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本书。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我干嘛?我选择一本书。理由呢?没有理由。
临去加拿大前的一个晚上,我站在书架前逡巡。想发现一本书,能让我提前感受一下那里的气息。但遗憾的是,满满几书架的书,几乎都与加拿大无关,最后,只有玛·阿特伍德女士携带着她的3本著作,孤零零地站出来。而这3本书,虽然买了一段时间了,我却从未读过。
作为一名严重的“购书癖”患者,我认为书买回来便如娶回一房姨太太,放在那里便完成了心愿,至于什么时候“宠幸”它,看心情、看时间、看天气……
总之不急。
也因此,我连买了3部玛·阿特伍德的作品,却都未拆封。买《盲刺客》是因为它的封面,笔直的公路直沿向天际,凄冷无边的样子。真想读一读,但一看页数400多页,灰狗巴士得开几天才能开到结局身边?还是算了吧;买《帐篷》是因为书中有插画,而且都是阿特伍德的涂鸦,以我的阅读经验判断,如果一个能写的女人会画上几笔,她也一定很会用比喻;买《浮现》是因为站在书店翻看它,发现书中的主人公在少女时代拥有一本剪贴簿,上面贴满了从杂志上剪下来的插图,“我发现了剪刀的美好,在我发现火柴的美好之前”,就因为我也曾有过一个那样的剪贴簿,我买。
当得知自己即将被派赴加拿大公出时,第一念头就是:得去读一读阿特伍德。就要到她的国家去了,怎能对她几乎一无所知?在填表格、办护照、等签证等一系列漫长而繁琐的过程的间隙,我捧起《盲刺客》,开始的时候,只想借助她的文字做观景台。眺望一下美丽的加拿大,但慢慢地,我被她的文字、她的故事、她的激情所吸引,一头坠入其中而无法自拔。
合上《盲刺客》的最后一页,我登上了飞往温哥华的加航客机。十几个小时之后,疲倦地走出温哥华机场。下意识地抬起头:啊,加拿大的天空!在想好一个恰当的词语去形容它之前,一个长句子抢先浮现在脑海中:“晴朗的天空中漂浮着被风吹散的云彩留下的痕迹,像冰激凌抹在了蓝色的金属上”。
玛·阿特伍德,她并没有安分地呆在书架上,而是跳进我的行李箱,陪我回到她的家乡,从步出机场的那一刻起,她就是一位隐形的向导,教我用她的眼光看加拿大。
在温哥华的街头,看到有人端着咖啡。拿着一个三明治悠闲而过,阿特伍德会小声说:“夹肉的面包又白又软又淡,就像天使的半边屁股。”我忍不住偷笑。
去埃德蒙顿的途中,开始下起雪来,“草坪一块块显露出来,上面点缀着带泥的积雪,阴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我从未听人这样形容过雪。不禁打了个寒颤,分不清天气和阿特伍德的声音,哪一个让人更冷。到加拿大我体会到:无边的空旷和冷寂,会让人的笔尖结冰。
站在马蹄湾的木桥上,我想起劳拉,《盲刺客》中最让人心痛的女孩,阿特伍德说她常常一个人去码头,躺在那里,一只胳膊垂入水中,歪着头盯着河水出神。偶尔闯入劳拉眼中的是一群“银白色的小鱼,像扒手的手指突然掠过”,但在马蹄湾的码头上,只有几只潜鸟,绕着木桩飞,起起落落。走走停停,依依不舍的样子。
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走过,我在心里为阿特伍德一笔一笔地编着履历:渥太华,严寒之都,她出生的城市,难怪她的文字天生理性睿智;多伦多,她居住的城市,125个美术馆和博物馆时时为她提供艺术的灵感;温哥华,花园之城,她曾任教的城市,她每天一定是一路嗅着花香走进课堂;埃德蒙顿,最聪明的城市,她在此创作出《可以吃的女人》……那些原本陌生的城市,因为曾有玛·阿特伍德生活过的痕迹,在我的感觉中。便变得容易亲近起来。
在加拿大最大的连锁书店“Chap-ters”的书架上,她在微笑;
