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田防护林可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保证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结合西部平原地区气候特点,从时间关、苗木关、挖坑关、栽植关、浇水关、管护关等方面总结了农田防护林栽植需注意的技术环节。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栽植;管护;西部平原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7.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088-01
农田防护林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对人民生活提供效益的一种人工林。构筑良好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对于改善农田小气候,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减轻干热风、倒春寒、霜冻、沙尘暴等灾害性气候的危害具有特殊作用。现结合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征,就农田防护林栽植中应注意的技术环节总结如下。
1时间关
栽植时间最好在树木的休眠期。春季栽植在土壤解冻后至树液开始流动前的早春进行,即2月底至3月中下旬;秋季栽植一般从苗木落叶,树液停止流动开始,直至土壤封冻前,即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2苗木关
选用苗木一定要按国家苗木标准选用优良品种的一、二级苗木造林,最好选用本地乡土树种,就近购苗木。若从外地选购且需长途运输的裸根苗木,起苗时应及时用保温剂或泥浆沾根,装车后用篷布盖严,以防运输期间苗木失水。常绿树种苗木应按要求带一定大小的土球,并用草绳、草袋包装严紧,苗木运回应尽快定植。杨树、柳树、国槐可选用二年生、胸径3c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苗高3m以上的苗木。此外,在苗木选用上要考虑与农作物、果园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创造良好的农作物生长发育环境。如在苹果、梨等果园5km内不能栽植侧柏、桧柏、刺柏等树种,以防锈病的病菌以冬孢子角在其上越冬。如附近有这些树种应中断其寄主,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这些柏类树上喷1~2°Bé石硫合剂或350倍的五氯酚钠,杀灭冬孢子。
3挖坑关
农田林网栽植坑要规范标准,低植开槽套坑,以便于雨水有效利用。先统一规划放双线开槽,要求开槽宽40cm、深20cm;槽开好后在其内按一定的株距(通常是4m)点十字线挖坑,挖坑时要将上层熟土与下层生土分开堆放,拣尽坑内的杂草、乱石、烂根。坑的大小规格视树木的根系和土球大小而定,一般树坑直径应比土球大30~40cm,深度比土球深20~30cm。树坑大小上下要一致,切忌锅底形。一般挖坑长、宽、高分别在50cm、50cm、60cm左右。在栽植坑挖好后,最好浇透水1次,以便苗木能够保持水分和养分的平衡。
4栽植关
栽植前先将树苗按大小进行分类,剪去病虫根、烂根、伤根、长根,并用ABT或GGR生根粉5 000~10 000倍液浸泡苗木根系30~60min。中度失水苗木应将其放入水中全株浸泡吸水1~3d。栽植应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精心栽植,深度比原根际稍深10~15cm,填土时熟土填入定植坑的下边,生土填入定植坑的上边,用脚或锄头逐层加土砸实,确保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做到根系舒展,扶正扶直苗干,横竖对直成行。苗木栽植后要及时打土埂做好浇水圈或浇水沟。
5浇水关
苗木栽植后一定要及时浇足浇透1次水,待水渗下后及时进行覆土,用地膜或秸秆杂草等覆盖树盘,以利保墒增地温,促使苗木早生新根,确保成活。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在三伏天干旱期一定要浇1次透水,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6管护关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这说明了造林管护的重要性。一是及时扶正固牢被风吹歪的苗木。二是于发芽前喷1次3~5°Bé石硫合剂或50~100倍的亚硫酸钡,铲除苗木上的越冬病虫。三是因春季风多雨少,新栽苗木最好喷1~2次防蒸腾剂,特别是对含水量较低的树种(如柿、枣等)、常绿树种(女贞、广玉兰等)尤为必要。四是树干进行涂白,既防晚霜冷害又防治树干病虫。五是及时定干,整形修剪。对常绿树种要适量剪去树冠部分枝叶、减少水分蒸发,维持树冠与根冠的相对平衡;落叶乔木类对树冠应根据树形的要求进行修剪,一般剪掉全部枝叶的1/3~1/2;对于生长快、树冠易恢复的槐、枫、榆、柳等进行截干栽植,截干高度应为2.5~3.2m之间,并对较大剪锯口涂抹愈合剂或波尔多浆,防止水分散失和病虫侵害。六是在树木生根发芽后的生长季节,要因树因地适时适量施肥浇水、松土保墒,并做好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敌杀死等农药混合喷施,分4月、7月、9月3个阶段,每个阶段连续喷3次药,每周1次,正常精况下可达到防治的目的。七是在翌年树木发芽后,及时抹芽,留定主干。八是要聘请专门护林员管护,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奖罚制度,尤其在三夏期间,防止农业机械器具人为损伤新栽幼树。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栽植;管护;西部平原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7.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088-01
