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北广朗诵艺术团(简称:北广朗诵团)隶属于北京广播电视报社,于2017年成立,是一支由民间朗诵爱好者组成的艺术团队。北广朗诵团培训班每周四、周六上午组织学员在报社总部进行学习,为学员请来了资深的朗诵老师给大家授课,参加过3期培训班的学员将成为朗诵团的正式队员,并有机会代表團队参加各种性质的演出和比赛。团队已经邀请了现代著名诗人、朗诵家阿紫作为形象代言人,欢迎热爱朗诵的朋友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 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广朗诵艺术团(简称:北广朗诵团)隶属于北京广播电视报社,于2017年成立,是一支由民间朗诵爱好者组成的艺术团队。北广朗诵团培训班每周四、周六上午组织学员在报社总部进行学习,为学员请来了资深的朗诵老师给大家授课,参加过3期培训班的学员将成为朗诵团的正式队员,并有机会代表團队参加各种性质的演出和比赛。团队已经邀请了现代著名诗人、朗诵家阿紫作为形象代言人,欢迎热爱朗诵的朋友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
联系人:阮棋(北广朗诵艺术团团长)
电话:13522178703微信同号
其他文献
从2019年12月下旬开始,北京文艺广播“打开文化之门”、北京城市广播“城市文化范”,分别推出201 9年北京阅读季特别节目。“城市文化范”以阅读示范社区为主题,邀请嘉宾走进直播室,分五期节目详细介绍了十个阅读示范社区:其中既有以打造“社区共享会客厅”为特色的西城区展览路街道阜外西社区、以军事科普书屋为重点的丰台区长辛店街道装技所社区,又有以发挥“文化育人、读书为先”功能的中关村科春社区的“阅享科
本报讯(记者 陈文)12月31日跨年之夜,北京图书大厦内丝竹悦耳,书声沁心,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北京图书大厦共同主办的“有声的力量·诵读点亮新年”跨年之夜特别活动温情呈现。北京广播电视台“好声音”主持人携手演播艺术家,和首都市民代表一起深情诵读经典名篇,抒发家国情怀,共迎2020年新年。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
天坛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之地,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植被覆盖率极高,各具姿态的参天大树和苍松翠柏把天坛点缀得郁郁蔥葱,被誉为都市里的肺,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和北京百姓来此休闲和健身。 从公元1420年到2020年,天坛正好是600岁。冬至这天的天气寒冷,可热闹的天坛公园里面却没有寒意,记者用镜头记录了这一天里的见闻。 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
新旧年交接,各个电视台都在播出跨年晚会。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也让每一场晚会精彩纷呈,可谓是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不过,还是有一点小想法。像这样的联欢晚会,少不了经典的老歌来引发大家的共鸣,触动大家的回忆,其實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甚至可以和演唱者在荧屏内外互动合唱,这样,联欢的效果也自然会非常之好。比如,歌手孙燕姿演唱《遇见》,就引得全场歌迷一起大合唱,让歌者的演唱以及歌曲的内涵再一次拨动了人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回忆我与北京广播电视的缘分,要从1991年说起。 是年1月15日,偶阅《北京广播电视报》,一则《征联启事》跃入眼帘:为活跃老年生活,增加新春气氛,北京电视台《金色时光》(原《老年之家》)栏目将于春节期间举办征联竞赛活动。 儿时只读过一本毛边纸、红竖格、线装、手抄本《常用对联》的我,对此活动产生了兴趣。初稿写成后经多次修改,我选出3副寄往报社。没想到,3月中旬,我收到了北京电
某日整理旧物,竟意外地翻出了30多年前市献血办发给我的献血证,当年献血的情景重新浮现在眼前。 我们国家现在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而从我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上世纪80年代,到1998年10月1日我国献血法正式实施之前,献血的形式是义务献血和无偿献血并存。当年在我们北京市,还看不到现在街头常有的采血车,献血主要靠单位组织。每年由市献血办向各单位下达献血指标,单位再给各个部门分派指标。由于各部门人数不
本报独家策划 每一个画面都是现场 每一个案件都是警钟 每一位记者都是战士 还记得20年前的自己什么模样吗? 蹒跚学步、意气风发,还是早已功成名就?呵呵,别拽了。比你对这20年记录更清晰的是它——诞生于1999年12月27日的BTV科教《法治进行时》。从那一天起,这档节目就成为了时代最忠实的记录者,将你我他生活定格于荧屏的同时,更守望着北京老百姓的一方平安。 爱看电视的北京观众都有个习惯
2019年完成18个街道级共商共治项目、28个社区级共商共治项目,百姓生活“舒心了”。 “现在楼顶做了防水之后,也不漏水了,蚂蚁也没了,屋里干干净净的,我们生活舒心了。”说起亲眼见证实施的“林萃西里一期楼顶绿化用土清理项目”,奥运村林萃西里小区居民汪胜清满意地说道。 2020年1月2日,奥运村街道召开党政群共商共治2019年工程总结评议会和2020年共商共治工程立项会。街道百余名议事代表对20
“品读经典”:文学经典里的中国年 1月18日17:30城市广播FM107.3/AM1026《教育面对面》播出 年年过春节,但春节有什么讲究?古人、文人又是如何过节的?春节除了是一种传统节日之外,在中国社会还承载着哪些文化传承?本期节目,从《四大名著》中的过节场景说起,看“贾府如何过除夕”;再到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梁实秋的《过年》、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将名人经典中的“年味儿”收集成篇,邀您品
1962年,我在承德師专工作,我未婚妻在滦平师范学校教书。那时我已28岁,我的婚姻问题成了母亲的心病。当母亲得知我已有了对象,就让哥哥写信催我们回家完婚。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想:现在怎么结婚?要什么没什么,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啊。可是转念又想,恭敬不如从命。所以一放寒假,我们就各自背着行李,回我的老家北京平谷鲁各庄了。 父母、哥嫂已将我家的老房子腾出来,哥嫂要搬进去住,让我们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