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演化过程特征和演化“熵”机制,认为义乌专业市场不断升级发展,是系统熵值降低而呈现出来耗散结构演变的结果;并将系统熵值变化划分为对外部耗散正熵和降低内部熵增率两种情况。最后结合本文分析谈几点启示,即可以通过培育集聚核心,降低专业交易费用、提高综合优势等途径,持续促进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向高级有序演变。
【关键词】专业市场;耗散结构;熵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专业市场蓬勃发展,其中以义乌专业市场最具典型性。陆立军(2003,2006)提出“义乌商圈”和“义乌模式”,综合多角度因素分析了义乌专业市场发展历程和围绕专业市场形成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耗散结构作为一种系统论工具,可以综合分析多因素影响下系统的演变。本文尝试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工具,分析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演化过程特征和“熵”机制,并结合本文分析谈几点启示。
二、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演化过程特征
1.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的初始平衡态特征。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动态时空有序的耗散结构可以从初始平衡态特征诞生,义乌专业市场也具有该特征。“鸡毛换糖”是义乌世代相传的谋生方式,在改革开放前和开放后的一段时期,这种传统依靠并不显眼的小商贩群体和流动手工业群体,依靠地方政府、集体组织和个人活动三者利益相容的机制,成功越过当时制度障碍生存下来。解放初期至90年代初,义乌专业市场主体功能尚未确立,商贩的销售行为处于自发演进的无序状态。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个体经济逐步被重新肯定,短时期内促进了商业发展。据估计从1980年至1982年间,包括并未办理临时许可证就自行外出换糖的人数达到约5万人。大量从事“鸡毛换糖”的商人队伍出现,为义乌专业市场演化为时空、功能有序的耗散结构奠定了基础。
2.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的功能集聚核心。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通过“涨落”达到时空有序,“首先必须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把自己建立起来,然后再侵入整个空间,即有一个成核机制”。义乌批发市场自1982年建立以来,经过五易其址,十一次扩建,经过“马路市场”、“草帽市场”、“棚架市场”、“柜台市场”步步蜕变,发展成如今以国际商贸城、宾王市场、篁园市场为主体市场,多个特色专业市场(义乌通信市场、家电市场、旧货市场、汽车城、义乌装饰城、物资市场、义乌农贸城、家具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木材市场、出版物中心)和多条专业街(工艺品、饰品、玩具、日用品、化妆品、饰品、打火机、年画、家具、文胸内衣、皮具、线带松紧带、鞋、眼镜、雨具、箱包专业街等)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局面。
数据来源:年成交额和摊位数量参见陆立军、白小虎等:《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2003年版,第44页和义乌2004~2010政府公报;其他信息根据网上信息整理得。
3.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的演化过程。义乌专业市场发展过程是一个由无序到有序,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发展过程。其具有阶段性,如每代专业市场的集聚规模、营业面积、提供商铺数量均有限。当外部需求急剧增长时,供给饱和使原有条件不能有效满足需求,系统需通过改变现有制度组织形式或进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来满足新要求。义乌专业市场的六代不断更新和发展过程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耗散结构理论将外界对系统的作用“流”称为控制参量,当控制参量达到“阀值”时,在系统非线性作用下,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将由无序突变为时空、功能有序的耗散结构。本文将影响义乌专业市场系统主要因素(系统论称为控制变量)概括为制度、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外部市场环境因素。三方面因素相互协同和耦合推动专业市场的规模扩张和状态演变。如表1所示,外部市场环境用市场辐射范围来衡量,制度因素参考各期间主要制度创新,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以每一代提供摊位数来衡量。
三、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演化的“熵”机制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一个开放系统的总熵值变化dS由deS和diS两部分组成,即:dS=deS+diS,(1-1)。在(1-1)式中:deS为系统与外界的熵交换的熵变;diS为系统内部演化的熵变,diS>0,即表示孤立系统的内部熵增不减。当deS<0时,如果负熵流足够小,使系统总熵dS<0,系统将在多维因素冲击作用下,由散乱无序状态转变为动态时空、功能有序的耗散结构。由上式可知,系统总熵减少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从外界引入尽可能多的负熵deS,第二种情况为减少内部熵diS的增加率。义乌小商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的实质是净负熵输入和内部熵增率减少的过程。
结合上述分析,考虑义乌专业市场的演化过程中的熵值变化的第一种情况。义乌第一代专业市场于1982年建立以来,市场的规模、集聚能力不断扩大,并带动周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和升级;其实质为通过向外流出净正熵流,使专业市场内部熵值deS不断降低。负熵量的大小受专业市场对外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功能等级和数目决定。如今,义乌专业市场已成为辐射全球的小商品制造、研发、销售中心,其提供商品品类涉及到43个行业、1901个大类、约170万种。
