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慈善总会成立于2003年12月18日。2012年5月21日,召开了第二次会员大会暨二届一次理事会,二届理事会履职至今四年时间。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及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山东慈善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慈善理念,传播慈善文化,为改善山东省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促进和谐山东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主要领导及中华慈善总会的多次表扬。
四年来,全省慈善总会系统先后有138个项目、单位和个人分别获得“中华慈善奖”“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山东慈善奖”。山东的慈善工作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山东慈善工作一直走在全国慈善工作的前列。
多措并举,募捐工作取得新突破
山东省慈善总会系统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筹募方式,自2004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倡导每年一次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并鼓励单位和个人以专项救助基金的形式进行慈善捐助。近几年,受经济下行的影响,“慈心一日捐”募捐难度很大,省慈善总會及17市慈善总会积极应对挑战,采取多种方式募捐,主动登门拜访企业设立基金。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筹划、积极组织、带头捐款,保证了“慈心一日捐”活动的顺利开展。根据济宁会议确立的精神,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特点就是“慈心一日捐”活动采取了“抓重点、带一般”的工作方针。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四级慈善组织把精力放在抓重点上。各市给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提出目标要求,都抓了几个过3000~4000万的县(市、区),各县(市、区)抓了几个过500~1000万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乡镇企业搞得好的单位抓了几个过50~200万的村居。在抓重点的同时,还重点开辟社会民间的微基金资源。四年来,全省各级慈善总会系统共募集善款78.44亿元,为开展慈善救助、帮助弱势群体提供了大量资金。这个成绩是来之不易的,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凝聚了我们各级慈善工作者不辭劳苦的心血。
重点突出,救助工作成效显著
四年来,全省慈善总会系统继续开展了“朝阳助学”“夕阳扶老”“康复助医”“爱心助残”“情暖万家”等五大慈善救助工程、二十余个慈善救助项目,共有数百万人次的困难群众得到救助。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的药品援助项目,发放援助药品价值近16亿元,惠及大病患者7万余人次。
针对民生问题中最为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省慈善总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慈善医疗救助,并将其作为一项重点业务来抓。一是直接向身患疾病的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手术,或者为医疗手术提供救助资金。二是向身患疾病的困难群众提供免费药物、医疗用品。三是向基层医疗单位提供设备扶持,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四是与部分地方医疗单位合作发展了慈善医院,通过医院为孤儿、残疾人、贫困患者提供慈善医疗救助。在帮助身患疾病的贫困患者以外,省慈善总会还与境外慈善机构合作,为残障人士提供轮椅和助行器等设备。
根据政府工作重点和困难群众的需要,2015年,省慈善总会对全省救助项目进行了较大调整,在做好传统救助项目的基础上,集中精力重点抓了“一小一老”工程。
“一小”就是农村近百万左右的留守儿童,特别是有27万左右的父母均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省关工委、省慈善总会、共青团省委联合开展“牵手关爱行动”救助农村留守儿童项目。在项目启动初期,省慈善总会提供200万元启动资金。为壮大项目资金,省市县三级慈善总会面向企事业单位及爱心人士开展募捐活动,2015年,共筹募善款1500万元,在全省范围内对3万名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心理疏导等内容的一对一的结对牵手帮扶。为了确保这一项目抓出实效,省慈善总会、省关工委、团省委建立了“牵手关爱行动”领导和协作机制,三方分工协作,并以临沂沂南为试点,随后在全省全面铺开;在济宁汶上、德州禹城建立两处“关爱儿童之家”,使其成为儿童活动的家园、五项关爱活动的依托、志愿者培训和管理的基地;建立“牵手关爱行动”志愿者招募管理培训机制,确保志愿服务抓出实效;建立牵手关爱行动保障机制,从舆论、资金、保险三方面提供保障;建立考评考核表彰机制,极大调动了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我省关爱留守儿童的“牵手关爱行动”得到了全省上下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这个项目也受到了中华慈善总会的关注和肯定,2015年11月10日,在济南召开了“为了明天——关爱留守儿童”全国项目启动仪式,在全国推广山东经验。山东的“牵手关爱行动”项目成为全国模板。
