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径, 是更漫长的道路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nshaob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从小就过两个生日,一个是八月底,另一个是九月中。到他大到懂得提问,妈妈笑着说:“暑假里不方便请同学吃蛋糕呀,八月是和爸妈的生日,九月是和同学的生日。”
  又过一两年,这答案变成:“一个是阳历生日,一个是阴历生日。”到他发现阴历生日不能每年都在同样的日子,妈妈又改了版本:“处女座不好,洁癖、龟毛——你不想当狮子座吗?多霸气。”
  不知道几时起,他知道了答案:为了让他早一年上学,爸妈想办法改了他的出生日期。他们说:“凡事赶早不赶晚,宁抢一秒,不等三分。早上学早就业,连娶媳妇抱孙子都比人家早。”
  但有些事,注定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他向来是全班最矮的那个,每年达标运动会都是噩梦,标准年年提高,他费尽全力,总离及格有一线之遥——就像他的生日,离9月1日也只差不到20天。学习成绩一直掉车尾,听老师讲课总是云里雾里,一放学就去补习班,在车上吃晚饭,补习班下课后都很晚了,他经常抱着书包就在爸妈车上呼呼大睡。睡眠不足影响身高,他长得又矮又瘦,有一年医生直接判了营养不良,吓得他爸妈拖着他就去看儿童发展科。幸好他到底长到了1.75米,才没成为全家人的遗憾。
  他开玩笑:“我改出生证赚回来的一年时间,都花在了去补习班的路上。”
  那时,爸妈经常吵架:“没事儿改什么出生证,这不是拔苗助长吗?违背自然规律!”现在这么清醒,到底当初是谁出的这个主意?两个人都不承认是自己。
  跌跌撞撞到了高中,家里想办法送他去了本城最好的学校,他成绩不好不坏,老师下的结论是:发挥正常,就是普通一本,985可以考虑冲一下。
  爸妈可不这么想,拍着他的肩膀:“清北人师,你选哪个?”可这是他想选就能选的吗?
  爸妈给他安排的捷径是:自主招生。先神通广大,在国家级别刊物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当然不是我写的,我都看不懂,但我同学也这么干。”再请学校为他出了一份非常漂亮的成绩单,很简单,排名除个2或者3就是。他的近亲里有位牛人,特地在新著里加上他的名字,又为他写了推荐函,把他夸得天上有地下无。那推荐函他读了一遍又一遍,一阵清楚又一阵迷糊:那是我吗?
  获得名校“自主招生入选资格”的时候,他松了一大口气,他可以比其他同学少考二三十分了。勤奋的所有敌人里,心猿意马最难抵擋。最背水一战的临考前夕,他却忍不住隔一会儿就刷一下手机,他一边自责一边安慰自己:反正,名校已经十拿九稳。
  九稳?还有一不稳呢。高考第一科,他下笔就不顺——会不会直接就用掉那二三十分?越惊慌越答不出来,铃响的时候,他脑海一片空白。心态垮得像扑倒的积木,后面几科全军覆没。所有准备都是白做的,他的分数完全够不上自主招生的门槛。
  捷径的尽头,雾气散去,他看见了“此路不通”的路牌——是安心读一所双非的普通二本,还是狠狠心去复读?他想哀号:人家还小,人家还是未成年,人家不想决策——但人生的结,岂是卖个萌就能解开的。
  何以至此?他不懂。我说:我也不懂。
  但我有一个朋友,有一年知道我在学开车,教我金科玉律:摆你面前的如果有两条路,一条缓慢行驶的大路,一条畅通无阻的小路,那么——选大路。
  我大惊:为什么?难道不应该走少有人走的道路吗?
  他说:很简单。大路是不会真正被堵死的,不管出了什么事,会有交警来指挥、会有各种措施保证主干道的顺畅。但小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有车追尾,临时路障,就可能毫不客气地直接堵死。你叫天不应叫地不语,只能在凝固的车流里看夕阳。
  我的朋友不是哲学家,我却从中听出了隐喻:生活本身亦是如此。大路朝天,万车奔腾,要按部就班,就是一生望人项背,肺里全是人家排出来的污气;要越众而出,必需十足的马力、眼疾手快、高超的技巧,又实在困难。这时候,如果看到旁边有一条人迹稀少的小路,很少有人能抗拒这诱惑。尤其是,多的是人在这小路上捷足先登,他们在终点笑得很开心。为什么你不能是这些人?
