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干侦查,侦查中干预防”

来源 :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d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检察机关目前市县院没有单列的预防部门,只能结合本地特点开展预防工作。”同时分管自侦和预防部门的戴检从指挥办案一线抽身回屋告诉记者,宁夏侦防一体化程度高,赋予预防工作有了本地的特点:能不能以预防发现办案线索。“因为人少,我们必须进行力量整合,以预防调查的名义进去,实现‘预防中干侦查,侦查中干预防’。”
  如何兼顾好“又要办案,又要搞预防”?戴检坦陈,这种主动性在有些基层单位就会减弱,但更多的则将此作为契机抓手,以搞系统预防为名,凭借“预防调查”进单位进项目,查线索查案子,“当然,办案一定不忘同步搞预防。否则笑着脸进去,板着脸抓人出来,时间一长,检察院的‘嘴脸’就成问题了。”说到预防进农村,这就更不容易了,因为宁夏大部分是山区。检察预防在民政搞专项调查时,一家一户走山路,硬是把名单中的400多户全走访了。戴检告诉记者,对其中资金量大,预防任务特别重的专项,单靠检察院一家是搞不了的,这需要与村、居委协同,全社会一起搞。“光打击是不够的。我们要求,管自侦的要管预防,对关键的岗位、部门要回访,要把钱看住,顺着资金往下走,说到底就是把人看住。”
  宁夏是全国最小的省区,下辖5个市、22个县,面积6.3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万。在这里,上上下下都散发着“小省区也有大作为”的精气神。“小省区也有自身便利,可以一抓到底不走样。”面对专业媒体的采访,戴检亮出了家底和心里话。他说,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对外虽说不定指标,但每月的数字大家还是盯着的。以中卫市院为例,在全区考核是末位,长期办不出案子,士气低落,领导不断指责,老同志都想调走。今年6月初,有了交办线索,因纪委没拿下,中卫市、区两级院迅即成立专案组,集中了七八十个干警,突击五天五夜,一下子从一个线索扯出来20来个有质量的案子,引起社会很大震动。反贪局从上到下士气高涨,都主动要求加班加点,“如果这时以拿加班费来衡量我们的干警,真是太丑了。多年来,付出远远大于回报,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最后,我们很多干警连公休都只能放弃,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项很大的事业,在这里你能看到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激发和迸发。”说这话时,戴检动了真情,音量大了不少,陪同采访的雷婕处长也频频点头。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线的干警现在是常年没休息,天天要加班,不愿干也得干。虽说有办案加班补贴,但每天的标准只是50元。“我想,办案搞工作,绝不是为了加班费,”戴检重申,“若为这点钱,每月算满了也就1500元,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在他看来,“士气低落往往不是福利待遇差造成的,如这样认为就太小瞧我们的干警了。现在办案的任务很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搞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杀鸡给猴子看,猴子不看,只有抓猴给猴看才能有警醒作用。有时,办一案抓一案带一片,效果胜过一百场讲课。”在强调打击的同时,整个宁夏地区也十分注重搞预防。“当然,光抓人抓不完,特别是一个受贿案的背后,往往会有一连串搞行贿的人。把精力全投放在这里,其他的业务还搞不搞?对那些给个几千万就能挣几个亿的贪贿案,我们心里也不好受,要透过案件看玄机、探深水,有很多项目单子,完全可以明明白白评估、确确切切计算,现在可好,许多事都是装糊涂。其实,只要制度设计好、监督落实处,再大再多的账都可算清楚:能赚什么钱,不能赚什么钱都清楚了,利害在明处,有谁还愿意拉干部下水?这就要由我们的预防人出击发挥作用了。要从‘侦防一体化’切入,刚才说到的20几个案子,这里发现了很多制度上的漏洞,办案时要做同步清理,要做堵漏建制,这里有很多的预防工作可做。”