“一老”是指乡镇敬老院(养老院)和农村幸福院老人的取暖问题。按照国务院61号文件中慈善组织“与政府的社会救助形成合力,有效发挥重要补充作用”的要求,2015年,省市县三级慈善总会与民政部门、老龄部门联手开展了“夕阳温暖”的试点工作,为乡镇敬老院(养老院)和农村幸福院购买安装碳晶电热板。截至目前,省慈善总会已出资300万元的试点经费,各市县慈善总会出资350万元,购买了碳晶取暖设备,惠及全省24家敬老院和120多家农村幸福院,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泰安东平在省、市慈善总会的资助下,自筹100万元,为全县农村幸福院安装了碳晶取暖设备,社会反响相当强烈,其做法被人民日报等各级媒体报道。
狠抓落实,基层组织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
继2012年潍坊会议后,2013年4月省慈善总会又在青岛召开了全省慈善组织网络建设工作会议,推广了青岛慈善组织网络建设的经验。会议就慈善网络规范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会后,各市围绕这一主题做了大量脚踏实地、富有成效的工作,抓点带面,全力推动,使我省基层慈善组织网络进一步完善。截至目前,全省1864个乡镇(街道)已成立慈善分会1829个,覆盖率达到98.12%,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村(居)慈善工作站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全省73139个村(居)有59682 个成立慈善工作站,覆盖率达到81.60%。横向慈善组织网络建设也有新的突破,全省各级慈善总会在政府机关、企业、高校等系统建成慈善分会201个,慈善工作站824个。 同时,为了适应新的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省政府16号文件明确提出“每个街道(乡镇)都建有一家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慈善组织”的规定,省慈善总会在2015年济宁会议上将“乡镇分会设立独立法人”工作列为工作重点。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40个乡镇(街道)分会设立了独立法人,占全省乡镇(街道)慈善分会总数(1829个)的13.12%。莱芜市20个乡镇分会全部成立了独立法人,走在全省的前列。
创新思路,对外交流与合作走上快车道
身处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在各领域的交流日趋频繁,慈善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重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省慈善总会充分认识到,慈善工作要有新的进展,必须要创新思路、开拓资源。一是“走出去”,学习、借鉴国内外、省内外慈善工作的优秀成果和经验。二是“请进来”,引入慈善资源。省慈善总会邀请并接待境外相关机构来访,多次安排这些机构的负责人赴贫困地区和慈善项目实施地进行考察,为境外相关机构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山东、投入国际慈善资源打下了基础。三是“促合作”,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为了更好的开展港澳台和海外的慈善交流活动,2015年的 12月18日,鲁慈对外交流中心正式成立。成立仪式上,香港德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捐赠善款30万元,美国孔子基金会捐赠善款110万元,美国LDS慈善协会捐赠200万元轮椅,培新集團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捐赠500万元,济南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提供1500万元治疗费,安侨集团定向捐赠善款3000万元。鲁慈对外交流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省慈善事业的对外开放正式迈出了步伐。一年来,鲁慈对外交流中心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和“启动农村供暖改造工程”的意见要求,将“夕阳温暖”项目作为工作的重点,动员海内外的同胞、侨胞和友人,为改善农村敬老院、幸福院老人冬季取暖困难的现状奉献爱心。鲁慈对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美国Jhf Industry Printer INC总裁施乾平先生,积极响应号召,慷慨出资,为菏泽单县的四个敬老院和十二个贫困户定向捐赠碳晶电暖板400片,切实解决了这些孤寡、贫困老人温暖过冬的问题。在爱心助学方面,开展了面向品学兼优寒门学子的捐款救助活动。成立以来,鲁慈对外交流中心始终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发扬孔孟之乡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注重加强山东与国内外慈善(公益)组织和个人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山东慈善对外开放和慈善资源供给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队伍,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制度和管理,完善内控机制,打造一支清正廉潔、精通业务、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慈善工作队伍,是我们慈善组织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工作队伍建设是做好慈善工作的有力保障。省慈善总会在成立之初就吸收了一大批热心慈善事业,有精力、有影响力,能推动慈善事业的人担任理事。17市慈善总会的会长大都由德高望重的在职领导担任,许多县(市、区)主要领导都亲自担任慈善总会的会长或名誉会长,大大提高了全省慈善总会系统的号召力和权威性,使我们的事业在初创时期就站在了高高的起点上。
