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夜宴》讲述了一场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历史中衍生出的宫闹政变。它的音乐,也更多地倾向落寞和凄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失望中更加绝望。这些音符仿佛跨千年而来,尽情地诠释着这场古老的悲剧。
[关键词]《夜宴》 音乐 表现力
五代十国,烽火四起的年代。一段宫廷政变,即是一场血腥之灾。弑兄夺嫂、子报父仇,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历史中衍生出了一场豪华奢侈的“夜宴”《夜宴》庞大的叙事场景给我们呈现出一片盛景繁华。然而在这片繁华中,音乐将爱情与欲望交织相融。隐隐地透着血气、杀气、刀光、剑影,让人不忍卒读。若有若无的琴音,激越而不激动的鼓点,把那场无法预见又仿佛注定了的毁灭。黑压压地笼罩在这座华美的宫殿。影片中所有的繁华仿佛只为奏响最后的那一曲悲壮的挽歌,而这种悲壮,是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最后的辉煌。
影片的开场。有一片竹林。萧瑟,而寂静。狂风吹起,慌乱,落寞。主题曲幽幽响起。“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腾格尔低沉的声音,为那些优雅的舞蹈做注脚,将这个静谧安宁中隐隐潜伏的危机,渐次展开。一队高大威猛的皇家武士,追捕一个沉浸诗歌的苦难王子。有趣的是这一场血腥异常的厮杀中,配乐倒是出奇地轻缓。悦耳。采用的音乐素材也是《越人歌》中的爱情主题。这种声画分离的技法,把血腥和死亡映衬得更加悲壮,这也契合了中国传统戏剧“紧打慢唱”的表达方式。在那一片如海如涛的竹林中,武士招式凌厉地进攻。舞者戴着白色面具,摇曳生姿地躲闪。竹林如画,横桥如歌。悠扬的钢琴声,残忍的屠杀声,诗意的空间被剑任意切割。那音乐,是在感叹王者的可悲,还是在赞叹舞者的空灵。亦或是嘲笑杀人者内心深处更深切的恐惧。这种“暗流涌动”般的,也更加动人心魄的悲剧之美——将画面的张力诠释得淋漓尽致。舞者的优雅抵不过刀剑的锋利。白色的面具最终还是溅上了鲜红刺目的热血。随着剧情的发展,配乐逐渐变得低沉。这时《越人歌》的音乐素材已不能满足要求,于是。交响乐。打击乐,刀剑声,厮喊声,男声合唱,众声毕起。紧张的气氛逐步增加。血洗式杀戮也进一步升温。因了白色面具的遮盖,武士没能分辨出谁是真正的王子。越人桥的舞者们以舞蹈的姿势拥抱死亡,落难王子无娈被命运从越人桥的隐秘中推向矛盾的风口浪尖。这个段落的最后,音乐静止,众声毕静,躲在水下的王子看白色面具渐渐浮上水面,这种悲哀,撕心裂肺。
《夜宴》里所有的色彩多为压抑的颜色,暗的黑。暗的红,甚至于,连绿色都透着一层灰朦。《夜宴》的音乐,也更多地倾向落寞和凄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失望中更加绝望。没有谭盾的音乐,影片中氤氩不散的鬼气。残忍又凄美的厮杀,可能就无法完全展现。主题曲《越人歌》是来源于《诗经》“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在影片中,时而高调吟唱,作为叙事,时而变奏出场,作为垫乐,时而轻声清唱,作为主角。这唱的是谁的心声,是婉后,无娈,还是青女?我想这正是谭盾作这首曲子的高明之处。影片中它明为无娈的爱情挽歌。其实也是片中所有主角的悲哀写照。这首歌不仅点出了主题,也充当了剧中的角色。当婉后看到这曲《越人歌》。无娈说,这是寂寞的歌,一个人不懂另一个人,懂了,就不寂寞了。其实他们几个,谁都不曾懂过另外的人。
这首歌的正式出场,是青女为太子辩白时的清唱。无娈不爱她。青女知道:无娈和她不可能幸福,她也知道,但她只想自己能够好好爱他,只想自己的梦里能够有他,别的已然漠视。“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他。我不会,爱情不会。”爱。支撑起她单薄的身体与这个庞大的皇权相抗争,支撑起她在夜宴时走上舞台为太子挺身说话。厉帝赐毒酒给青女,不知内情的她,喝了酒,戴上太子曾经的面具,为无娈唱起《越人歌》,她唱得哀惋凄美,撕人心扉。曲终了,她倒了。这首歌让观众如此深切地体味青女的悲剧,为她落泪,为她唏嘘。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女唱《越人歌》时那背后撩拨扫拂的古筝之音,随意几声,轻轻拨弹几下,空灵悠然。寥落几笔勾勒出层叠峰峦,却又如那场宴会背后的低沉,宏大与毁灭。那琴音仿佛在说,爱又如何,只可惜斯人已逝,一切晚矣,徒剩几声哀叹。
