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星空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n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人的照片如此艳丽,为何我的照片总是雾蒙蒙的?”
  “漂亮的湖水,但是反光好刺眼啊……”
  “阳光太强了,照片都过曝了。”
  “下雨了,镜头上有好多水渍。心疼啊!”
  告诉你,解决这些问题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滤镜。其实对滤镜,我们不必想得太过神秘。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它,最常见的就是在摄影中的应用。
  
  望远镜的分辨本领由望远镜的分辨角的倒数来衡量。分辨角(ξ)通常以角秒为单位,是指刚刚能被望远镜分辨开的天球上两发光点之间的角距,理论上根据光的衍射原理可得:
  8=1.22λ/D
  式中λ为入射光的波长。对于目视望远镜而言。以人眼最敏感的波长λ=555纳米来代替,并取物镜口径D以毫米计,则有:
  ξ"=140/D(mm)
  由于大气视宁静度与望远镜系统像差等的影响,实际的分辨角要远大于此。望远镜的分辨率愈高,愈能观测到更暗、更多的天体。所以说,高分辨率是望远镜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目视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也等于物镜入射光瞳与出射光瞳之比。因此,只要变换不同的目镜就能改变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但由于受物镜分辨本领、大气视宁静度及出瞳直径不能过小等因素的影响,望远镜的放大倍率也不是可以无限制增大的,一般情况下应控制在物镜口径毫米数的2倍左右(最大不要超过300倍)。
  不少人提到天文望远镜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放大倍率。其实,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不一样,地面天文观测的效果如何,除仪器的优劣外,还受地球大气的明晰度和宁静度的影响,受观测地的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而且。一架天文望远镜有几个不同焦距的目镜,也就是有几个不同的放大倍率可用。观测时,绝不是以最大倍率为最佳,而应以观测目标最清晰为准。
  最近因为要买光害滤镜,所以从国外网站上看了不少资料。我的滤镜现在还在邮寄的路上,而且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我也从来没有见过或者用过任何一个光害滤镜。我只希望这些纸上谈兵的资料和看法能够对想购买光害滤镜的同好有些许帮助;更希望抛砖引玉,让用过光害滤镜的朋友都出来说一说使用感受。
  现在有很多厂家生产光害滤镜,包括Celestron、Meade、Televue这些知名的厂商,Celestron甚至有一款内置光害滤镜的10×50双倍望远镜。它有个旋扭,用滤镜的时候一旋就可以了,在美国只卖99美元,要知道99美元只够买一只光害滤镜啊。至于效果嘛,可就不好说了。Meade之类的厂商,他们算不上是专业生产滤镜的,在这个领域比较知名的品牌有Lumicon、1000 Oaks和Orion这几家。最著名的,也是提到最多的是Lumicon,很多评论和文章都是在比较Lumicon不同规格的滤镜,可以看出Lumicon在这个领域是很有地位的。不过,有传言说Lumicon重组后,光害滤镜是代工生产的。1000 Oaks大概是国内同好中知道比较多的品牌,可是在国外的网站上鲜有评论,倒是看到的一条说1000 Oaks的售后服务如何之差,让我对这个品牌印象颇差。另外,有种德国的品牌Astronomik,据说很不错,光通率极强,可惜不好买。
  光害滤镜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宽带、窄带、OⅢ和H-Beta。H-Beta基本上没什么人买,有些国外同好将其他三种滤镜都买了,也没考虑过要买H-Beta。基本上H-Beta的应用范围十分窄,只对马头星云和加州星云等极个别的几个星云有用,所以除非你有特殊爱好或者需求,H-Beta是不在考虑之内的。
  其实,光害滤镜还是叫星云滤镜更贴切一些,但是显然厂商们认为叫光害滤镜更能吸引人。我想即便是用光害滤镜,在光害极其严重的城市里,效果恐怕还是不太好,因为光害滤镜是无法完全除掉光害的。像车灯,属于广谱光源,你就拿它没辙,你可能还是需要跑到光害轻一点的地方,恐怕至少得3等以上吧。而光害滤镜在毫无人工光源的地方。也能发挥很大的功用(或许没有光害的地方才是使用光害滤镜的最佳地点,如果真是这样,是够讽刺的),因为即便是你跑到太平洋中间,一点人工光害都没有,还是存在自然光害的,那就是天空的辉光。光害滤镜能把这个自然光害除去,让你看到一些很暗的星云的细节,并且能够加强对比度。有消费者说,用了窄带滤镜之后,M42足足大了一倍多。
  宽带和窄带,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光的频段,宽带比较宽,窄带自然是比较窄,这也决定了其用途的不同。
  宽带滤镜主要是用在摄影上,因为光通量大,所以摄影曝光时间短。有文章称,使用宽带滤镜,曝光时间可以跟不使用时一样短;而我们看到的很多使用宽带滤镜的照片曝光时间比较长,那是因为摄影者想拍到更多的细节。相对而言,窄带滤镜用于摄影就不是那么合适了:一方面光通量小,就意味着更长的曝光时间;另一方面,会损失一些细节和色彩,比方说某星云中间的位置有颗恒星,用了OⅢ,就有可能把这个细节给抹掉了。比较有趣的是,宽带滤镜用做行星和月亮滤镜,会有很不错的效果。