山东各级慈善总会通过多层次、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提升慈善工作队伍水平。省慈善总会通过举办会长培训班,工作座谈会、现场会等以会代训的形式,培训各级慈善总会会长及市级慈善总会秘书长二百多人次,市级慈善总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市县级及乡镇专业慈善工作者近千人次,使全省慈善工作骨干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全省各级慈善总会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为慈善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创造了条件。
同时,省慈善总会注重加强慈善义工队伍建设,全省17市已普遍成立了慈善义工组织,各类慈善义工团、慈善义工中心、慈善义工工作站、慈善项目服务队或服务组,活跃在城乡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慈善义工服务活动,使山东省慈善事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目前,全省慈善义工总数达55.1万余人,涌现出滨州市无棣慈善义工协会、烟台市扬帆助学慈善义工项目服务队等一大批义工组织,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建立完善监事会制度,是推进慈善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济宁会议上省慈善总会将建立监事会制度确立为2015年工作任务之一。截至目前,省市两级慈善总会已经普遍建立起监事会制度,部分市也已经部署开展了县级慈善总会监事会的工作。
立体宣传,慈善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慈善意识,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省慈善总会近年来将慈善宣传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1.宣传阵地不断巩固。为增强省慈善总会宣传力量,省总会在原有的山东慈善网、《山东慈善》信息、《山东慈善年鉴》《联合日报》慈善专版、《山东侨报》慈善专版、山东电视台《慈善真情》栏目等宣传平台的基础上,2013年,创办了《山东慈善》杂志,2015年打造了全新的网络工作平台,今年又开通了微信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我省慈善工作发展的经验和成绩,在报道慈善典型、宣传慈善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慈善理念和慈善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此,一个由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年鉴、网络媒体共同搭建的宣传格局已形成,为省慈善总会及全省慈善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宣传平台。
2.慈善表彰引领风尚。激发社会对慈善事业方面的热情,离不开优秀人物、组织的典型示范。近年来,省慈善总会与省文明办联合开展“慈善之星”“爱心企业”等的评选表彰活动;与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开展“山东省慈善事业好新闻奖”评选活动;与山东侨报社联合开展了慈善宣传优秀通讯员评选活动。四年来,共表彰了110位为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先优典型,评选出700余篇优秀的慈善新闻作品。这些表彰活动,进一步树立了慈善领域中的典型形象,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
3.理论研讨更加务实。我国现代慈善事业起步较晚,有关理论研究成果较为有限。多年来,省慈善总会为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深入融合,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一是组织研讨活动。为更好地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2013年6月,省慈善总会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作为总会下设的从事慈善理论学术研究的组织机构,专家委员会由省内外社科界、大专院校、慈善组织高层次的十位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进行慈善政策和理论研究,为我省慈善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专家委员会首批12项慈善理论研究经过评审、修改后,于2015年正式编辑出版《慈善理论研究课题汇编》,这是山东慈善事业十年实践的升华和总结,是山东慈善宣传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创新,对山东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二是积极配合慈善调研活动,并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2012年配合省政协的慈善视察活动,为我省制定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为充分反映慈善组织在实践中掌握的第一手情况,省慈善总会多次就慈善事业相关问题向政府职能部门提交政策建议。《慈善法》在前期论证和征求意见阶段曾多次来山东调研,省慈善总会积极配合和参与调研、研讨等工作,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慈善总会成立13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着眼于我省现状,充分结合自身实践,大胆借鉴国际国内的优秀慈善工作经验,对如何开展慈善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慈善法》出台后,慈善事业面临着大好的发展形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尽管在发展的进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山东慈善人坚信我省的慈善事业必将是前景美好、前途光明,他们将继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和谐山东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年来,全省慈善总会系统先后有138个项目、单位和个人分别获得“中华慈善奖”“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山东慈善奖”。山东的慈善工作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山东慈善工作一直走在全国慈善工作的前列。
