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主要措施及建议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w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玉米适时晚收技术是在不影响下茬作物适时播种的前提下,充分延长玉米灌浆时间,从而增加粒重并提高玉米品质的一项省工、省时、简便易行、增产效果显著的技术措施。该技术是当前安阳市重点推广的农业生产措施。该文系统阐述了安阳市玉米适时晚收技术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以及进一步推广的对策建议,对全面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玉米;适时晚收技术;成效;主要措施;建议;安阳市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4-45-02
  1 安阳市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取得的成效
  玉米是安阳市第二大粮食作物,生产地位仅次于小麦,据统计部门数据,2013年全市玉米收获面积23.39万hm2,总产152.6万t,平均单产434.8kg/667m2,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市粮食的40%,在安阳市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全面提升玉米产量,充分挖掘安阳市玉米增产增收的潜力,2008年起安阳市开始示范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2014年应用该技术的玉米田达到14.93万hm2,占全市玉米总收获面积18.67万hm2的80%左右,促进了全市粮食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为实现全市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作出了重要贡献。
  1.1 玉米生产总量再创历史新高 2013年,安阳市玉米生产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中期持续阴雨,灌浆期低温寡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狠抓落实,较好地推广了玉米适时晚收增产技术,全市玉米收获高峰平均推迟5~7d,实现了“促灌浆、增粒重、保丰收”的阶段目标。从安阳市近几年不同收获期试验数据来看,全市夏玉米每推迟收获1d,千粒重可增加3g左右,晚收7d千粒重可增加20g左右,每667m2可增产30kg以上。2013年,全市共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14.93万hm2,总计增产6.72万t,再创历史新高,为全市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奠定了基础。
  1.2 玉米产量构成好于往年 由于玉米适时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后期光热资源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玉米子粒成熟度显著提高,灌浆程度明显好于往年。从玉米产量构成来看,产量三要素特征2013年与上年相比表现为“三项全增”,即667m2穗数4 144.5穗,较上年增加89.5穗,增幅2.2%;穗粒数429.2粒,较上年增加8.4粒,增幅2.0%,百粒重33.4g,较上年增加1.6g,增幅5.0%。从分析情况看,在产量三要素中,百粒重增幅较大,对产量贡献也最大,是安阳市玉米增产的关键。
  1.3 玉米增收效果显著 玉米适当晚收不但可以延长子粒灌浆时间,提高玉米产量,而且可以增加蛋白质、氨基酸数量,提高商品质量。此外,适期收获的玉米子粒饱满充实,子粒比较均匀,小粒、秕粒明显减少,子粒含水量较低,便于脱粒和储放,商品质量会有明显提高。按照当前玉米价格折算,2013年安阳市玉米平均增收63元/667m2,总计增收1.41亿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玉米适时晚收技术在保证玉米灌浆时间,提高产量水平的同时,也有效推迟了小麦播期,较好地解决了小麦早播问题,对统筹全市夏秋茬口,实现夏秋双丰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安阳市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主要措施
  2.1 通过强化技术指导,增强推广的科学性 在全市开展了以“迟收十天秋,多打百斤粮”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围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实行专家服务团包县(市)、高级技术人员包乡(镇)、市县农技人员包村(户)的技术责任制,指导群众科学掌握收获技术要领,切实做到适时晚收。同时,全市技术人员深入基层,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等活动,大力推进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推广普及。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三秋”期间,全市出动各类技术宣传车200余辆,印发技术明白纸10万余份、技术模式图2 000份、技术手册1万册以上,开展各类技术指导培训4 500场次以上。
  2.2 通过样板示范带动,增强推广的积极性 为充分发挥玉米高产创建和高产攻关示范体系的样板和引领作用,安阳市把适时晚收作为玉米后期增产的关键技术纳入对全市项目县(市)的考核指标进行评价。通过对全市55个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百亩展示田”和“十亩高产(超高产)攻关田”进行分包,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做到玉米适时晚收,有效推动了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全市55个示范方基本做到了100%适时晚收,收获时间普遍推迟至9月底至国庆节期间,较常年推迟7d以上,有效克服了后期低温寡照和熟期推迟等不利因素影响。据农技部门测产调查,2013年安阳市共承建了11个农业部和河南省下达的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任务,11个示范片平均单产达到758.9kg/667m2,全部完成单产700kg/667m2的预定产量指标,其中,内黄县张龙乡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达到802.5kg/667m2,突破800kgg/667m2大关。
  2.3 通过强化涉农部门配合,增强推广的协调性 为加强部门配合,确保各项职责落实到位,“三秋”期间,安阳市农业局积极主动加强与气象、农机、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协作联系,及时通报信息,并编制玉米适时晚收技术要点和技术提醒信息,通过气象短信平台和网络信息平台等渠道及时发布,指导群众抓好落实。同时,还主动联系农机部门,结合玉米高产创建和高产攻关竞赛活动,组织农机农资专业合作社,按照适时晚收技术要求和当地秋收进度统筹安排机收作业,通过提高集中作业时间和进度,为适时晚收技术的开展创造条件。
  2.4 通过大力宣传发动,增强推广的广泛性 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确保宣传有深度、有广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传播途径,对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重要意义和技术要领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与报导。与安阳日报和安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专门合作策划了“玉米晚收能增产”系列专题报道,全力助推玉米晚收技术普及和推广,并先后开辟了“玉米晚收能增产,干群协力来实现”、“不投工、不投钱,玉米晚收能增产”和种粮大户谈玉米晚收成功经验等系列报导。在玉米成熟收获期,播出“不忙收、不抢种,玉米增加千粒重”的专家访谈。同时,还与电视台、电台、安阳网、手机报等诸多新闻媒体进行协作,就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意义和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了同期宣传报导。   3 进一步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对策建议
