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在叙事,实是议论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enm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是一些课文的结尾段或结尾部分,它们运用了同一种手法。
  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林海音《窃读记》: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阿累《一面》:
  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何其芳《一夜的工作》:
  我这样对自己说了几遍,我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我的声音全世界都能听见似的:“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董保纲《掌声》: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根据李荷卿译写的作品改写文)《我为你骄傲》:
  当饼干快要吃完的时候,我发现袋子里有一个信封。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是7美元和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
  唯夫《“我看见了我的骨头”》:
  叔本华说:“你看那偶然性,谬误是它的兄弟,愚蠢是它的婶娘,怨恨是它的祖母,而它却统治着这个世界。”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我们将能够加速这一天的到来,那时,上帝的所有儿女,黑人和白人,犹太教徒和非犹太教徒,耶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将手携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灵歌:“终于自由啦!终于自由啦!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以上所选例子,基本上都是知名作者的例子;读了上面这些例子,我们会说,知道了,它们都运用了“引用”手法。
  我们还应该说得更有深度一些:它们都运用了“引用”手法,用于文章的收束;它们好像在叙事,实际是上是在议论或抒情,是在点化、深化文章的主题;它们共同表现出文章收束并点题的一种美妙手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