多措并举,募捐工作取得新突破
山东省慈善总会系统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筹募方式,自2004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倡导每年一次的“慈心一日捐”活动,并鼓励单位和个人以专项救助基金的形式进行慈善捐助。近几年,受经济下行的影响,“慈心一日捐”募捐难度很大,省慈善总會及17市慈善总会积极应对挑战,采取多种方式募捐,主动登门拜访企业设立基金。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筹划、积极组织、带头捐款,保证了“慈心一日捐”活动的顺利开展。根据济宁会议确立的精神,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特点就是“慈心一日捐”活动采取了“抓重点、带一般”的工作方针。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四级慈善组织把精力放在抓重点上。各市给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提出目标要求,都抓了几个过3000~4000万的县(市、区),各县(市、区)抓了几个过500~1000万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在乡镇企业搞得好的单位抓了几个过50~200万的村居。在抓重点的同时,还重点开辟社会民间的微基金资源。四年来,全省各级慈善总会系统共募集善款78.44亿元,为开展慈善救助、帮助弱势群体提供了大量资金。这个成绩是来之不易的,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凝聚了我们各级慈善工作者不辭劳苦的心血。
重点突出,救助工作成效显著
四年来,全省慈善总会系统继续开展了“朝阳助学”“夕阳扶老”“康复助医”“爱心助残”“情暖万家”等五大慈善救助工程、二十余个慈善救助项目,共有数百万人次的困难群众得到救助。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的药品援助项目,发放援助药品价值近16亿元,惠及大病患者7万余人次。
针对民生问题中最为突出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省慈善总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慈善医疗救助,并将其作为一项重点业务来抓。一是直接向身患疾病的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手术,或者为医疗手术提供救助资金。二是向身患疾病的困难群众提供免费药物、医疗用品。三是向基层医疗单位提供设备扶持,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四是与部分地方医疗单位合作发展了慈善医院,通过医院为孤儿、残疾人、贫困患者提供慈善医疗救助。在帮助身患疾病的贫困患者以外,省慈善总会还与境外慈善机构合作,为残障人士提供轮椅和助行器等设备。
根据政府工作重点和困难群众的需要,2015年,省慈善总会对全省救助项目进行了较大调整,在做好传统救助项目的基础上,集中精力重点抓了“一小一老”工程。
“一小”就是农村近百万左右的留守儿童,特别是有27万左右的父母均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省关工委、省慈善总会、共青团省委联合开展“牵手关爱行动”救助农村留守儿童项目。在项目启动初期,省慈善总会提供200万元启动资金。为壮大项目资金,省市县三级慈善总会面向企事业单位及爱心人士开展募捐活动,2015年,共筹募善款1500万元,在全省范围内对3万名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心理疏导等内容的一对一的结对牵手帮扶。为了确保这一项目抓出实效,省慈善总会、省关工委、团省委建立了“牵手关爱行动”领导和协作机制,三方分工协作,并以临沂沂南为试点,随后在全省全面铺开;在济宁汶上、德州禹城建立两处“关爱儿童之家”,使其成为儿童活动的家园、五项关爱活动的依托、志愿者培训和管理的基地;建立“牵手关爱行动”志愿者招募管理培训机制,确保志愿服务抓出实效;建立牵手关爱行动保障机制,从舆论、资金、保险三方面提供保障;建立考评考核表彰机制,极大调动了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我省关爱留守儿童的“牵手关爱行动”得到了全省上下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这个项目也受到了中华慈善总会的关注和肯定,2015年11月10日,在济南召开了“为了明天——关爱留守儿童”全国项目启动仪式,在全国推广山东经验。山东的“牵手关爱行动”项目成为全国模板。
“一老”是指乡镇敬老院(养老院)和农村幸福院老人的取暖问题。按照国务院61号文件中慈善组织“与政府的社会救助形成合力,有效发挥重要补充作用”的要求,2015年,省市县三级慈善总会与民政部门、老龄部门联手开展了“夕阳温暖”的试点工作,为乡镇敬老院(养老院)和农村幸福院购买安装碳晶电热板。截至目前,省慈善总会已出资300万元的试点经费,各市县慈善总会出资350万元,购买了碳晶取暖设备,惠及全省24家敬老院和120多家农村幸福院,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泰安东平在省、市慈善总会的资助下,自筹100万元,为全县农村幸福院安装了碳晶取暖设备,社会反响相当强烈,其做法被人民日报等各级媒体报道。