  唯一的问题就是,小路的规则说变就变,也很难预料会发生什么,也许就在你上路的第一个瞬间,它的交通中断了。你还前途未卜,就已然没有退路了。
  人为何要走捷径?无非一是急功近利;二是好吃懒做。而任何事想要成功,也不过两条:一是承认道路漫漫且修远,不可一步登天;二是有下笨工夫的决心和实践。
  想减肥?别指望21天瘦一圈,你非得一口一口少吃、一点一点多运动。
  想考托福?别相信“轻松学习”的广告宣传,那都是智商税,你就得一个单词一个音标地过关。
  我对他说:人到中年,我渐渐发现,所有我绕过的弯道,所有我偷过的懒,都不曾消失,它们只是默默地存在时间银行里,计本算利,然后自自然然出现,让我一夜交清欠债、利息、滞纳金和许多许多……
  捷径是更漫长的道路,这是每个成年人都懂得的事,但愿你不必吃很多苦就能懂。
其他文献
南风吹过合欢树,  落了一地的心猿意马,  行囊满载着谁的意气风发?  风景在他眼中渐次鲜明,  似一首诗,像一幅画;  南风吹过一座城,  和碌碌无闻的熙攘人潮,  蓦然遇见了谁的眼底星辰?  于是在韶光里微笑相拥,  一掷孤勇,幸而相逢;  南风吹过朝与暮,  和酒杯碰撞成恣意而活,  多少祝福凝成了身后月色,  流沙于指缝间尽数筛落,  贪恋前路,几番过客;  南风吹过旧站牌,  和痴痴依偎
父亲口吃,时重时轻,关键看什么人在场。按母亲的话说,他生怕生人不知道他是个结巴。言外之意,父亲在生人面前,第一次开口,先表明自己的弱项,而且总是夸大这一毛病。  挂花谁都挂过  我的老家在胶东半岛的顶端,是一个狭长的间歇半岛,叫镆铘岛。父亲十几岁的时候,就从镆铘岛走出来当了兵,参加革命。  父亲曾对我说,他们一同出来当兵的有39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就剩一个半了——他一个全乎人,还有一个负
“先生,您的卡忘记带走了。”珍妮特追到大门口,四处张望,可是卡片的主人已经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了。  她只好无奈地走回银行,坐到自己位于柜台后面的座位上。  这时,一名年轻的帅哥走了进来。  珍妮特脸上的微笑吸引了他。他走到珍妮特的柜台前说:“我想办理记忆提取业务。”  “很高兴能为您办理此项业务,先生。”  “提取之后,我想关闭账户。”  “哦,这是我最不愿意听到的,”珍妮特说,“是我们的服务
一个农夫在树桩边捡到一只折颈而死的兔子,从此产生了“守株待兔”的故事。我要说的是,这个幸运的农夫在一周后果然又等到一只因失恋而自杀的兔子……  喜出望外的农夫拎着兔子赶回家对太太说:“看!冬天,我们每人都有一頂兔皮帽子了!”太太当然很高兴。就在这时,来了一个货郎,摇鼓吆喝:“上好的花布,漂亮的鞋子……”农夫太太不禁心动,当场买了些布和一双鞋子,用于配那顶兔皮帽子。  冬天,村子里的女人们看见农夫太
同音文,就是整个文章中的汉字只允许采用同一个音,四声不限,标点不限,大多是文言,这样的文章叫作“同音文”。全世界恐怕只有汉语有这样独特的魅力。  于瑜欲渔  于瑜欲渔,遇余于寓。语余:“余欲渔于渝淤,与余渔渝欤?”  余语于瑜:“余欲鬻玉,俞禹欲玉,余欲遇俞于俞寓。”  余与于瑜遇俞禹于俞寓,逾俞隅,欲鬻玉于俞,遇雨,雨逾俞宇。余语于瑜:“余欲渔于渝淤,遇雨俞寓,雨逾俞宇,欲渔欤?鬻玉欤?”  于
01  放眼当今烧烤江湖,从南到北,群雄林立,民间高手,层出不穷。但,任你是谁,任你烤什么,遇到了他,你都要恭恭敬敬地尊称一声庖爷。庖爷家的解牛烧烤已历三代,“解牛”二字,以牛血所书,古篆,笔力遒劲,入木三分。  解牛烧烤,只烤牛,不烤猪,亦不烤羊。一头牛,从头到脚,但凡能吃的部位,解牛都可以烤。  庖爷解牛,已成传奇。解牛家族座右铭朴素:百年烤一牛。  庖爷的祖父,一百零一岁高龄,每日烤牛头肉二
于海斌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中级教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呼和浩特市名师工作室“教学能手”。呼和浩特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第十六、十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特等奖、第四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中小学录像课评审活动一等奖、呼和浩特市中小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获得者。    他不是一个突然出现在我生命里的男人,在我见到他之前,
明末清初,是随笔小品文盛行的时期,诞生了《婆罗馆清言》《小窗幽记》《菜根谭》等优秀的小品文集,它们大都采用格言、警句、语录的形式,篇幅不长,语言机智风趣,温和隽永。  张潮的《幽梦影》也是清初小品文的代表作之一。然而与别家小品文集不同,张潮的文集并不只收录他的个人杂感,而是将朋友们读后的评论保留在每一条格言下面,就像今天的微博或是朋友圈的评论区。因此读这本书,就仿佛“窥屏”古人的朋友圈,那些插科打
雪积着很高,现在还下着的时候,五位或是四位,容貌端整很是年轻的人,衣袍的颜色很鲜丽的,上边还留着束带的痕迹,只是宿直装束,将衣裙拉起,露出紫色的缚脚裤,与雪色相映,更显得颜色的濃厚,衬衫是红的,要不然便是绚烂的棣棠色的,从底下显露出来。这样的服装,撑了伞走着,这时风还是很大的吹着,将雪从侧面吹来,稍为曲着身子向前走着,穿着的深靴或是半靴的边上,都沾了雪白的雪,这种情景真是很有情趣的。
专栏作者,诗歌爱好者,作品见于各类国家级媒体。做过教师、编辑、记者、旅行体验师,信奉独立自由的生活和写作观,对人文地理情有独钟,曾独自游历世界各地三年,目前仍穿梭于人群之中,相逢在字里行间。    先来谈一个外国人,他是个美国人但同时也是个汉学家,或者说是半个中国人,并且是拥有一张异邦面孔的古人。他的名字叫比尔波特。  二十多年前,源于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崇尚,比尔波特独自穿越了位于陕西省境内的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