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生习练太极拳对其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研究了聋哑学生习练太极拳对其身体机能的影响。
  关键词 聋哑学生 太极拳 影响
  一、前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统计显示全世界的残疾人已经超过6亿人,已占到全世界总人口比例的10%,中国的各类残疾人数量有8900多万,这些残疾人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6.34%关系到2亿多人口的家庭。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尽管聋哑学生是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弱势人群,但是他们也是我们人类大家庭中的成员,应当和其他的普通学生一样接受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体育教育,共享社会的教育资源。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残疾人一般很少甚至不能与健全的正常人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这些人只能以接受特殊教育的方式来补偿与发展自己。本实验选取了特殊教育学校的15名聋哑学生作为本实验的被试对象,实验前对实验对象做一次身体机能指标测试,训练2个月后对实验对象再做一次身体机能指标测试。就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究聋哑学生习练太极拳对其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身体形态
  1.习练太极拳对受试者身高影响的分析
  实验前女生的平均身高(cm)为154.36±3.87,实验后为155.7±4.21(p>0.05)。通过测试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实验前后女聋哑学生的身高(cm)变化不明显。男聋哑学生的身高实验前后为167.16±3.50和167.4±3.55变化显著(p<0.05),因为参与训练的聋哑学生为初中生正处青春发育期,此阶段的学生生长发育迅速,因此身高变化比较显著。
  2.受试者体重影响的分析
  实验前后女聋哑学生体重(kg)的变化为49.76±6.95和50.00±6.97,男学生为60.51±4.35和62.43±5.49,实验数据表明男聋哑学生的体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太极拳练习对男聋哑学生体重干预不大。相反,女聋哑学生的体重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变化约为0.8千克。因为习练太极拳的时间有限,再加上太极拳是一项有氧运动,考虑到聋哑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每周安排相对较小的教学训练的强度,但是无法在饮食上对聋哑学生进行有效控制,所以在2个月的教学训练中聋哑学生体重的变化有差异。
  (二)心血管机能
  实验前后聋哑学生30(秒)心率测试的变化分别是女子:40.14±2.04和39.86±1.68。男子:39.88±2.03和39.75±2.12。由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聋哑人练习太极拳后,男女聋哑学生的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太极拳练习对聋哑学生心率干预不大。因为在两个月的教学实验中,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有限,达不到增强心血管机能的最佳状态。可通过掌握并调控练习太极拳的运动量与运动时间,简单易行地测试习练者心率的变化,可有效地发挥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三)柔韧性
  习练太极拳对受试者坐位体前屈影响的分析:本实验以坐位体前屈作为了聋哑学生身体柔韧性的测试指标,实验前后聋哑学生坐位体前屈(cm)的变化分别是女子:5.49±0.30和5.90±0.417,男子:4.37±0.35和4.75±0.27。由测试数据可以得出实验后男女聋哑学生的坐位体前屈的伸展能力比实验前均有很大的提高。通过两个月的太极拳训练实验后,男女聋哑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坐位体前屈)增强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前后智障学员坐位体前屈程度均有所提高,男生平均提高了0.4cm,女聾哑学生平均提高了0.5cm说明聋哑学生身体柔韧性得到了有效地改善。这个结果与太极拳作用机理有着必然的联系。太极拳练习中,其动作舒缓伸展,松紧结合,可以很好的增强了肌肉的力量,还可以加大各关节的活动幅度。
  (四)爆发力(立定跳远)
  实验前后聋哑学生立定跳远长度 (m)的变化分别是女子2.05±0.15和2.05±0.16,男子:2.30±0.16和2.30±0.16。通过测试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男女聋哑学生的体重没显著性差(P>0.05),说明太极拳练习对男女聋哑学生爆发力的干预不大。太极拳的特点是连绵不断,轻松柔和的运动,所以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也很难发展聋哑学生的爆发力。
  (五)力量(仰卧起坐)
  习练太极拳对受试者力量(仰卧起坐)每分钟(个)影响的分析:实验前后聋哑学生的力量(仰卧起坐)变化分别是:女子38.42±5.41和39.43±5.03,男子:45.63±4.84和45.25±3.77。通过实验表明男女聋哑学生的每分钟仰卧起坐的差异性不著(p﹥0.05),说明太极拳练习对聋哑学生的力量提高不明显。聋哑学生生理功能的某种缺陷使其力量的控制比正常人要差,由于训练时间有限,聋哑学生不能充分的理解其内涵。
  参考文献:
  [1] 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Z].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2.
  [2] 刘绍曾.残疾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毽子运动是民俗传统体育中的一项,受广大中小学生及老年人的喜爱,毽子运动较为简单易学,对于足球技术的学习有正迁移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毽子的历史、价值、动作特征等研究毽子对提高足球颠球技术水平的作用,针对及其优点提出建议,为足球颠球技术的提高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毽子 足
中图分类号:G804.5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目前竞技跆拳道项目在中国开展广泛,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学生作为跆拳道运动主要组成部分,给跆拳道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后备人才基础。文中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询问调查法对中学跆拳道运动损伤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跆拳道 运动损伤 对策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