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尽,如梦无痕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zm4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夜宴》讲述了一场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历史中衍生出的宫闹政变。它的音乐,也更多地倾向落寞和凄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失望中更加绝望。这些音符仿佛跨千年而来,尽情地诠释着这场古老的悲剧。
  [关键词]《夜宴》 音乐 表现力
  
  五代十国,烽火四起的年代。一段宫廷政变,即是一场血腥之灾。弑兄夺嫂、子报父仇,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历史中衍生出了一场豪华奢侈的“夜宴”《夜宴》庞大的叙事场景给我们呈现出一片盛景繁华。然而在这片繁华中,音乐将爱情与欲望交织相融。隐隐地透着血气、杀气、刀光、剑影,让人不忍卒读。若有若无的琴音,激越而不激动的鼓点,把那场无法预见又仿佛注定了的毁灭。黑压压地笼罩在这座华美的宫殿。影片中所有的繁华仿佛只为奏响最后的那一曲悲壮的挽歌,而这种悲壮,是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最后的辉煌。
  影片的开场。有一片竹林。萧瑟,而寂静。狂风吹起,慌乱,落寞。主题曲幽幽响起。“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腾格尔低沉的声音,为那些优雅的舞蹈做注脚,将这个静谧安宁中隐隐潜伏的危机,渐次展开。一队高大威猛的皇家武士,追捕一个沉浸诗歌的苦难王子。有趣的是这一场血腥异常的厮杀中,配乐倒是出奇地轻缓。悦耳。采用的音乐素材也是《越人歌》中的爱情主题。这种声画分离的技法,把血腥和死亡映衬得更加悲壮,这也契合了中国传统戏剧“紧打慢唱”的表达方式。在那一片如海如涛的竹林中,武士招式凌厉地进攻。舞者戴着白色面具,摇曳生姿地躲闪。竹林如画,横桥如歌。悠扬的钢琴声,残忍的屠杀声,诗意的空间被剑任意切割。那音乐,是在感叹王者的可悲,还是在赞叹舞者的空灵。亦或是嘲笑杀人者内心深处更深切的恐惧。这种“暗流涌动”般的,也更加动人心魄的悲剧之美——将画面的张力诠释得淋漓尽致。舞者的优雅抵不过刀剑的锋利。白色的面具最终还是溅上了鲜红刺目的热血。随着剧情的发展,配乐逐渐变得低沉。这时《越人歌》的音乐素材已不能满足要求,于是。交响乐。打击乐,刀剑声,厮喊声,男声合唱,众声毕起。紧张的气氛逐步增加。血洗式杀戮也进一步升温。因了白色面具的遮盖,武士没能分辨出谁是真正的王子。越人桥的舞者们以舞蹈的姿势拥抱死亡,落难王子无娈被命运从越人桥的隐秘中推向矛盾的风口浪尖。这个段落的最后,音乐静止,众声毕静,躲在水下的王子看白色面具渐渐浮上水面,这种悲哀,撕心裂肺。
  《夜宴》里所有的色彩多为压抑的颜色,暗的黑。暗的红,甚至于,连绿色都透着一层灰朦。《夜宴》的音乐,也更多地倾向落寞和凄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失望中更加绝望。没有谭盾的音乐,影片中氤氩不散的鬼气。残忍又凄美的厮杀,可能就无法完全展现。主题曲《越人歌》是来源于《诗经》“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在影片中,时而高调吟唱,作为叙事,时而变奏出场,作为垫乐,时而轻声清唱,作为主角。这唱的是谁的心声,是婉后,无娈,还是青女?我想这正是谭盾作这首曲子的高明之处。影片中它明为无娈的爱情挽歌。其实也是片中所有主角的悲哀写照。这首歌不仅点出了主题,也充当了剧中的角色。当婉后看到这曲《越人歌》。无娈说,这是寂寞的歌,一个人不懂另一个人,懂了,就不寂寞了。其实他们几个,谁都不曾懂过另外的人。
  这首歌的正式出场,是青女为太子辩白时的清唱。无娈不爱她。青女知道:无娈和她不可能幸福,她也知道,但她只想自己能够好好爱他,只想自己的梦里能够有他,别的已然漠视。“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他。我不会,爱情不会。”爱。支撑起她单薄的身体与这个庞大的皇权相抗争,支撑起她在夜宴时走上舞台为太子挺身说话。厉帝赐毒酒给青女,不知内情的她,喝了酒,戴上太子曾经的面具,为无娈唱起《越人歌》,她唱得哀惋凄美,撕人心扉。曲终了,她倒了。这首歌让观众如此深切地体味青女的悲剧,为她落泪,为她唏嘘。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女唱《越人歌》时那背后撩拨扫拂的古筝之音,随意几声,轻轻拨弹几下,空灵悠然。寥落几笔勾勒出层叠峰峦,却又如那场宴会背后的低沉,宏大与毁灭。那琴音仿佛在说,爱又如何,只可惜斯人已逝,一切晚矣,徒剩几声哀叹。