狠抓落实,基层组织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
继2012年潍坊会议后,2013年4月省慈善总会又在青岛召开了全省慈善组织网络建设工作会议,推广了青岛慈善组织网络建设的经验。会议就慈善网络规范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会后,各市围绕这一主题做了大量脚踏实地、富有成效的工作,抓点带面,全力推动,使我省基层慈善组织网络进一步完善。截至目前,全省1864个乡镇(街道)已成立慈善分会1829个,覆盖率达到98.12%,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村(居)慈善工作站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全省73139个村(居)有59682 个成立慈善工作站,覆盖率达到81.60%。横向慈善组织网络建设也有新的突破,全省各级慈善总会在政府机关、企业、高校等系统建成慈善分会201个,慈善工作站824个。 同时,为了适应新的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省政府16号文件明确提出“每个街道(乡镇)都建有一家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慈善组织”的规定,省慈善总会在2015年济宁会议上将“乡镇分会设立独立法人”工作列为工作重点。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40个乡镇(街道)分会设立了独立法人,占全省乡镇(街道)慈善分会总数(1829个)的13.12%。莱芜市20个乡镇分会全部成立了独立法人,走在全省的前列。
创新思路,对外交流与合作走上快车道
身处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在各领域的交流日趋频繁,慈善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重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省慈善总会充分认识到,慈善工作要有新的进展,必须要创新思路、开拓资源。一是“走出去”,学习、借鉴国内外、省内外慈善工作的优秀成果和经验。二是“请进来”,引入慈善资源。省慈善总会邀请并接待境外相关机构来访,多次安排这些机构的负责人赴贫困地区和慈善项目实施地进行考察,为境外相关机构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山东、投入国际慈善资源打下了基础。三是“促合作”,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为了更好的开展港澳台和海外的慈善交流活动,2015年的 12月18日,鲁慈对外交流中心正式成立。成立仪式上,香港德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捐赠善款30万元,美国孔子基金会捐赠善款110万元,美国LDS慈善协会捐赠200万元轮椅,培新集團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捐赠500万元,济南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提供1500万元治疗费,安侨集团定向捐赠善款3000万元。鲁慈对外交流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省慈善事业的对外开放正式迈出了步伐。一年来,鲁慈对外交流中心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和“启动农村供暖改造工程”的意见要求,将“夕阳温暖”项目作为工作的重点,动员海内外的同胞、侨胞和友人,为改善农村敬老院、幸福院老人冬季取暖困难的现状奉献爱心。鲁慈对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美国Jhf Industry Printer INC总裁施乾平先生,积极响应号召,慷慨出资,为菏泽单县的四个敬老院和十二个贫困户定向捐赠碳晶电暖板400片,切实解决了这些孤寡、贫困老人温暖过冬的问题。在爱心助学方面,开展了面向品学兼优寒门学子的捐款救助活动。成立以来,鲁慈对外交流中心始终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发扬孔孟之乡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注重加强山东与国内外慈善(公益)组织和个人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山东慈善对外开放和慈善资源供给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队伍,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制度和管理,完善内控机制,打造一支清正廉潔、精通业务、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慈善工作队伍,是我们慈善组织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工作队伍建设是做好慈善工作的有力保障。省慈善总会在成立之初就吸收了一大批热心慈善事业,有精力、有影响力,能推动慈善事业的人担任理事。17市慈善总会的会长大都由德高望重的在职领导担任,许多县(市、区)主要领导都亲自担任慈善总会的会长或名誉会长,大大提高了全省慈善总会系统的号召力和权威性,使我们的事业在初创时期就站在了高高的起点上。
山东各级慈善总会通过多层次、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提升慈善工作队伍水平。省慈善总会通过举办会长培训班,工作座谈会、现场会等以会代训的形式,培训各级慈善总会会长及市级慈善总会秘书长二百多人次,市级慈善总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市县级及乡镇专业慈善工作者近千人次,使全省慈善工作骨干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全省各级慈善总会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为慈善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创造了条件。
