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营之神王永庆辞世,让王永庆的三房夫人与九名子女,以及王永庆弟弟王永在的子女们等家族成员,首度同聚一堂。在丧父的大恸中,向来“王不见王”的二房与三房子女,自然地互相安慰。王家亲戚感慨说:“真令人难过,这竟是二房子女与父亲及三房体系,最近距离接触的时刻。”
两房的亲疏远近,牵动着台塑企业王国经营权的敏感神经。原本弥漫整个灵堂的哀痛气氛,在王永庆三房李宝珠的发言后,透出一丝异常与紧张。首度面对媒体的李宝珠说:“大家一定要团结,家和万事兴。”这番喊话乍听之下,确实耐人寻味。业界人士指出,在台塑集团的接班规划中,其实最大赢家就是三娘与其女儿们。大赢家呼吁团结,更显意味深长。
王永在与三娘系统
分庭抗礼
王永庆辞世后,台塑紧急巩固王国的权力核心,确立从第一代王永庆昆仲强人领导,过渡到三娘与王永在两体系共治时代。二大体系权力平衡的筹码,一是股权,一是经营权,三娘体系长期掌控台塑企业最大控股机构——长庚医院;台塑企业王国的经营权,则由王永在一脉掌控。
三娘李宝珠长期深耕长庚医院系统,长庚医院又是台塑集团主要公司的最大持股者,加上3年前,不仅三房长女王瑞华被安排进入当时集团核心的六人小组;两年前确定交棒时,次女王瑞瑜也被安排进入目前共治集团的“七人小组”。因此,三房不仅能间接通过长庚医院掌握台塑集团最大股份,两位女儿也都位居决策核心。也就是说,代表着最高决策核心的七人小组就像一座翘翘板,由三名老臣扮演中间的支点,王永在系统与三娘系统分据两端,各占两席。这是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为台塑王朝安排的“决策平衡”。
随着王永庆离开,王永在年岁也大,台塑集团正式进人二代主导的时代,这不啻是七人小组“恐怖平衡”的开始。
至于王瑞华虽曾在美国台塑任职,但台塑集团母体在台湾,其对于旗下事业毕竟不如王文渊熟悉,不过她性格与父亲一般严谨,对诸多投资案要花很多时间研究,经常在七人小组的会议提出不少意见。据了解,过去两年中,七人小组会议中,李志村、吴钦仁、杨兆麟等老臣通常没有太多意见,但王瑞华的坚持,有时却让会议议而不决。
台塑内部人士指出,王文渊身为总裁,本来就是急性子,而王瑞华为副总裁,做事也自有坚持,两人虽不至于剑拔弩张,但难免意见不一致。王永庆在世时,七人小组若有无法决定的事,交由王永庆大笔一挥,通常能加快决策的进度。未来少了王永庆,议而不决的情况,谁来裁定拍板?是交由王永在做最后决策,或是将由王文渊全权主导?