在尼亚加拉大瀑布旁,她在低语:“我仿佛是一个在尼亚加拉大瀑布上空走钢丝的艺人,不敢分心,惟恐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漫山遍野的榆树林针叶林枫树林间,她在徜徉,因为她的名字“Atwood”预示着她更多地是用双足去创作地上的文章;
在机场壁画中北极熊憨憨的笑容里、在乡间博物馆站立灰熊呆滞的目光里、在商店门口用作揽客的黑熊红红的马甲上。她将那首诗《动物拒绝名字,万物回到原初》,愤怒地书写其上:
“……
我要翻身。
我不是Bear,I’Ours(法语“熊”),Ursus(拉丁语“熊”),
或是你们别在我身上的,
任何其他音节。
我将你们偷走的取回来,
然后我用你们的语言宣布,
我如今没有名字。
我的真名就是一声咆哮。”
我在那个陌生的国度,用玛·阿特伍德的声音作索引,一路走着,一路看着,我不急于找到她,因为我知道她最终会跟我回家。在《盲刺客》的最后,她说:“我把自己交到你的手中。我还能有什么选择呢?当你读到这最后一页时,那里——如果我在什么地方的话——将是惟一我存在的地方。”
(玛·阿特伍德1939年生于渥太华,是20世纪加拿大文坛上为数不多的享有国际盛名的诗人、小说家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加拿大文学皇后” 她的诗不仅表现出女性的细腻,而且还显示了对人类深刻的洞察力,意境开阔而又睿智,从中描绘出一幅幅人类存在环境的图画。在将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英联邦文学奖、哈佛大学百年奖章、《悉尼时报》文学杰出奖、法国政府文学艺术勋章等尽收囊中之后,2000年,阿特伍德凭借《盲刺客》深邃广阔的内涵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 )
(编辑·俞大振)
临去加拿大前的一个晚上,我站在书架前逡巡。想发现一本书,能让我提前感受一下那里的气息。但遗憾的是,满满几书架的书,几乎都与加拿大无关,最后,只有玛·阿特伍德女士携带着她的3本著作,孤零零地站出来。而这3本书,虽然买了一段时间了,我却从未读过。
作为一名严重的“购书癖”患者,我认为书买回来便如娶回一房姨太太,放在那里便完成了心愿,至于什么时候“宠幸”它,看心情、看时间、看天气……
总之不急。
也因此,我连买了3部玛·阿特伍德的作品,却都未拆封。买《盲刺客》是因为它的封面,笔直的公路直沿向天际,凄冷无边的样子。真想读一读,但一看页数400多页,灰狗巴士得开几天才能开到结局身边?还是算了吧;买《帐篷》是因为书中有插画,而且都是阿特伍德的涂鸦,以我的阅读经验判断,如果一个能写的女人会画上几笔,她也一定很会用比喻;买《浮现》是因为站在书店翻看它,发现书中的主人公在少女时代拥有一本剪贴簿,上面贴满了从杂志上剪下来的插图,“我发现了剪刀的美好,在我发现火柴的美好之前”,就因为我也曾有过一个那样的剪贴簿,我买。
当得知自己即将被派赴加拿大公出时,第一念头就是:得去读一读阿特伍德。就要到她的国家去了,怎能对她几乎一无所知?在填表格、办护照、等签证等一系列漫长而繁琐的过程的间隙,我捧起《盲刺客》,开始的时候,只想借助她的文字做观景台。眺望一下美丽的加拿大,但慢慢地,我被她的文字、她的故事、她的激情所吸引,一头坠入其中而无法自拔。
合上《盲刺客》的最后一页,我登上了飞往温哥华的加航客机。十几个小时之后,疲倦地走出温哥华机场。下意识地抬起头:啊,加拿大的天空!在想好一个恰当的词语去形容它之前,一个长句子抢先浮现在脑海中:“晴朗的天空中漂浮着被风吹散的云彩留下的痕迹,像冰激凌抹在了蓝色的金属上”。
