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社会化实践——评《马克思“社会”观与中国社会建设》

来源 :科技管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zhi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状态等发生着重大变革,此种社会层面的变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社会化实践与本土化发展,凸显着马克思社会观对我国社会建设与思想体系健全的深远影响.马哲涵盖认识论、辩证唯物论等理论基础,涉及人道主义精神、本体论、实践观等诸多内容,已成为研究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析手段,透过对其深入研究,能够大体了解我国社会建设的整体变迁走向.
其他文献
抑郁症作为一种高发精神疾病,其评估主要依赖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提升对这种高发精神疾病的临床干预效果,许多研究者开始寻找可测量的生物标志物.事件相关电位(ERP)作为一种电生理学指标,非常适合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个体化神经认知评估,其中失匹配负波(MMN)和P300是目前研究较多的ERP成分.MMN是一种负向的潜伏期为150~250 ms的ERP成分,能反映前注意加工过程,其神经发生源位于初级听觉皮层和前额叶皮层.MMN振幅下降、潜伏期延长有助于抑郁症的诊断,且与抑郁程度具有相关性,能够反映抗抑郁疗效,可能是抑郁
高等教育影响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载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必要条件,更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关键.目前我们对于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已远超以往任何时候,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型高技术高知识分子也愈来愈多,高等教育的管理水平也需要与日俱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