表面上,两大体系在七人小组是“两王两后”,势均力敌,但因经营权由王永在一房主导,使得“男人”的实质权力还是比较大。不过,这种态势,明年将随着台塑、台塑化及台化等董监改选而出现微妙变化。
二房体系
被排除集团核心
而后王永庆时代,台塑王国权力核心重新调整中,本来被排除在外的二房子女,仍维持现状。
王文洋所代表的二房杨娇一脉,目前仅有因为身体不佳、长期呆在美国的王文祥,仍担任美国台塑公司总裁,是二房在集团内的唯一代表,王文祥与母亲长居美国,未来回台湾的几率不高。而王文洋是否可能在父亲过世后重回南亚,除非七人小组点头,否则几率几近于零。换言之,随着王永庆过世,二房恐怕更将远离台塑集团核心。
王永庆娶三房,大房郭月兰无子嗣,王永庆直到35岁才娶二房杨娇,生下长子王文洋时,以当年时空背景,已算“老来得子”。长居美国的杨娇,这趟返台送亡夫,忆及过去生活点滴表示:“当初创业很辛苦,常跟王永庆打拼到很晚,不过王永庆再怎么忙都会回家吃晚饭,直到娶了三房,我们必须要离开。”
王永庆的二房与三房曾同住锦州街老家,直到台塑大楼盖好,王永庆与三房搬至台塑顶楼住,“二房的家,等于散了”,这让二房子女很不谅解,但王永庆不时会请二房子女回家吃饭。
在老台塑人眼中,“董座最疼的,还是王文洋。”王家第二代都是13岁就到海外念 书,王永庆认为英国教育较严谨,因此安排王文洋到英国求学。王文洋学成进入台塑后,负责多项重任,包括美国厂的合并、台塑跨入科技事业(南亚电),且年纪轻轻就破格当上南亚协理,甚至王永庆要打造石化王国盖六轻时,原计划由王永庆当总召集人、王文洋当副主任,不料后来“出事”。
1995年,在王文洋准备从南亚协理升副总经理时,发生与吕安妮外遇事件。吕安妮写万言书给王永庆,表示甘愿做小的,王永庆愤怒至极,不准吕安妮踏进王家的门,王文洋也被迫离开,二房子女从此与父亲疏离。王永庆曾说:“我就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只要对企业有伤、颜面有损的人,他绝对排除,即使是长子也不例外。
王文洋从南亚离开到自己创业,对父亲的怨气始终难消,曾多次公开表示:“含着金汤匙长大的是我的妹妹们,不是我。”但其实,“王永庆给小孩的财产早就有分配,不然有些人创业的钱从哪里来?”一位王家友人表示,“当初王文洋离开台塑后要筹钱自行创业(宏仁集团),因此卖手上南亚股票,元配陈静文也跟着卖股集资。”这也是后来王永庆兄弟将股票捐给公益信托或基金会,以稳定台塑企业股权及经营权的考虑之一。
守灵期间,王文洋与三娘李宝珠在灵堂轻声交谈,冰封的关系一夕间解冻,引来出走台塑13年的王文洋是否重返台塑的联想。一位老台塑人说:“这几率,几乎是不可能。”王文洋虽以长子身份迎灵,并出席家族会议,是因他毕竟是王家人,“不过家事归家事,公司有公司的体制。说实在的,七人决策小组运作已上轨道,王文洋离开多年,很难有位置。”王家亲戚说。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王永庆、王永在就钦点组成“七人小组”,为交棒做准备,二房五名子女无一人入列。王永庆指派的台塑企业总裁、王永在长子王文渊,在王永庆过世后正式对外发言:“创办人(王永庆)辞世不只是家族的事,更是集团的大事,所有决策仍将由集团七人小组最后定夺……仍将遵循创办人的遗愿。”此语等于排除二房重返台塑,同时开启三娘与王永在两大体系共治的时代。
而原本在王永庆身后从不出声的杨娇,此次在媒体包围下,欲言又止地发声,是否意味着想替自己的子女多争取些什么,在王永庆身后,让家族内部再起波澜?
遗产税一毛不用缴?