  《夜宴》的另一主题曲,《我用所有报答爱》,也是支撑起这个影片宏大叙事的主要功臣。它的变奏,在影片中被运用得如鱼得水。比如无娈恳求婉后说明真相的那一场戏,这首歌缓慢响起。低低呢喃,若有若无。好象为这对可怜的恋人悲哀,好象为他们营造气氛。他们情不自禁地相拥。但最后,无娈把婉后推开。于是随着婉后的一声苦笑,这段音乐很知趣地悄然停止。从这一刻起,婉后明白了她和太子的感情已有一道巨大的鸿沟。明白了与其一味地倚靠他人。不如自己登高一步,成为他人的统治者。
  片尾,那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剑,穿透婉后手捧的茜素红,穿透婉后温暖的身体。成为欲望的终结者。这段主题音乐象从地底钻出,又似从四面八方汇合而来,渐次响起,一直冲到影片的最前方,成为第一元素。那不知从何方响起的音乐,就如那皇宫里的阵阵杀气。你永远不知道,那双虎视眈眈的眼睛会来自何方。“只为一支歌,血染红寂寞。只为一场梦摔碎了山河,只为一颗心。爱到分离才相遇,只为一滴泪模糊了恩仇……”一股绝望、悲怆的感觉,顿时荒凉。《我用所有报答爱》中的海豚音唱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痛。痛的撕心裂肺。配合着画面中婉后痛苦的表情,音乐仿佛在诉说她曾经的过往。身为女人,婉后本该在后宫中规规矩矩地不问政事,然而处在风雨飘摇的王朝,她知道权势才是增添自己安全感的唯一砝码。她虽然深爱着太子无娈,命运却一再将她嘲弄,使其始终不能如愿。她先是被迫嫁给了心上人的父亲,再是被迫嫁给了杀害自己丈夫的厉帝。在被迫中,婉后被推向欲望的深渊中不可自拔。最后惟有用鲜血,为自己的野心落幕。
  《夜宴》是盛大的,但“一切都被‘欲望’毁灭了。”《夜宴》的音乐,仿佛跨千年而来,让我们直面这场千年的悲剧。喧嚣得沸沸扬扬的王朝终于平静。画面隐去,音乐依然持续。《夜宴》中爱与恨,如大宴群臣的酒,酒气散了,什么也不留下。只让人觉得心里沉甸甸的。那是音乐的力量。
其他文献
[摘要] 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是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下的产物,微电影的独特魅力给广大的观众带来了精神上的享受,也给影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提高微电影的质量和价值,让微电影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让微电影这一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应,这样微电影才能长盛不衰。  [关键词] 微电影 新媒体 发展趋势  2010年年末,被称为史上第一部微电影的凯迪拉克《一触即发》,开始让微电影的风暴“一触即发”。201
摘 要:笔法是中国书法的核心,随着书体的演变,风格的演化,以及不断满足的审美需求,笔法一直在变异并拓宽想象空间。不过,筆法在一定时间内是趋于较为稳定的态势之中,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但因不同的执、运、坐姿、书写材料、书写工具等,随笔势、笔意的生变而产生不同的点画外形,并在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审美取舍中,总结出具有相对应的实用性用笔,以满足人们的审美理想。因此,笔法的“不易”是站在书写材料相对固定的前提
[摘要]从电影表演的内在真实性追求方面思考有关《色·戒》表演尺度的争议问题,演员表演所包含的多方面情感内容不应受到片面的限制。  [关键词]《色·戒》电影演员 真实表演    《色·戒》作为一部获得金马全面肯定的影片,所引发的争论恐怕也是史无前例的。因为有关最为敏感的人类行为与胶片的关系问题。人们在津津乐道,却难免隔靴搔痒。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也纷纷来参与讨论。有位朱律师认为:“对于法律来说,拍
