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调查优化一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以“观察一种动物”活动为例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w1339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学段目标里,对于“处理信息”这一项明确提出,1—2年级要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但关键问题是,如果没有详细的观察记录,不像中高年段那样“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描述信息时,是否能将自己观察到的信息准确表达出来?特别是当信息量较大的时候,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表述完整、不遗漏?这就必须借助记录单了。江苏扬州的姚强东老师曾经总结,科学记录有4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记录是思维的再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想到了什么,能够
其他文献
一年级的科学课应该怎么教?如何把跨学科的思想应用到一年级的科学课上?带着这些问题我观看了章鼎儿老师的《橘子的认识》一课并查阅了相关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些答案。  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品析一下章老师《橘子的认识》一课中的几个环节。  师:你能数数橘子有几瓣吗?  (学生数数后回答,7瓣、8瓣、11瓣等都有。)  师:7瓣、8瓣、11瓣都有,不会错吧?  (学生再数。)  师:我看有些同学数数时不小心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