迟。因此,打顶时间可比常年推迟5d左右;④重视化控。由于雨水多,易造成棉花徒长,可根据棉花长势情况,用缩节胺进行化控,用量和次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⑤注意防治病虫害。涝灾后,淮北地区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主要有棉花枯黄萎病、红叶茎枯病、角斑病等。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可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500~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灌根;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可增施钾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并结合药剂防治。防治棉花角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棉花黑斑病、角斑病等可在棉花发病时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棉花虫害主要有棉蚜、蓟马、红蜘蛛、棉铃虫,要及时发现,采取相应措施。
2.4花生
①及时清沟排水;②中耕培土;③及时追肥,花荚期可叶面喷施浓度为0.3%~0.5%的磷酸二氢钾或1%的尿素溶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④注意防治病虫害。对叶斑病、锈病等混发田块,可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当百株有蚜虫800~1 000头或有棉铃虫30头以上时,可用20%高渗灭多威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浇施灌根;⑤进行化学调控。当花生有旺长趋势时,可于结荚初期,用450~750g/hm2多效唑对水600~750kg/hm2喷施。
3严重受灾田块的管理
由于排水不畅,作物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基本绝收,这类地块应立即补种,在7月20日之前可以补种生育期较短的玉米或大豆品种,如鲁单981号、郑单958号、农单5号及徐豆9号、皖豆15号等。如果播种时间迟于7月20日,可改种其他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如绿豆、荞麦、蔬菜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