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应用数字化摄影ROC技术与传统X线技术对患有隐蔽肺部小结节疾病的患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临床证实为隐蔽肺部小结节疾病患者64例,采用传统X线技术对其进行检查,定义为对照组,然后再采用数字化摄影ROC技术对其进行检查,定义为研究组?对比两组隐蔽肺部小结节的临床检查发现率和漏诊率?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的隐蔽肺部小结节疾病检查发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病灶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数字化摄影ROC技术对患有隐蔽肺部小结节疾病的患者实施诊断其临床价值明显高于传统X线技术?
关键词:数字化摄影 ROC 传统X线 隐蔽肺部小结节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69-01
传统X线胸片由于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与正常解剖结构相重叠的一些肺内结节病灶,在检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很难能够进行准确的显示[1]?直接数字化放射成像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许多传统X线影像学技术不具备的优点[2]?本次对应用数字化摄影ROC技术与传统X线技术对患有隐蔽肺部小结节疾病的患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临床证实为隐蔽肺部小结节疾病患者64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4.8±1.6)岁;肺部疾病患病时间1-19个月,平均患病时间(4.7±0.5)个月?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抽样患者在入院后,首先接受传统X线检查,采用我院目前现有的X光机,对患者的肺部及时周围的位置,实施广泛性的扫面,定义为对照组,然后再次采用我院现有的数字化摄片机器,对患者实施数字化摄影,定义为研究组[3]?对比两组隐蔽肺部小结节的临床检查发现率和漏诊率?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的隐蔽肺部小结节的临床检查发现率和漏诊率作为临床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 ±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的隐蔽肺部小结节疾病检查发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病灶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传统X线影像学仍然是临床上对存在于患者肺内的异常病变情况进行了解一种基础和常规方法,但是由于传统普通的X线片检查,在技术层面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在摄影成像之后,图像灰雾度?对比度都处于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下,对于一些与正常生理解剖结构之间发生重叠的肺内结节性病灶组织而言,该技术通常很难将其准确地应在图像上,这一点是传统X线胸片摄影技术在临床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数字化摄影系统主要采用自扫描平面式数字矩阵,这使得灰阶的动态范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而且扫描所生成的图像通常具有非常丰富的层次感,可以把X线能量直接的转换为一种数字化的数据,数字化摄影系统拥有高质量的图像表现和非常强大的图像和数据后处理功能,在扫描过程中采集得到的一些数据可以经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功能,立即在一起的监视器上显示出可以供疾病诊断者参考的图像,使X线图像的质量和可视性在极大程度上得以提高[4]?数字化摄影系统的曝光条件也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非常容易掌握,该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到所拍摄的相关图像,不需要进行传统的冲洗片过程,这使得辐射的剂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再加上摄影操作结束之后,该项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这些特点综合在一起,使得该类影像系统在肺部疾病检查和诊断方面,与传统的X线胸片技术比较能够更加的方便快捷;另外相关临床医生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摄影系统,对病变与正常生理解剖结构之间存在的良好对比进行充分反映,从而对病变有更加清晰的显示[5]?ROC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影像学统计方法中广泛应用的且发展速度较快的重要方法的一个主要代表,国内有关将ROC分析法应用于对隐蔽肺部小结节病灶进行诊断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6]?肺叶隐蔽部位在临床诊断学上主要指的是与患者胸部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向重叠的部位,对这类患者肺部隐蔽部位的病灶能够进行准确及时的检出,一直以来都是临床胸部X线诊断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性的课题,本研究表明数字化摄影对于与正常生理解剖结构重叠的隐蔽肺部小结节病灶的发现,与临床传统的X线摄影方法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惠民,肖湘生,刘士远,等.孤立肺结节诊断中CT容积显示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1(12):429-430.
[2] 刘大亮,马大庆,陈广.CT的分叶征表现在肺内孤立结节影像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1(15):488-489.
[3] 周燕发,田芳,陈辉.肺内球形灶棘突CT征与病理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21(13):199-200.
