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院病房里,住着两位得了相同绝症的患者,不同的是一个来自乡下农村,一个就生活在医院所在的城市。
生活在医院所在城市的病人,每天都有亲朋好友和同事前来探望。家人前来时宽慰说:“家里你就放心吧,还有我们呢,你就安心养病吧。”朋友探望时劝慰说:“老宋,现在你什么也别想,一门心思养病就行。”单位来人时开导说:“你放心,单位上的事,我们都替你安排好了,你现在的工作就是养病。”
来自乡下农村的患者,只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守护着,他的妻子十天半月才能来上一次,或送钱,送些衣物。妻子每次来,总是不停地说这说那,要丈夫为家里的事情拿主意:快要浸种了,今年是种“六四”还是“四六”?再过两天,他大伯就要嫁女了,你说送多少贺礼啊?梅子说要跟她表姐去“出门”,我还没答应,这要你拿主意。
几个月后,生活在医院所在城市的患者在亲人悲天怆地的哭声中永远地去了;而来自乡下农村的患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生活在医院所在城市里的那位病人,在亲人、朋友、同事一声声“你放心吧”、“你就安心养病吧”的宽慰声里,意识中感觉他们已不需要自己,自己也就失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渐渐地失去了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勇气,于是在孤独寂寞与病魔的吞噬中一点点地死去。
来自乡下农村的患者,在妻子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定夺、拿主意中,意识中感觉家人对自己的不可或缺,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意识到自己必须活着,哪怕仅仅给家人拿些主意,于是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奇迹般地活下来。
“你放心吧”,“你就安心养病吧”,绝大部分情况下这是出自善意的劝慰,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似剪似斧,会剪断人生的脐带或砍断生活之舟的锁链。
带着“需要”去看望我们关爱的朋友吧,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我们需要你。
(陆茜摘自“藤县中学网”)
生活在医院所在城市的病人,每天都有亲朋好友和同事前来探望。家人前来时宽慰说:“家里你就放心吧,还有我们呢,你就安心养病吧。”朋友探望时劝慰说:“老宋,现在你什么也别想,一门心思养病就行。”单位来人时开导说:“你放心,单位上的事,我们都替你安排好了,你现在的工作就是养病。”
来自乡下农村的患者,只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守护着,他的妻子十天半月才能来上一次,或送钱,送些衣物。妻子每次来,总是不停地说这说那,要丈夫为家里的事情拿主意:快要浸种了,今年是种“六四”还是“四六”?再过两天,他大伯就要嫁女了,你说送多少贺礼啊?梅子说要跟她表姐去“出门”,我还没答应,这要你拿主意。
几个月后,生活在医院所在城市的患者在亲人悲天怆地的哭声中永远地去了;而来自乡下农村的患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生活在医院所在城市里的那位病人,在亲人、朋友、同事一声声“你放心吧”、“你就安心养病吧”的宽慰声里,意识中感觉他们已不需要自己,自己也就失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渐渐地失去了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勇气,于是在孤独寂寞与病魔的吞噬中一点点地死去。
来自乡下农村的患者,在妻子大事小事都要自己定夺、拿主意中,意识中感觉家人对自己的不可或缺,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意识到自己必须活着,哪怕仅仅给家人拿些主意,于是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使他奇迹般地活下来。
“你放心吧”,“你就安心养病吧”,绝大部分情况下这是出自善意的劝慰,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似剪似斧,会剪断人生的脐带或砍断生活之舟的锁链。
带着“需要”去看望我们关爱的朋友吧,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我们需要你。
(陆茜摘自“藤县中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