  戴检喜欢直话直说。“有时候我们会把自己看得很大。检察院是监督别人的,你去看看法院,法院每年要判决多少件案,还不包括调解的。每天牵涉十几、几十个案件的诉讼和执行,检察院能知道多少?一定要跳出来,跳上一个层面看监督,才能知道检察预防工作怎么深入推进才能有效。不能只是几个数字,要力争每个报告都成为专项,至少要引起系统行业震动。如涉农专项预防培训,有的搞了,有些没搞。譬如,县里农民有补贴一卡通,按理可享受国家阳光政策的温暖,可有的地方不全部下发,克扣在村干部手里,以公为名胡吃乱花。因为没有司法解释,我们虽办了很多案子,最后都被判免刑了。当然,判免刑可不开除公职,如果判缓刑就要双开,社会效果究竟怎样评估,这要好好研究。大量的资金,化大公为小公怎么界定,还有要定金的,我们搞了几个典型的法办了,效果就不错。从这个角度理解,抓预防教育的价值远远超过搞自侦。自治区连抓了几个厅级的,初查时,区市县成立专案组,每年搞专项,就要在办大要案中逐步增加,今年已经成立了三个,年底还要成立第四个专项组。现在不能仅用责任心来号召,否则是句空话。搞侦查的是斗心眼的,要释放正能量,就要有挑战能力,要比一般人强。”
  “目前,反腐这么难,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基础问题,”说到反腐的艰巨性、复杂性,戴检有深切的体会,“具体到考核机制,干部不能出事,否则就要涉及‘一票否决’和‘连带责任’。我们自治区院曾经办过自己的几个案子,文明牌子也摘了,但照样惩办。出事了,一个部门在办案,通常会有不少部门和人在扯胳膊拉后腿说好话。反腐动真格,真的好难。我干了28年检察工作,我想会有人说我的好话,但一定有人说我的坏话。宁夏地小,脸上挂不住,都把抓案子说成是戴检定的,连抓个村官,也都找到我。我想,说我贪赃徇私、难打交道的肯定大有人在,我是铁腕带队办案,我会盯着,办案不能出事。有时下去不受欢迎,其实我是一个很温和的人。”雷处长插话:“(戴检)是一个称职的爸爸和儿子。”“我在基层是很严厉的,不希望听到说谁谁很厉害,我要听到、看到的是一个英雄的群体,否则单说这人很厉害,使他处在风口浪尖上了,对这人就要有所防范。”
  当下社会诱惑太多。当言及如何面对诱惑时,戴检的回答掷地有声:“遇上诱惑在我看来之所以不成为诱惑,因为金钱美色算什么,说到底只有老爹老妈能诱惑我。我家有铁规,回来不能言案说情。2007年我到区院任职,老父开家庭会,兄弟媳妇都参加了,对我说,‘你职务变动了,但你还是一名教师的儿子,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当官的人,任何时候都要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我父亲快八十了,从不抽烟不喝酒,声如洪钟,他经常跟几个兄弟说,不许和老大说案子。做老师桃李满天下,现任的政府主席都是他的学生,我从没让老父打招呼。知识分子可以没钱,但要有一身傲气。现在党风坏了,有很多地方是因为家风不行。”
  抓业务离不开抓队伍。“领导带队,风气要好,底下就正。为官造福一方,真正好的官,就是走了后,这个单位还能很好的运转,而不是面上的好,也不是某个人怎么强。”在戴检看来,“下面的干部你本事大不大,只有我知道,如果我不知道,社会上的老板生意人都知道了,这就是问题,说明你在给别人办事,所以被人知晓了。侦防工作要搞好,首先要抓队伍,抓李鬼。这点门道,我们要看清。有些案子一直拿不下,我会观察分析,就个案抓示范。分管领导主要不是冲锋陷阵,而是谋篇布局。在专案组,有审讯的专家,还有优秀的法警,特别是法警,不是让你帮办而是让你闭嘴看守,这就是特有的素质。包括技术侦查,后勤保障,我会抓部门领导落实。有了这些支撑,案件突破就是他们的事。就这么控制管理,抓中层,抓骨干。我就是回去了,也能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怎么干,他们的执行力我清楚。”
  2014年6月23日下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戴向晖办公室。没有寒暄客套,甚至连茶都没泡,直奔主题的采访,让记者感受了一位检察指挥官的侦防谋略,和深深烙上沙漠绿洲情怀的爱憎与职业操守。
  编辑:冯晓淑 fxs0914@163.com
其他文献
从剧本内容及对其掌控程度看,该剧本源于真实的案例,常规情节中反映出了秦州区检察院的检察干警锲而不舍的办案态度和机智灵活的办案方法。该故事除一般意义上的案件呈现外,还给案情设置了两个“障碍”:异地案件和间接证据。在此情况下检察干警怎样调查取证,如何突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让其承认犯罪事实成为该剧的焦点。  作为微电影剧本,创作者在这个环节上也给出了虽然不算亮点但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异地案件的难度通过领导
期刊
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打击与预防的关系?现在有些同志心里在打鼓,看大形势好像以查办案件为主,认为预防工作是不是不受重视了,如果这样理解,那就是我们眼光不够的表现,眼光要放远一点。中央现在强调打击,提出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这是当前时局的一个策略。查处和打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要辩证、长远地看这一问题。  我们党从建立之初就不允许腐败。计划经济时期不容易腐败,而进入市场经济,腐败现象上升,当时
期刊