在当今中国,面对着以类型片为主打的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中国导演也更多的选择了用类型片来与之抗衡,相比之下,现实主义影片作为一个具有更高艺术性的存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可以说这样的阳春白雪让当下的电影创作者们敬而远之。  现实主义电影发展至今,中国学者对其关注也不在少数,但是不难发现,这些论述大多只是梳理、描述或是肯定了中国电影在20世纪确实存在着一个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传统,也有些谈到现实主义电
【摘要】动画电影对仿真的追求早在传统二维时代即已开始,并随着CG技术的发展在2.5D以及三维动画电影中得到完美呈现。探寻动画电影的仿真历程,将有助于我们以更开阔的心态理解动画的本质,更好地把握动画的时代特性。  【关键词】动画电影 仿真 CG技术 二维 2.5D 三维    随着计算机图形(即Computer Graphics,简称CG)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画电影世界精彩纷呈,它们已经成为当代视觉文
北总布胡同32号,现在只剩下一个大门和断壁残垣。  北京,建国门内,这个叫北总布的胡同是因为明清时代布政司衙门所在。民国时,这里住过许多文化人,如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叶浅予、李可染等等。32号是个大院子,曾是北平国立艺专的旧址。在北平国立艺专读过书的程莉影老人说,黄包车夫拉着齐白石到这儿停下来,徐悲鸿校长上前迎接,老人拄杖到教室里上课。黄宾虹老先生穿着大棉袍,操着一口皖浙腔讲画史。后来,这里是
日本著名的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风靡世界。他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情感与人性的光辉,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宫崎骏作品中饱含了日本的传统文化,而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文化上具有较多的相似性,这便使其作品中表达的文化与思想能够很顺利地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电影作为宫崎骏动画作品的载体,其十分形象地承载与呈现了宫崎骏动画作品中所表达的文化与思想内涵,使之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提升了日本文化与日本电影
“我们是谁?我们像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源于哲学的种种发问,加拿大现代画家阿历克斯·柯尔维尔将其重复。那些古老的命题在时间中恒常煎熬,纵使是填海造山的现代人也未能幸免。焦躁、疲惫、困惑……战争与和平、工业与自然、人类与动物、“我”与“我自己”,现代人往往处于种种复杂而紧张的关系中。游走在现实与虚构之间的柯尔维尔,用艺术寻找答案。  一、手枪  手枪这一并不具美感的形象作为柯尔维尔画作中的常客,
我们常说影画同源,照相术发明之初,摄影师经常模拟绘画作品的情节、构图及透视等技巧风格进行创作。现在我们又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数字大潮的挑战,利用电脑技术的便捷,影与画在张德福的手中,仿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影画”一般,让人难辨其委,但是由于摄影不似绘画,它的视觉效果更逼真、更立体,实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02年后我开始接触电脑,年近六旬,一切从零开始自学操作。软件是“我形我速”3.0
[摘要] 无论是《简爱》原著,还是2011电影版《简爱》,都体现了简爱对血缘亲情、男女爱情、人间真情的追寻,也正是她体验的、以及她理解和追求的人间同类之爱照亮了我们孤寂的生命之路。从童年到成年,寻找生命的暖色,是每个生命都要经历的情感成长历程,《简爱》原著及2011电影版都展现出了这样一种浑厚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 《简爱》 电影 成长 孤独 暖色  自1847年问世之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