玛·阿特伍德,她并没有安分地呆在书架上,而是跳进我的行李箱,陪我回到她的家乡,从步出机场的那一刻起,她就是一位隐形的向导,教我用她的眼光看加拿大。
在温哥华的街头,看到有人端着咖啡。拿着一个三明治悠闲而过,阿特伍德会小声说:“夹肉的面包又白又软又淡,就像天使的半边屁股。”我忍不住偷笑。
去埃德蒙顿的途中,开始下起雪来,“草坪一块块显露出来,上面点缀着带泥的积雪,阴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我从未听人这样形容过雪。不禁打了个寒颤,分不清天气和阿特伍德的声音,哪一个让人更冷。到加拿大我体会到:无边的空旷和冷寂,会让人的笔尖结冰。
站在马蹄湾的木桥上,我想起劳拉,《盲刺客》中最让人心痛的女孩,阿特伍德说她常常一个人去码头,躺在那里,一只胳膊垂入水中,歪着头盯着河水出神。偶尔闯入劳拉眼中的是一群“银白色的小鱼,像扒手的手指突然掠过”,但在马蹄湾的码头上,只有几只潜鸟,绕着木桩飞,起起落落。走走停停,依依不舍的样子。
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走过,我在心里为阿特伍德一笔一笔地编着履历:渥太华,严寒之都,她出生的城市,难怪她的文字天生理性睿智;多伦多,她居住的城市,125个美术馆和博物馆时时为她提供艺术的灵感;温哥华,花园之城,她曾任教的城市,她每天一定是一路嗅着花香走进课堂;埃德蒙顿,最聪明的城市,她在此创作出《可以吃的女人》……那些原本陌生的城市,因为曾有玛·阿特伍德生活过的痕迹,在我的感觉中。便变得容易亲近起来。
在加拿大最大的连锁书店“Chap-ters”的书架上,她在微笑;
在尼亚加拉大瀑布旁,她在低语:“我仿佛是一个在尼亚加拉大瀑布上空走钢丝的艺人,不敢分心,惟恐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漫山遍野的榆树林针叶林枫树林间,她在徜徉,因为她的名字“Atwood”预示着她更多地是用双足去创作地上的文章;
在机场壁画中北极熊憨憨的笑容里、在乡间博物馆站立灰熊呆滞的目光里、在商店门口用作揽客的黑熊红红的马甲上。她将那首诗《动物拒绝名字,万物回到原初》,愤怒地书写其上:
“……
我要翻身。
我不是Bear,I’Ours(法语“熊”),Ursus(拉丁语“熊”),
或是你们别在我身上的,
任何其他音节。
我将你们偷走的取回来,
然后我用你们的语言宣布,
我如今没有名字。
我的真名就是一声咆哮。”
我在那个陌生的国度,用玛·阿特伍德的声音作索引,一路走着,一路看着,我不急于找到她,因为我知道她最终会跟我回家。在《盲刺客》的最后,她说:“我把自己交到你的手中。我还能有什么选择呢?当你读到这最后一页时,那里——如果我在什么地方的话——将是惟一我存在的地方。”
(玛·阿特伍德1939年生于渥太华,是20世纪加拿大文坛上为数不多的享有国际盛名的诗人、小说家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加拿大文学皇后” 她的诗不仅表现出女性的细腻,而且还显示了对人类深刻的洞察力,意境开阔而又睿智,从中描绘出一幅幅人类存在环境的图画。在将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英联邦文学奖、哈佛大学百年奖章、《悉尼时报》文学杰出奖、法国政府文学艺术勋章等尽收囊中之后,2000年,阿特伍德凭借《盲刺客》深邃广阔的内涵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 )
(编辑·俞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