再考虑熵值降低的第二种情况,内部熵增率的减少。由克劳修斯熵的定义,如下(1-2)式:ΔS= ,(1-2)。在(1-2)式ΔS表示内部熵增量,即内部熵增由单一热源散法热量不能全部转换为有用功的部分导致。如果将义乌专业市场视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热源”,则所提供的商品流的现金流量相当于能量流dQ,因此降低义乌小商品系统内部各环节的交易费用,就相当于减少热力学系统的能量传递过程的损失。义乌具有显著的交易费用优势,30年来义乌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不断突破制约义乌专业市场发展的瓶颈,使义乌专业市场具有强劲的成本优势。据调查,当前小商品城主体市场的70%~90%的商位租金实行政府指导价,而政府指导价与市场价(即转租价)差别非常大。通过实行政府指导价,抑制商铺租金过快上涨,控制商户的租用成本,使义乌小商品市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义乌如今的物流成本仅占商品总成本仅12%,远低于全国17%的平均水平。交易费用的优势使义乌专业市场内部熵增率相对外部处于一个低水平,有利于义乌专业市场突变为更高级的耗散结构。
四、启示
专业市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专业市场耗散结构是指专业市场组织物质资源要素,并向外耗散商品服务流,而呈现出时间、空间和功能动态有序的耗散结构。通过本文对于义乌专业市场的分析,可得到以下认识:第一,义乌专业市场形成动态有序的耗散结构过程中,外部市场需求是义乌专业市场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政府是小商品市场的早期直接建设者和后期制度供给者和建设推动者;微观制度的安排是小商品市场内部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这三个方面协调推动义乌专业市场系统的迅速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在促进专业市场迅速发展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当地的资源、人力优势,主动迎合外部市场的需求,创造条件引导资源配置,建立和优化功能积聚。并制定和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全方面提升专业市场的供给能力,增强专业市场的竞争力。第二,义乌专业市场形成高度动态时空、功能有序的耗散结构的实质是由于内部熵值不断降低的过程。由文中分析可知,专业市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有效降低内部熵值。一方面,向外部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净流出,相当于正熵的对外耗散,可以使内部熵值降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专业市场内部各环节的交易费用,譬如商品的经营成本和运输成本,使内部熵值增加率相对降低。第三,义乌专业市场的耗散结构动态特征表现为小商品流的循环流动,为保持小商品流量的长期持续流动,需要不断加强在小商品研发、生产、销售、运输各环节的核心竞争力,以使小商品市场始终保持和外界的梯度差优势,优势导致商品流持续流动。因此,义乌当前实施的“三中心,两高地”战略(即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区域金融高地),具有重要的系统论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意文,朱希伟.制度变迁中的商业传统——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兴起的一种解释[J].浙江学刊.2008,(2):32~39
[2]王卫平,张锦春.义乌——没有围墙的城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1)
[3]普里戈金·斯唐热著.曾庆宏,沈小峰译.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87~188
[4]王述祖.义乌现象——从中国小商品市场到国际市场[M].北京: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关键词】专业市场;耗散结构;熵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专业市场蓬勃发展,其中以义乌专业市场最具典型性。陆立军(2003,2006)提出“义乌商圈”和“义乌模式”,综合多角度因素分析了义乌专业市场发展历程和围绕专业市场形成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耗散结构作为一种系统论工具,可以综合分析多因素影响下系统的演变。本文尝试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工具,分析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演化过程特征和“熵”机制,并结合本文分析谈几点启示。
二、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演化过程特征
1.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的初始平衡态特征。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动态时空有序的耗散结构可以从初始平衡态特征诞生,义乌专业市场也具有该特征。“鸡毛换糖”是义乌世代相传的谋生方式,在改革开放前和开放后的一段时期,这种传统依靠并不显眼的小商贩群体和流动手工业群体,依靠地方政府、集体组织和个人活动三者利益相容的机制,成功越过当时制度障碍生存下来。解放初期至90年代初,义乌专业市场主体功能尚未确立,商贩的销售行为处于自发演进的无序状态。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个体经济逐步被重新肯定,短时期内促进了商业发展。据估计从1980年至1982年间,包括并未办理临时许可证就自行外出换糖的人数达到约5万人。大量从事“鸡毛换糖”的商人队伍出现,为义乌专业市场演化为时空、功能有序的耗散结构奠定了基础。
2.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的功能集聚核心。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通过“涨落”达到时空有序,“首先必须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把自己建立起来,然后再侵入整个空间,即有一个成核机制”。义乌批发市场自1982年建立以来,经过五易其址,十一次扩建,经过“马路市场”、“草帽市场”、“棚架市场”、“柜台市场”步步蜕变,发展成如今以国际商贸城、宾王市场、篁园市场为主体市场,多个特色专业市场(义乌通信市场、家电市场、旧货市场、汽车城、义乌装饰城、物资市场、义乌农贸城、家具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木材市场、出版物中心)和多条专业街(工艺品、饰品、玩具、日用品、化妆品、饰品、打火机、年画、家具、文胸内衣、皮具、线带松紧带、鞋、眼镜、雨具、箱包专业街等)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局面。