王永庆骤然辞世,其后人可能缴纳的遗产税,也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事实上,一向精打细算的王永庆,不但早已规划好节税管道,连经营权都固若金汤。
目前,台塑集团挂牌的上市公司已有10家,但根据证券交易所和年报资料显示,王永庆个人名下持股的公司,只有台塑、南亚和台化,持股比率分别为2.91%、5.46%和6.75%,以过世当天的收盘价计算,王永庆光是股票市值就高达470亿元,几乎是台湾有史以来留下最多遗产的企业家。
这470亿元的庞大遗产,倘若没有做好节税规划,按台湾最高税率50%计算,王家要缴纳的遗产税就高达两三百亿元。然而有钱人做事一向精打细算,这些股权事实上不但早已做好规划,其背后代表的经营权也已经妥善安排,换句话说,能课到的遗产税十分有限。
一位王家亲戚说:“他(王永庆)生前常挂在口中:‘财富是老天爷交给你保管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近年,他还参考股神巴菲特的做法。”巴菲特将80%的财富,约370亿美元,捐赠给五家慈善基金会,而且捐赠的是股票并非现款。因此王永庆名下的股票,也多以公益捐赠处理。
身价高达上千亿元的王永庆,15年前曾请专人规划财产。近年来,王永庆兄弟用信托基金及捐赠方式,将手中的台塑企业股权,陆续移转到以其父母命名的王长庚社会福利基金会、王詹样社会慈善基金会,及明志科技大学、长庚大学等机构,其中长庚医院受捐最多、持股最集中,俨然成了台塑企业最大的控股机构。早在35年前,王永庆与王永在即各拿出市值16亿元的200万股台化股票,以父亲王长庚之名设立长庚医院,尔后,兄弟俩随着事业版图越做越大,捐股也越来越多。
由于财团法人所持有的股票仍有表决权,且获得的股利可以免税,和个人最高所得税率40%相比,节税功能显著,加上股权不会因为大股东过世而课征遗产税,因此许多集团都采取类似的办法避税。
而实施不过12年的公益信托,则成为王家布局的另一张王牌。
2002年,王永庆以现金、台塑三宝股票成立名为“王长庚社会福利基金”的公益信托,之后就不定期将股权转移到这个账户,至今已有百亿元以上的规模,并成为台塑集团各公司股权结构上举足轻重的“股东”。由于公益信托依照规定必须在政府的监督下从事公益活动,且股票不能随意卖出,因此不怕不肖子孙变卖家产。“长庚医院与基金会就像是台塑王家的大金库,这样一来,台塑企业股权集中,不怕公司落入外人手中。”王家亲戚说。
根据台湾的相关法令,只要王家将王永庆留下来的470亿元股票,全数捐给“王长庚社会福利基金”,一毛钱遗产税都不必缴。这种同时兼顾“善行”和“节税”的做法,可说是两全其美的最好安排。
(逸文) 责任编辑 胡文婕
两房的亲疏远近,牵动着台塑企业王国经营权的敏感神经。原本弥漫整个灵堂的哀痛气氛,在王永庆三房李宝珠的发言后,透出一丝异常与紧张。首度面对媒体的李宝珠说:“大家一定要团结,家和万事兴。”这番喊话乍听之下,确实耐人寻味。业界人士指出,在台塑集团的接班规划中,其实最大赢家就是三娘与其女儿们。大赢家呼吁团结,更显意味深长。
王永在与三娘系统
分庭抗礼
王永庆辞世后,台塑紧急巩固王国的权力核心,确立从第一代王永庆昆仲强人领导,过渡到三娘与王永在两体系共治时代。二大体系权力平衡的筹码,一是股权,一是经营权,三娘体系长期掌控台塑企业最大控股机构——长庚医院;台塑企业王国的经营权,则由王永在一脉掌控。
三娘李宝珠长期深耕长庚医院系统,长庚医院又是台塑集团主要公司的最大持股者,加上3年前,不仅三房长女王瑞华被安排进入当时集团核心的六人小组;两年前确定交棒时,次女王瑞瑜也被安排进入目前共治集团的“七人小组”。因此,三房不仅能间接通过长庚医院掌握台塑集团最大股份,两位女儿也都位居决策核心。也就是说,代表着最高决策核心的七人小组就像一座翘翘板,由三名老臣扮演中间的支点,王永在系统与三娘系统分据两端,各占两席。这是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为台塑王朝安排的“决策平衡”。
随着王永庆离开,王永在年岁也大,台塑集团正式进人二代主导的时代,这不啻是七人小组“恐怖平衡”的开始。

至于王瑞华虽曾在美国台塑任职,但台塑集团母体在台湾,其对于旗下事业毕竟不如王文渊熟悉,不过她性格与父亲一般严谨,对诸多投资案要花很多时间研究,经常在七人小组的会议提出不少意见。据了解,过去两年中,七人小组会议中,李志村、吴钦仁、杨兆麟等老臣通常没有太多意见,但王瑞华的坚持,有时却让会议议而不决。
台塑内部人士指出,王文渊身为总裁,本来就是急性子,而王瑞华为副总裁,做事也自有坚持,两人虽不至于剑拔弩张,但难免意见不一致。王永庆在世时,七人小组若有无法决定的事,交由王永庆大笔一挥,通常能加快决策的进度。未来少了王永庆,议而不决的情况,谁来裁定拍板?是交由王永在做最后决策,或是将由王文渊全权主导?
