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世纪末中、朝士人的阳明学论辩看东亚儒学交流——以许篈《朝天记》为中心

来源 :韩国研究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儒学,逐渐发展成为东亚中、日、韩(朝鲜)三国共享同时又各具特色的思想资源。东亚不同国家同源而不同流的儒学思想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只有同时把握其共性和差异,才能更好地理解儒学这一国际化的中华文化传统的精神和力量。本文利用在朝鲜半岛留存的历史文献,对1574年发生在中国和朝鲜知识分子之间一次关于阳明学的论辩进行剖析,呈现了一段两国学者因儒学思想的差异而产生冲突、进行交涉的历史,提出通过不断交流达到相互受容,是寻求儒学普适性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韩国商业社会初步形成。自70年代中期至今,韩国高票房电影经历了四个阶段,并采取了四种不同的叙事策略来表达韩国民众的政治想象。一是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
朝鲜王朝频繁派遣使节前往中国。使节在明代自称"朝天使",清代自称"燕行使",他们着力记述访华见闻,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文献,统称"燕行录"。《丁巳燕行日记》是乾隆初年一部富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需要动员包括宗教在内的社会各方面来共同参与。我国信仰各种宗教的群众有一亿多人,他们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也是党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气流,向全世界宣告了我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从此开始了克拉玛依发展的光辉历程。53年来,克
中韩建交以来,中韩农产品贸易持续增加,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和在韩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大和提高,从2008年开始韩国保持着中国农产品第四大出口对象国的地位。但中国对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