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结尾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课的结尾不应是教学的结束,而应是衔接前后内容、联系课内学习和课外复习的纽带。英语课堂教学是环环相扣的操练,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了“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
一、教师设计课堂结尾的原则
课堂结尾艺术首先要求在结尾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抓住重点内容,语言简洁,富于启发性,要以简洁明白而又意味隽永的语言,密切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给学生以启迪。其次要求要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从文本中走出来拓展教材的宽度。再次要求教师要升华主题,抓住文本中的有价值的东西,把它运用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上。
二、教师设计课堂结尾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加强知识的连贯性,使教学内容前呼后应,能启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整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在英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几种结尾方式。
1.参与法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它既是最好的老师又是智慧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模块八 Unit4 Pygmalion 的课后小结时,笔者设计了一次表演。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组(每3人一组),让他们根据本单元所学的戏剧内容为剧本,以课室里面现成的或他们自己折叠的东西为道具来表演一幕短剧。在此期间,学生争先恐后,踊跃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在台下做评委,看哪一组学生表演的最好。
2.乐曲法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而歌曲是用人声唱出与语言相结合的音乐,所以说,歌曲是一种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手段。洛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理论认为,当我们舒舒服服地沉浸于音乐歌曲时,在我们身上就会同时展开着大量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这时候,精神状态在形成,自由联想在奔驰,观念、情绪在起伏,创造力在活跃。这时候学到的知识记忆特别牢固,特别持久。
对于一些课文来说,宜采用以乐曲结尾的方式。一则可让学生的情操在优美感人或雄壮威武的乐曲中得到陶冶,能更好的感受文中蕴涵的“情韵”二则可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营造一种氛围,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注意,使学生的情绪迅速达到达到最佳状态。
3.悬念法
设计悬念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英语课合理的设计悬念结尾,能够引起学生对本课知识作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为学习后面的内容作铺垫。如现行初中英语教材第三册Unit 8在教师讲授完Lesson 30一课,本课的内容是“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在学生学习之后,启发学生在本单元还将学习有关“圣诞节”的另一篇文章“JESUS CHRIST”。于是,“JESUS CHRIST 是一位怎样的神话人物?他的身世是怎样的?圣诞节为什么和他有关?”的悬念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结尾能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向往,为其继续学习作了必要的心里准备。
4.激励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智慧的源泉。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条件状语从句的小结时,笔者设计了一次竞赛。我将男女生分组,让他们用If…,sb …句型造句。教师先给出一个例句,学生接着这一句的内容造句,看那一组造的句子多。在竞赛中,学生争相举手,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我所给的例句分别是关于人口以及空气和水的污染问题,直到学生造的句子中出现If … , the earth will come to its end. 此时我便作总结性的结尾:
T: If we want to live on the earth ,we have to do something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and prevent pollution,because we have only one home---the earth.It’our duty to save the rarth.
上述句型操练始终为了一个主体—— 拯救地球,教师的总结旨在唤起学生热爱和保护地球的认识.这样的结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启迪。
5.讨论法
课堂教学小结是课堂的尾声.研究表明:下课之前的7-1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分散.开展适当的活动调节大脑,既可消除疲劳,又可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巩固.如在SEFC 2A Unit 2 No smoking, please!这堂课接近尾声时,我要求学生就吸烟问题进行讨论.
T: Is smoking a bad habit? If so, give your reasons and offer some advice on how to stop it. If not, why?
Will you smoke? Why or Why not?
这样的结尾既可让学生回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文明的生活习惯.
