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可是上好一节音乐课却是不易,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其次转变教学方式是关键。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广阔天地,这样学生才能喜欢音乐课,音乐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案例1:
二年级音乐课教完歌曲《小小摇篮曲》后,“超级小童星”演唱会环节开始了,一只只小手举起来,像朝气蓬勃的小树林般矗立在我的眼前,我请了一名平日不多语或说是不会引人注意的乔欣瑶上前来演唱,马上引起了一些个性张扬男同学的不满,“为什么请她呀,她平时的声音可小了”“她肯定演唱得不好”,我微笑地示意这位女孩子,琴声响起,她的演唱却出乎大家的意料,演唱得流畅而抒情,亲切温婉的表情仿佛把孩子们带入了梦幻的童话世界,的确有些震惊四座的效应。演唱完毕,我与学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赵航同学,你来说一说乔欣瑶演唱给你带来的感受好吗?”“唱得好”这虎头虎脑的男同学回答,“能向同学介绍地具体些吗?”我追问道,却得到他坚定的回答,“就是好”……
案例分析:在音乐活动中,生生评价是一个相互促进提高的重要环节,学生评价时语言匮乏,评价歌曲只会以“好、不好,声音大、小”来充斥课堂评价中,在这种含糊的评价下,学生得不到因势利导,又因自己本身知识经验相对狭窄,长久下去,学生可有可无的互评失去了评价意义及兴趣。
对策:锤炼评价语言,资源共享,推波助澜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此时教师应适当教授一些评价标准:声音是否悦耳、旋律是否流畅、歌词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晰、表情是否优美、是否有饱满的热情等,随学生成长评价的内涵也不断丰富,让学生学会从评价中相互欣赏。
案例2:
“老师,他乱敲打击乐。”“老师,他总是捣乱。”“老师,我不会当组长,我不知道怎么编动作。”这就是我在一年级音乐课中小组合作中听到的最多的话语了。刚开展的活动就在这一片告状声中,一片吵闹声中,一片杂乱打击乐敲击声中草草的鸣鼓收兵了。
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往往也是在不愉快中完成任务。这往往就是分组活动中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对策:任用贤才,优化组合
在小组合作中,分工明确,以有组织能力的孩子为龙头,各小组中设有辅助编导动作、节奏等创编能力强的孩子,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性格、气质的搭配。刚开始实施分组学习时,小组长由大家推举,然后采取轮换制,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利用课间放松时间,借助网络和使用多媒体的手段欣赏优秀少儿舞蹈表演,让学生体会舞蹈表演的形式美、情感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的同时,能运用丰富到自己小组歌表演创编中去,对学生启迪智慧,开阔艺术视野,提高创编能力方面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案例3:
四年级音乐课《四季童趣》最后的环节是艺术节,学生分成了画家、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四大组,学生可以凭其兴趣自由选择小组,博采众长,张丁这位演唱组的小领导,正在有模有样指挥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演唱;张序率领的舞蹈组编排的舞蹈动作优美,组员个个造型别致,如行云流水般;打击乐组长是一位聪明有创意的王赢文,他正紧张地筛选各成员恰当节奏型,讨论热烈并有序和谐统一;胡志伟与几位小画家正挥毫绘画,演出正式开始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表现得极大兴奋,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真可谓好戏连台,自己与同学之间表现的出色潜质,让他们自己也不能相信,鼓掌不断,这堂音乐课内容顿时丰富深刻起来。
案例分析:这堂课的最后部分我“退居二线”,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学生“百花齐放”,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凭着小组集体的智慧得以解决,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艺术展示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策:各显其能,彰显个性,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首歌曲或一首乐曲学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会多姿多彩,五彩斑斓,加上音乐本身是非语言信息,没有整齐划一的答案,它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宽泛性。学生可以用打击乐、美术、舞蹈、歌曲等多种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从而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课堂充满生气,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享受音乐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同时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展示自我团结协作的大舞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音乐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东西,看来要想做好音乐课上的“推手”是要下工夫的,不似唱唱,跳跳的简单,需要用心去思考,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路漫漫,其修远兮”,只希望我这手掌能更加宽厚一些,让那些小鸟们在这庇护下羽翼丰满后能在音乐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展翅飞翔。
