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阿里 世界屋脊的屋脊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gjtd44q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玛旁雍错与冈仁波齐
  佛教徒的世界中心


  近中午的光景,圣湖玛旁雍错波光粼粼,幽兰碧透的湖水上,一些水鸟在徐徐寒风中如梭般飞舞。
  这静谧容易让人产生身处世界之外的错觉,也无怪玄奘法师西行取经时将此湖记作“西天瑶池”。在西藏,遇见一片圣湖并不为奇,但玛旁雍错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玛旁雍错的藏语意思是“永远不败的碧玉湖”。它的神圣在于伟大的母性光辉——它孕育了马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狮泉河,它们又“开花散叶”,成为众多河流的母亲河,比如印度河就发源于狮泉河,玛旁雍错因此被称作“众水之源”。
  恰逢印度香客在湖中举行仪式,水中站着两位极富仪式感的男子,长发长须,四臂赤裸,身披白色裹布;莲花烛灯被托举着,在冰凉的水中跃动着不疾不徐的光芒。他们口中念念有词,岸上的众人围聚高呼。一位妇女热情地在我额头点上朱砂,以示祝福。阿布拉是我在湖边认识的印度香客,他们一行20人随印度政府朝觐团来到这里,他的妻女与他同行。对印度教徒来说,到圣湖沐浴、到神山转山,如同“恒河沐浴”,是此生净化灵魂的最大幸事。
  围绕玛旁雍错有八座寺庙,即乌寺建在高高的土丘上,白塔与经幡在蓝色的天地间格外显眼。西面的山峦上,一座突起的雪峰就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从公元前1000年起,冈仁波齐就被众教徒奉为朝觐的神山。印度教说它是湿婆神的化身,佛教拜它是须弥山的象征,而苯教认为它是宇宙三界的净土。这座神山线条硬朗,金字塔形的冠体覆着白雪,雄浑的山体上,质地坚硬的花岗岩水平纹理依稀可见。光阴在山体上刻出道道黑色沟坳,疏密有致,黑白相宜,把“雪圣”的冷酷和坚毅呈现在苍穹间。在教徒心中,这座寒光凛凛的雪峰是“世界的中心”。
  据说绕神山一周的距离约为56公里,徒步转山一圈需要整整三天时间,转湖一周约90公里,需要四天。每年有近10万佛教信徒翻过海拔5000多米高的山峰到神山圣湖来,洗去人生的“污浊”,灵魂因此纯净而安宁。

札达土林
  时光的面目很撼人


  从巴尔兵站拐下219国道,向南就是驶向札达县的道路。行进3个多小时,翻越3座5000多米的大山后,眼前突然一亮,景致瞬间变换,热热闹闹地挤在眼前。
  这是一幅列有几条平行线的长卷。上部是蓝色天际,其下是白雪山峦,再下是黄色山岭,底部是灰褐色的开阔谷地。谷地过去一定是大河,河床的两侧峭壁陡立,全部由黄土构成。这片黄土,就是阿里的独特景观——札达土林。
  居高临下,眼前是满目黄沙,色调单一。土林如同一排排竖立的古树,在峭壁上形成层次分明的褶皱,在高而平的山脊上攀沿至天际。细细看去,土林又像风干的宫殿和城堡,层层叠叠,自下而上,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秩序感。此刻正值黄昏,一抹金光将沟壑和褶皱照得金光洋溢,变幻的光影下,谷地盛满金光,竟像一汪水,摇晃着就要溢出去。
  车子沿山路逐渐下到沟底,此时海拔已降到4000米以下。我们在土林中穿行,如同进入迷宫。这里没有一丝绿色,死一般的寂静包裹谷地。
  这是时光最撼人的面目,百万年的变化在眼前一一展现:一片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因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升高湖盆,水位递减;时光的刀借风雨之手把露出水面的地表雕刻出深深浅浅的刻痕,这种地貌就是地质学上的河湖相。站在土林中,一眼望到万年前,唏嘘感慨间,它又悄悄地被时光改变。
  天色暗下来,车子开出土林,一条清清的大河从面前流过,那是象泉河。这条安宁的河流在夜色下流得缓慢,或许它曾见过那片浩瀚的湖。