  从目前看,由于气象因素复杂多变、耕地面积扩大接近极限、玉米品种更新较慢等诸多因素影响,短时间内玉米产量不会大幅提升。而不用增加任何生产成本和劳动投入,仅通过延长玉米生长期、增加玉米灌浆时间的适时晚收技术,将是当前增加玉米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3.1 切实转变农民的思想认识,加大投入力度 在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推广中,转变农户的思想观念是关键。这是由于一方面农民群众思想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受“粮价低”的影响,部分农民认为晚收推迟外出打工时间不划算,存在早收割、早腾茬、早整地、早播种的思想,这影响了全市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推广。因此,要建立组织专家讲师团进村入户讲解,向农民宣传晚收的好处和必要性,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转变他们的观念,让农民自觉应用晚收技术;同时,要继续加大对粮食高科创建工作的政策倾斜,加大资金项目的投入力度,把新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纳入考核评奖指标,强化高产创建的示范引领功能,切实提高这项技术的推广普及率。
  3.2 加强技术指导,广泛宣传 要充分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既要制定玉米适时晚收技术的技术方案、生产指导等活动,又要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培训,通过座谈交流、现场示范等,手把手讲解玉米早收“杀青”的危害及玉米成熟的标志,让农户直观了解玉米适当晚收增产技术。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覆盖范围全、导向作用强、受众群体广、影响力量大的优势,打破推广瓶颈,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现场指导、印发明白纸等多种有效途径,切实把技术措施落实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行动上。力争用3~5a时间,实现超高产攻关有新突破,大面积均衡增产再上新台阶,带动全市再就业单产突破500kg/667m2,总产跃上160万t大关。
  3.3 强化部门的协调配合,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农业生产是一项综合性最强的工作,部门协调配合很关键。因此,应建立农业、农机、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切实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统筹规划,共同推动玉米适时晚收技术在生产上的推广与应用。加快推进全市夏玉米栽培与耕作制度改革,实现夏秋一体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粮食生产领域的土地流转、土地代管(托管)和规模经营,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加快建立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对“耕、种、管、收、储、加、销”全过覆盖和全方位服务,着力推动安阳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转型。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配方肥在双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研究,探索其在双季晚稻上的最佳施肥量,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配方肥可明显提高双季晚稻的产量和产值,相较于农民习惯施肥,实现了节本增收。  关键词:配方肥;双季晚稻;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54-01  通过在双季晚稻上使用配方肥的大田试验,综合比较其肥料投入、
以总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为指标评价黄山杜鹃茎生物碱的抗氧化活性,各抗氧化活性指标的IC50值分别为500.01、43.59、32.45、62.05μL
摘 要:概述了水果玉米的优良品质和食用价值以及大力推广发展的潜力;从选择优良品种、选地、整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地膜覆盖、适时播种、隔离种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方面详细介绍水果玉米地膜覆盖早播早收栽培技术。  关键词:水果玉米;地膜覆盖;早播收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1-02-36-01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气候干
摘 要:该文通过分析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组织机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5-140-03  歙县是一个以山区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县,国土面积2 122m2,辖28个乡镇,50.2万人口,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
利用罗甸站1961-2012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该县高温日数的年、月分布特征,同时利用M-K法对高温日数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罗甸52a间高温日数呈现增多的趋势,气候倾向率
摘 要:农村土地整治是提高农村土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该文研究探讨了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农民参与组织的建立目标、职能、以及农民参与组织的组成人员和产生方式;提出了农民参与组织应实行透明工作制度和民主决策机制。探讨该组织模式,为提高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水平,促进农村土地整治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治;农民参与;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
摘 要:该文简述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了当前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创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思路和开发途径。  关键词: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6-136-02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点问题。伴随着全球经济增
濉溪县2012年夏大豆遇旱晚播,成熟期推迟,开花一成熟期延长,生育期略有缩短。气温略低于常年,降水少而集中,后期日照充足。鼓粒期光温条件有利,百粒重高,产量创历史新高,突破2250kg/hm
摘 要:以蚌花1号花生品种为例,通过对夏花生单粒点播4种不同密度(1.1万~1.4万/667m?)和双粒点播3种不同密度(0.9万~1.1万/667m?)田间小区试验,探讨夏花生最佳播种方式。试验表明,单粒点播1.3万~1.4万粒/667m?和双粒点播1.0万~1.1万穴/667m?是夏花生2种不同最佳播种方式,单粒播种适合于机械化作业,且单粒较双粒播种节省种子6000~9000粒/667m?,节
摘 要: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对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新品种保护;农业植物;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S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6-132-02  植物育种者权利即植物新品种权,在农业知识产权中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