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命题的试题常以考查基本概念、性质及与其它知识相结合的形式出现,难度不会很高,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夯实基础,针对不同试题的考查形式,应用不同的求解策略,就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顺利求解. 下面通过几道典型例题的解析,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例1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命题,判断其真假.
(1)张三考100分,是好学生;
(2)对顶角难道不相等吗?
(3)求证[2]不是无理数.
解析 (1)不是命题;(2)是真命题;(3)不是命题.
点评 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不管这个语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只要能判断真假就是命题,否则便不是命题.(1)中,成绩好不是判定好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个表述无法判断真假. (2)虽是疑问句,但能判断真假,所以是命题. (3)是祈使句,无法判断真假,所以不是命题.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反问句都是命题,而不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疑问句以及祈使句都不是命题.
例2 已知[a>0,]则[x0]满足关于[x]的方程[ax=b]的充要条件是( )
A. [∃x∈R, 使得12ax2-bx≥12ax20-bx0]
B. [∃x∈R, 使得12ax2-bx≤12ax20-bx0]
C. [∀x∈R, 使得12ax2-bx≥12ax20-bx0]
D. [∀x∈R, 使得12ax2-bx≤12ax20-bx0]
解析 函数[y=12ax2-bx=][12a(x-ba)2-b22a],由于[a>0,]因此函数对应的抛物线开口向上.当[x=ba]时,[y]取得最小值[-b22a].因为[x0]满足关于[x]的方程[ax=b],所以[x0=ba],则[12ax02-bx0=-b22a],那么对于任意的[x∈R],都有[y=12ax2-bx≥-b22a][=12ax20-bx0.]
答案 C
例3 命题:等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写出该命题的否定形式.
解析 这个命题虽然没有明显的关键词“所有”,但从语意上分析,可知它所研究的对象不是一个个体,而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所以这是一个全称命题,它的完整形式应该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它的否定形式应该是“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如果将原命题改为:“等腰[△ABC]是直角三角形”,显然它所研究的对象仅是一个个体,那么它的否定形式就可以写成“等腰[△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 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点评 写命题[p]的否定形式,不能一概在关键词前加“不”,而要搞清楚一个命题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全体. 如果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只需将“是”改成“不是”,将“不是”改成“是”;如果命题研究的对象不是一个个体,就不能简单地将“是”改成“不是”,将“不是”改成“是”,而要进一步分清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现将常见关键词及其否定形式总结如下表:
例4 设命题[p:|4x-3|≤1];命题[q:][x2-(2a+1)x+][a(a+1)≤0].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试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 据题意知,命题[p:][12≤x≤1];命题[q]: [a≤x≤a+1]. 由¬[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可知[q]是[p]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即若不等式[|4x-3|≤1]的解集为[A],不等式[x2-(2a+1)x+a(a+1)≤0]的解集为[B],则必有集合[B]是集合[A]的真子集,结合数轴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0,12]].
点评 关于充分(必要)条件. 在解题时要搞清楚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的关系: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特别的,可以从集合角度加以理解: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若[B⊆A],则[A]是[B]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
关于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则[q]”,则逆命题为“若[q]则[p]”;否命题为“若¬[p]则¬[q]”;逆否命题为“若¬[q]则¬[p]”.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
2. 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
3. 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B⇔B⇒A]”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
【练习】
1.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命题,判断其真假.
(1)[x+1≥0]; (2)[x2+1≥0];
(3)[A⊆A⋃B]; (4)[A⊆A⋂B].
2. 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x∈R,lgx=0] B. [∃x∈R,tanx=1]
C. [∀x∈R,x3>0] D. [∀x∈R,2x>0]
3. 写出命题“质数不是偶数”的否命题.
4. (1)给出下列命题:①实数[a=0]是直线[ax-2y=1]与[2ax-2y=3]平行的充要条件;②若[a,b∈R,]则[ab=0]是[a+b=a+b]成立的充要条件;③已知[x,y∈R],“若[xy=0],则[x=0]或[y=0]”的逆否命题是“若[x≠0]或[y≠0],则[xy≠0]”;④“若[a]和[b]都是偶数,则[a+b]是偶数”的否命题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2)“[a=1]”是“函数[f(x)=|x-a|]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下列四个条件中,[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
A. [p:a>b],[q:a2>b2]
B. [p:a>b],[q:2a>2b]
C. [p:ax2+by2=c]为双曲线,[q:ab<0]
D. [p:ax2+bx+c>0],[q:cx2+bx+a>0]
【参考答案】
1. (1)(4)不是命题,(2)(3)是真命题. 2. C
3. 若一个数不是质数,则这个数是偶数. (此题易把“质数是偶数”作为原命题的否命题,即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在一起了.注意区分两个概念)
4. (1)①④ (2)A (3)D(A中p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B中p是q的充要条件;C中p是q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
例1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命题,判断其真假.