《夜宴》的另一主题曲,《我用所有报答爱》,也是支撑起这个影片宏大叙事的主要功臣。它的变奏,在影片中被运用得如鱼得水。比如无娈恳求婉后说明真相的那一场戏,这首歌缓慢响起。低低呢喃,若有若无。好象为这对可怜的恋人悲哀,好象为他们营造气氛。他们情不自禁地相拥。但最后,无娈把婉后推开。于是随着婉后的一声苦笑,这段音乐很知趣地悄然停止。从这一刻起,婉后明白了她和太子的感情已有一道巨大的鸿沟。明白了与其一味地倚靠他人。不如自己登高一步,成为他人的统治者。
片尾,那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剑,穿透婉后手捧的茜素红,穿透婉后温暖的身体。成为欲望的终结者。这段主题音乐象从地底钻出,又似从四面八方汇合而来,渐次响起,一直冲到影片的最前方,成为第一元素。那不知从何方响起的音乐,就如那皇宫里的阵阵杀气。你永远不知道,那双虎视眈眈的眼睛会来自何方。“只为一支歌,血染红寂寞。只为一场梦摔碎了山河,只为一颗心。爱到分离才相遇,只为一滴泪模糊了恩仇……”一股绝望、悲怆的感觉,顿时荒凉。《我用所有报答爱》中的海豚音唱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痛。痛的撕心裂肺。配合着画面中婉后痛苦的表情,音乐仿佛在诉说她曾经的过往。身为女人,婉后本该在后宫中规规矩矩地不问政事,然而处在风雨飘摇的王朝,她知道权势才是增添自己安全感的唯一砝码。她虽然深爱着太子无娈,命运却一再将她嘲弄,使其始终不能如愿。她先是被迫嫁给了心上人的父亲,再是被迫嫁给了杀害自己丈夫的厉帝。在被迫中,婉后被推向欲望的深渊中不可自拔。最后惟有用鲜血,为自己的野心落幕。
《夜宴》是盛大的,但“一切都被‘欲望’毁灭了。”《夜宴》的音乐,仿佛跨千年而来,让我们直面这场千年的悲剧。喧嚣得沸沸扬扬的王朝终于平静。画面隐去,音乐依然持续。《夜宴》中爱与恨,如大宴群臣的酒,酒气散了,什么也不留下。只让人觉得心里沉甸甸的。那是音乐的力量。
[关键词]《夜宴》 音乐 表现力
五代十国,烽火四起的年代。一段宫廷政变,即是一场血腥之灾。弑兄夺嫂、子报父仇,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历史中衍生出了一场豪华奢侈的“夜宴”《夜宴》庞大的叙事场景给我们呈现出一片盛景繁华。然而在这片繁华中,音乐将爱情与欲望交织相融。隐隐地透着血气、杀气、刀光、剑影,让人不忍卒读。若有若无的琴音,激越而不激动的鼓点,把那场无法预见又仿佛注定了的毁灭。黑压压地笼罩在这座华美的宫殿。影片中所有的繁华仿佛只为奏响最后的那一曲悲壮的挽歌,而这种悲壮,是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最后的辉煌。
影片的开场。有一片竹林。萧瑟,而寂静。狂风吹起,慌乱,落寞。主题曲幽幽响起。“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腾格尔低沉的声音,为那些优雅的舞蹈做注脚,将这个静谧安宁中隐隐潜伏的危机,渐次展开。一队高大威猛的皇家武士,追捕一个沉浸诗歌的苦难王子。有趣的是这一场血腥异常的厮杀中,配乐倒是出奇地轻缓。悦耳。采用的音乐素材也是《越人歌》中的爱情主题。这种声画分离的技法,把血腥和死亡映衬得更加悲壮,这也契合了中国传统戏剧“紧打慢唱”的表达方式。在那一片如海如涛的竹林中,武士招式凌厉地进攻。舞者戴着白色面具,摇曳生姿地躲闪。竹林如画,横桥如歌。悠扬的钢琴声,残忍的屠杀声,诗意的空间被剑任意切割。那音乐,是在感叹王者的可悲,还是在赞叹舞者的空灵。亦或是嘲笑杀人者内心深处更深切的恐惧。这种“暗流涌动”般的,也更加动人心魄的悲剧之美——将画面的张力诠释得淋漓尽致。舞者的优雅抵不过刀剑的锋利。白色的面具最终还是溅上了鲜红刺目的热血。随着剧情的发展,配乐逐渐变得低沉。这时《越人歌》的音乐素材已不能满足要求,于是。交响乐。打击乐,刀剑声,厮喊声,男声合唱,众声毕起。紧张的气氛逐步增加。血洗式杀戮也进一步升温。因了白色面具的遮盖,武士没能分辨出谁是真正的王子。越人桥的舞者们以舞蹈的姿势拥抱死亡,落难王子无娈被命运从越人桥的隐秘中推向矛盾的风口浪尖。这个段落的最后,音乐静止,众声毕静,躲在水下的王子看白色面具渐渐浮上水面,这种悲哀,撕心裂肺。
