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师管理研究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gv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管理是小学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的原则,在以往的教师管理模式中,主要将教师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学校就是想通过各种方法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发挥教师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教师管理理念不仅包括以上的观点,主要是以“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为主,本文将主要分析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师管理。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教师管理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校管理者重新地认识到“人”的概念。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做到以教师为本,使学校成为教师的学校。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的学校,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有所收获。
  1 以人为本的小学教师管理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要建立在对人性的基本假设,把人看作是能够自我管理、可以追求自我实现甚至自由发展的社会人的基础上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突出人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对于人的管理应该是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以人的发展为本,在小学的管理中,就是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然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2 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师管理现状
  2.1 重视竞争,轻视合作。
  竞争是提高自我本身提高最有效的形式,在生产生活、学习中都存在与人的竞争,通过竞争来提高人的综合能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合作是主要的方式,来达到共同的目标。因此,竞争与合作应是共同存在的,是学校管理中主要的因素。在很多学校中,为了更好地保持自己的有利地位,有的教师就会在休息时间去班上补习功课,使得学生的活动时间不端减少。不健康的竞争使得学校失去了整体的优势,使得全体教师感觉到危机,从而让合作体现到小学教师管理中就显得不太可能。
  2.2 重视成绩,轻视代价。
  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整体学校水平的体现,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教学目标。由于学校、家庭及社会对教学质量概念的不理解,狭隘地认为成绩就是教学质量。长期下去,就会让成绩的作用极端化,转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个标准,使得师生都成为了成绩的奴隶。
  3 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教师管理策略
  3.1 利用激励手段,提高教师积极性。
  激励是提高教师积极性的基本手段,即通过一定的手段,使教师接受工作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教师的需要。因此,管理人员要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来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学校具体的工作特点,教师的需求一般可以分为四类:改善自身的物质生活条件、提高个人能力、获得进修的机会、提高业余生活质量。对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精神文化以及荣誉感、创造能力显得更为明显。所以,在具体的教师管理中,管理人员要根据教师的具体要求,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来激励教师主动积极地工作,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
  3.2 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成长。
  如今,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已经非常成熟,然而,对于教师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少。目前,学校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教师评价不仅是为了给教师划分等级,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找出自身的缺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的更好发展。因此,教师评价体系应该更能体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小学教师多元化教学质量。新型的教师评价体系应包括职业道德、教学方案的设计、尊重学生、反思等各个方面。
  4 总结
  总而言之,教育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小学教师管理的最高原則。教师作为学校重要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决定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在根本上落实以教师为本。通过社会、家庭、教育部门的全面支持,让小学教师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效率化。
  参考文献
  [1]徐大为.“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实践探析[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2(02).
  [2]宋扬.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学校发展中的应用[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1(05).
  作者单位
  新疆伽师县夏普吐勒乡中心小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 844303
其他文献
开宝六年(973),大宋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国家公务员招考(科考),主考官是时任中央办公厅秘书(翰林学士)的李昉。把如此重要的干部选拔权交给自己,李昉感激皇恩浩荡之余,工作自然相当卖力。  考试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最后一个程序是皇帝的面试。这道程序走完,考录工作就算圆满谢幕。这天,宋太祖赵匡胤在朝堂上会见入围的新科进士。按照以往的规则,皇帝接见这些未来官场的后备干部,一般都是走走过场而已。  但令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