数据来源:年成交额和摊位数量参见陆立军、白小虎等:《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2003年版,第44页和义乌2004~2010政府公报;其他信息根据网上信息整理得。
3.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的演化过程。义乌专业市场发展过程是一个由无序到有序,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发展过程。其具有阶段性,如每代专业市场的集聚规模、营业面积、提供商铺数量均有限。当外部需求急剧增长时,供给饱和使原有条件不能有效满足需求,系统需通过改变现有制度组织形式或进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来满足新要求。义乌专业市场的六代不断更新和发展过程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耗散结构理论将外界对系统的作用“流”称为控制参量,当控制参量达到“阀值”时,在系统非线性作用下,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将由无序突变为时空、功能有序的耗散结构。本文将影响义乌专业市场系统主要因素(系统论称为控制变量)概括为制度、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外部市场环境因素。三方面因素相互协同和耦合推动专业市场的规模扩张和状态演变。如表1所示,外部市场环境用市场辐射范围来衡量,制度因素参考各期间主要制度创新,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以每一代提供摊位数来衡量。
三、义乌专业市场耗散结构演化的“熵”机制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一个开放系统的总熵值变化dS由deS和diS两部分组成,即:dS=deS+diS,(1-1)。在(1-1)式中:deS为系统与外界的熵交换的熵变;diS为系统内部演化的熵变,diS>0,即表示孤立系统的内部熵增不减。当deS<0时,如果负熵流足够小,使系统总熵dS<0,系统将在多维因素冲击作用下,由散乱无序状态转变为动态时空、功能有序的耗散结构。由上式可知,系统总熵减少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从外界引入尽可能多的负熵deS,第二种情况为减少内部熵diS的增加率。义乌小商品系统耗散结构演化的实质是净负熵输入和内部熵增率减少的过程。
结合上述分析,考虑义乌专业市场的演化过程中的熵值变化的第一种情况。义乌第一代专业市场于1982年建立以来,市场的规模、集聚能力不断扩大,并带动周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和升级;其实质为通过向外流出净正熵流,使专业市场内部熵值deS不断降低。负熵量的大小受专业市场对外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功能等级和数目决定。如今,义乌专业市场已成为辐射全球的小商品制造、研发、销售中心,其提供商品品类涉及到43个行业、1901个大类、约170万种。
再考虑熵值降低的第二种情况,内部熵增率的减少。由克劳修斯熵的定义,如下(1-2)式:ΔS= ,(1-2)。在(1-2)式ΔS表示内部熵增量,即内部熵增由单一热源散法热量不能全部转换为有用功的部分导致。如果将义乌专业市场视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热源”,则所提供的商品流的现金流量相当于能量流dQ,因此降低义乌小商品系统内部各环节的交易费用,就相当于减少热力学系统的能量传递过程的损失。义乌具有显著的交易费用优势,30年来义乌政府通过制度创新,不断突破制约义乌专业市场发展的瓶颈,使义乌专业市场具有强劲的成本优势。据调查,当前小商品城主体市场的70%~90%的商位租金实行政府指导价,而政府指导价与市场价(即转租价)差别非常大。通过实行政府指导价,抑制商铺租金过快上涨,控制商户的租用成本,使义乌小商品市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义乌如今的物流成本仅占商品总成本仅12%,远低于全国17%的平均水平。交易费用的优势使义乌专业市场内部熵增率相对外部处于一个低水平,有利于义乌专业市场突变为更高级的耗散结构。
四、启示
专业市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专业市场耗散结构是指专业市场组织物质资源要素,并向外耗散商品服务流,而呈现出时间、空间和功能动态有序的耗散结构。通过本文对于义乌专业市场的分析,可得到以下认识:第一,义乌专业市场形成动态有序的耗散结构过程中,外部市场需求是义乌专业市场发展繁荣的前提条件;政府是小商品市场的早期直接建设者和后期制度供给者和建设推动者;微观制度的安排是小商品市场内部各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这三个方面协调推动义乌专业市场系统的迅速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在促进专业市场迅速发展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当地的资源、人力优势,主动迎合外部市场的需求,创造条件引导资源配置,建立和优化功能积聚。并制定和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全方面提升专业市场的供给能力,增强专业市场的竞争力。第二,义乌专业市场形成高度动态时空、功能有序的耗散结构的实质是由于内部熵值不断降低的过程。由文中分析可知,专业市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有效降低内部熵值。一方面,向外部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净流出,相当于正熵的对外耗散,可以使内部熵值降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专业市场内部各环节的交易费用,譬如商品的经营成本和运输成本,使内部熵值增加率相对降低。第三,义乌专业市场的耗散结构动态特征表现为小商品流的循环流动,为保持小商品流量的长期持续流动,需要不断加强在小商品研发、生产、销售、运输各环节的核心竞争力,以使小商品市场始终保持和外界的梯度差优势,优势导致商品流持续流动。因此,义乌当前实施的“三中心,两高地”战略(即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区域金融高地),具有重要的系统论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意文,朱希伟.制度变迁中的商业传统——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兴起的一种解释[J].浙江学刊.2008,(2):32~39
[2]王卫平,张锦春.义乌——没有围墙的城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1)
[3]普里戈金·斯唐热著.曾庆宏,沈小峰译.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87~188
[4]王述祖.义乌现象——从中国小商品市场到国际市场[M].北京: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