表面上,两大体系在七人小组是“两王两后”,势均力敌,但因经营权由王永在一房主导,使得“男人”的实质权力还是比较大。不过,这种态势,明年将随着台塑、台塑化及台化等董监改选而出现微妙变化。
二房体系
被排除集团核心
而后王永庆时代,台塑王国权力核心重新调整中,本来被排除在外的二房子女,仍维持现状。
王文洋所代表的二房杨娇一脉,目前仅有因为身体不佳、长期呆在美国的王文祥,仍担任美国台塑公司总裁,是二房在集团内的唯一代表,王文祥与母亲长居美国,未来回台湾的几率不高。而王文洋是否可能在父亲过世后重回南亚,除非七人小组点头,否则几率几近于零。换言之,随着王永庆过世,二房恐怕更将远离台塑集团核心。
王永庆娶三房,大房郭月兰无子嗣,王永庆直到35岁才娶二房杨娇,生下长子王文洋时,以当年时空背景,已算“老来得子”。长居美国的杨娇,这趟返台送亡夫,忆及过去生活点滴表示:“当初创业很辛苦,常跟王永庆打拼到很晚,不过王永庆再怎么忙都会回家吃晚饭,直到娶了三房,我们必须要离开。”
王永庆的二房与三房曾同住锦州街老家,直到台塑大楼盖好,王永庆与三房搬至台塑顶楼住,“二房的家,等于散了”,这让二房子女很不谅解,但王永庆不时会请二房子女回家吃饭。
在老台塑人眼中,“董座最疼的,还是王文洋。”王家第二代都是13岁就到海外念 书,王永庆认为英国教育较严谨,因此安排王文洋到英国求学。王文洋学成进入台塑后,负责多项重任,包括美国厂的合并、台塑跨入科技事业(南亚电),且年纪轻轻就破格当上南亚协理,甚至王永庆要打造石化王国盖六轻时,原计划由王永庆当总召集人、王文洋当副主任,不料后来“出事”。
1995年,在王文洋准备从南亚协理升副总经理时,发生与吕安妮外遇事件。吕安妮写万言书给王永庆,表示甘愿做小的,王永庆愤怒至极,不准吕安妮踏进王家的门,王文洋也被迫离开,二房子女从此与父亲疏离。王永庆曾说:“我就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只要对企业有伤、颜面有损的人,他绝对排除,即使是长子也不例外。
王文洋从南亚离开到自己创业,对父亲的怨气始终难消,曾多次公开表示:“含着金汤匙长大的是我的妹妹们,不是我。”但其实,“王永庆给小孩的财产早就有分配,不然有些人创业的钱从哪里来?”一位王家友人表示,“当初王文洋离开台塑后要筹钱自行创业(宏仁集团),因此卖手上南亚股票,元配陈静文也跟着卖股集资。”这也是后来王永庆兄弟将股票捐给公益信托或基金会,以稳定台塑企业股权及经营权的考虑之一。
守灵期间,王文洋与三娘李宝珠在灵堂轻声交谈,冰封的关系一夕间解冻,引来出走台塑13年的王文洋是否重返台塑的联想。一位老台塑人说:“这几率,几乎是不可能。”王文洋虽以长子身份迎灵,并出席家族会议,是因他毕竟是王家人,“不过家事归家事,公司有公司的体制。说实在的,七人决策小组运作已上轨道,王文洋离开多年,很难有位置。”王家亲戚说。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王永庆、王永在就钦点组成“七人小组”,为交棒做准备,二房五名子女无一人入列。王永庆指派的台塑企业总裁、王永在长子王文渊,在王永庆过世后正式对外发言:“创办人(王永庆)辞世不只是家族的事,更是集团的大事,所有决策仍将由集团七人小组最后定夺……仍将遵循创办人的遗愿。”此语等于排除二房重返台塑,同时开启三娘与王永在两大体系共治的时代。
而原本在王永庆身后从不出声的杨娇,此次在媒体包围下,欲言又止地发声,是否意味着想替自己的子女多争取些什么,在王永庆身后,让家族内部再起波澜?
