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本文根据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成果,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能够为教师和同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生物化学 兴趣 师生互动 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94-02
1.引言
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和化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学好动物生物化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畜牧业的进展有很大帮助。而对于动物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大,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的现象较为普遍,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致使很多学生对动物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退化。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物生物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1]。
2.教师首先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
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首先要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除了要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努力钻研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外,还要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动物化学最前沿的科学知识。要首先把自己的头脑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起来,才能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提问的问题才能熟练的解答[2]。
3.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性
3.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有关动物生物化学的知识内容丰富,难度较高,仅靠教师单纯的讲解难以将广泛的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3]。教师应该多方面搜集资料,变枯燥无味的文字为生动有趣的图片,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再根据图片的内容对学生加以讲解,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陌生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特点,制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把教材内容完整高效率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4]。
3.2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回归到生活中去。教师要时刻注意到这一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统一起来,注重应用,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认知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3.3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众所周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强迫记忆的学习方式已经不再被提倡,也不适合学生的发展。但是,生物化学学科中大量的知识要点,必须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因为,老师的讲解只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要想掌握好所学知识,记忆知识点非常重要。要实现知识点的高效率记忆,就必须学会对所有知识的归纳以及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在教学中,对学生整理的知识要点多指导,多提意见[5]。
3.4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
对于动物生物化学内容复杂烦乱的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对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对相似问题进行比较,可以指导学生整理成表格的形式进行理解,掌握知识点的相同和区别,可以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6]。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交流
在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制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中与学生加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师生之间既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平时表现往往影响着学生对他所教授的课程的喜好程度[7]。因此,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生加强学术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和学习环境。
5.对于教学内容,教师要及时补充学科的动态进展程度
动物生物化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技术不断进步,成果逐渐趋于成熟,如果仅仅对学生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必要会阻碍学生的视野,限制学生的发展[8]。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查阅资料,获取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最新动态,可以在讲授过程中以为学生穿插课外知识的形式,对学科前沿的动态进展做详细介绍,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动态,扩大知识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9]。
6.总结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不适合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它的内容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现象,只有通过教师寻求多种教育方法,探索新的道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10]。
参考文献:
[1]江春雨.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西部(下半月),2007,(4):135-136.
[2]赵素梅,张永云,高士争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63-66,82.
[3]许二学.基于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高职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现代农业科技,2013,(5):342,345.
[4]葛蔚,唐超,王政军等.成人教育教学中动物生物化学问题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1,30(8):312-312.
[5]陈继红,庞歌,冯巧婷等.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河南农业,2010,(18):33-34.
[6]陆辉,卢军锋.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0):43-44.
[7]邝雪梅,朱鹏程,杨文等.基于网络环境的《动物生物化学》教改试验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4,(4):59-60.
[8]杨群辉,胡建民,胡兰等.农业院校提高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730-733.
[9]王吉贵,刘维全,刘芃芃等.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及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9):51-53.
[10]张源淑,邹思湘,刘仪等.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38(2):254-258.
【关键词】生物化学 兴趣 师生互动 交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94-02
1.引言
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和化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学好动物生物化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对畜牧业的进展有很大帮助。而对于动物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大,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的现象较为普遍,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致使很多学生对动物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退化。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物生物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1]。
2.教师首先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
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首先要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除了要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努力钻研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外,还要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动物化学最前沿的科学知识。要首先把自己的头脑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起来,才能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提问的问题才能熟练的解答[2]。
3.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性
3.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有关动物生物化学的知识内容丰富,难度较高,仅靠教师单纯的讲解难以将广泛的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3]。教师应该多方面搜集资料,变枯燥无味的文字为生动有趣的图片,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再根据图片的内容对学生加以讲解,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陌生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特点,制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把教材内容完整高效率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4]。
3.2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回归到生活中去。教师要时刻注意到这一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统一起来,注重应用,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认知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3.3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众所周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强迫记忆的学习方式已经不再被提倡,也不适合学生的发展。但是,生物化学学科中大量的知识要点,必须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因为,老师的讲解只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要想掌握好所学知识,记忆知识点非常重要。要实现知识点的高效率记忆,就必须学会对所有知识的归纳以及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在教学中,对学生整理的知识要点多指导,多提意见[5]。
3.4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
对于动物生物化学内容复杂烦乱的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对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对相似问题进行比较,可以指导学生整理成表格的形式进行理解,掌握知识点的相同和区别,可以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6]。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与学生交流
在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制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中与学生加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师生之间既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平时表现往往影响着学生对他所教授的课程的喜好程度[7]。因此,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学生加强学术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和学习环境。
5.对于教学内容,教师要及时补充学科的动态进展程度
动物生物化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技术不断进步,成果逐渐趋于成熟,如果仅仅对学生讲授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必要会阻碍学生的视野,限制学生的发展[8]。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查阅资料,获取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最新动态,可以在讲授过程中以为学生穿插课外知识的形式,对学科前沿的动态进展做详细介绍,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动态,扩大知识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9]。
6.总结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不适合动物生物化学的教学,它的内容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现象,只有通过教师寻求多种教育方法,探索新的道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10]。
参考文献:
[1]江春雨.动物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西部(下半月),2007,(4):135-136.
[2]赵素梅,张永云,高士争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63-66,82.
[3]许二学.基于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高职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现代农业科技,2013,(5):342,345.
[4]葛蔚,唐超,王政军等.成人教育教学中动物生物化学问题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1,30(8):312-312.
[5]陈继红,庞歌,冯巧婷等.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河南农业,2010,(18):33-34.
[6]陆辉,卢军锋.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0):43-44.
[7]邝雪梅,朱鹏程,杨文等.基于网络环境的《动物生物化学》教改试验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4,(4):59-60.
[8]杨群辉,胡建民,胡兰等.农业院校提高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730-733.
[9]王吉贵,刘维全,刘芃芃等.动物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及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9):51-53.
[10]张源淑,邹思湘,刘仪等.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38(2):25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