农田防护林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对人民生活提供效益的一种人工林。构筑良好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对于改善农田小气候,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减轻干热风、倒春寒、霜冻、沙尘暴等灾害性气候的危害具有特殊作用。现结合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征,就农田防护林栽植中应注意的技术环节总结如下。
1时间关
栽植时间最好在树木的休眠期。春季栽植在土壤解冻后至树液开始流动前的早春进行,即2月底至3月中下旬;秋季栽植一般从苗木落叶,树液停止流动开始,直至土壤封冻前,即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2苗木关
选用苗木一定要按国家苗木标准选用优良品种的一、二级苗木造林,最好选用本地乡土树种,就近购苗木。若从外地选购且需长途运输的裸根苗木,起苗时应及时用保温剂或泥浆沾根,装车后用篷布盖严,以防运输期间苗木失水。常绿树种苗木应按要求带一定大小的土球,并用草绳、草袋包装严紧,苗木运回应尽快定植。杨树、柳树、国槐可选用二年生、胸径3cm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苗高3m以上的苗木。此外,在苗木选用上要考虑与农作物、果园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创造良好的农作物生长发育环境。如在苹果、梨等果园5km内不能栽植侧柏、桧柏、刺柏等树种,以防锈病的病菌以冬孢子角在其上越冬。如附近有这些树种应中断其寄主,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这些柏类树上喷1~2°Bé石硫合剂或350倍的五氯酚钠,杀灭冬孢子。
3挖坑关
农田林网栽植坑要规范标准,低植开槽套坑,以便于雨水有效利用。先统一规划放双线开槽,要求开槽宽40cm、深20cm;槽开好后在其内按一定的株距(通常是4m)点十字线挖坑,挖坑时要将上层熟土与下层生土分开堆放,拣尽坑内的杂草、乱石、烂根。坑的大小规格视树木的根系和土球大小而定,一般树坑直径应比土球大30~40cm,深度比土球深20~30cm。树坑大小上下要一致,切忌锅底形。一般挖坑长、宽、高分别在50cm、50cm、60cm左右。在栽植坑挖好后,最好浇透水1次,以便苗木能够保持水分和养分的平衡。
4栽植关
栽植前先将树苗按大小进行分类,剪去病虫根、烂根、伤根、长根,并用ABT或GGR生根粉5 000~10 000倍液浸泡苗木根系30~60min。中度失水苗木应将其放入水中全株浸泡吸水1~3d。栽植应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精心栽植,深度比原根际稍深10~15cm,填土时熟土填入定植坑的下边,生土填入定植坑的上边,用脚或锄头逐层加土砸实,确保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做到根系舒展,扶正扶直苗干,横竖对直成行。苗木栽植后要及时打土埂做好浇水圈或浇水沟。
5浇水关
苗木栽植后一定要及时浇足浇透1次水,待水渗下后及时进行覆土,用地膜或秸秆杂草等覆盖树盘,以利保墒增地温,促使苗木早生新根,确保成活。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在三伏天干旱期一定要浇1次透水,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6管护关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这说明了造林管护的重要性。一是及时扶正固牢被风吹歪的苗木。二是于发芽前喷1次3~5°Bé石硫合剂或50~100倍的亚硫酸钡,铲除苗木上的越冬病虫。三是因春季风多雨少,新栽苗木最好喷1~2次防蒸腾剂,特别是对含水量较低的树种(如柿、枣等)、常绿树种(女贞、广玉兰等)尤为必要。四是树干进行涂白,既防晚霜冷害又防治树干病虫。五是及时定干,整形修剪。对常绿树种要适量剪去树冠部分枝叶、减少水分蒸发,维持树冠与根冠的相对平衡;落叶乔木类对树冠应根据树形的要求进行修剪,一般剪掉全部枝叶的1/3~1/2;对于生长快、树冠易恢复的槐、枫、榆、柳等进行截干栽植,截干高度应为2.5~3.2m之间,并对较大剪锯口涂抹愈合剂或波尔多浆,防止水分散失和病虫侵害。六是在树木生根发芽后的生长季节,要因树因地适时适量施肥浇水、松土保墒,并做好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敌杀死等农药混合喷施,分4月、7月、9月3个阶段,每个阶段连续喷3次药,每周1次,正常精况下可达到防治的目的。七是在翌年树木发芽后,及时抹芽,留定主干。八是要聘请专门护林员管护,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奖罚制度,尤其在三夏期间,防止农业机械器具人为损伤新栽幼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