[4] 张殿星,武乐斌,田军,等畅数字化断层融合对肺内小结节检出价值的ROC曲线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1659-1660.
[5] 孙梅.CT引导下穿刺联合亚甲蓝定位在肺小结节微创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150-1151.
[6] 邱宁雷,张治,庄一平,等.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硬化剂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7):398-399.
关键词:数字化摄影 ROC 传统X线 隐蔽肺部小结节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69-01
传统X线胸片由于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与正常解剖结构相重叠的一些肺内结节病灶,在检查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很难能够进行准确的显示[1]?直接数字化放射成像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许多传统X线影像学技术不具备的优点[2]?本次对应用数字化摄影ROC技术与传统X线技术对患有隐蔽肺部小结节疾病的患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診的临床证实为隐蔽肺部小结节疾病患者64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4.8±1.6)岁;肺部疾病患病时间1-19个月,平均患病时间(4.7±0.5)个月?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抽样患者在入院后,首先接受传统X线检查,采用我院目前现有的X光机,对患者的肺部及时周围的位置,实施广泛性的扫面,定义为对照组,然后再次采用我院现有的数字化摄片机器,对患者实施数字化摄影,定义为研究组[3]?对比两组隐蔽肺部小结节的临床检查发现率和漏诊率?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的隐蔽肺部小结节的临床检查发现率和漏诊率作为临床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 ±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的隐蔽肺部小结节疾病检查发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病灶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传统X线影像学仍然是临床上对存在于患者肺内的异常病变情况进行了解一种基础和常规方法,但是由于传统普通的X线片检查,在技术层面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在摄影成像之后,图像灰雾度?对比度都处于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下,对于一些与正常生理解剖结构之间发生重叠的肺内结节性病灶组织而言,该技术通常很难将其准确地应在图像上,这一点是传统X线胸片摄影技术在临床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数字化摄影系统主要采用自扫描平面式数字矩阵,这使得灰阶的动态范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而且扫描所生成的图像通常具有非常丰富的层次感,可以把X线能量直接的转换为一种数字化的数据,数字化摄影系统拥有高质量的图像表现和非常强大的图像和数据后处理功能,在扫描过程中采集得到的一些数据可以经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功能,立即在一起的监视器上显示出可以供疾病诊断者参考的图像,使X线图像的质量和可视性在极大程度上得以提高[4]?数字化摄影系统的曝光条件也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非常容易掌握,该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到所拍摄的相关图像,不需要进行传统的冲洗片过程,这使得辐射的剂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再加上摄影操作结束之后,该项技术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这些特点综合在一起,使得该类影像系统在肺部疾病检查和诊断方面,与传统的X线胸片技术比较能够更加的方便快捷;另外相关临床医生还可以利用数字化摄影系统,对病变与正常生理解剖结构之间存在的良好对比进行充分反映,从而对病变有更加清晰的显示[5]?ROC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影像学统计方法中广泛应用的且发展速度较快的重要方法的一个主要代表,国内有关将ROC分析法应用于对隐蔽肺部小结节病灶进行诊断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6]?肺叶隐蔽部位在临床诊断学上主要指的是与患者胸部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向重叠的部位,对这类患者肺部隐蔽部位的病灶能够进行准确及时的检出,一直以来都是临床胸部X线诊断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性的课题,本研究表明数字化摄影对于与正常生理解剖结构重叠的隐蔽肺部小结节病灶的发现,与临床传统的X线摄影方法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惠民,肖湘生,刘士远,等.孤立肺结节诊断中CT容积显示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1(12):429-430.
[2] 刘大亮,马大庆,陈广.CT的分叶征表现在肺内孤立结节影像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1(15):488-489.
[3] 周燕发,田芳,陈辉.肺内球形灶棘突CT征与病理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21(13):199-200.
[4] 张殿星,武乐斌,田军,等畅数字化断层融合对肺内小结节检出价值的ROC曲线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1659-1660.
[5] 孙梅.CT引导下穿刺联合亚甲蓝定位在肺小结节微创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150-1151.
[6] 邱宁雷,张治,庄一平,等.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硬化剂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7):39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