托林寺
  古格王朝的背影在这里留驻


  托林寺的银河赫赫有名。如果有幸在这里仰望星空,你会真切体会到宇宙的浩瀚与深邃。我从没望见过如此璀璨的星河,繁星让银河发出幽蓝又略略泛白的光辉,在光芒照不到的暗处仿佛是土林、托林寺、古格王朝遗址的剪影。星空的笼罩下,托林寺宁静淡泊,它有许多旧事,但此刻又那么纯粹、庄重而神圣。
  星空下的托林寺仿佛比白天时还要好看,灰色的大殿杂糅着印度、尼泊尔和藏族本地的建筑风格,后头的佛塔露出塔尖,艳丽的色泽在夜空下变得柔和。这座寺庙保存最好的是壁画,时隔百年依旧栩栩如生,一些已毁坏的佛塔遗迹,透露出寺庙曾经的鼎盛。
  这座庙的鼎盛与一个王朝密切相关。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摇摇欲坠,统治者内部的一场混战打了五十年,王孙吉德尼玛衮战败后逃往阿里,并在地方势力的帮助下控制了阿里的领土,他的小儿子德祖衮建立起重被瞩目的王朝——古格王朝。
  吸取前辈的教训(吐蕃王朝灭亡的导火线正是赞普朗达玛灭佛),年轻的国王大兴佛教,还派专人去克什米尔学习佛法。公元1042年,古格王益西沃就是在托林寺迎来了印度大法师阿底峡,让他修整佛规、弘扬佛法,揭开了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序幕。用句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也许,托林寺是古格王朝最重要的寺庙,没有之一。
  古格王朝走过七百年,在我所知的王朝中相当长寿。它曾经盛产金银,商贾云集。现在它空颓的王宫立在山上,真的远如传说。
  周遭寂静,头上的星空越发迷人。土林无声,寺庙无声,夜色下只听得象泉河淙淙流淌。
其他文献
走进泸沽湖 女儿国 本色对于地处川滇两省交界处的泸沽湖,云南的开发和宣传时间要远早于四川。因而一直以来提及泸沽湖,大多数人似乎想当然地以为它属于云南。然而事实上,泸沽湖位于四川境内的湖岸线要比云南境内的长,且摩梭人的习俗保存较好的村落亦在四川。这一次我们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出发,来到凉山盐源县的泸沽湖,感受如传奇般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女儿国』本色。赶赴一场夕阳云彩的盛宴  将到泸沽湖时已是
我要说的地方,名叫固原,我还要说的另一个地方——更小的彭阳——则属于固原的一个县。  固原就是古代中国的罗马。它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荣耀,几十万大军从甘州和凉州北上,从灵州东进,从内蒙古南下,他们只能剑指一个地方,那就是固原。  月光如铁的夜里,士兵口渴,鬼哭狼嚎,远处有零星的灯火闪烁,那就是固原。城墙上站满了乌鸦和猫头鹰,临近中午,人声鼎沸,牛羊如织,交易繁忙。临近傍晚,清真寺里传出梆克的声音,晚
Mrs. Lane knew I needed help, and she found a way to help me.  莱恩太太知道我需要帮助,她找到了一种方法来帮我。  I’ve done almost every sport I can think of for almost as long as I can recall. So I’ve had a lot of coaches. A
摘要:本节课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情境线,通过探究金属冶炼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感知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发展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一条是认知线,让学生通过对金属冶炼一般规律的探究和总结,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依据实际条件,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尝试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建立发展学生核
Tips其他冰雪景点推荐九鼎山  九鼎山太子岭滑雪场,倚靠九鼎山景区独特的自然地势、高原海拔和丰富的植被资源,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80%的时间都是艳阳高照,可以远离城市雾霾,亲近蓝天,尽情享受滑雪乐趣。毕棚沟  冬季的毕棚沟处处银色,雪山、冰川、森林、溪流、瀑布显得分外妖娆。这里地理环境独特,天然雪量非常丰厚,建立在原始森林间的滑雪场,让人真正体会到“穿越林海”的快感。雅安  冬季的鹅毛大雪
托尼·朱特(Tony Judt,1948-2010),英国历史学家,以其对欧洲历史的研究而闻名,1996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有《战后欧洲史》《重估价值 : 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等。  现在我们都算欧洲人了。英国人去欧洲大陆旅行,英国本身也是欧陆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且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东至波兰、西至葡萄牙的大量求职者。如今的旅行者要出游会毫不犹豫地乘上
最后说“晚安”的城市  对于长沙人来说,一天的生活似乎是从下午才开始的,而高潮部分则在夜幕降临以后。  在一部以湖南为主要背景的小说《二号首长》中,作者是这么描述省城“雍州”的:“雍州的夜生活,与京城相比,半点都不逊色。除非你在下午就约好,到了八九点钟约人,肯定约不到。男人们上班,最重要的事,是晚上能够约到谁,至于工作,是不必太上心的,只要晚上过得好就行。女士们上班,最关心的是今天谁会约自己,几个
摘要:优质教育应该追求学生的深层次理解。借鉴UbD理论三种理解为先的教学目标及逆向设计原理,对《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单元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逆向设计,并将此教学设计应用于课堂实践。基于UbD理论的单元逆向设计,其清晰的目标导向,较高的教学设计与目标匹配性,以及聚焦于单元整体视角与系统思维等,都对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UbD理论;逆向设计;深层次理解;单元教学  文章编号:10
摘要:在认真领会佐藤学“对话性实践”和“学习共同体”基本含义的前提下,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对话和搭建学习共同体,形成对浓度概念有效建构与浓度意义的深入思考,构建不同浓度溶液配制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对话性实践;学习共同体;物质的量浓度;有效建构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1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北京城乃是世界奇观之一,它布局匀称而明朗,整个城市深深沉浸在仪礼、规范和宗教意识之中,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  ——美国建筑学家E.N.Bacon 丹麦学者 S.E.Rasmussen    只有通过误解才能抵达真相,对旅行者来说尤其如此。1920年,英国作家毛姆来到北京,访问闻名遐迩的中国哲人辜鸿铭。在美国《麦克卢尔》杂志刊登的报道中,毛姆描述了他初见北京时的惊讶:“如此遥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