“天下黄河富宁夏”,这种富有,是物质之富,更是精神之富。  下辖5个市、22个县,面积6.3万平方公里,人口600万,虽说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最小的省区,但这里有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水洞沟遗址,它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体现了古人类遗址文化、旧石器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大漠文化的精髓。《贺兰雪》、《书剑恩仇录》、《大漠豪情》,央视与宁视联摄大型
期刊
“检察预防和其他检察业务有什么不一样?”全国检察机关第八期预防业务培训开班在即,得知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副厅长、《正刊》总编辑陈正云将以“做善谋善做善成的预防人”为题授课,记者在第一时间作了连线采访。  “领头羊的作用在预防部门更为明显。不像传统的检察业务,有强制性,有质量标准,有内外部制约,有时不主动为,也会被推着去干。现在不少地方的预防工作自己定标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预防人员不担责
期刊
“当我第一次面对工程回扣时,心是那样的跳。我拒绝了,我真的拒绝了。可是,当那充满诱惑力的黑色皮包再一次推向我时,我犹豫了,试图以各种理由来解释眼前发生的一切,驱赶内心深处那第一丝恐惧。我拿了,而且我的胆子越来越大,拿的次数越来越多,数目也越来越大。那平生的第一次恐惧,早已从我的记忆中抹去……”  这是小品《回家》中的台词,因职务犯罪被判入狱的主人公刑满释放后,这样向女儿剖析自己当时的心理。他的痛苦
期刊
【人物介绍】  兰兰:女,11岁,五年级学生  郑义:男,35岁,兰兰爸爸、反贪局局长  妈妈:女,33岁,农民  贾济思:男,45岁,副区长  司机:男,38岁  场景一:  时间:十一前夕的一个下午  地点:兰兰家  人物:妈妈、兰兰  (场景:兰兰家,农村小家庭,桌椅摆设简洁,朴素。兰兰一个人伏在桌子上做作业。)  兰兰:(自言自语地)妈妈怎么还不回来?今天是爸爸的生日,我要等爸爸回家一起吃
期刊
暂且不论微电影创作是“阳春白雪”的再现,还是“下里巴人”的回归,只从自身的点滴经历,心怀对文字的热爱,对镜头的激情,再现编剧、拍摄旅程的酸甜苦辣。这一路,纵然山石为阻,但是喜欢,便为乐趣。  梦里梦外,化素材为题材  胸有成竹,方可跃然纸上。点滴积累,便会下笔流畅。小时候的我全然不知文学是怎么回事,只感觉那一副副对联,一句句诗词,一篇篇文章,典雅而有韵味。也不知从何时起,喜欢背诵一点唐诗,就连邻居
期刊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报道,2008年6月,深圳全市的孕产妇信息库发生泄露,不法分子将泄密孕产妇的个人信息制成光盘非法销售。[1]2010年3月4日,首例以“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罪名侦办和批捕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2]2010年12月17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员工涉嫌非法提供、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罪一案做出判
期刊
服 刑 者:靳宇(化名)  原任职务:江苏省某区副区长兼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触犯罪名:受贿罪  被判刑罚: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40万元;扣押在案的赃款55万元予以没收,其余赃款继续追缴。  案件回放:  靳宇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了跳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门,靳宇历经波折,经过三次高考终于如愿以偿。工作之初的靳宇没有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凭着自己的能力,从郊区计经委
期刊
服 刑 者:刘永才(化名)  原任职务:重庆市长寿区凤城街道调研员(正处级)  触犯罪名:受贿罪  被判刑罚:有期徒刑十年,没收财产1万元;追缴违法所得10万元。  案件回放:  刘永才从小乖巧听话、孝顺父母,没让家里操太多的心就顺利考入大专,毕业后成为一名国家干部。由于妻子没什么文化,刘永才便一边忙工作、一边洗衣做饭忙家务,还要照顾女儿学习读书。妻子不但不主动为刘永才分忧,反而钻空就去打麻将。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