  光害滤镜的工作原理并非使物体变亮,恰恰相反,它使所有的东西都变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星云基本不变暗而光害被大幅度削弱了。人眼是依靠对比度来工作的,光害少了,原来一些“看不到”的星云或细节就显现出来了。不幸的是,星团、星系和恒星也会被削弱,它们发出的光跟发射星云不同,光害滤镜无法把它们的光和光害完全区分开。虽然从理论上讲,如果用宽带滤镜的话,因为光害被削弱得多,而星团、星系被削弱得少(就像厂商们宣称的那样),似乎宽带滤镜对于星团、星系有增强效果。然而,从大多数消费者的评论来看,这种效果并不明显。所以,最好不要抱有光害滤镜能增强星团和星系观测效果的期望。
  宽带滤镜对大星云也有增强效果,但是窄带滤镜对星云会有更好的效果。所以,如果你是打算目测而不摄影的话,那就应该买一个窄带滤镜。很多人都认为,如果你只买得起一个滤镜的话,那就买UHC(窄带滤镜)吧。窄带滤镜在81个评测目标里(都是星云),34个为最佳,39个接近最佳,也就是说对其中的73个有良好的效果。对某些很重要的大星云,像M42,UHC比OⅢ还强。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口径。OⅢ也可以算是窄带滤镜的一种,只不过OⅢ比通常所说的窄带滤镜更窄,所以在光害严重的地方可能效果会更好,对比也更强烈。但是由于光通量更小,也就是说物体会更暗,这就意味着你需要一个更大口径的望远镜。所以,有的厂商声明,不建议150毫米以下的望远镜使用他们的OⅢ。OⅢ比较适合拥有大口径望远镜并且钱比较多的同好购买,可以同时购买UHC和OⅢ。
  另外就是出瞳直径的问题,光害滤镜是靠滤掉一些光,提高对比度来工作的。所以如果视场太亮或者太暗,使用效果都不会好,而衡量亮度的最好的指标就是出瞳直径。出瞳直径的算法是口径除倍数,如果你是选择目镜的话,就看目镜和焦比了。
  我觉得,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厂商说自己的滤镜在焦比为5的望远镜上使用效果最佳的原因(很幸运,我的就是5,当然并不是说其他的焦比就不能用)。其实理论上,只要口径定了,而你的目镜能跟得上,什么焦比都是一样的。但是问题就出在目镜上,因为目镜的种类有限,所以长焦的望远镜在用光害滤镜时,可以选择的目镜就比短焦受限。举例来说,下面是Lumicon网站上列出的使用他们的滤镜的建议出瞳直径:
  对于焦比为5的望远镜来说,几乎所有的出瞳直径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目镜,并且10毫米-20毫米的目镜几乎都用得上,而这个区域有型号繁多的目镜可以供你选择。如果你的望远镜焦比是11,那么你的选择余地就小得多。比方说,在无光害的地方想使用OⅢ,那么你几乎只能用40毫米的目镜。
  使用过程中,你的眼睛还是需要适应黑暗环境,另外,观测地点也要暗。这些跟光害滤镜的特点有关。光害滤镜跟其他的滤镜不同,其他的滤镜是吸收无用的光线,光害滤镜是反射无用的光线,所以如果有亮光的话,会有强反光。再就是,如果你的望远镜质量不好的话,特别是最里面的那一层没镀膜的话(很多便宜的望远镜会省略掉这一步),最里面的镜面会把一小部分光害滤镜反射出去的光线反射回来,会有点影响。
其他文献
背景    自从二战时发现流星可以反射无线电波,便有人通过无线电来监听流星活动。这当中大致有两种监听方法,一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进行的雷达观测——主动式,另一种是简单易行、通过反射来监听的——被动式。  流星是发生在大气层80千米~120千米高空的天象。当流星体与地球大气相遇时,本身会与飞行路径上的空气分子剧烈摩擦,产生高温,使空气分子电离,形成一个电离气体柱。同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的道理一样,这个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文章介绍了多元文化视野下皇后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理念。同时介绍了其多元文化服务措施,包括:设置了新移民服务部为新移民提供多样化服务;致力于与其他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大学城知识资源以及大学城知识共享需求的调查分析,讨论适合于山西省大学城的知识共享框架模式,为山西省大学城的共建共享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本文通过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聋哑大学生利用图书馆借阅现状的统计分析,阐述在为聋哑大学生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应体现的人文关怀,并从用心、爱心、细心、恒心四个角度提出
ALEPH500系统是一个灵活、强大、世界通用的图书馆集成系统,它丰富的过滤方法是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本文对包括书目数据、单册数据、读者卡子证功能和流
《读书有方》围绕阅读精神、阅读方法、阅读情趣、阅读推广的见解和倡议对于不同读者均有裨益,是家长更好营造家庭阅读氛围、编辑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开展广开视野、研究者汲
流星雨无疑是一个有趣的天象,为得到流星雨的全景图像,不能只重视高峰期的观测,峰前峰后的观测也很重要。观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目视观测    常见流星雨的观测 一台录音机每小时至多可以记录500颗流星,也就是每分钟要记8颗。因为流星的出现是随机分布的,也可能每分钟有15颗流星出现,平均出现频率很难确定,即使像限仪座、英仙座或双子座这样的流星雨,也会让你一会儿在一两分钟内不停地记录,一会儿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