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装帧的优良传统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y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造纸和印刷术最早的国家,所以历代出版的各类古籍浩瀚如海,很为丰富。
  公元前一世纪,我国已有纸张出现。二世纪初,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扩大了纸张的生产,就为书籍的出版流传提供了条件。
  相传,唐时,白居易的诗已有印本,曾有人用白居易的诗印本来换取茗酒。九世纪初,长江下游以北地区和四川民间都刻印有《历书》。公元八六五年(唐咸通六年),日本入唐僧宗,携回日本杂书中有西川印本《唐韵》和《玉篇》各一部。解放后,在敦煌发现的印本《韵书》和乾符四年、中和二年两种《唐历》,就是我国迄今保存下来最早的古籍。
  
  公元一○四五年前后(北宋庆历年间)毕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后,又加快了我国书籍的出版发行。尤其是公元十三世纪末(元大德初年)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架,并发展了套版印刷术,更加促进了我国的书籍出版发行。到了明代,又发明了彩色版印刷术,为印刷出版精美的彩色版书籍创造了条件,成为我国古籍出版的黄金时代。
  中国的古籍,在装帧设计上形式是多样、生动活泼的,洋溢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气派,有着优良的传统。
  首先,装帧形式上,无论是用明线装订、注意格律美的线装书,或者是折叠式的折子装订,以及蝴蝶装、巾箱本(即袖珍本装订)、活页册页装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彩,朴素,稳重,落落大方,很有气派。多卷本的套头书,还常常备有硬面的函封。函封的设计制作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封套式的,有四面折叠合拢的,有盒子式的、箱子式的不等。制作函封所采用的材料,除厚纸版和木版外,作封皮用的有富丽的织锦绸缎,也有朴实的棉布,粗放的麻布,根据特定需要而配置,各有千秋。即使是同一本书,也有多种不同版本样式的装帧设计,例如清代优秀文学名著《红楼梦》,就有七种以上不同版本样式的装帧。
  第二,无论封面、扉页、版式编排等,较注意装饰性和虚实关系的恰当处理。封面设计,一般都力避繁琐,在单纯简炼中求变化美观。扉页设计,或用图案,或用花边,或用主题性的画,一般都注意烘托书的特定内容。尤其在版式编排上很讲究。版面的周围空间留得大,常常用带有装饰性的线条作边框,文字的行距也注意虚实关系,看上去大方、清新、愉悦,使人乐于阅读。
  
  第三,广泛运用插图,并注意插图的精美。无论是宗教经书,宋刻本《妙法莲华经》,明刻本《观音菩萨普门品经》;文艺书,元刻本《全相三国志平话》,明刻本《古杂剧》,清刻本《秘本西厢》;或者是农书,明刻本《农政全书》,清刻本《花镜》;工书,宋刻本《营造法式》;医书,明刻本《本草纲目》;散文游记,明刻本《镜湖游览志》;地方志,清刻本《西江志》等等,各类古籍,不胜枚举,都有丰富而精美的插图,为书籍的装点美化,增添形象化和生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少古籍,除了图画之外,甚至是文字,还运用了彩色套版印刷,如明刻本《程氏墨苑》、《花史》、《孙子参同》、《卜竹斋笺谱》、《十竹斋画谱》,清刻本《芥子园画传》等,其彩色印刷上的处理,浓淡有致,富有层次,气韵生动,赏心悦目。
  
  第四,印书采用的纸张,是中国特有的宣纸、棉纸、桑皮纸、毛边纸等,这些用棉、木、稻草等植物原料制成的纸,柔软,粘性好,不易脆裂,再加上用不易褪色的中国特制的墨、矿物颜料石绿、石青、朱砂等色印刷,可以使书经久保存下来。
  当然,上述对中国古籍装帧印制上的优良传统,只是粗略的归纳。但仅就这四个方面,却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加以“推陈出新”的。
其他文献
在台阶式溢洪道上布置上下交错的消力坎,在台阶面形成较小的消力池,通过增加水流的掺气量,达到改善水流形态,增加消能效果的目的.交错有坎式溢洪道可降低空蚀对台阶面的破坏,
1选择品种,选择耐高温、抗病毒、生长期短、品质好的红萝卜和白萝卜品种,如红丰2号、丰光一代等。2选地施肥,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蓄水保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块。前茬
最近,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课题组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光敏感核不育的基因pms3。
1大蒜黄叶主要表现在春季蒜苗返青后,随着地温的升高,蒜叶迅速生长,增粗增大,植株体内含水量逐渐增多,贮藏的有机物质含量下降。由于河南省气温一般在3~4月份常出现忽高忽低现象。
消灭货品库存,是每一家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在季节性特征极为明显的服装业更是如此。因为服装一旦压货,轻则带来损失,重则导致生存危机。
透水框架防冲促淤效果受透水框架长宽比、架空率及框架长度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透水框架长宽比及架空率对水流减速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架空率不变时,减速率随长宽比先
1修剪时期柿树抗寒能力较差,为避免修剪对树体造成伤害、不利于安全越冬,因此常在冬季严寒过后,春季发芽前开始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