遗产税一毛不用缴?
王永庆骤然辞世,其后人可能缴纳的遗产税,也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事实上,一向精打细算的王永庆,不但早已规划好节税管道,连经营权都固若金汤。
目前,台塑集团挂牌的上市公司已有10家,但根据证券交易所和年报资料显示,王永庆个人名下持股的公司,只有台塑、南亚和台化,持股比率分别为2.91%、5.46%和6.75%,以过世当天的收盘价计算,王永庆光是股票市值就高达470亿元,几乎是台湾有史以来留下最多遗产的企业家。
这470亿元的庞大遗产,倘若没有做好节税规划,按台湾最高税率50%计算,王家要缴纳的遗产税就高达两三百亿元。然而有钱人做事一向精打细算,这些股权事实上不但早已做好规划,其背后代表的经营权也已经妥善安排,换句话说,能课到的遗产税十分有限。

一位王家亲戚说:“他(王永庆)生前常挂在口中:‘财富是老天爷交给你保管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近年,他还参考股神巴菲特的做法。”巴菲特将80%的财富,约370亿美元,捐赠给五家慈善基金会,而且捐赠的是股票并非现款。因此王永庆名下的股票,也多以公益捐赠处理。
身价高达上千亿元的王永庆,15年前曾请专人规划财产。近年来,王永庆兄弟用信托基金及捐赠方式,将手中的台塑企业股权,陆续移转到以其父母命名的王长庚社会福利基金会、王詹样社会慈善基金会,及明志科技大学、长庚大学等机构,其中长庚医院受捐最多、持股最集中,俨然成了台塑企业最大的控股机构。早在35年前,王永庆与王永在即各拿出市值16亿元的200万股台化股票,以父亲王长庚之名设立长庚医院,尔后,兄弟俩随着事业版图越做越大,捐股也越来越多。
由于财团法人所持有的股票仍有表决权,且获得的股利可以免税,和个人最高所得税率40%相比,节税功能显著,加上股权不会因为大股东过世而课征遗产税,因此许多集团都采取类似的办法避税。
而实施不过12年的公益信托,则成为王家布局的另一张王牌。
2002年,王永庆以现金、台塑三宝股票成立名为“王长庚社会福利基金”的公益信托,之后就不定期将股权转移到这个账户,至今已有百亿元以上的规模,并成为台塑集团各公司股权结构上举足轻重的“股东”。由于公益信托依照规定必须在政府的监督下从事公益活动,且股票不能随意卖出,因此不怕不肖子孙变卖家产。“长庚医院与基金会就像是台塑王家的大金库,这样一来,台塑企业股权集中,不怕公司落入外人手中。”王家亲戚说。
根据台湾的相关法令,只要王家将王永庆留下来的470亿元股票,全数捐给“王长庚社会福利基金”,一毛钱遗产税都不必缴。这种同时兼顾“善行”和“节税”的做法,可说是两全其美的最好安排。
(逸文) 责任编辑 胡文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