《夜宴》里所有的色彩多为压抑的颜色,暗的黑。暗的红,甚至于,连绿色都透着一层灰朦。《夜宴》的音乐,也更多地倾向落寞和凄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失望中更加绝望。没有谭盾的音乐,影片中氤氩不散的鬼气。残忍又凄美的厮杀,可能就无法完全展现。主题曲《越人歌》是来源于《诗经》“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在影片中,时而高调吟唱,作为叙事,时而变奏出场,作为垫乐,时而轻声清唱,作为主角。这唱的是谁的心声,是婉后,无娈,还是青女?我想这正是谭盾作这首曲子的高明之处。影片中它明为无娈的爱情挽歌。其实也是片中所有主角的悲哀写照。这首歌不仅点出了主题,也充当了剧中的角色。当婉后看到这曲《越人歌》。无娈说,这是寂寞的歌,一个人不懂另一个人,懂了,就不寂寞了。其实他们几个,谁都不曾懂过另外的人。
这首歌的正式出场,是青女为太子辩白时的清唱。无娈不爱她。青女知道:无娈和她不可能幸福,她也知道,但她只想自己能够好好爱他,只想自己的梦里能够有他,别的已然漠视。“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他。我不会,爱情不会。”爱。支撑起她单薄的身体与这个庞大的皇权相抗争,支撑起她在夜宴时走上舞台为太子挺身说话。厉帝赐毒酒给青女,不知内情的她,喝了酒,戴上太子曾经的面具,为无娈唱起《越人歌》,她唱得哀惋凄美,撕人心扉。曲终了,她倒了。这首歌让观众如此深切地体味青女的悲剧,为她落泪,为她唏嘘。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女唱《越人歌》时那背后撩拨扫拂的古筝之音,随意几声,轻轻拨弹几下,空灵悠然。寥落几笔勾勒出层叠峰峦,却又如那场宴会背后的低沉,宏大与毁灭。那琴音仿佛在说,爱又如何,只可惜斯人已逝,一切晚矣,徒剩几声哀叹。
《夜宴》的另一主题曲,《我用所有报答爱》,也是支撑起这个影片宏大叙事的主要功臣。它的变奏,在影片中被运用得如鱼得水。比如无娈恳求婉后说明真相的那一场戏,这首歌缓慢响起。低低呢喃,若有若无。好象为这对可怜的恋人悲哀,好象为他们营造气氛。他们情不自禁地相拥。但最后,无娈把婉后推开。于是随着婉后的一声苦笑,这段音乐很知趣地悄然停止。从这一刻起,婉后明白了她和太子的感情已有一道巨大的鸿沟。明白了与其一味地倚靠他人。不如自己登高一步,成为他人的统治者。
片尾,那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剑,穿透婉后手捧的茜素红,穿透婉后温暖的身体。成为欲望的终结者。这段主题音乐象从地底钻出,又似从四面八方汇合而来,渐次响起,一直冲到影片的最前方,成为第一元素。那不知从何方响起的音乐,就如那皇宫里的阵阵杀气。你永远不知道,那双虎视眈眈的眼睛会来自何方。“只为一支歌,血染红寂寞。只为一场梦摔碎了山河,只为一颗心。爱到分离才相遇,只为一滴泪模糊了恩仇……”一股绝望、悲怆的感觉,顿时荒凉。《我用所有报答爱》中的海豚音唱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痛。痛的撕心裂肺。配合着画面中婉后痛苦的表情,音乐仿佛在诉说她曾经的过往。身为女人,婉后本该在后宫中规规矩矩地不问政事,然而处在风雨飘摇的王朝,她知道权势才是增添自己安全感的唯一砝码。她虽然深爱着太子无娈,命运却一再将她嘲弄,使其始终不能如愿。她先是被迫嫁给了心上人的父亲,再是被迫嫁给了杀害自己丈夫的厉帝。在被迫中,婉后被推向欲望的深渊中不可自拔。最后惟有用鲜血,为自己的野心落幕。
《夜宴》是盛大的,但“一切都被‘欲望’毁灭了。”《夜宴》的音乐,仿佛跨千年而来,让我们直面这场千年的悲剧。喧嚣得沸沸扬扬的王朝终于平静。画面隐去,音乐依然持续。《夜宴》中爱与恨,如大宴群臣的酒,酒气散了,什么也不留下。只让人觉得心里沉甸甸的。那是音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