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程思政”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无疑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然而在现状的研究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且不具备一定的忧患意识,行为素养也不够积极,因此导致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参差不齐。基于此,高校不仅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平台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还要将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相结合,使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各类课程中去,形成协同效应。以改变以往单纯依靠思政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局面,以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各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民族图案传承与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以我国云贵地区苗族传统服饰纹样图案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服饰图案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提出图案设计方法新思路,并通过数字化技术研究,进一步探究苗族服饰图案数字化的多种可能性,为苗族文化传承与苗族图案的现代化设计提供参考。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技术为首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带来全新的技术与理念。高校应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理念,努力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中的精准思维运用到思政教育中来,从而实施精准思政。精准思政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精准教育、精准管理、精准服务。实施精准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一是要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二是要构建研判预测决策系统;三是要建构动态评估反馈系统;四是要建立管理协同保障系统。总之,要善于对思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精准分析,以思政教育资源精准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所著的经典的四大悲剧之一。莎士比亚在此剧作中表达了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桎梏的不满、争取个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强烈的时代精神。《奥赛罗》这部作品体现了主人公对于爱情和自由的追求,但是却最终难逃悲惨的命运。很多学者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于该著作人物性格的悲惨原因进行了分析,但是对于造成奥赛罗悲剧的原因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首先对此悲剧的主要人物进行概括分析,然后通过会话合作原则、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的角度来分析奥赛罗悲剧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