(大庆市龙新小学)
案例1:
二年级音乐课教完歌曲《小小摇篮曲》后,“超级小童星”演唱会环节开始了,一只只小手举起来,像朝气蓬勃的小树林般矗立在我的眼前,我请了一名平日不多语或说是不会引人注意的乔欣瑶上前来演唱,马上引起了一些个性张扬男同学的不满,“为什么请她呀,她平时的声音可小了”“她肯定演唱得不好”,我微笑地示意这位女孩子,琴声响起,她的演唱却出乎大家的意料,演唱得流畅而抒情,亲切温婉的表情仿佛把孩子们带入了梦幻的童话世界,的确有些震惊四座的效应。演唱完毕,我与学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赵航同学,你来说一说乔欣瑶演唱给你带来的感受好吗?”“唱得好”这虎头虎脑的男同学回答,“能向同学介绍地具体些吗?”我追问道,却得到他坚定的回答,“就是好”……
案例分析:在音乐活动中,生生评价是一个相互促进提高的重要环节,学生评价时语言匮乏,评价歌曲只会以“好、不好,声音大、小”来充斥课堂评价中,在这种含糊的评价下,学生得不到因势利导,又因自己本身知识经验相对狭窄,长久下去,学生可有可无的互评失去了评价意义及兴趣。
对策:锤炼评价语言,资源共享,推波助澜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此时教师应适当教授一些评价标准:声音是否悦耳、旋律是否流畅、歌词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晰、表情是否优美、是否有饱满的热情等,随学生成长评价的内涵也不断丰富,让学生学会从评价中相互欣赏。
案例2:
“老师,他乱敲打击乐。”“老师,他总是捣乱。”“老师,我不会当组长,我不知道怎么编动作。”这就是我在一年级音乐课中小组合作中听到的最多的话语了。刚开展的活动就在这一片告状声中,一片吵闹声中,一片杂乱打击乐敲击声中草草的鸣鼓收兵了。
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往往也是在不愉快中完成任务。这往往就是分组活动中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对策:任用贤才,优化组合
在小组合作中,分工明确,以有组织能力的孩子为龙头,各小组中设有辅助编导动作、节奏等创编能力强的孩子,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性格、气质的搭配。刚开始实施分组学习时,小组长由大家推举,然后采取轮换制,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利用课间放松时间,借助网络和使用多媒体的手段欣赏优秀少儿舞蹈表演,让学生体会舞蹈表演的形式美、情感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的同时,能运用丰富到自己小组歌表演创编中去,对学生启迪智慧,开阔艺术视野,提高创编能力方面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案例3:
四年级音乐课《四季童趣》最后的环节是艺术节,学生分成了画家、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四大组,学生可以凭其兴趣自由选择小组,博采众长,张丁这位演唱组的小领导,正在有模有样指挥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演唱;张序率领的舞蹈组编排的舞蹈动作优美,组员个个造型别致,如行云流水般;打击乐组长是一位聪明有创意的王赢文,他正紧张地筛选各成员恰当节奏型,讨论热烈并有序和谐统一;胡志伟与几位小画家正挥毫绘画,演出正式开始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表现得极大兴奋,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真可谓好戏连台,自己与同学之间表现的出色潜质,让他们自己也不能相信,鼓掌不断,这堂音乐课内容顿时丰富深刻起来。
案例分析:这堂课的最后部分我“退居二线”,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让学生“百花齐放”,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凭着小组集体的智慧得以解决,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艺术展示活动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策:各显其能,彰显个性,横看成岭侧成峰
一首歌曲或一首乐曲学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感受会多姿多彩,五彩斑斓,加上音乐本身是非语言信息,没有整齐划一的答案,它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宽泛性。学生可以用打击乐、美术、舞蹈、歌曲等多种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从而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使课堂充满生气,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享受音乐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同时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展示自我团结协作的大舞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音乐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东西,看来要想做好音乐课上的“推手”是要下工夫的,不似唱唱,跳跳的简单,需要用心去思考,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路漫漫,其修远兮”,只希望我这手掌能更加宽厚一些,让那些小鸟们在这庇护下羽翼丰满后能在音乐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展翅飞翔。
(大庆市龙新小学)