教学有法无定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艺术,灵活多变地运用课堂教学艺术,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更是一门非常讲究的艺术。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是一门学科,同样,英语教学就是一门艺术中的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艺术的方法在于不断更新,艺术之路在于不断探索。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深入钻研业务,博采众长,精心设计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艺术之树才会常青,教学艺术之路才会长久,让我们沿着艺术之路带领我们的学生一起向前狂奔把!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
[2]沈德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 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一、教师设计课堂结尾的原则
课堂结尾艺术首先要求在结尾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抓住重点内容,语言简洁,富于启发性,要以简洁明白而又意味隽永的语言,密切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给学生以启迪。其次要求要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从文本中走出来拓展教材的宽度。再次要求教师要升华主题,抓住文本中的有价值的东西,把它运用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上。
二、教师设计课堂结尾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加强知识的连贯性,使教学内容前呼后应,能启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整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在英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几种结尾方式。
1.参与法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它既是最好的老师又是智慧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模块八 Unit4 Pygmalion 的课后小结时,笔者设计了一次表演。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组(每3人一组),让他们根据本单元所学的戏剧内容为剧本,以课室里面现成的或他们自己折叠的东西为道具来表演一幕短剧。在此期间,学生争先恐后,踊跃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在台下做评委,看哪一组学生表演的最好。
2.乐曲法
马克思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 而歌曲是用人声唱出与语言相结合的音乐,所以说,歌曲是一种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手段。洛扎诺夫提出的暗示教学理论认为,当我们舒舒服服地沉浸于音乐歌曲时,在我们身上就会同时展开着大量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这时候,精神状态在形成,自由联想在奔驰,观念、情绪在起伏,创造力在活跃。这时候学到的知识记忆特别牢固,特别持久。
对于一些课文来说,宜采用以乐曲结尾的方式。一则可让学生的情操在优美感人或雄壮威武的乐曲中得到陶冶,能更好的感受文中蕴涵的“情韵”二则可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营造一种氛围,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注意,使学生的情绪迅速达到达到最佳状态。
3.悬念法
设计悬念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英语课合理的设计悬念结尾,能够引起学生对本课知识作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为学习后面的内容作铺垫。如现行初中英语教材第三册Unit 8在教师讲授完Lesson 30一课,本课的内容是“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在学生学习之后,启发学生在本单元还将学习有关“圣诞节”的另一篇文章“JESUS CHRIST”。于是,“JESUS CHRIST 是一位怎样的神话人物?他的身世是怎样的?圣诞节为什么和他有关?”的悬念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结尾能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向往,为其继续学习作了必要的心里准备。
4.激励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智慧的源泉。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条件状语从句的小结时,笔者设计了一次竞赛。我将男女生分组,让他们用If…,sb …句型造句。教师先给出一个例句,学生接着这一句的内容造句,看那一组造的句子多。在竞赛中,学生争相举手,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我所给的例句分别是关于人口以及空气和水的污染问题,直到学生造的句子中出现If … , the earth will come to its end. 此时我便作总结性的结尾:
T: If we want to live on the earth ,we have to do something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and prevent pollution,because we have only one home---the earth.It’our duty to save the rarth.
上述句型操练始终为了一个主体—— 拯救地球,教师的总结旨在唤起学生热爱和保护地球的认识.这样的结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启迪。
5.讨论法
课堂教学小结是课堂的尾声.研究表明:下课之前的7-1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分散.开展适当的活动调节大脑,既可消除疲劳,又可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巩固.如在SEFC 2A Unit 2 No smoking, please!这堂课接近尾声时,我要求学生就吸烟问题进行讨论.
T: Is smoking a bad habit? If so, give your reasons and offer some advice on how to stop it. If not, why?
Will you smoke? Why or Why not?
这样的结尾既可让学生回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文明的生活习惯.
教学有法无定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课堂教学艺术,灵活多变地运用课堂教学艺术,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更是一门非常讲究的艺术。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是一门学科,同样,英语教学就是一门艺术中的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艺术的方法在于不断更新,艺术之路在于不断探索。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深入钻研业务,博采众长,精心设计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艺术之树才会常青,教学艺术之路才会长久,让我们沿着艺术之路带领我们的学生一起向前狂奔把!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
[2]沈德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 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