同时,省慈善总会注重加强慈善义工队伍建设,全省17市已普遍成立了慈善义工组织,各类慈善义工团、慈善义工中心、慈善义工工作站、慈善项目服务队或服务组,活跃在城乡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慈善义工服务活动,使山东省慈善事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目前,全省慈善义工总数达55.1万余人,涌现出滨州市无棣慈善义工协会、烟台市扬帆助学慈善义工项目服务队等一大批义工组织,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建立完善监事会制度,是推进慈善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济宁会议上省慈善总会将建立监事会制度确立为2015年工作任务之一。截至目前,省市两级慈善总会已经普遍建立起监事会制度,部分市也已经部署开展了县级慈善总会监事会的工作。
立体宣传,慈善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一步弘扬慈善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慈善意识,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省慈善总会近年来将慈善宣传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1.宣传阵地不断巩固。为增强省慈善总会宣传力量,省总会在原有的山东慈善网、《山东慈善》信息、《山东慈善年鉴》《联合日报》慈善专版、《山东侨报》慈善专版、山东电视台《慈善真情》栏目等宣传平台的基础上,2013年,创办了《山东慈善》杂志,2015年打造了全新的网络工作平台,今年又开通了微信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我省慈善工作发展的经验和成绩,在报道慈善典型、宣传慈善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慈善理念和慈善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此,一个由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年鉴、网络媒体共同搭建的宣传格局已形成,为省慈善总会及全省慈善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宣传平台。
2.慈善表彰引领风尚。激发社会对慈善事业方面的热情,离不开优秀人物、组织的典型示范。近年来,省慈善总会与省文明办联合开展“慈善之星”“爱心企业”等的评选表彰活动;与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开展“山东省慈善事业好新闻奖”评选活动;与山东侨报社联合开展了慈善宣传优秀通讯员评选活动。四年来,共表彰了110位为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先优典型,评选出700余篇优秀的慈善新闻作品。这些表彰活动,进一步树立了慈善领域中的典型形象,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
3.理论研讨更加务实。我国现代慈善事业起步较晚,有关理论研究成果较为有限。多年来,省慈善总会为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深入融合,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一是组织研讨活动。为更好地做到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2013年6月,省慈善总会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作为总会下设的从事慈善理论学术研究的组织机构,专家委员会由省内外社科界、大专院校、慈善组织高层次的十位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进行慈善政策和理论研究,为我省慈善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专家委员会首批12项慈善理论研究经过评审、修改后,于2015年正式编辑出版《慈善理论研究课题汇编》,这是山东慈善事业十年实践的升华和总结,是山东慈善宣传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创新,对山东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二是积极配合慈善调研活动,并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2012年配合省政协的慈善视察活动,为我省制定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为充分反映慈善组织在实践中掌握的第一手情况,省慈善总会多次就慈善事业相关问题向政府职能部门提交政策建议。《慈善法》在前期论证和征求意见阶段曾多次来山东调研,省慈善总会积极配合和参与调研、研讨等工作,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慈善总会成立13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着眼于我省现状,充分结合自身实践,大胆借鉴国际国内的优秀慈善工作经验,对如何开展慈善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慈善法》出台后,慈善事业面临着大好的发展形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尽管在发展的进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山东慈善人坚信我省的慈善事业必将是前景美好、前途光明,他们将继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和谐山东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