(1)张三考100分,是好学生;
(2)对顶角难道不相等吗?
(3)求证[2]不是无理数.
解析 (1)不是命题;(2)是真命题;(3)不是命题.
点评 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不管这个语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只要能判断真假就是命题,否则便不是命题.(1)中,成绩好不是判定好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个表述无法判断真假. (2)虽是疑问句,但能判断真假,所以是命题. (3)是祈使句,无法判断真假,所以不是命题.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反问句都是命题,而不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疑问句以及祈使句都不是命题.
例2 已知[a>0,]则[x0]满足关于[x]的方程[ax=b]的充要条件是( )
A. [∃x∈R, 使得12ax2-bx≥12ax20-bx0]
B. [∃x∈R, 使得12ax2-bx≤12ax20-bx0]
C. [∀x∈R, 使得12ax2-bx≥12ax20-bx0]
D. [∀x∈R, 使得12ax2-bx≤12ax20-bx0]
解析 函数[y=12ax2-bx=][12a(x-ba)2-b22a],由于[a>0,]因此函数对应的抛物线开口向上.当[x=ba]时,[y]取得最小值[-b22a].因为[x0]满足关于[x]的方程[ax=b],所以[x0=ba],则[12ax02-bx0=-b22a],那么对于任意的[x∈R],都有[y=12ax2-bx≥-b22a][=12ax20-bx0.]
答案 C
例3 命题:等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写出该命题的否定形式.
解析 这个命题虽然没有明显的关键词“所有”,但从语意上分析,可知它所研究的对象不是一个个体,而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所以这是一个全称命题,它的完整形式应该是“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以它的否定形式应该是“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如果将原命题改为:“等腰[△ABC]是直角三角形”,显然它所研究的对象仅是一个个体,那么它的否定形式就可以写成“等腰[△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 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点评 写命题[p]的否定形式,不能一概在关键词前加“不”,而要搞清楚一个命题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全体. 如果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只需将“是”改成“不是”,将“不是”改成“是”;如果命题研究的对象不是一个个体,就不能简单地将“是”改成“不是”,将“不是”改成“是”,而要进一步分清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存在性命题.现将常见关键词及其否定形式总结如下表:
例4 设命题[p:|4x-3|≤1];命题[q:][x2-(2a+1)x+][a(a+1)≤0].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试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 据题意知,命题[p:][12≤x≤1];命题[q]: [a≤x≤a+1]. 由¬[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可知[q]是[p]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即若不等式[|4x-3|≤1]的解集为[A],不等式[x2-(2a+1)x+a(a+1)≤0]的解集为[B],则必有集合[B]是集合[A]的真子集,结合数轴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0,12]].
点评 关于充分(必要)条件. 在解题时要搞清楚条件和结论(划主谓宾)的关系: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特别的,可以从集合角度加以理解: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若[B⊆A],则[A]是[B]的必要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
关于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则[q]”,则逆命题为“若[q]则[p]”;否命题为“若¬[p]则¬[q]”;逆否命题为“若¬[q]则¬[p]”.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
2. 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
3. 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B⇔B⇒A]”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
【练习】
1.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命题,判断其真假.
(1)[x+1≥0]; (2)[x2+1≥0];
(3)[A⊆A⋃B]; (4)[A⊆A⋂B].
2. 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x∈R,lgx=0] B. [∃x∈R,tanx=1]
C. [∀x∈R,x3>0] D. [∀x∈R,2x>0]
3. 写出命题“质数不是偶数”的否命题.
4. (1)给出下列命题:①实数[a=0]是直线[ax-2y=1]与[2ax-2y=3]平行的充要条件;②若[a,b∈R,]则[ab=0]是[a+b=a+b]成立的充要条件;③已知[x,y∈R],“若[xy=0],则[x=0]或[y=0]”的逆否命题是“若[x≠0]或[y≠0],则[xy≠0]”;④“若[a]和[b]都是偶数,则[a+b]是偶数”的否命题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2)“[a=1]”是“函数[f(x)=|x-a|]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下列四个条件中,[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是( )
A. [p:a>b],[q:a2>b2]
B. [p:a>b],[q:2a>2b]
C. [p:ax2+by2=c]为双曲线,[q:ab<0]
D. [p:ax2+bx+c>0],[q:cx2+bx+a>0]
【参考答案】
1. (1)(4)不是命题,(2)(3)是真命题. 2. C
3. 若一个数不是质数,则这个数是偶数. (此题易把“质数是偶数”作为原命题的否命题,即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在一起了.注意区分两个概念)
4. (1)①④ (2)A (3)D(A中p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B中p是q的充要条件;C中p是q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